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橙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03283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橙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王橙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王橙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王橙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王橙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橙宇文档格式.docx

《王橙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橙宇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王橙宇文档格式.docx

当时,还没有出现“小悦悦事件”。

面对躺在雨中马路上的小悦悦,法律没有规定路人必须伸出援手,但如果第一个看到的路人有雷锋那样为善的心,小悦悦不至于被汽车多次碾压。

最后陈太婆出现了,她把奄奄一息的小悦悦抱起来的一瞬间,可能没有想过“学雷锋”,她可能不过就是善良的本能,但就这善良的道德驱使,让小悦悦在这个世界上多呆了几天。

可见,无论何时,雷锋身上所拥有的善良与乐于助人的品质,都是非常需要的。

现在问一般的老百姓:

“雷锋意味着什么?

”我估计大多会说:

“助人为乐呗!

”的确,雷锋几乎成了“做好人好事”的代名词。

别小看了这个“好人好事”,在我们这个日益冷漠的时代,雷锋所象征的“春天般的温暖”已经成了人们普遍的呼唤。

学习雷锋,就是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不停做好事的人,一个在平凡生活中做平凡好事的人。

我想,把雷锋理解为“好人”,应该是不会错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雷锋没错,而且雷锋永远不会过时,因为人类永远需要善良。

但是,如果仔细往深处想,觉得这样理解“雷锋”和“雷锋精神”,是不是还有点逻辑上的问题?

古往今来,像雷锋这样的好人太多了。

雷锋是1940年出生的,在他之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该有多少善良的人啊!

孔融让梨,他是因为学雷锋吗?

刘备说“勿以善小而不为”,他是学雷锋吗?

如果仅仅是因为雷锋是好人,或者按某些理论家的说法,雷锋身上集中了“中国传统美德的精华”,甚至体现了“儒家的美好人格”,那我还是想不通,翻开典籍,中华历史上的好人还少吗?

明山宾卖牛,金孝拾银,子路借米……如果视野再放宽一些,其他国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雷锋那样的“好人”也不少见——比如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她的善行感人肺腑,她难道是在学雷锋吗?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从一些电影中了解到一些欧美“雷锋”,为什么一定要学雷锋,而不能学其他人呢?

由此可见,仅仅把雷锋当成好人,是无法解释我们国家声势浩大的学雷锋运动的。

然而,如果说雷锋不仅仅是助人为乐做好事,那么“雷锋精神”还有哪些呢?

我这个年龄的人,实在是经历了不同的“雷锋”。

我第一次听说雷锋,还在读幼儿园,刚记事,那时候雷锋是“听毛主席的话”的“螺丝钉”,当时宣传最多的是雷锋如何刻苦学习毛主席著作,他的名言“毛主席著作是方向盘”我印象特别深。

他那张著名的照片正是在驾驶室里靠着方向盘读《毛泽东选集》,当时我幼小的心灵嘀咕:

雷锋叔叔为什么不在家里读毛主席的书,而非要在驾驶室里看啊?

后来“文革”开始了,我上小学读中学,“文革”之初对雷锋的宣传很少,但后来宣传“雷锋”突出的是他的“阶级斗争觉悟”,有一个著名的“雷锋故事”现在的媒体都不提了,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没听过——我也不知道这个故事是实有其事,还是根据当时的形势瞎编的,这故事是说,有一次雷锋发现营房附近有一个磨剪子的老头,他觉得这老头很可疑,是阶级敌人,于是便上前盘问……这个故事实在是没有什么情节,也就是盘问磨刀老头而已,但此事被大肆宣传,以说明雷锋同志如何有“阶级斗争”的观念,有“敌情意识”。

后来,八十年代再宣传雷锋,当时的形势是注重专业知识,学习科学文化,于是雷锋又被宣传为“向科学进军”的典型,突出他的“钉子精神”,有“钻劲”,有“挤劲”。

后来,针对各行业纪律松弛,上面便把雷锋宣传为“敬岗爱业”的典型,说雷锋精神的实质不是“上街做好事”,而是干一行爱一行,所谓“岗位学雷锋”。

再后来,“英雄也是人”的观点非常流行,于是媒体又挖出“雷锋也谈过恋爱”的轶事,以展示雷锋不是“神”而是人。

最近,媒体又开始宣传雷锋是“潮人”,说他戴手表,穿夹克。

那天听收音机,一个特约评论员还大谈“雷锋是一个很时尚的人,当时他开摩托车,相当于现在飚赛车;

而开拖拉机就相当于现在从事IT业;

如果他活到现在,肯定会开微博,粉丝绝对很多很多”……

反正雷锋都已经不在,随便人们怎么说。

真实的雷锋我们已经看不到,但真正的雷锋精神是什么,却可以找到更有说服的解说。

让我们回到倡导雷锋精神的起点。

雷锋是1962年因公殉职的(从他殉职的具体情况看,说成“牺牲”都有点勉强),次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1963年3月1日“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

随即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纷纷题词。

无论后来的媒体如何宣传诠释“雷锋精神”,都比不上当初毛泽东等人题词对雷锋精神的理解更权威。

现在让我们重温一下这些题词——

毛泽东:

“向雷锋同志学习。

刘少奇:

“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周恩来:

“向雷锋同志学习

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朱德:

“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林彪:

“学习雷锋的榜样,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邓小平:

“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

”从这些题词看,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所倡导的雷锋精神,主要不是抽象的普遍意义上的“好人”,而是有着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共产主义精神的“阶级人”。

毛泽东的题词最抽象,也最宽泛,只说“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什么没明说。

我想他也不好说得太具体,他想说又不便说的就让其他“副手”去说吧!

刘少奇和邓小平明确指出,要学习雷锋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品格。

朱德和林彪的题词最直接,学雷锋,就是要学他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周恩来的题词对雷锋精神概括得最全面最系统,第一条便是阶级立场,然后是“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这话的意思不是说“革命精神”的内容是言行一致,而是说雷锋的“革命”不是停留在口头而是在行动上;

毫无疑问,那时候的“革命”含义自然是阶级斗争。

接下来是“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这里指出了雷锋不同于一般英雄的特征,那就是他是“共产主义者”,因此他有着“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最后再次提到他的阶级属性。

周恩来只字不提“助人为乐”之类,不是疏忽,而是因为“助人为乐”并不是共产主义者的唯一属性或根本特征,共产主义者当然要助人,但这里的人不是“超阶级”的博爱,而是阶级的爱,所谓“亲不亲,阶级分”。

所以,后来宣传雷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不是今天说的“以人为本”,因为“人民”并不是所有人。

现在很多人都回避这一点。

昨天我在微博上,说了几句雷锋的阶级立场和听党的话,有朋友就说这是那一代人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还有朋友特别对我说:

“看问题的确不能离开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但雷锋精神的核心肯定作为人类的文明遗产。

”意思是说我没有把具体的人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而是以今天的眼光苛求雷锋。

还有朋友说:

“别把雷锋精神同政治挂钩。

”是的,在老百姓心中,雷锋没那多政治属性,他就是好人而已。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有意地对雷锋进行了“去政治化”处理。

我理解这良好的愿望和做法,但可惜雷锋身上的“政治属性”“阶级属性”是去不掉的,如果去掉了,他就是中国的特蕾莎修女了。

如果还是回到刚才我所展示的中共老一代领导人题词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今天看到的雷锋身上的“阶级立场”“憎爱分明”“无产阶级斗志”“毛主席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并不是一些人所认为的“历史局限”,而恰恰是他的时代特征。

抹去了一这一点,就抹去了雷锋精神的根本。

换句话说,乐善好施的人历朝历代都有,但作为体现“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的英雄,只有在社会主义中国才可能出现。

除非你不承认今天的中国依然是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占统治的国家。

再看看传唱了五十年的那首最著名的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所突出的依然不是我们今天大力宣传的“助人为乐”,而是雷锋身上的“阶级觉悟”——

学习雷锋好榜样,

忠于革命忠于党,

爱憎分明不忘本,

立场坚定斗志强,

立场坚定斗志强。

艰苦朴素永不忘,

愿做革命的螺丝钉,

集体主义精神放光芒,

集体主义精神放光芒。

毛主席的教导记心上,

全心全意为人民,

共产主义品德多高尚,

共产主义品德多高尚。

毛泽东思想来武装,

保卫祖国握紧枪,

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末尾后来曾改为:

“继续革命当闯将,继续革命当闯将。

”)

看看,听听,这首最经典的雷锋歌曲,依然没有强调他的“助人为乐”,而从头到尾都反复唱的都是雷锋的“艰苦朴素”“革命的螺丝钉”“集体主义”“毛主席的教导记心上”“共产主义品德”“继续革命”……这些正是要我们学习的“雷锋精神”。

其中有一句“全心全意为人民”,紧接着便是“共产主义品德多高尚”,因此这里的“人民”是有阶级属性的——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使用的都是“人民”而非“民众”“公民”,因为“民众”“公民”是所有人,而“人民”是与“敌人”相对的一部分人。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某些人对“以人为本”提出质疑,认为这个提法抹杀了“阶级性”,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不符。

我完全理解雷锋的“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这源于他不幸的身世。

幼年失去父母成了孤儿,吃尽苦头。

对他来说,“解放”和“翻身”不是抽象的词汇,而是切身的体验。

因此他“爱憎分明不忘本”的“本”,就是“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

现在我们的宣传刻意淡化一点,总想与时俱进地塑造一个“博爱”的雷锋,但抽调了雷锋的阶级属性,这个雷锋就已经不是完整的雷锋了。

还有一首著名的歌曲《接过雷锋的枪》也这样唱着雷锋精神:

“学习他,对人民无限忠诚;

学习他,对敌人毫不留情;

学习他,为祖国献出青春,为了共产主义终身革命。

”也表达了和《学习雷锋好榜样》同样的意思。

还有一点想说说。

雷锋是林彪任国防部长主持军队时推出的英雄,当时的背景是军队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高潮。

指出这一点,并不是想否定雷锋的英雄品质,正如我们如实指出平型关大捷是林彪指挥的不会损害平型关战斗的意义,银幕真实再现林彪参与指挥了平津战役和辽沈战役也不会否认解放战争一样。

但历史完整的真实必须呈现出来。

雷锋是共产主义战士,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林彪、邓小平等人也是因此而推出这个英雄人物,并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的。

雷锋身上当然具有善良的助人为乐的鲜明品质——这是我反复强调的,现在老百姓最看重的也是以这一点,但是,如果雷锋仅仅是一个做好事的善人,毛泽东等人不可能号召全国人民向他学习。

因此,说雷锋精神区别于中外一般好人品格的本质特质是共产主义精神,绝对是站得住脚的。

好,既然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共产主义精神,那么“共产主义精神”的内涵又是什么呢?

这当然是一个很宏大的话题,非三言两语能说透彻,也超出了本人的理论水平,但根据我受党教育多年的经历,我也略知一二常识,可以简单通俗地说说。

所谓“共产主义精神”,其核心就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所谓“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就是坚信共产主义能够在全世界胜利,并且随时愿意为这个理想而奉献出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

所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把人民的利益当做最高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所谓“集体主义精神”,就是个人无条件服从集体,无条件听党的话,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所谓“国际主义精神”,就是声援世界上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包括支援各国人民推翻本国的资本主义政府或者说颠覆本国资产阶级政权的斗争,最后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胜利。

以“共产主义精神”的四点内涵来衡量雷锋,除了第四点他没有机会之外,另外三点他毫无疑问都做到了,而且做得相当出色。

我想说的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具备共产主义精神,才配称作“共产党员”。

也就是说“具备共产主义精神”只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最低要求。

除非“中国共产党”更名。

但如果我们认真起来,以此最低要求去打量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打量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干部,有多少合格者?

所以,我认为,学雷锋首先应该是共产党员的事,是共产党干部的事。

道理很简单,共产主义精神是对共产党员的要求,是对共产党干部的要求。

普通老百姓该不该学雷锋?

这并不是没有讨论的余地。

但这里我暂不往深处说。

我们暂且按一般老百姓朴素的想法:

什么“阶级性”不“阶级性”,雷锋就是好人!

好人怎么不该学呢?

的确,雷锋精神中的“助人为乐”值得每一个人学,尤其在我们今天这个道德滑坡的时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无疑是值得提倡的。

好,如果说老百姓也应该学雷锋,那也应该是在我们社会最优秀的一类人——共产党员和共产党干部的带领下影响下学雷锋。

号召人们“做一个纯粹的人”的各级领导,自己就应该是“纯粹的人”!

但现在恰恰相反,学雷锋在实际操作中只是对老百姓的要求,而这里的“老百姓”主要是在学校,在学校主要是学生,于是,“学雷锋”最后就成了孩子的事!

是呀,大家想想,每年到了三月五日,最热闹的地方是什么地方?

不是学校吗?

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又是演说,又是作文比赛,又是板报比赛,然后唱着歌排着队走出校门,扫大街,擦栏杆,到敬老院……这时候,大人(教师)在干什么呢?

大人在号召,大人在组织,大人在表扬,唯独没有行动——很少有(不是“没有”,而是“少有”)老师会和孩子一起去学雷锋。

等这些孩子长大后,他们工作了,有的还当了领导了,“学雷锋”和他们便没关系了——那是小孩儿的事嘛!

就算我们现在只把雷锋定义为“做好事的善良人”吧,可是如果把什么都算在他的功劳薄上也是不妥的——1963年以后,中国所有的好人,都被定义为“学雷锋的成果”。

深山老林里的老太太,不认识,也不知道“雷锋”是谁,可她一辈子做好事,就是出自朴素的善良,如果你说她一辈子“学雷锋”,这不很滑稽吗?

我有一个朋友乘公交车,看见一老人颤颤巍巍地站着,便自然站起来让座。

售票员夸她“学雷锋”。

我这位朋友对我说:

“当时我心里就不舒服,我让座,这是我的本能,看见老人站着,我怎么好意思坐着呢?

可非要把我说成学雷锋,这关雷锋什么事?

是呀,现在我们的宣传几乎把所有的好人都归结于“学雷锋”:

朱伯儒、徐虎、李素丽、王顺友、郭明义……都无一例外把他们说成是“学雷锋”的成果,最近郭明义刚刚获得的荣誉便是“当代雷锋”荣誉称号。

那天看本地电视新闻,内容也是报道学雷锋,有一条新闻是说,一位老太太,被一群热心人照顾了六十年。

主持人说:

“六十年来,志愿者换了一茬又一茬,但雷锋精神一直激励着他们坚持照顾老人到今天!

”我一听就乐了:

“学雷锋活动才五十年啊!

前十年应该是自学的。

”在学雷锋运动之前的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共和国就已经涌现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郝建秀、倪志福,王进喜、吴运铎、安业民、向秀丽……那时还没有宣传“雷锋精神”啊!

那他们又是学的谁呢?

我想,如果他们的英雄事迹发生在1963年以后,他们肯定又会被归入“学雷锋成果。

”其实,善良的人无论在哪里在那个时代都很善良,这和学不学雷锋没有多大关系的。

我敢说,没有雷锋,郭明义还是郭明义。

我非常理解现在政府开动整个国家宣传机器提倡学雷锋的良好愿望,在这一个道德滑坡的时代,大家都希望身边人人是雷锋。

我知道现在政府提倡学雷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真的很无奈。

在这一个越来越冷漠的社会,政府亟需通过学雷锋改善道德风气。

过去我们常常听说“我们的时代英雄辈出”,但别看现在打开电视翻开报纸,铺天盖地地宣传这个“雷锋”那个“雷锋”,又是大型晚会,又是各类表彰,其实现在这么费力地宣传学雷锋,恰恰是因为我们国家雷锋太少太少。

然而,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既要靠道德,又要靠制度。

缺了其中一个都不行。

推出榜样是应该的,但如果不加强制度建设,榜样的力量是有限的。

全国学雷锋,学了五十年,为什么雷锋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这里面有制度缺失的原因。

所谓“制度建设”,核心是“法治”。

另外,精神文明建设的资源应该更加丰富,雷锋精神是其中一种。

除了弘扬雷锋精神,我们还要加强公民精神的培养,推进公民教育,特别是权利、责任与义务的教育;

还有民主精神的教育。

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包括了善良、正直、爱心,但还有尊重意识、宽容品质、平等观念、自由精神等等。

如果每一个人都成了具有民主精神和民主生活方式的公民,那就不需要雷锋了。

不可否认,有人现在对学雷锋比较“逆反”,原因之一是不相信雷锋那么多的日记是真实的,不相信那么多的照片是真实的。

2006年03月05日《大连晚报》有这样一篇文章《雷锋没有送我奶奶回家》,全文如下——

这是一张许多人所熟知的照片:

雷锋左手拎着一个大包袱,右手搀扶着一位手拄拐杖的老太太,一位小姑娘牵着老太太的衣角站在一旁。

在雷锋画册上,对这张照片

的注释是:

“1960年,雷锋因公出差回来,在沈阳车站发现一位老大娘拄着拐棍,背着包袱走路很吃力,雷锋上前接过包袱把大娘护送到抚顺,当大娘的全家向

雷锋道谢时,雷锋说:

‘这是我应该做的。

’”

自从这张照片发表以来,很少有人怀疑这张照片的真实性。

然而,事实却是,这张照片跟历史开了一个善意的玩笑。

记者在采访大连《新商报》副总编辑王盛波时,

“这张照片上的老太太就是我奶奶,而在拍这张照片之前,雷锋根本没护送过我奶奶回抚顺。

”那么,这张照片又是怎么样拍出来的呢?

 王盛波第一次见到这张照片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照片刊登在一本画册上。

后来,他在抚顺伯父家也看到了这张照片,只不过这张照片被放得很大。

伯父对他

说:

“照片上的老太太是你奶奶。

不过,并不像画册上说的,雷锋没送过你奶奶回家,这张照片是后来补拍的。

”“后来,这张照片的秘密我也只跟几位好朋友说

过,”王盛波说:

“那时,雷锋已经成了全国人民的偶像,人人都在学雷锋。

在那个背景下,这样的消息是不能公之于众的。

  到了2001

年,《大连日报》准备搞一期纪念雷锋的专题报道。

当时正在《大连日报》工作的王盛波想要写一篇揭谜这张照片背后故事的稿子,他把自己的想法汇报给领导。

导当场拍板:

“写啊,现在思想都解放了,有什么不能写的?

”为了写好这篇稿件,王盛波回到抚顺,向伯父仔细询问了当时的情景。

稿件顺利刊发,这件尘封了

40多年的照片之谜终于大白于天下。

  现在谈起40多年前的那段往事,王盛波的记忆依然清晰。

王盛波回忆说:

“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驻地在

抚顺市望花区,而我伯父一家当年也居住在望花区新民街一带。

1957年,我爷爷、奶奶从山东龙口老家到关外看儿子,来到抚顺我伯父家。

伯父在附近为我爷

爷、奶奶租了一间屋子,离雷锋所在部队的营地很近。

1960年的一天,我爷爷、奶奶在街上走着,迎面走来两个穿军装的人。

后来他们才知道,两个人中一个是

雷锋,另一个是一位新闻干事。

  “雷锋发现我奶奶与他曾从沈阳护送到抚顺看望儿子的老大娘很像,就主动与我奶奶攀谈起来。

他问起我奶奶家里的情况,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等等。

  事隔不久,雷锋和那位新闻干事一路打听找到了奶奶住的小院。

那位新闻干事围着我奶奶问这问那,不时地往本上记着什么。

 

 雷锋也没闲着,帮着给我奶奶家挑水、扫院子。

临走时,那位新闻干事拿出相机问我奶奶:

‘老人家,你跟雷锋照张相好吗?

’奶奶高兴地答应了。

这时,那位新

闻干事看到邻居苏姓家中的小姑娘正在院子里玩耍,就忙喊:

‘小妹妹,过来,一块儿照个相。

’摆好姿式正要按快门,那位新闻干事好像又想起了什么,跟我奶奶

‘老人家,你家里有没有包袱,拿来用一下。

  就这样,这个后来为许多人所熟知的照片,瞬间定格了下来。

  后来,王盛波还想再找到照片中的那位小女孩,但因为当年周围的邻居都搬走了,那位小女孩也不知去向,这也成为王盛波心中的一个遗憾。

这件事我认为不应该由雷锋负责。

我不认为雷锋做的好事都是假的,有那么接受过雷锋温暖的人还健在,他的事迹是经得起任何检验的。

但是,像这张照片如此“场景还原”,哪怕只有这一张,也会损害雷锋的形象,人们也会自然怀疑:

其他照片是不是假的啊?

我心目中的雷锋,是一个非常善良,非常单纯,非常活泼,非常阳光的小伙子——我不愿说他是“男孩儿”,现在中国人喜欢把18以上的成年男子称作“男孩儿”,甚至在江苏卫视的《非常勿扰》节目中,有些三四十岁的男人也自称“男孩子”,我觉得这是对男子汉们的侮辱!

有时候我想,如果雷锋在我身边,我一定会很快乐。

原因不是我可以依赖他随时为我“做好事”,而是和这么一个善良的人在一起,我当然一定非常快乐。

我坚信我会和他成为好朋友的。

今天三月五日,是学雷锋纪念日,我拉拉杂杂写下这些关于雷锋的文字,不是没有一点意义的。

每次想到雷锋,我都很温馨,很亲切,这里面有我少年的情怀。

但也有点可怜他——这么一个大好人,离开这个世界五十多年了,却一直被折腾,真让人心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