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归一一法归零慈诚罗珠堪布开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02375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法归一一法归零慈诚罗珠堪布开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万法归一一法归零慈诚罗珠堪布开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万法归一一法归零慈诚罗珠堪布开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万法归一一法归零慈诚罗珠堪布开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万法归一一法归零慈诚罗珠堪布开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万法归一一法归零慈诚罗珠堪布开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万法归一一法归零慈诚罗珠堪布开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法归一一法归零慈诚罗珠堪布开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万法归一一法归零慈诚罗珠堪布开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这三个,一个是物质世界的现象,一个是精神世界的现象,另外一个是我们想象当中的自我。

三个都是表面的现象,根本都不是它们的真相。

那么,它们的真相在哪里?

到底是什么?

我们需不需要知道它们的真相?

如果有一天,我们知道了物质世界的真相、精神世界的真相、自我的真相,那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如果我们永远都活在一个自己创造的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自我当中的话,它的结果是什么?

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万法归一一法归零

(2)世界不在外面

除了个别的问题以外,科学、哲学都不能给我们提供满意的答案,唯有佛教里面才有让我们满意的答案。

得到这些答案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过去很多的错误理解:

对物质世界的错误理解,对精神世界的错误理解,对自我的错误理解。

知道了错误的理解以后,我们就会有一个新的世界观,新的世界观就会替换我们过去的世界观。

因为过去的世界观是错误的,所有的观点都建立在无明的基础上,所以就会导致很多包括生老病死的痛苦、烦恼、贪嗔痴。

有了新的世界观以后,知道过去的都是错误的,我们的烦恼就会有所减少,烦恼的基础就受到了动摇,烦恼就会慢慢瓦解。

烦恼瓦解、不存在以后,人的内心当中就得到了一个相当大程度的自由,这个自由就叫作解脱。

比如说现在,一个人所有该有的自由全部都有了以后,我们是不是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呢?

还不是。

所有外在的人生自由都有了,但是,内在的问题没有解决,我们还是不自由、不自在,还是不能解决我们的这些痛苦。

所以,我们首先要去了解“万法归一”。

“万法”就是万事万物,“归一”的“一”就是我们的精神世界,意思是说:

万事万物是我们的精神创造出来的一个世界。

这是不是讲唯心主义的观点呢?

完全不是,这个跟唯心、唯物都没有关系。

这是佛教的另外一种观点,意思就是说,万事万物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投射。

就像投影机投射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画面一样,我们内在的精神就像一个投影机,我们的五种感官就像投影机的镜头,通过五种感官投射出去很多很多的画面。

我们的意识是非常盲目的,它认为从里面投射出去的东西都是外面的世界。

它认为眼睛看到的是外面的世界,耳朵听到的也是外面的世界,声音也是外面存在的一个物质。

今天在座的所有人都是这么认为的,至少大家以前都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眼睛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真的是在外面吗?

是不是真正在外面存在的物质呢?

佛教就告诉我们确实不是。

比如说做梦的时候,梦中所有的东西:

山河大地、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包括人、生命,这些在外面都是不存在的。

这些都不在外面的话,那都从哪里来的?

是谁创造出来的呢?

当然是我们的意识,除了意识以外,没有人创造梦中的这一切。

大家要记住,意识会在三个时候创造出各种各样世界。

第一个,虽然意识还不是很清楚,但它可以创造出一个世界,这个是我们想象当中的世界。

通过想象,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建筑物、一栋楼、或者一个城市。

设计师还没有做设计图的时候,他首先在心中创造出一栋楼、或者一个城市这样子的一个世界。

虽然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们的意识创造的一个世界。

如果我们的意识长时间地去想一件事情的话,那么,第二个,梦里就会出现。

比如说,一个设计师非常用心地去设计一栋楼、一个公园。

他白天很投入地去思考,那他的梦里面就会出现,但是,比他想象的清楚得多、真实得多,几乎和真实的东西分不清楚。

至少做梦的时候,他是完全分不出真假,完全不知道这是假的。

在梦里出现的时候,他白天所想象的东西已经变成了更加清楚、真实的东西。

第三,现实生活当中的这些,也是我们的意识创造出来的,这是佛教的观点。

高科技发展到现在的程度的时候,其中的一部分已经被证实了,它确确实实不是外面的东西,而是我们自己的大脑或者意识创造出来的世界。

万法归一一法归零(3)世界因你而不同

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法轮,大家都可以看得到它是黄色,形状就是一个椭圆形。

那么,所有人从这个屋子出去以后,屋子里一个人都不在的时候,它的形状还会不会是这样子?

不会吗?

到底会还是不会?

当然会,是吧?

我们现在看到的它就是这样子。

那么,所有人出去了,厅里面一个人都不在的时候,它的形状会不会是这样子?

虽然没有人看,但是,它的形状还是这样子,是吧?

大家都这么认为。

但是,绝对不是这样子。

为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这个形状是由很多很多的分子、原子构成的一个物质。

里面的原子、电子为什么会变成椭圆形的东西呢?

必须要有我们视觉的参与。

我们的视觉参与以后,它才会变成这样子。

如果我们的视觉不参与,也就是我们的眼睛不去看,它就变成不了这样子的东西。

很多人不能理解:

怎么可能成不了呢?

从厂里面出来的时候,形状不就是已经定型了吗?

为什么还要我们的视觉去参与呢?

我们完全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佛教和科学都不谋而合地认为:

当没有人去看这个东西的时候,它不是这样子的。

它为什么不是这样子?

因为这是我们的错觉。

那我们就更加不理解了:

这不就是一个金属的物质吗?

怎么是我们的错觉呢?

它的重量、颜色、它所有的所有都是这么地真实,怎么可能是我们的错觉呢?

实际上,这个东西里面至少99.9999999%是假的。

那么,假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

是我们的视觉创造出来的。

这怎么理解呢?

我们曾经讲过很多次,佛教里面有一个词汇叫作“旋火轮”,只有佛教的词典里面才有“旋火轮”,其他的词典,就是《康熙字典》里面都不会有的。

那旋火轮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我们点一支香,不移动的时候,我们看到它是一个亮点;

稍稍移动的时候,我们看到有一个点在移动,速度再快的时候,它在我们的视觉里面就成为一个圆形、环形的光。

因为,速度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的视觉辨别不出来,就看到它变成了一个圆圈、环形的光。

那么,这个光里面,真正的成分有多少?

多少是假的?

多少是真实的?

任何一个圆形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分为360度。

360度里,只有第一度上面的火光是真实存在的,其他359度上面的环形的东西都是不存在的。

大家能理解吧?

我们为什么看到了不存在的东西?

就是因为我们视觉的错觉。

一盏灯、或者一支香高速运转的时候,100个人、1000个人、所有人都看到了一个圆圈。

所有人都出去了以后,这盏灯还在旋转。

那么,没有人看的时候,这盏灯是不是圆圈呢?

对,不是圆圈。

正因为有人看,它才变成了一个圆圈。

没有人看,就没有人的视觉,也就没有人的视觉的错觉。

所以,所有人都出去以后,没有人看的时候,这支香虽然在高速地旋转,但它不是圆形的。

它为什么是圆形?

因为是我们的错觉。

因为有人看,在我们的视觉里面,它就变成了圆形。

实际上,它不是圆形。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一支香变成旋火轮,必须要有我们视觉的参与。

我们去看它,它就变成了旋转的;

没有人看的时候,它就是一个在移动的亮点,只是移动而已,没有环形的火光。

这个大家可以理解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也是完全一样的道理。

万法归一一法归零(4)因错有别以盲导盲

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都非常清楚:

物质是分子组成的,分子就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问题就在这里,一个原子核的周围有很多的电子在高速地运动。

高速运动的时候,连显微镜都看不出来它的运动。

显微镜看它就是一个亮点,就像晚上看星空的时候,我们看到无数星星一样的亮点。

这是什么原因呢?

就是因为电子高速运动的时候,在显微镜下面就变成了一个很小很小的东西。

但是,这个点状的东西是错觉,因为它的速度很快,显微镜还没有辨别出来它的运动。

虽然,在它下面看得出来是一个点状的,但它不是点状的,而是很多东西在高速地运动。

所以,旋火轮和原子只有体积大小的区别,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比如说100个人,每个人手里就拿一支香。

点完每一支香,大家站在一起旋转香的时候,从远处看就是一团火光。

但是,走近看的时候,每个人手里的亮点都不一样。

然后,很多的旋火轮在一起的时候,就变成了更大的旋火轮。

意思就是说,很多微小的错觉放在一起了以后,就会变成一个更大的错觉。

所以,如果没有人来看这个物质的时候,这个物质没有办法成为这样的形状。

我们看到的圆形、四方形、长方形、椭圆形,之所以是这样各种各样的形状,就是因为我们的视觉参与了。

物质的本身是没有形状的,所有的形状都是我们的视觉创造出来的。

非常简单,如果我们能够理解旋火轮是我们的视觉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真实存在的,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是一样的。

在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已经讲得非常透彻、非常清楚了。

这么长的时间中,都很少有人相信。

 

2500年以后,高科技的发展印证了这确实就是错觉。

错觉是我们的视觉创造出来的,它实际上并不存在。

错觉在我们的世界里存在,真实的世界里它不存在。

所以,我们看到的所有的形状都不是物质世界的真相。

我们周边所有的物质都是有形状的,我们从来看不到没有形状的物质。

这说明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物质的真相,我们看到的都是表面的。

刚才讲了,我们的视觉创造了一个这样子的形状,我们的意识就更加地盲目,它认为这个桌子就是四方形的。

首先,我们的视觉错了。

然后,我们的意识用错误的信息来分析,就得到了一个错误的结论:

这个桌子就是四方形,这是意识错了。

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100个人、1000个人来看就都是这样,谁都不知道是自己错了。

到死为止,我们也不会发现自己错了,在这个错误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活一辈子。

而且,有些时候,我们还活得很快乐。

如果没有这样子错觉的话,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样去生存,没有这些形状,那我们怎么去生活?

这是第一。

第二,我们看到它是金黄色。

至少以前,我们还没有学佛教、没有学物理学的时候,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

金黄色是金属的颜色,颜色跟我们的主观意识没有任何的关系,它就是一个外在的物质,物质世界就是有这样子的颜色,颜色就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各种各样的颜色,包括衣服的颜色,我们都觉得是外面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没有学物理、没有学佛教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金黄色是不是自己的主观意识?

是不是真实存在?

我们一直都认为这是它的颜色。

金黄色、包括我们今天看到的所有的颜色,大家说这些是不是物质世界呢?

是不是跟我们的视觉有关系?

是不是存在呢?

对,不存在。

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不会这么认为,我们认为是存在的。

科学家从理论上会说这些颜色是不存在,但在生活中,他还是会有自己喜欢的颜色和不喜欢的颜色,有很多的选择。

万法归一一法归零(5)一场错觉的游戏

我们看到的花、草、树、建筑物的颜色都不存在的话,那这些是什么呢?

就是我们的视觉创造出来的。

所有人从屋子里出去以后,这个是不是金黄色呢?

不是金黄色吗?

那是什么颜色呢?

红色?

没有颜色?

对,没有颜色。

为什么我们出去了以后,它就变成没有颜色了?

或者把衣服放在衣柜里面,然后把门关上,那衣服有颜色吗?

对,非常好,也没有颜色。

那么,颜色从哪里来的呢?

也是跟我们的视觉有关系。

科学家也告诉我们:

颜色不是物质世界里存在的东西,它根本不在外面。

那它是什么呢?

因为光照射在物体上,然后反射进了我们的视网膜,而光是以波的形式传播,波的长短就造成了7种不同的颜色。

没有人看的时候,它到底有没有形状、有没有颜色?

它有,但不是现在的这种形式,而是以另外一个形式存在。

我们不看的时候,它是不是一下子就消失了呢?

还没有那么快。

但是,绝对不是以现在的这种方式存在。

所以,很多东西是我们的视觉创造出来的。

所有今天我们看到的颜色、形状叫作万法,“归一”的“一”是什么?

我们的视觉叫作“一”,所有的颜色、形状就归于我们的视觉。

为什么这么讲?

因为它们都是我们的视觉创造出来的。

如果没有视觉,也没有这样子的颜色、形状。

正因为是在人的视觉里,世界就变成这样一个世界,所以,这叫作“万法归一”。

虽然,我们现在学佛、学了物理,理论上明白了是视觉创造的这些。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认为红色就是红色,黄色就是黄色,四方形就是四方形,圆形就是圆形,我们还是没有打破执著。

明明知道这些不在外面、是错觉,但是,我们还是会喜欢什么样颜色的衣服、车子、包包等等。

我们理论上知道了,但还是愿意配合自己的错觉、跟着它走。

明明知道是错觉,为什么还喜欢呢?

就是因为我们理论上知道了,但是意识还没有全盘接受。

以前,意识一直认为颜色、形状、物质世界都是存在的。

一下子,佛学和科学告诉它这些都不存在,有了一个根本没办法推翻的逻辑。

当下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它接受了,也拿不出其他更有说服力的理论。

但是,以前一直认为这些都是存在的错觉,已经在我们的意识当中根深蒂固。

所以,回到现实生活之后,这些理论就一点用都没有了,该怎么样还怎么样,理论上的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就有一个距离。

怎么样把距离缩小呢?

就是现在开始打坐、修行。

意思就是说,让意识逐渐去适应、接受理论所得到的结果。

适应以后,就知道颜色、形状都是自己的错觉,不是外面的东西。

不仅仅理论上知道,而且现实中也接受,从此以后,开始不太在乎。

再好的颜色,不会羡慕;

再差的颜色,也不讨厌。

各种各样来自于颜色的烦恼,比如头发白了、皮肤黄了等等,所有这些也不再是烦恼了,觉得没关系的,不过是自己的视觉而已。

自己烦恼开始减少的同时,对于特别执著颜色并由此带来很多烦恼的人,就会产生同情心、悲悯或者是慈悲。

明白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颜色是自己的视觉创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不了解,而且错觉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烦恼:

头发白了以后,他们很难过,皮肤出了问题以后,他们也很难过等等。

对于家具、衣服、车子、房子的装修等各个方面,他们都特别地挑剔,各种各样颜色的搭配也让他们特别地苦恼。

这时候,他就觉得这些确实都是没有用的。

因为不知道这些都是自己创造的,所以他们这么地苦恼。

他就想告诉他们真相:

这些都是你们自己的视觉创造出来的;

特别希望他们明白:

颜色、形状不在于物质。

用佛教的话讲,是在于自己的意识;

用科学的话讲,是在于自己的大脑。

颜色、形状都是自己大脑里面的画面。

既然这些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不在外面,而在自己的世界里面,那为什么这么挑剔呢?

有这个必要吗?

他就特别想让他们明白这个道理,目的就是让他们减少烦恼。

万法归一一法归零(6)空性让你更慈悲

龙树菩萨说:

证悟了空性的人更加慈悲、悲悯所有的众生。

因为证悟空性以后,他就彻底了解了人生的真相:

没有证悟的人的生活当中,所有的苦恼、烦恼,全部都是因为没有证悟、无知导致的。

他特别想告诉他们:

这些都是我们的错觉,原来不是这样。

所以,这个时候,菩萨对众生就更加地生起慈悲心。

很多人会说:

证悟空性以后,他们怎样对众生生起慈悲呢?

会不会对众生没有慈悲呢?

其实不是,他们会更加地慈悲。

这个法轮就是物质世界里很简单的一小部分,今天就从颜色和形状两个角度来讲空性的一部分。

刚才也讲过了,虽然我们理论上知道了,但是,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确实对颜色和形状还是有很多的执著、很挑剔。

但是,没关系,如果不想形状和颜色给我们带来烦恼,那就不要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我们要消化理论的东西。

比如说吃药,并不是说吞下去,病一下子就好了,这不太可能。

吞下去以后,身体需要吸收,通过血液,让药的力量发挥作用,就可以治病,中间就有一个过程。

实际上,我们没有其他更好的解释和理由,也拿不出什么更有说服力的理论,去推翻科学和佛教讲的这些,就只有接受了。

虽然理论上接受了,但是生活上,颜色和形状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烦恼还是会有的。

如果去修,首先,我们的精神世界就少了两个烦恼:

一个是颜色所导致的各种各样的烦恼;

第二个,就是形状导致的各种各样的烦恼,这两个烦恼就会慢慢地消失。

再进一步地说,其他的万事万物也都是可以这样 

“万法归一”。

明天,我们可以进一步地去讲:

佛教讲的修心就是推翻自己的错觉,向自己挑战,跟自己斗争。

我们不是跟天地斗,而是跟自己斗。

那跟自己斗什么呢?

跟自己的错觉、无明、无知斗。

我们不是恨自己,也不是要消灭自己,就是要消灭我们的烦恼、无知、愚蠢。

自古以来,所有人都是跟别人斗,不是跟自己斗。

所以,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人获得过真正意义上的胜利,都是短暂的胜利。

只有跟自己的烦恼斗,我们才可以获得真正永久的胜利,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再也不会轮回、再也不会烦恼。

这就是佛教断除烦恼的方法,佛教不认为世界有一个造物主、万能神。

因为不明白物质世界的真相,我们在轮回当中流转了这么长时间,这和任何的鬼神都没有关系,就跟我们自己的无知、愚昧有关系。

现在,要从这么长的轮回的梦里面苏醒,也跟任何鬼神都没有关系,而是跟自己的智慧有关系。

如果有了超凡的智慧,就能断掉我们过去的这些无知、愚昧,这样子我们就解脱了。

所以,一切都要靠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鬼神帮不了我们,也害不了我们。

现实生活当中,有些时候,我们稍稍有些不顺利,也许和风水、鬼神这些暂时的因缘,有一点点的关系。

但是,人生当中这些重大的,比如说轮回、解脱,都跟它们没有关系,就是跟自己有关系。

所以,自己要努力,这样就可以把无明断掉,而不是用迷信、祈祷来断掉。

烧香拜佛、念经磕头,当然有福报,我们可以也应该去烧香拜佛、念佛。

但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就不是烧香拜佛,而是智慧。

那么,智慧来自于什么?

智慧就是来自于闻思修。

《华严经》里面讲得很清楚:

智慧就是由闻思修产生,闻所得的智慧、思所得的智慧、修所得的智慧。

有了智慧,我们就可以断掉无明,断掉无明以后,我们就解脱了。

我们断掉无明、证悟的时候,对没有证悟的人,也就是佛教讲的芸芸众生,自然而然就会生起大悲心、菩提心。

证悟以后,我们的菩提心就会更加地坚定。

这就是佛教修行的方法、解脱的原理。

今天就讲到这里。

万法归一一法归零(7)课后问答录一

还有20分钟的时间,有疑问的话,欢迎大家提问题。

1)问:

上师好,我有时念经的时候,念着念着,自己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回过神来就发现自己嘴里还念着经,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上师:

打坐的时候,我们有时是会这样子。

念经磕头的时候,如果不小心、不专心,就容易走神、跑神,这就是散乱。

就是需要正知正念,以前讲禅定修法的时候讲过,比如说念经、打坐的时候,我们怎样去专心专注,道理都是一样的。

简单地说,这个时候要专注专心,不专心就会走神。

2)问:

死亡来临时,初学佛法的弟子该如何面对?

慧灯之光里面有相关的课,有视频,也有书,都很清楚。

简单地说,初学者的定力比较弱,对死亡的恐惧也比较大。

虽然方法是很多,但可能就用不上。

比较关键的两件事情:

第一,对自己现世的亲人、财产不要眷恋、不要执著,尽可能要放下;

另外一个,比较用得上的是念佛,祈祷阿弥陀佛,这个是最关键的。

其他比较好的,比如藏传佛教的破瓦法,专门针对临终的人,但是需要学习和和一定地训练,否则也用不上。

还有,大乘显宗里面,比如说《修心七要》里,也讲了临终时候的5个非常重要的要点。

但是,如果没有发菩提心的话,恐怕也用不上。

这时候,最好的就是念佛。

3)问:

顶礼上师,您刚才讲的形状和颜色都是自心的显现,那为什么大家看到的都是一样的形状,而不是不一样的?

因为全世界70亿人眼睛的结构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看到的也都一样。

如果有一部分的人、或者个别的民族的眼球结构(视网膜、晶体状等等)不一样,那他看到的肯定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我们眼睛的灵敏度稍微高一点的话,那我们看这瓶水就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里面就看到很多微生物和运动的东西了;

如果我们眼睛的灵敏度再低一点的话,那刚才讲过的“旋火轮”就是一个真实的东西了。

如果我们眼睛的灵敏度再高一点,这个法轮也不是真实的东西,它也就像旋火轮一样是假的。

所以,为什么外面的世界跟我们的视觉搭配得这么好呢?

就是因为外面的世界是我们的视觉创造出来的,所以非常地相应。

人类感官的构造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所以看到的世界也都是一样的。

我们能看到的光、听到的声波都一样,原因就是构造是一样的。

4)问:

请问上师,初发心者如何能做到利他的同时,保护自己的信心不退转,保证自己不受伤?

是不是初学者没有证量,只能先照顾好自己?

是的,《慧灯之光》里面有一个“饶益众生九观察”。

九种不同的观察方法里面讲到,比如说一个初学者、刚刚发菩提心的人,他很热情,希望帮助人。

但是,在帮助人的过程中,就会发生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他自己就受到了伤害、打击,他的信心由此退转,这个都有可能的。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利益众生,但是,刚学佛的时候,我们先不要忙着去帮助人,还是先把自己做好。

比如说,有一个人发现很多人生病了,他特别想帮助这些人。

那他首先要去做什么事情呢?

首先,他不要去治病,先去学医,学好了以后,再去给他们治病。

一开始没有去学医,而是直接去给他们治病,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学佛也是一样的。

首先,我们把自己的闻思修作为头等大事,然后再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众生。

5)问:

顶礼上师三宝,如何让年轻人在浮躁的社会里趋入佛法?

对,这个非常重要,在浮躁的社会里趋入佛法是有很多的方法。

比较快捷的方法,比如说,每一个人的心非常浮躁,很多人失眠、心情不好,感觉不到生活当中的乐趣、觉得很乏味,然后就导致了很多后面的这些烦恼。

如果只想解决这个问题的话,那修禅定就可以快速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禅定,浮躁的心稍微平静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去学佛教里面一些比较高端的课程,比如说今天讲的这些理论。

但是,以我刚才讲的这种方式去讲的话,很多人也是可以理解。

就是去学一些简单的方法,不要太去追求文字。

因为佛教的文字很多都是古文,表达的方式就很复杂。

所以,我们先看一些像菩提心这样的,去修快捷、简单的方式;

空性,也是去修快捷的方式。

然后,自己内心的一些问题就可以快速地解决。

年轻人要趋入佛法,比较广泛地了解佛法的话,可以了解空性,但是,要和现代科技的一些成果结合,这样比较容易理解,对早期学佛的人有帮助。

后面一些非常深奥的东西,科学是永远没有办法解释的,开始的时候就不太需要。

简单地说,如果年轻人趋入佛法的目的是解决浮躁的心态、调整睡眠,就可以从禅定入手;

如果想了解佛教里面最难的空性,那从物理学开始入手就比较容易。

6)问:

大乘显宗的八关斋戒的戒律当中,受戒以后的24小时当中都可以喝水吗?

日落之后不喝水的话,是否功德会更大?

没有这种说法。

不喝水的话,功德不一定很大。

显宗的八关斋戒,水什么时候都可以喝。

7)问:

您之前说过,在网络上受戒,得不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