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30246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1.要关注近代经济现象的变化及其经济发展原因,经济制度与经济的发展特点。

2.关注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尤其是经济现代化,包括经济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等。

2011年考了经济现代化对政治的影响(辛亥革命题),那么2012年注意一下经济现代化对社会生活、社会习俗和社会风尚的影响。

同时这部分内容注意与政治、地理学科相联系。

3.要注意横向的比较。

与西方国家、前苏联经济发展相对比。

注意把中国的经济现代化纳入到全球化的范围中考查。

对经济发展原因、条件的分析探究是近年来历史高考考查的重要部分。

4、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5、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6、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上海高考试卷中曾经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过。

2007年广东卷第10题考察了晚清上海的饮食和26题考察了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2008年山东文综卷27题文明史观材料题和29题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材料题也涉及到了这部分内容。

因而在复习时要引起重视。

重点关注:

①复习时应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和意义。

②将交通工具的变化与两次工业革命联系在一起,考查科技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作用和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③从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交通和通讯工具、大众传播媒介三个方面整体把握社会生活的变迁和进步。

【专题讲解】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知识归纳】变化: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村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城乡商品交换得到发展。

(2)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倾销,中国逐步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逐步卷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

(4)中国开始有部分商人、手工业者投资办厂,中国出现了本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新经济。

原因:

一是由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破坏了传统的经济结构;二是由于伴随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逐步卷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三是中国的一些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

二、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知识归纳】推动的因素:

①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阻碍的因素:

①先天不足。

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③后天畸形。

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特别提醒】资本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是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民国时期的历史最典型的体现了这三种因素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由于制约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很多,中国的资本主义一直没有发展起来,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和成熟程度远不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

中国的资产阶级不能够领导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这个任务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身上。

三、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归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力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其产生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首先,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使得中国的生产力有了一定的进步,产生了近代意义的企业,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都有所发展。

其次,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民主进程。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不仅是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的重要经济前提,而且在此基础上诞生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提倡实施的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体制,他们所宣扬的民主、科学逐渐深入人心。

再次,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还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特别提醒】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还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但必须注意区分: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中国的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壮大,为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四、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影响变化的主要因素

【知识归纳】

(1)变化表现:

①衣的方面,从长袍马褂到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②食的方面,从传统饮食到引进西餐,讲求饮食的营养均衡和健康;③住的方面,从传统平房到宽敞楼房;④风俗方面,改变陈规陋习,推广文明习俗。

(2)变化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也涌入我国;②一些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宣传文明、进步和民主,也积极主张吸收外国近代生活方式;③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把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放在首位,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特别提醒】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

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之间的差别极大,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

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

五、中国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②消极影响:

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特别提醒】

(1)影响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有:

①外来技术传入的推动;②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③政府的大力提倡;④中国人民聪明才智。

(2)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方面,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也有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危机等。

六、报纸、电影、网络在传播信息时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知识归纳】①在广播电视出现前,报纸一直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媒介,使人们了解国内国际大事最快捷的渠道。

报纸除了报道新闻的功能外,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电影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时效性并不强,但制作比较精良,画面比较清晰,能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电影奇妙的教化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其特殊效果是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

③互联网集报纸、广播和电视三者的优势于一体,通过网络发布的信息可以是多种传播符号的组合,文字、图像、声音兼备,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户可以从网上查询资料、浏览新闻、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其他媒介能办到的事,互联网都能办到,而且费用低廉。

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使信息的即时反馈得以实现。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加主动、更加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特别提醒】目前,发展报刊业需要注意问题:

作为大众传媒的主要方式,更应注重其在社会舆论方面的导向性作用,把真实、客观作为发展的方向,同时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避免假新闻和恶意炒作的出现。

 

【考点突破】

考点1、近现代以来我国人民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变化

时间

历史背景

变化表现

第一次

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变化尤其明显。

第二次

辛亥革命以后(1912年)

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第三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由于政府的强制行为,一些社会的丑恶现象被取缔。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城市生活保障,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

第四次

改革开放以后

 

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切实关注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衣食住行发生他、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考点2、中国近现代人民的物质生活和风俗变迁的不同变化及其原因

①近代:

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烙印;人民的物质生活和风俗变迁只是在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发生变化,而广大的农村几乎没有进入近代生活,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

原因:

受外国侵略的影响,西方列强最早是在东南沿海地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列强的生活方式移植过来,并且东南地区受西方思想,特别是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大,人民的思想意识开放,经济比较落后等。

②现代: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生活日益改善,但到改革开放前仍未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

改革开放后,在20世纪末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考点4、从服饰、饮食和住房方面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并简要概括变化的特点。

变化:

①先是广州、上海等地的买办,穿起了西装。

继而是留美幼童,揭开“断发易服”的序幕。

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更促使青年学子剪辫易服。

辛亥革命以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随着洋布的涌入,百姓穿洋衣洋袜的逐渐多了起来。

②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但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也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咖啡店。

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③在沿海大城市里,由于西方侨民增多,西式住宅不断增加。

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保留着传统的风俗习惯,只有少量的“洋油”“洋火”“洋布”等洋货,进入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民家庭。

特点:

开始西方化,并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变化区域不平衡,东南沿海和城市发生重大变化,而广大农村变化不大。

考点5、影响中国近代通讯工具发展的因素

影响我国近代通讯工具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①外国侵略的需要;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③中国是封建的落后国家,生产力落后,科学技术落后,经济基础薄弱;④政府的政策影响;⑤清政府同列强的交涉中,以及在维护电报权利斗争中对电报的重要作用开始有所认识,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给军政、商务带来了方便,有效地制止了外国资本主义企图垄断中国电报事业的侵夺利权的活动。

考点6、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

考点7、我们为什么把地球称作“地球村”?

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各地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各地信息的交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私家车的拥有量和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普及迅速增长,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人们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我们生活的地球却显得越来越小了。

所以把地球称作“地球村”。

考点8、报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⑴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⑵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

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

⑶对夺取近代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一系列的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考点9、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积极影响:

①促使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其不但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部门,而且创造的社会财富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当大的部分;命名知识产权的保护得到空前的重视,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促使了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更新改造。

考点10、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①报刊:

最主要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业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

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内容的新闻事业的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

它满足知识届“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欲望,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有重大影响。

后来,报刊上开始登载商业广告、娱乐信息,而且比重日益增大,但新闻活动仍被人们认为是报刊的主要特征。

②影视:

最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

影视总是带有政治导向的,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但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消磨闲暇时光,发散剩余能量,转换情绪,获得休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广告,甚至出现电视商场的专题节目,引导人们消费,它对人们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

③互联网:

通过全球范围的最大限度的信息传递,全方位的彻底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互联网的出现将人类推向新的生存空间。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如果将每一个人视为地球上的一点,那么互联网就是把所有的点贯穿起来的连线,它把整个地球构成一个一体化的世界。

人在终端,网上可以听广播、看电影、办公务、治疾病、炒股票、购商品、施救助、玩游戏等等。

互联网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高考真题精解精析】

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

(一)选择题

(2011年广东省文综15)清末有舆论说:

“中兴名臣曾国藩公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信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创举”反映了

A.资本主义的萌芽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2011年山东省文综11)表2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A.2B.31C.73D.193

【答案】:

D

【解析】:

从题中时间可判断,这是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它在经济结构上的突出特征就是纺织业等轻工业发展最好。

只能数量最多才能反映这一特点,故选D。

(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25)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税率按5%征税。

后经过新政府的谈判,这一税率提高至75%、20%、80%等14个等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该新政府是

A.南京临时政府B.北洋政府C.南京国民政府D.重庆政府

【答案】:

C

【解析】:

题中材料所述是指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成果之一——关税自主。

(2011年四川省文综15)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l820年中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殴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l.8%和3%。

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9)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

“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

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

”这反映了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答案】:

D

【解析】:

抓住关键词:

南京解放前夕,发薪水(纸币),换银元,买米。

主要体现了南京国民政府金融掠夺情况下,因为银元币值更稳定,商品市场上只认银元不认纸币。

(二)非选择题

(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22)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

如果忠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

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太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

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辆棉纱。

她很少停手的时候。

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

有一回,她对我们说:

“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

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

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

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

”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答案】:

(1)经济因素:

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2)表现:

收入的减少;传统谋生手段的消失;对生产方式的不适应;百无聊赖;对世风日下的感慨。

(3)略。

【解析】:

(1)从鸦片战争以来外来经济侵略及中国国内经济变化两个方面概括其经济因素。

(2)注意三则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如“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风俗不无堕落”等,进行适当的提炼概括。

(3)从题干中陈旭麓的话可以归纳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灾难和进步同存,但进步远大于灾难。

围绕这一中心论点,选取适当史实,适度论述。

【解析】:

(1)汉阳铁厂选址在湖北省城武汉,封建官吏视察方便,既有减少阻力、方便管理的益处,更有经营管理带有封建落后性的消极影响。

(2)结合1955年武汉钢铁厂开始动工建设的时间,点明国民经济恢复完成、开始实施“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背景。

(2011年四川省文综39—

(1)、

(2))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煤炭在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到18世纪,木材一直是最主要的燃料,巨大的木材消耗使森林锐减。

引起木材严重短缺。

但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毗邻商业中心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

储藏集中以致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

使煤炭成为木材的替代品。

煤炭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的应用。

在这一点上,英国的经验与中国有明显区剐。

中国的地理因素阻碍了从木材到煤炭的早期转变,因为中国的主要产煤在西北地区,离最有经济潜力的长江三角洲相距甚远。

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

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

表3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部分)

企业名称

开办年份

停办年份及原因

创办人

直隶磁州煤矿

1875

1883退股

李鸿章

湖北兴国煤矿

1875

1879经费无着

盛宣怀

台湾基隆煤矿

1876

1892亏损

沈葆桢

直隶开平爆矿

1873

李鸿章

徐州利国驿煤铁矿

1882

1886亏损

胡思燮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

(6分)概括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

(4分)。

【答案】:

(2011年天津市文综历史13—

(2))

材料二

——资料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

(2)材料二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

(6分)

【答案】:

(2)变化:

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减少;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

关系:

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中国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

【解析】:

(2)先准确归纳题中表格所述中国原料出口、手工制品出口和机器出口的变化情况。

在从中国近代经济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联系的角度寻找这些变化现象的历史原因:

原料出口上升是因为中国沦为外国的原料产地,手工制品下降是由于列强侵华导致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机器出口上升是由于外来技术和海外市场刺激。

二.中国社会生活变迁

(一)选择题

(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7)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B

 

(2011年山东省基本能力24)从古诗词中可以窥见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娱乐活动,与下列诗句依次对应的活动是

1弄假如真无比空,吹嘘全在一丝风2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3双枝需组履平地,楚黄州人擅此技4梨花风气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A.放风筝赛龙舟踩高跷踏青B.荡秋千游泳赛跑踏青

C.荡秋千游泳踩高跷登高D.放风筝赛龙舟赛跑登高

 

 

(2011年重庆市文综14)周滇《逢邻女》诗中有“慢束罗裙半露胸”,“参差羞杀白芙蓉”的句子。

这里所描写的女装形式流行于

A.汉朝B.南朝C.唐朝D.宋朝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开放的社会风尚。

唐代女性服装有的胡服胡帽,有的袒胸窄袖,最让人惊叹的是大胆开放的风格。

【2010高考】

1、(10年浙江卷)38.(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

《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编:

《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图12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结合材料一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状况。

(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9分)

(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

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9分)

2、(10年全国卷1)14表1反映了这一时期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