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依靠实验事实,直接归纳总结得出的
B.牛顿第一定律是以可靠实验为基础,通过理想化实验而得出的结论
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只有在惯性参考系中牛顿第一定律才适用
6.下面关于物体惯性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比速度小的物体难以停下来,所以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B.物体受的力越大,要它停下来就越困难,所以物体受的力越大,则惯性越大
C.行驶中的车辆突然刹车,乘客前倾,这是由于惯性所引起的
D.材料不同的两个物体放在地面上,用一个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它们,则难以推动的物体的惯性较大
7.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在0~6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
B.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
C.在0~4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7.5m/s
D.在5~6s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8.玩具汽车停在模型桥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桥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
B.汽车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汽车不受弹力
C.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
D.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
9.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外力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越大,所受的合外力也越大
B.物体的速度为零,则加速度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为零
C.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可能很大,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很大
D.物体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可能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为零
10.一辆汽车拟从甲地开往乙地,先由静止启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速度减为0时刚好到达乙地.从汽车启动开始计时,表给出某些时刻汽车的瞬时速度,根据表中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出汽车( )
时刻(s)
1.0
2.0
3.0
5.0
9.0
9.5
10.5
速度(m/s)
6.0
12
A.匀加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为4.0s
B.匀加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为5.0s
C.匀减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为2.0s
D.匀减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为4.0s
二、实验题(本题3小题,共17分)
11.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量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 )
1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F1和F2表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F′表示由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表示用一根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的力,则图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13.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取下一段纸带研究,如图所示,设0点为计数点的起点,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
(1)第一个计数点与起始点间的距离x1= cm;
(2)计算此纸带的加速度大小a= m/s2;
(3)物体经过第3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v3= m/s.
三、计算题(共4小题,共43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甲、乙两人用绳子拉船,使船沿OO′方向航行,甲用1000N的力拉绳子,方向如图所示,要使船沿OO′方向行驶,乙的拉力至少应多大?
方向如何?
15.如图所示,电灯的重力G=10N,AO绳与顶板间的夹角为45°
,BO绳水平,则AO绳所受的拉力F1是多少?
BO绳所受的拉力F2是多少?
16.质量为30kg的小孩坐在10kg的雪橇上,大人用与水平方向成37°
斜向上的拉力拉雪橇,力的大小为100N,雪橇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求:
(1)雪橇对地面的压力大小(sin37°
=0.6,cos37°
=0.8,g=10m/s2)
(2)雪橇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3)若沿相反的方向施加大小相同的推力,则从静止开始1分种后,雪橇的速度多大?
通过的位移是多少?
17.A,B两车沿同一直线同方向运动,A车的速度vA=4m/s,B车的速度vB=10m/s.当B车运动至A车前方7m处时,B车刹车并以a=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求:
(1)A车追上B车之前,二车间的最大距离;
(2)经多长时间A车追上B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考点】质点的认识.
【分析】我们从力学角度研究引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时,只需考虑质量这一最重要的属性,其他因素均可略去.对于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我们假设其质量集中在物体的质量中心,便抽象出质点模型.
引入理想模型的概念,可以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从而便于人们去认识和掌握并应用它们.
【解答】解:
我们从力学角度研究引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时,只需考虑质量这一最重要的属性,其他因素均可略去.对于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我们假设其质量集中在物体的质量中心,便抽象出质点模型.
所以从科学方法来说,是属于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
故选:
B.
【考点】重心.
【分析】一个物体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这一点,这一点就叫做物体的重心.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A、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才在几何中心上;
故A错误;
B、地面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和飞机的运动情况无关;
故B错误;
C、由于地球纬度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不同;
故质量一定的物体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重力不相同,故C错误;
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故D正确;
D.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或者接触面的切面;
据此判断对物体的受力分析.
A、槽右边直角部分对棒的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棒斜向上,故A错误;
B、杆对球的压力垂直于杆斜向下,故B错误;
C、斜面对球的支持力垂直于斜面向上,故C错误;
D、小球所受弹力的情况均正确,故D正确;
【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分析】比较拉力和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若不能拉动,则木块受到的是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求出静摩擦力的大小.
木块一旦拉动,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结合滑动摩擦力的公式求出摩擦力的大小.
25N<fm,知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得:
=25N;
30N>fm=27N,木块在桌面上滑动,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则有:
=μmg=0.25×
100N=25N.
AC.
【考点】牛顿第一定律.
【分析】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它科学地阐明了力和惯性这两个物理概念,正确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并提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惯性,它是物理学中一条基本定律.
A、B、牛顿第一定律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并通过逻辑推理得来的,即是依靠理想实验得来的,故A错误,B正确;
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改变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故C错误;
D、牛顿第一定律只有在惯性参考系中才能成立,即要以地面或相对地面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故D正确;
故选BD.
【考点】惯性.
【分析】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
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比速度小的物体难以停下来,是由于动量较大,无法比较惯性的大小.故A错误.
B、物体的惯性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大小,与受力情况没有关系.故B错误.
C、行驶中的车辆突然刹车,乘客下半身随车减速,而上半身由于惯性继续向前,所以乘客会前倾.故C正确.
D、材料不同的两个物体放在地面上,用一个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它们,难以推动的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较大,惯性不一定较大.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分析】v﹣t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根据速度的符号分析物体的运动方向,确定何时离出发点最远.速度图象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路程等于位移大小之和.由此分析即可.
A、0~5s,物体向正向运动,5~6s向负向运动,故5s末离出发点最远,最远距离为x=
×
(2+5)×
10m=35m,故A错误.
B、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S=
10m+
10×
1m=40m,故B正确.
C、在0~4s内,物体的位移为x=
(2+4)×
10m=30m,平均速度为
=
=7.5m/s,故C正确.
D、在5~6s内,物体沿负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BC
【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
【分析】弹性形变指物体形变之后撤去外力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物体发生形变才能产生弹力.弹力存在的条件是:
接触并相互挤压.
弹性形变指物体形变之后撤去外力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AB、模型桥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弹性形变,故A正确,B也错误.
C、汽车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故C正确,D错误.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
加速度.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
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加速度与合力成正比,方向相同;
速度大小和加速度大小无直接关系.
A、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故合力也不一定大,故A错误;
B、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故合力不一定为零,故B错误;
C、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可能很大,故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很大,如枪膛中点火瞬间的子弹速度为零,加速度很大,合力很大,故C正确;
D、物体做速度很大的匀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为零,则合外力也为零,故D正确;
CD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由已知时间和速度的过程可分别求出加速及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再根据速度和时间关系求出各自的时间.
A、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汽车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
a1=
,
则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
,故A正确,B错误.
C、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
则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
,故C正确,D错误.
【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分析】首先弄清横轴和纵轴代表的含义,在这里x代表的是弹簧的伸长量,即L﹣L0,最后综合判断选取答案.
(1)实验中用横轴表示弹簧的伸长量x,纵轴表示弹簧的拉力F(即所挂重物的重力大小)
(2)弹簧平放时测量自然长度,此时弹簧伸长量为0cm;
(3)当竖直悬挂时,由于自身重力的影响弹簧会有一段伸长量,但此时所挂重物的重力为0N(即:
F=0N)
(4)因为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其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综合上述分析四个图象中只有C符合.
故选C.
【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分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原理是:
将理论值与实际值进行对比,合力的理论值由平行四边形法则使用作图法得到,需要记录两分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实际值的测量根据等效替代法由实验得到.
F1与F2合力的实验值F是指通过实验得到的值,即用一个弹簧拉橡皮条时测得的力的大小和方向,所以F的方向应该与OA在一条直线上,而理论值F′是指通过平行四边形通过作图得出到的,F′应该与实际值F存在误差,故A图符合事实.故A正确.
A
(1)第一个计数点与起始点间的距离x1= 3 cm;
(2)计算此纸带的加速度大小a= 3 m/s2;
(3)物体经过第3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v3= 1.05 m/s.
【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以及x1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1)由题意可知:
x2=6cm,x3=15cm﹣6cm=9cm,
根据x3﹣x2=x2﹣x1,解得:
x1=3cm.
故答案为:
3.
(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常数,即△x=aT2,其中△x=3cm,T=0.1s,带入解得:
a=3m/s2.
故答案为3.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所以有: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有:
1.05.
【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分析】当合力的方向沿OO′方向,船将沿OO′方向行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乙的拉力最小值,以及拉力的方向.
要使船沿OO′方向航行,甲和乙的拉力的合力方向必须沿
OO′方向.在如图中作平行四边形可知,当乙拉船的力的方向垂直于OO′时,乙的拉力F乙最小,其最小值为:
F乙=F甲sin30°
=1000×
N=500N.
方向垂直于河岸指向另一侧.
答:
乙的拉力至少500N,方向垂直于河岸指向另一侧.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将电灯所受的重力G分解为沿AO方向的分力和沿BO方向的分力,作出力图,由几何知识求解.
将电灯所受的重力G沿两个绳子方向进行分解,如图.
由几何知识得
=10
N,
F2=G=10N
AO绳所受的拉力F1是10
N,BO绳所受的拉力F2是10N.
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
【分析】对雪橇受力分析,抓住竖直方向上合力为零求出支持力的大小,从而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出雪橇对地面的压力.根据水平方向上的合力,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求出雪橇的加速度.
(1)对小孩和雪橇整体受力分析得:
竖直方向:
Fsinθ+FN=(m+M)g
解得:
FN=(m+M)g﹣Fsinθ=340N
雪橇对地面压力是地面对雪橇支持力FN的反作用力,所以雪橇对的地面压力=FN=340N;
(2)水平方向:
Fcosθ﹣Ff=(m+M)a
Ff=μFN
由上式解得:
a=0.3m/s2;
(3)若施加方向相反的推力则
f=μFN′=92N>Fcos37°
=80N
所以,雪橇不会运动,1分钟后的速度和位移都为零.
(1)雪橇对地面的压力大小340N;
(2)雪橇运动的加速度大小0.3m/s2;
(3)若沿相反的方向施加大小相同的推力,则从静止开始1分种后,雪橇的速度为0,通过的位移是0.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求出速度相等时所需的时间,通过运动学公式分别求出两者的位移,从而求出两者的最大距离.
通过两者的位移关系求出追及的时间,注意判断B物块经过多长时间停止,因为B物块停止后不再运动.
(1)设经时间t1两车速度相等,当B车速度等于A车速度时,两车间距最大.
有:
vB=v0﹣at1
vB=vA
B的位移:
A的位移:
xA=vAt1
则:
△xm=xB+7﹣xA
△xm=16m
(2)设追上前B车未停止,经时间t2,A车追上B车,
即:
t2=﹣1s(舍去)或t2=7s
当t2=7s时,vB=v0﹣at2=﹣4m/s故追上前B车早已停止运动
故经时间t追上,
t=8s
(1)A车追上B车之前,二车间的最大距离为16m;
(2)经多8sA车追上B车
2017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