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检测题3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一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检测题3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检测题3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D.维护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 B
【解析】 斯大林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采取了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战略,以此来积累资金。
5.一个苏联工人说:
“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的工作。
”这段话突出的反映了( )
A.战时共产主义存在严重弊端B.新经济政策不再适应当时的国情
C.斯大林体制伤害了群众积极性D.苏联群众的觉悟和素质普遍偏低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斯大林体制片面强调积累忽视了消费,压抑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6.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
“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
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
”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
A.余粮收集制B.企业国有政策
C.粮食税D.劳动义务制
【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战时的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但到1920年底,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基本结束,这一政策有许多弊病和错误,如以极低的价格强行征粮,甚至连农民必需的口粮、种子粮也予以征收,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造成工农矛盾尖锐,工农联盟受到极大挑战。
7.(2011·
扬州)《全球通史》中说:
“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
这一现象( )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信息“能雇佣劳动力”“获得的利润”可判断材料描述的是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
这一政策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排除A项;
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胜利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B项;
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不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8.20世纪20年代初期,列宁说:
“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
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
”为此,当时苏俄政府( )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实行粮食税政策
C.实行农业集体化D.取消义务交售制
【解析】 从题干材料看,列宁已经认识到余粮收集制的严重弊端,余粮收集制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故当时的苏俄政府在政策上作了调整,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9.(2011·
临沂1模)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
“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 )
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
C.实行新经济政策D.推行义务交售制
【解析】 1933年,为摆脱经济危机,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这借鉴了苏联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的经验。
实行新经济政策是苏联对西方市场手段的借鉴。
10.(2011·
潍坊)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
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
“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
”美国人惊讶的问:
“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
”苏联官员说:
“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
”这一笑话主要反映( )
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和平演变”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 D
【解析】 开着飞机赶去排队买面包,体现了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1.(2011·
深圳文综)据张君劢《史泰林治下之苏俄》载:
“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
”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了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C.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D.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
【解析】 “民国十七年春”即1928年,当时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建设,材料中的信息“用机犁百架共同耕种所有的土地”也体现了农业集体化建设。
12.(2011·
潍坊1模文综)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
罗兰访问苏联后写到“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是不可避免的。
”“消极的东西”主要含义是( )
A.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B.新经济政策的弊端
C.支持工业化,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
D.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解析】 新经济政策在20世纪20年代末结束,1934年苏联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
C、D两项分别说明了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一个方面,都包含于A项,A项最全面。
13.有学者认为:
“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
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
”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 )
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
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C.强行开展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
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解析】 赫鲁晓夫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他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等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
为此,他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造成玉米歉收。
14.美国参加二战需要补充大量兵员时,因体质不合格遭淘汰的达40%。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美国人强烈反战,制造假结果逃避兵役
B.美国人懒于运动,身体条件差
C.经济萧条导致营养不良
D.美国作为移民国家缺乏爱国心
【解析】 服兵役的年龄一般是在18周岁以上,这批青年人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少年时代恰逢严重经济危机,由于贫困导致营养缺乏,身体素质差。
美国虽然是移民国家,但在独立前就形成了美利坚民族,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
美国参战是在珍珠港事件以后,战争已经严重侵害了美国的利益,激起了美国人民的极大愤怒,不会出现A的情况。
是否运动只能导致强壮与否,不会大面积造成身体素质差的情况。
15.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1933年美国政府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
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
A.消除了阶级矛盾B.调整了工农关系
C.制约了农业发展D.加强了宏观调控
【解析】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所以相似之处在于加强了宏观调控。
16.1933年的某一天,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道琼斯的股票行情发报机传出了这样一句话:
“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调节农业生产B.调整工业生产
C.整顿财政金融D.实行以工代赈
【解析】 股票交易是属于金融财政范围的,所以原因应该是罗斯福新政中的整顿金融财政的措施。
故应该选C项。
17.1929~1933年间,美国不少著名文化人被卷入赤贫人群,《愤怒的葡萄》的作者约翰·
斯坦贝克连一块肥皂都买不起,只好使用猪油加草木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美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B.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C.资本家的残酷剥削D.生产绝对过剩导致危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题时注意关键词“1929~1933年”,这一时期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生产相对过剩,资本家为维持产品价格,纷纷限制生产,销毁产品,而广大人民则因为贫困无力购买。
B项出现于1941年。
C项与题干不符。
D项错在绝对过剩,应是相对过剩。
18.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1945年4月14日的社论《民主巨星的陨落:
悼罗斯福总统之丧》中评价说,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材料中社论把罗斯福誉为“民主巨星”的依据是( )
A.罗斯福进行了民主改革,使得美国的民主制度更加健全
B.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的危险
C.罗斯福采取干预经济的政策,向社会主义靠拢
D.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的能力。
“民主巨星”中“民主”应与“专政”相对,新政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的危险,保留了民主传统。
A、C两项错误,新政只是调整了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未改变,D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要求无关。
19.(2011·
上饶)从漫画《福利制度没用好》中获取到的信息不包括( )
A.滋养“懒汉”B.苦了财政
C.降低工作积极性D.实现共同富裕
【解析】 本题考查福利制度的消极影响,实现共同富裕明显不是漫画透露的信息。
20.(2011·
淄博)洛克菲勒家族在1964年持股比例为l3.5%,现在则以不到40亿美元的资本控制了3000多亿美元的资产。
资料显示,目前股份公司的资本控股比例约为5%,被人称为“有效的控制”。
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
A.二战后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B.二战后“人民资本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C.二战后出现了资本社会化趋势
D.二战后资产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股票分散化的趋势,这是资本社会化的一种反映。
21.(2011·
南京1模)下图与右框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
它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 )
A.欧美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展开
D.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解析】 “民国二十二年”即1933年,当时“统制经济”思想对中国影响较大,这是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的客观结果。
A项不能体现与中国的关系,B项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主观因素,与题意不符。
22.(2011·
合肥)20世纪80年代,法国政府控制的电子工业、基础化工、有色金属工业、军火工业、航空工业、公用事业的比重分别为44%、54%、63%、75%、84%、100%。
从中可以看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A.全面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B.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
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大力干预D.开始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发展
【解析】 全面实行国有化和开始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A、D两项;
扩大政府开支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
法国政府控制众多企业体现了政府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大力干预,故选C项。
23.(2011·
沂源)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读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
“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
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
”促成这一状况的国家政策应该是( )
A.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B.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C.国家实行高税率政策D.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纳完税后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与此有关的政策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24.(2011·
常州)福利国家的本质是国家对社会问题进行干预,用国家的力量来调节财富的分配。
这其实是对自由资本主义的一种调整。
这表明“福利国家”制度( )
A.使国家承担了社会救助的责任B.涉及范围是社会低收入人群
C.实施前提是全面实行国有化政策D.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解析】 社会低收入人群是福利制度的受益较多者,但涉及范围包括所有实行福利制度国家的公民,排除B项;
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D项中消除了过于扩大化,排除。
25.1987年接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在沿用前任主席沃尔克坚决反通货膨胀做法的同时,更加强调采取“预防性”的措施,在通货膨胀还没有明显苗头的情况下就实行紧缩政策,将通货膨胀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格林斯潘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
A.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加强B.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
【解析】 仔细阅读材料,材料信息表明,为了对付通货膨胀,格林斯潘采用了政府干预金融的政策。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26题13分,27题13分,28题11分,29题13分,共50分)
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
……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
“晓得今天的苏联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
”还有人吼道:
“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
”……西方人士却说:
“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
材料二 “总统先生!
”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过富兰克林·
罗斯福:
“你是共产党吗?
”“不是。
”“你是社会主义者吗?
”这位记者对罗斯福拒不承认自己属于哪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到:
“那你的哲学是什么?
”“哲学?
”有点迷惑不解的总统说:
“哲学?
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
材料三 1946年至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
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
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
……戴高乐总统也曾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让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
(2分)西方人士为什么却说:
“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2分)
(2)材料二中的记者为什么要质问罗斯福总统是“共产党”、是“社会主义者”呢?
(4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法国政府是如何对经济进行干预的?
你认为材料中“自由的缺点”及“计划的优点”各是什么?
(3分)
(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决定围绕上述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拟订一个题目,要求紧扣材料主题。
【答案】
(1)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发展经济。
新经济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罗斯福在新政中规定了劳工的一些基本权利,触动了垄断集团的利益;
罗斯福采取的国家干预方式违背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原则,不被理解。
(3)措施:
制定经济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
(1分)
缺点: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由放任政策不能调整资本主义市场自身的矛盾。
优点: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4)计划与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调整的相关知识。
回答第
(1)、
(2)两问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归纳。
第(3)问中的“如何对经济进行干预”在材料中有明确信息。
“自由的缺点”实际上是指自由放任政策的负面效应,“计划的优点”实际上是指国家干预经济的积极作用。
第(4)问为开放性答案,只要紧扣材料主题,包含“计划”与“市场”的相关内容即可。
27.(13分)图片记载着历史,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与西方国家工业化相比,苏联工业化特点是什么?
(1分)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一下苏联的工业化。
(2)与传统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相比,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
田纳西水利工程的修建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哪项措施?
该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两国的资金流向有什么不同?
【答案】
(1)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评价:
一方面,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也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2)“新”:
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措施:
以工代赈。
作用:
增加了就业机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了社会秩序。
(3)苏联的资金流向了与国防相关的重工业领域,美国的资金流向了惠及民生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工程。
【解析】 本题考查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图片资料、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
(1)问抓住“工业化”这个关键词,联系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注意回答时要对斯大林优先发展重工业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
第
(2)问联系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即可回答;
第(3)问,从图片入手,对苏联工业化和美国“以工代赈”进行比较即可。
28.(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2009年2月11日,经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就78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文本达成一致,但据最新计算该方案最终将耗资7870亿美元。
——新华网
材料三 “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
——美国总统胡佛
(1)材料一两幅不同时期的图片却反映了相同的问题,是什么?
(2)历史上的美国政府是如何解决图二中问题的?
(2分)其特点是什么?
(1分)
(3)对比材料二、三,材料二的做法是否体现了材料三所反映的经济思想,并说出你的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美国人民在经济建设中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分)
【答案】
(1)都反映了经济危机后出现失业现象,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2)解决:
实行罗斯福新政。
特点:
国家干预经济。
(3)不能体现。
因为材料二体现的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是“看得见的手”,而材料三却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4)充满自信,勇于追求,大胆探索,积极应对。
【解析】 本题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依托材料再现史实、阅读理解材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第
(1)题观察两幅图片,可知“失业”是两者的共同点,结合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即可回答;
第
(2)题依据图二提示可知是罗斯福新政;
第(3)题根据“参众两院……达成一致”可知是政府在干预经济,而材料三中经济思想是自由主义;
第(4)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9.(2011·
南通)(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
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的。
——(美国)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
材料二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
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材料三 前苏联的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
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
——汪宁《苏联社会保障对象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
材料四 “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各项社会保险覆盖人数迅速增长,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
……现阶段,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
第一主要是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对鳏寡孤独等特定群体给予照顾;
第二主要是通过实施社会保险制度,为参保人员提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保障;
第三主要是国家发展商业保险,以满足不同社会成员的保障需求。
——摘自尹蔚民《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
社会保障体系》(《求是》2010年第24期)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什么。
结合二战后相关史实说明其影响。
(5分)
(2)据材料二、三指出,前苏联社会保障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在内容方面的主要差异,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体制因素。
(3)据材料四概括“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成就。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4分)
【答案】
(1)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进公共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影响:
为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提供范例。
(1分,只要答到“福利国家”即给分)
(2)差异:
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不同,前者完全来自政府;
后者则由政府、私人(雇主和工人)共同承担。
原因:
前苏联实行的是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美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
(3)成就:
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构建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