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考前复习重点文档格式.docx
《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考前复习重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考前复习重点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行为
B.
价格形成市场化的障碍
C.
维护正常价格秩序的需要
D.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临时措施
21、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根本目的是
A、实现商业企业盈利的最大化
B、促进生产发展从而满足人们的需要
C、为经济发展积累资金
D、促进社会主义分配的实现
22、市场机制中的核心机制是
A、价格机制
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
D、风险机制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的价格体系包括
A.商品的比价体系B.工农业产品的比价体系
C.商品的差价体系D.工业品的比价体系
E.农业品的比价体系
2.社会主义国家回笼货币的渠道主要是
A.商品回笼B.行政回笼C.服务回笼D.财政回笼E.信用回笼
3.加快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培育主要是要
A.大力发展物质产品市场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B.建立和发展金融市场
C.建立和发展劳动力市场D.发展技术信息市场E.发展房地产市场
4.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重要意义在于
A.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B.促进生产发展C.国家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
D.实现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途径E.实现人个消费的重要途径
5.我国原有价格体系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
不同生产部门的产品价格比例关系混乱
B.同类产品的质量差价没有拉开
C.一些商品的购销价格倒挂
D.某些第三产业的收费过低
E.矿产品、原料和能源价格太高
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直接影响商品价格形成的因素有
A.商品的价值
B.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C.商品的供求关系D.纸币的发行量E.国家的经济政策
1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是
A.多种所有制商业并存的市场
B.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市场
C.多条商品流通渠道的市场D.多种专业市场并存的统一市场
E.多流通环节的市场
13.社会主义的国家银行是全国的
A.信贷中心B.结算中心C.现金出纳中心
D.经济信息中心E.货币发行中心
单项选择题:
1.C
2.D
3.D
4.B
5.B
6.D
7.B
8.C
9.D
10.D
11.D
12.B
13.C
14.D
15.C
16.A
17.B
18.A
19.B
20.C
21.B
22.A
多项选择题
1.AC
2.ACDE
3.ABCDE
4.ABCDE
5.ABCD
6.ACDE
7.ABC
8.ABCDE
9.ABC
10.ABDE
11.ABCDE
12.ABCD
13.ABCE
5.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关系,就必须
A.重点抓好微观经济效益,放弃宏观经济效益
B.重点抓好宏观经济效益,放弃微观经济效益
C.提倡宏观服从微观,维护企业利益
D.提倡在微观服从宏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微观经济效益
6.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
A.由集约型向粗放型转变B.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由质量效益型向数量扩张型转变
D.由内含式扩大再生产向外延式扩大再生产转变
7.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标志是
A.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提高
B.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
C.资本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
D.劳动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
8.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的是
A.粗放型增长方式B.外延型增长方式
C.比例协调和结构优化D.货币发行与增加就业
9.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是
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B.提高全体劳动者素质
C.尽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加速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
10.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和战略作用的产业是
A.农业
B.工业
C.信息技术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
11.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第二步的目标是使人民生活
A.彻底摆脱贫困B.达到温饱水平C.达到小康水平D.达到富足水平
12.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就是要
A.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及其内部建立起最优或最佳比例关系
B.实现经济宏观总量与微观总量的平衡
C.解决重复建设、重复引进的问题
D.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3.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意味着从
A.内涵型向外延型转变B.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C.单纯消费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D.非经济机制型向经济利益型转变
14.从历史发展来看,国民经济各部门赖以独立化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是
A.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B.私有制的产生与发展
C.国有企业的改革D.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5.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是,两者
A.既是统一的,又存在一定矛盾B.是完全一致的,彼此互相促进
C.是截然对立的,彼此按相反方向发展D.没有内在联系,它们互不相关
16.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产业部门是
A.工业
B.商业
C.建筑业
D.农业
17.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是
A.抑制需求B.扩大内需C.实行赤字财政D.依赖国外市场
18.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和基本的立足点是
A.计划生育B.增加利润
C.承包经营D.扩大内需
19.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
实行人口有计划增长的必然趋势
培育和发展现代流通形式的必然趋势
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D.企业实行公司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
20.农业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基本物质资料的根本特征决定了农业
A.生产不适合发展为社会化大生产B.生产的发展总是落后于其他各行业
生产完全依赖自然,听命于自然D.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21、科会主义经济效益的特点是
A、微观经济效益大于宏观经济效益
B、微观经济效益小于宏观经济效益
C、微观经济效益等于宏观经济效益
D、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相结合
22、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是
a)
必须提高经济增长率
B、必须提高经济效益
C、必须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D、必须加强环境保护
1.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变动的总趋势是
A.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
B.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质量日益提高
C.第二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
D.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下降
E.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上升
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表现在
A.它为国民经济和工业的发展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和原料
B.它为国民经济和工业的发展提供劳动力
C.它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D.它是经济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
E.它为外贸提供出口商品
1.A
5.D
6.B
9.A
10.A
11.C
12.A
13.B
15.A
16.D
18.D
19.C
20.D
21.D
22.B
1.BCE
2.ABCDE
3.ABCE
4.BC
5.CD
6.ABD
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1.我国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是
A.国家预算B.劳务费用C.商品价格D.利息
2.社会总产品扣除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那部分产品价值是
A.工农业总产值
B.社会总产值C.国民生产总值
D.国民收入
3.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行为的是
A.物质生产单位发放工资
B.物质生产单位上缴税利
C.物质生产单位留利
D.国家预算拨款
4.社会主义财政对国民收入进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职能是通过
A.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来实现的B.筹集资金和供给资金来实现的
C.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来实现的D.社会保险和社会优抚来实现的
5.下列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是
A.国家预算拨款B.物质生产单位发放工资
C.银行支付利息D.国家利用价格体系调整价格
6.国民生产总值这个指标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
A.以货币表现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B.以货币表现的全部物质资料价值的总和
C.以货币表现的全部生产资料价值的总和
D.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消费资料价值的总和
7.正确处理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关系的原则是
A.只要把微观经济效益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就必然会高
B.只要把宏观经济效益提高,微观经济效益就必然会高
C.二者兼顾,把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统一起来
D.分别处理,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互不相于
8.由国民经济各物质生产部门的净产值、固定资产折旧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纯收入三部分总和构成的是
A.社会总产品B.社会总产值C.国民收入D.国民生产总值
9.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按其最终用途分为两大部分,它们是
A.建设基金和后备基金B.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C.福利基金和保障基金D.基建基金和生产基金
10.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主义国民收入中的消费基金的是
A.国家管理基金B.社会后备基金
C.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D.扩大生产基金
11.积累率是指积累基金
A.与消费基金的比率B.与国家财政收入的比率
C.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D.与国民收入的比率
12.社会保障是一种分配关系,它是通过
A.国民收人初次分配形成的B.国民收人再分配形成的
C.对生产性基金进行分配形成的
D.对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进行分配形成的
13.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直接涉及到
A.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B.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
C.生产部门与非生产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
D.国家、企业(集体)和劳动者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
14.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
A.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B.物质资料价值的总和
C.生产资料价值的总和D.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价值的总和
15.增加我国国民收入的最主要途径是
A.增加生产领域中的劳动量B.提高劳动生产率
C.节约使用生产资料
D.增加生产资料投入
16.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直接涉及到
A.国家、企业(集体)和劳动者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
B.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C.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
D.生产部门与非生产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
17.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分部门和行业的所有企业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
(一般以年为单位)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是
A.社会总产品B.社会总产值C.国民生产总值D.国民收入
18.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主义国民收入中的积累基金的是
A.社会保证基金B.社会后备基金C.国家管理基金D.文教卫生基金
19.我国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社会保障基金要
A.全部由国家筹集和积累B.全部由企业筹集和积累
C.全部由劳动者个人筹集和积累D.通过多渠道筹集和积累
20.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实物构成是一年中所生产出来的
A.全部生产资料和全部消费资料
B.全部生产资料和新增加的消费资料
C.全部消费资料和新增加的生产资料
D.生产资料的新增加部分和消费资料的新增加部分
21、一定时期内(一般以年为单位)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总和是
A、社会总产品
B、国民收入
C、国民生产总值
D、国内生产总值
22、下列不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是
A、企业以税金或利润形式按规定上缴给国家
B、企业向银行贷款所支付的利息
C、企业以基金形式用于发展生产和集体福利
D、企业以工资形式分配给企业职工
23、国民生产总值反映的是
A、一国经济的实际增长和实际收入水平
B、一国的经济联系和社会结构
C、一国的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
D、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活动总成果
1.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包括
A.国家集中的纯收入B.企业收入
C.用于补偿生产资料消耗的资金D.对外援助基金
E.生产劳动者的个人收入
2.社会主义消费基金包括
A.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为自己的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B.社会后备基金
C.用于文教卫生的非生产性基建基金
D.为社会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中用于个人的消费基金
E.为社会劳动时间所创造价值中用于社会的消费基金
3.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
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兼顾积累与消费,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都有所增加
B.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比例,必须同国民收入的实物构成相适应
C.正确安排积累基金内部生产性积累和非生产性积累的关系
D.正确安排消费基金中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的比例
E.确定合理积累率,讲求积累效益
4.社会主义国民收入通过初次分配形成
A.国家集中的纯收入B.企业基金C.用于补偿生产资料消耗的基金
D.对外援助基金E.生产工作者个人收入
5.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涉及到以下的关系
A.积累与消费的关系B.社会消费与个人消费的关系
C.生产部门与非生产部门的关系D.地区之间的关系
E.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6.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必须再分配的原因是
A.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
B.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的需要
C.设立社会保证基金的需要
D.建立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
E.保证物质生产部门上缴税收的需要
7.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的几种基本的原始收入是
A.国家集中的纯收入B.企业收入C.文化教育部门的收入
D.医疗卫生部门的收入E.生产劳动者的个人收入
8.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是
A.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
B.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要同国民收入中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比例相适应
C.正确安排积累基金内部的生产性积累和非生产性积累的比例
E.确定合理的积累率,讲求积累基金的经济效益
9.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包括
A.国家财政预算B.银行信贷C.生产企业发放工资
D.劳务费用的支付E.价格体系
10.要处理好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内部的比例关系,必须正确安排
A.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同社会保证基金之间的比例关系
B.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同社会保证基金之间的比例关系
C.生产性积累和非生产性积累之间的比例关系
D.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
E.农业内部和轻、重工业内部的投资比例
11.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必须进行再分配的原因是
B.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
C.保证物质生产部门上缴税收的需要
D.设立社会保证基金的需要
E.建立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
1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的目标是
A、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B、多渠道筹集资金和扩大社会保障对象
C、加强社会保障立法使社会保障法制化
D、实行社会化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E、建立多层次保障制度
6.A
7.C
8.D
9.B
13.D
14.A
15.B
17.A
18.B
19.D
21.A
22.B
23.D
1.ABE
2.ACDE
4.ABE
5.ABCDE
6.ABCD
7.ABE
9.ABDE
10.ABCDE
11.ABDE
12.ABCDE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1.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
A.扩大出口,提高出口创汇能力B.扩大进口,进口更多日用品
C.更多地利用外资D.发展对外承包工程
2.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是
A.发展内向型经济B.发展外向型经济
C.发展转口贸易经济D.发展内向型、外向型相结合的经济
3.我国利用外资主要应用于
A.直接生活消费B.非生产性建设C.社会福利事业D.生产性建设
4.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
A.一个阶段的具体政策
B.短期的权宜之计
C.长期的基本国策
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所采取的措施
5.我国经济特区的社会性质属于
A.资本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性质C.封建主义性质D.半殖民地性质
6.我国在对外开放中要形成的格局是
A.搞好五个经济特区的对外开放格局
B.从经济特区扩大到沿海港口城市的对外开放格局
C.从经济特区扩大到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对外开放格局
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7.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是
A.发展集体经济B.发展区域经济C.发展劳动密集型经济D.发展外向型经济
8.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扩大对外贸易的格局B.西部地区大开发的格局
C.东部沿海地区进一步开放的格局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
9.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
A.现阶段的暂时举措B.长期的基本国策C.历来实行的政策D.特有的经济政策
10.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是
A.劳务合作B.利用外资C.对外贸易D.引进技术
11.我国在对外开放中最终所要形成的格局是
C.从经济特区、港口城市扩大到内地开发区的对外开放格局
12.我国在实行对外开放中充分利用国际分工的主要作用是
A.促进国民收入合理分配B.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C.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D.自然推动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发展
13.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是
A.对外贸易B.引进先进技术C.吸引外资D.引进先进管理
14.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
A.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进行的B.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垄断经营的
C.是完全由市场规律调节支配的D.都是由国家外贸机构直接经营的
15.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援助的实质是为了
A.使受援国增强军事实力
B.帮助受援国获得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
C.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威望
D.使社会主义国家获得充分的经济利益
16.我国利用外资主要有三种形式,下列四项中不属于利用外资的一项是
财政信贷B.商品信贷C.直接投资D.劳务合作
17、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
A、由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
B、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C、由国际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决定的
D、由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决定的
1.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有
A.对外贸易B.对外资金交流C.对外技术交流
D.对外劳务合作和承包工程E.国际旅游事业
2.我国经济特区可以起“窗口”的作用,具体地说就是
A.技术的窗B.管理的窗口C.消费的窗口
D.知识的窗口E.对外政策的窗口
3.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意义在于
A.有利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B.可以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C.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加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可以依赖外国的帮助,不需要花费自己太大的力量
E.是社会主义国家做好整个对外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当前,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主要有
A.中外合资经营B.银行贷款C.外商独资经营D.商品信贷E.出口信贷
5.我国引进国外技术的原则是
A.注意引进技术的先进性B.注意引进技术的适用性
C.学习与创新相结合D.注意保护国内工业的发展
E.要有利于提高国内的经济效益
6.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形式有
A.对外贸易B.对外技术交流C.利用外资
D.对外经济援助E.对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
7.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A.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B.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