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职业教育的主要特色与启示Word下载.docx
《新加坡职业教育的主要特色与启示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加坡职业教育的主要特色与启示Word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结构比例恰当。
分流后同届学生中在工艺教育学院接受职专教育的占20%,在理工学院学习的占40%,25%接受初级学院接受教育。
人才的结构呈“腰鼓状”,与新加坡社会经济对不同人才的需求比较贴合。
新加坡的教育分流制度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兼顾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不同学校、不同课程之间相互转换。
分流教育实施后效果显著,它提高了教育投资的效益,把社会竞争机制引入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社会选拔精英人才,也为新加坡提供了众多廉价而有知识技术的人才。
分流教育还开创了重视知识和人才的社会新风尚,使人尽其能、人尽其才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二)、政府主导,学校自主新加坡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政府都会积极的参与到职业教育的规划与发展中来。
新加坡成立了高规格、跨部委的人力资源规划委员会,由贸工部、人力部、教育部等部门领导组成,根据经济发展的远景目标,在预测劳动力供求数量、工业需要、离校生的数量,为各职业教育机构设定长远的招生目标时能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意见,做出最为合理适当的规划。
在做出发展规划后,由教育部指导负责执行职业教育的各类办学机构做出相应调整。
各类从事职业教育的办学机构都设有理事会,由政府、工会和企业界的三方代表组成,其中企业代表会参与制定认可课程的技能水平、确认课程的内容和技能水平的证明事宜,而学院的高层每年都会安排定期探访企业,直接了解行业现时和将来的发展。
在实际办学中,院校拥有办学自主权,校长和学校董事会能自主管理学校事务,学校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而行使法律规定的办学权力。
在专业设置、招生、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筹措和使用教育经费、人事管理、工资分配、对外交流等方面拥有法律规定的权利,教师可以心无旁骛地教书育人、从事科研。
(三)、经济腾飞,职教先行
新加坡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一方面重视实用性,配合经济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又注重适当的超前性,使职业教育始终走在生产和建设的前头,对实际工作发挥着超前指导作用。
1、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初创阶段(1961-1970年)
20世纪60年代,是新加坡经济恢复阶段。
为了挽救濒临崩溃的国内经济,解决转口贸易不断衰退和失业人口剧增的两大难题,新加坡政府作出了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实行工业化的重大战略决策,这在客观上迫切需要一批与工业的发展相适应的熟练技术工人。
当时工业化初期的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对初级技术人员的需求,这一时期的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发展初等职业技术教育。
2、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发展阶段(1971-1990年)
20世纪70年代始,新加坡社会经济建设面临新的形势,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转移到发展“面向出口”上,新加坡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其经济发展由劳动力密集型向知识与技术密集型转换,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进一步提高,即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只有职业技术教育向高端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政府所期望的“更高的技能的劳动力”。
3、新加坡职业教育的改革与提高阶段(1991年-现在)
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再次将经济作为发展重点,即全力扶植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的均衡发展,力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等国际服务中心,并建成以高科技、高工艺、高增值集约型产业为基础的现代化国家。
由此,新加坡进入以高科技为特点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配合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又有了新发展,
(四)、高度重视,巨资投入
新加坡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也是闻名于世的,新加坡地域狭小,自然资源贫乏、人口密度大,唯一可开发的是人力资源,而职业教育在提升劳动者素质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政府对职业教育舍得投入。
有关资料显示新加坡的教育开支已占新加坡政府部门财政开支的五分这一。
近五年来教育投资占GDP的比重保持在3.5%-4.1%之间,学生个人负担也较轻,每一个学生一年的培养费为13000元,但学生自己只要负担2100元(占18%),其余的费用则由政府承担,(注:
一个新加坡普通中学教师的正常年收入约在5万-8万元之间),所以新加坡的职校生可以以较少的投入享受到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无论是设备还是师资都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此外,为使从业者不断跟上技术发展的需求,政府还成立了技能发展基金(SDF),目的在于提高人员的技能并给予过剩的劳动力再训练的机会,基金向企业募集,政府规定,企业以职工的数量和工资为标准,要按一定比例向国家缴纳一定比例的技能发展基金,由生产力局掌握此项基金。
它一方面,使广大职工有可能得到提高技能水平的训练机会,以便通过技能的提高相应地增加工资收入。
另一方面,它实际上是对雇主的一种强制性征税,迫使雇主减少雇佣技能低的职工,重视对这类职工的培训,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这就营造了整个社会都重视、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的氛围。
(五)、形式多样、灵活办学
新加坡的职业技术教育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既有普通训练所,也有专门设置的技术性较高的训练中心,既有培训中心以供脱产人员进修,又有厂内培训供在职人员学习,既有提供全日制课程学习班,也有提供部分时间课程的专科、技术学院,以及与外国政府联合举办的训练学院。
还有为文化水平较低(如中小学毕业,或者未毕业)的工人提供再教育、再培训的机构组织。
多样的办学途径既包括由政府主办的,也包括由各行业的雇主联合会、商会、学会、工会创办的,也有私人企业和公司单独开办的。
既可将一个课程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考试合格即可获证(分为:
国家技术证书和能力水平证书),又可全部合格可换取“综合毕业证书”,学员可自由选择白天、晚上、周末等来学习,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六)、理念先进、成效显著
1、教学工厂理念。
“教学工厂”是南洋理工学院林靖东院长为了使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借鉴德国“双元制”并结合本国实际而推出的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并与学校教学有效融合,形成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
是一种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有机结合,以学院为本位,在现有教学系统的基础上全方位营造工厂实践环境的新的办学理念。
2、综合科技教学理念。
综合科技教学是南洋理工学院的一大特色。
南洋理工学院采取一整套的、由上而下的科技专能开发与策划,全面开发学院所需的多元化的及多层次的专业技能。
学院内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
学校外部加强联系。
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培训工作:
派遣职员到本地或国外学习,校内进行实习培训和工业项目,工作轮调,开发研究等几种方法,保证教师的知识及时得到更新,永远走在科技的前沿。
在教学平台中还设立了多个与科技创新中心相辅相成的企业社群,包括集成电路社群、无线科技社群、电子游戏创造社群、嵌入式系统社群、生物医疗科技社群以及安全科技社群。
3、无界化理念。
“无界化校园”理念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又一大特色。
在院校教学、管理等工作中当我们接受某个任务或解决某个问题(项目)的时候,单靠某一个专业(学科)或者某一个部门(院系)的人往往难以完成,因为现实中的问题很多是不分界限的,这就需要学校内不同专业(学科)或者不同部门(院系)之间的人打破界限观念,彼此协调融合,相互合作,同时共享资源,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最终集中大家的智慧,融合大家的才智,依靠合力共同完成某一项任务(项目)。
“无界化”理念的核心是团队协调合作和资源充分共享。
4、职业无“货架寿命”理念。
确立了终身学习理念,建立了一整套教师专能开发系统。
通过实施教职员技能转型计划,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学府进修学习,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学院规定20%的教师要进行专职项目开发1~2年,并实行轮换制,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保证了企业项目开发的连续性及与企业合作的延续性),使教师能力多元化,以适应新领域及多岗位的工作需求,实现了教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5、跨国界校企合作理念。
南洋理工学院与新加坡300多家大中型企业有着密切联系,学校与企业已融为不可分割的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企业——教学企业。
学院与全球各大企业集团合作,建立了多个科技创新中心,包括NYP与新加坡国防科技研究所合作成立了专用集成电路创新中心;
与微软合作成立的视窗移动解决方案中心;
与IBM合作成立的万维网服务创新中心和射频识别创新中心;
与思科合作成立的协同操作验证中心;
与甲骨文合作成立了网格科技创新中心;
与德国罗德&
施瓦茨公司成立的无线通信测试与测量中心;
与新加坡信息通信工商协会成立的服务导向架构中心;
与政府合作的化学加工科技中心及新加坡零售管理学院。
6、用人自主理念。
新加坡教师与学校的关系是实质性的合同制。
学校有很大的用人自由权,公开招聘,优胜劣汰,学校以岗定人,要求教师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
但这些都不是强迫的,而是双向选择的,教师也可以选择走,或留下来做新的工作(当然必须符合学校的有关要求),所以教师的危机意识强,十分注重进修、提高。
南洋理工学院招聘的教师不仅要有大学以上学历,而且要具备5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验。
这些教师不仅带来了他们的学识,带来了他们的工作经验,而且带来了企业的人事关系,带来了企业项目。
二、新加坡职业教育对广东技工院校发展的启示
1、提高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经济发展的认识
新加坡在发展职业过程中,一直都非常强调职业教育应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职业教育来保证和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
新加坡十分重视职业培训工作,政府把职业教育发展摆在显著位置,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并且不断采取措施,在行政领导、经费投入、证书制度等方面保证了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
特别在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为达到使新加坡成为“科技智慧岛”的目标,新加坡更加重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将它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排头兵。
这就启示我们,必须彻底改变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陈旧观念,充分认识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的战略地位。
尤其在技工教育地位问题上,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宣传上,必须在法制、机构和经费上给予保障。
要加强国家对技工教育发展的统一计划和管理,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统筹协调作用,逐步建立统筹规划、分工负责、相互协调、自主发展的管理机制;
改变教育的理念和人才观,培养一名高级技师与培养一名大学学生同样重要,顺应职普一体化的世界性潮流,让职业教育有一个较好的发展空间。
2、加强政府的指导和参与,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经委、外经委、发改委、财政厅、教育厅等部门人员组成人力资源规划委员会,分析职业教育与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根据广东产业结构需求合理调整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的结构比例,确定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合理的规模、形式与专业结构。
根据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的层次、科类、专业结构确立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的发展方向,为我省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移做好人才的储备和积累。
把技工教育管理处升格为技工教育局,从宏观上对省、部、市、县及私立技校进行协调,打破各自封闭体系的局面。
对生源的调查,用工的市场分析,进行政策性指导,实行全省技校的网络化管理,以便各类技校在领导、规划、管理上相统一,克服条块分割、多头管、自成体系的弊端,形成技工教育的强大合力。
3、加大对技工院校的投资力度
从我省经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大技工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把技工教育同其他教育结合在一起,进行统一规划,通盘考虑,大力发展技工教育。
调整教育经费投入结构,提高技工教育在我省教育经费投入中的比例,保证技工教育财政性经费、生均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和足额拨付;
要根据我省技工教育的实际和其承担的责任,增加技工教育的专项经费,特别是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专业设备的专项投入,并明确资金投入渠道,做到专款专用。
建立正常办学经费政府拔款为主,学生缴费为辅的鼓励政策,学习新加坡的做法,核算好技工教育成本,让学生自己只负担其中的一小部分,其余的费用则由政府承担,让技校生可以以较少的投入享受到高水平的技工教育。
统筹企业职工培训经费投入技工教育。
现在企业职工培训经费提取工作的法律依据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都强调,企业应按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
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项目引进,应按相关规定提取职工技术培训经费,重点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以及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依法对其职工教育经费实行统筹,由劳动保障等部门统一组织培训服务。
4、集中力量,办骨干院校
第一,集中力量办好省市一级的技工院校。
一方面,从技工教育是就业教育、本土教育、技能教育的特点来看,技工教育只有落地在“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基础良好,行业结构完备”的土壤中才能有强盛的生命力。
从全省经济发展来看,各地级市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必要集中力量办一所实力强的综合性技工院校服务本地,服务全省。
从教育部门办教育的经验来看,原来“处处开花”扩办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现在有的学校“门可罗雀”,只能唱“空城计”,个个县办职业学校,也有不少学校无法正常招生,严重浪费了人力、物力。
因此,集中力量办好市一级的技工院校是调整我省技工院校布局的重中之重,是符合我省省情的变革举措,
第二、省属技工学校走专业独特化,市级技工院校走专业综合化的办学路子。
从高技能人才买方市场来看,只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行业就一定需要高技能人才。
但从高技能人才卖方市场来看,有些行业或专业因为没人或少人报读导致此类人才紧缺,如高级焊工,高级爆破技术人员,速录师,高级油漆工等。
解决这个矛盾就是让省属学校承担此类人才培养,而且让学习者免费学习,因为省属学校有省财政支持,完全有条件、有必要、有实力开设奇缺专业,服务广东经济发展。
5、加强对外交流
当今世界一体化趋向不断加强,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往来、资金融通和技术转移的规模正日益扩大。
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各个国家都开始重视外向型职业教育,以国际眼光培训职业技术人才,使其有参与国际竞争的各种能力。
借鉴新加坡的做法,与外国政府或者公司合办培训基地,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资金困难,还可以引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培训专家和先进的教学方法。
加大对干部的培训力度,使这项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保障经费来源,确保培训取得实效,促进干部成长。
6、加大技工院校自身的改革力度。
技工教育的根本出路还在于自身的教学质量,也就是办学质量的优劣。
借鉴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层次,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规范管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要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上狠下功夫,确实解决好数量与质量的矛盾,使技工学校的规模扩大牢固地建立在质量提高的前提下,以特色和品牌赢得企业和社会的认可。
解决技工教育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除增加财政经费投入外,技工教育还需要更多政策上的支持。
二00九年十二月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
附、第一课题组成员名单:
刘龙山清远市高级技工学校校长
陈俊鸿广东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校长
涂慕欧广州海员技工学校校长
陈少芳肇庆市商务技工学校副校长
梁瑞康广东厨艺技工学校副校长
柳华深阳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给我们的启示
广东省技工院校第一期赴NYP校长研修班第二课题组
二零零九年底,省劳动保障厅组织了一批技工院校的校长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开展为期两周的研修,期间教学工厂理念贯穿于整个研修的过程。
通过观摩学习和思考.对照广东目前技工教育的现状,特别是我们熟识的德国“双元制”模式,我们得到一些启示,下面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的阐述
在新加坡的职业教育领域,“教学工厂”不是一个既有教学任务又生产产品的实体,而是随着新加坡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种职业教育理念,是指教育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注重学生技能培养,通过参与企业项目而获得今后工作能力的一种职业教育理念。
教学工厂的目的在于解决至今还困绕一般高等学府的办学难题:
那就是如何在一个典型学府里,塑造一个企业环境与学院教学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
教学工厂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工业顶目。
在项目过程中,师生紧密配合,携手解决企业所常面对的成本,质量及产品性能等局限难题。
这些项目通常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师生和跨学科与多元科技知识的互相配合才能应付的。
教学工厂理念是南洋理工学院卓越办学的主要手段。
“教学工厂”以学院为本位,而不是以企业为本位,它是在现有的教学系统的基础上而设立的。
它不是指校办工厂,不仅仅指企业实习,也不仅仅是企业项目。
教学工厂理念包括三个要点:
⑴将工厂概念应用到学院,由模拟到模仿再到融合;
⑵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
⑶以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为教学工厂的重要载体,使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里。
以“教学工厂”为办学理念的目的:
⑴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善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
⑵鼓励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以及提高他们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⑶确保有关培训课程与企业需求挂钩,与时俱进;
⑷学院专能开发和教职员专业培训的重要途径;
⑸促进学院和企业的紧密联系。
教学工厂的实现依赖于健全的外界联系机制。
学院的外界联系以“源于企业,用于企业”为宗旨,目标是使学院:
⑴能够吸取市场发展的最新信息及趋势;
⑵开发和提升学校系统专能;
⑶扩充教学与发展资源;
⑷为企业提供服务和进行专业交流;
⑸开拓学校科研和创新项目;
⑹引入国内外企业的实习机会。
学院进行外界联系的对象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包括有政府部门、法定机构,如与学院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局、劳工发展局、资信局等;
工商协会,如RosettaNet,SiTF等;
前沿技术领航企业,如IBM微软、思科系统、罗德&
施瓦茨等;
科技发展实验室与研究所,如国防科技研究院,国立基因组研究所等;
大专学府,如ESIEE,Potsdam等。
学院开拓外界联系的途径有:
⑴建立健全的人脉网络:
受外界所敬重和肯定的领导能力和气魄;
中层领导的带动催化作用;
“外界联系,人人有责”的信念,要求教师每月都要与企业联系。
⑵以学校系统的能力吸引企业寻求合作:
学校对前沿技术的掌握,创新思维的项目开发,学校师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以及学校无界化团队的灵活组织,使企业相信学校的项目解决能力。
⑶以诚为本,维护双赢的宗旨使学校能够持续与外界联系。
⑷外界联系与合作的形式不断扩大与延展:
有双方合作、多方合作,还建立了企业社群。
从下列表格对比中可以说明教学工厂理念有别于其他理念
“教学工厂”是否观
TeachingFactory
是Is
不是IsNot
应变型学院之管理理念
一成不变的体制
学院为本位;
教学为主
企业为本位或校办工厂
理论,讨论,实习,项目并存
实习和/或项目
以学院教师为主导,双师型师资
以企业专家为主导
教,学,研三元合一;
项目教学
双元制,三明治
二.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理念的体现
在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理念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
(一)专业和课程开发方面
专业开发程序与企业结合紧密。
1.在新专业需求分析中,既分析国家经济发展需求,也分析企业需求和学生需求。
其中企业需求分析通过市场调研,参观企业,考察企业新技术,与企业进行新项目合作,新科技开发等工作,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请企业专家一起研制新专业,探讨新专业的企业实际用人需求。
2.在新专业设计出来后,要先提请各系的专业咨询委员会通过后,才交到学校的学术委员会讨论。
3.在新专业和课程的反馈与改进方面,除了学生反馈、老师经验累积与反馈外,更注重企业反馈。
从企业伙伴反馈中,得到科技和人力的需求以及毕业生的才能,并提供工业项目及企业实习培训的机会。
课程包括:
多元化科技基础、专业技能和就业技能。
但没有我们常设的所谓公共基础课。
(二)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方面
教学内容主要有:
专业基础课程、专向培训、全日制项目、企业实习等。
第三年通常采用“双行安排”(或称“双轨系统”)配合企业项目的需要,以真实的项目为核心,以专业科技中心为真实环境,具有丰富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老师为项目经理,统筹安排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的工作,使学校常年保持有真实项目让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这也是“教学工厂”(或“教学企业”)的有效的载体或模式,这样学校内虽然并没有工厂,但学生和老师均真实的从事企业的实际项目工作。
工程设计类专业常采用如下“双轨系统”安排组织教学
全日制项目
企业实习
专向培训
第三学年
第二学期
B1组
B2组
A1组
A2组
第一学期
专业科技专业科技专业科技
中心1中心2中心3
中心4中心5中心N
专业基础培训与学期项目
(所有学生统一进行)
第二学年
第一学年
采取这样的组织安排形式,可确保学院常年都有与企业保持紧密合作的人力,能够连续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师生在校园内常年均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
同时也能选择更好的企业项目或实习岗位给学生参与开发及实习。
(三)学术质量管理系统方面
1.从学术管理架构上来看,南洋理工学院的学术管理架构包括学术委员会、专业咨询委员会、系主任、专业负责经理、专业开发小组和讲师。
其中专业咨询委员会在各系都设,委员来自企业,成为学院与企业联系的重要桥梁之一,主要针对新专业开发中的课程计划或现有课程的修改建议提供咨询意见,并对有关的学术建议给予认可。
2.从教学模式来看,三年的学制教育中,第一、二年主要对学生进行科技或专业能力的培训(通过理论、实践以及学期的综合项目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