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化与高等教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01742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麦当劳化与高等教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麦当劳化与高等教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麦当劳化与高等教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麦当劳化与高等教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麦当劳化与高等教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麦当劳化与高等教育Word下载.docx

《麦当劳化与高等教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麦当劳化与高等教育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麦当劳化与高等教育Word下载.docx

近年來,高等教育逐漸染上功利色彩,重視效率、成就指標和可評量的結果,同時也運用非人性化科技取代以往的人工作業。

學習者不再是啟蒙意義下的理性個體,而是消費的個人,將教育視作市場經濟中各種各樣的貨品之一。

基於此,本文乃希冀運用Ritzer的麥當勞化概念作為詮釋機制,分析高等教育逐漸「市場化」(marketization)的趨勢。

傳統上,高等教育一直享有相當的自主權;

但是,目前情勢已經逐漸轉變。

成效指標與財政支出已經成為重要的考量規準,大學慢慢地導向市場機制以滿足顧客的需求,以往置學生需求於不顧的作法也勢必要重新調整。

這種轉變中的運作邏輯正好符合社會麥當勞化的特徵,而麥當勞金拱門的建築象徵主義正好可以提供我們對高等教育形式與內容的深刻思考(Hartley,1995,p.410)。

因此,本文旨在探討麥當勞化及其對高等教育發展的影響。

首先針對麥當勞化的意涵與重要面向加以分析,包括效率、可計算性、可預測性以及控制等。

其次探究麥當勞化的理論淵源,特別是和MaxWeber理性化(rationalization)與科層體制概念的關聯。

接著討論麥當勞化與後現代主義的關係,目的在進一步釐清麥當勞化的發展與定位。

最後敘述目前高等教育的擴張與轉變,並從新的消費方式角度加以詮釋,同時針對當前高等教育的麥當勞化現象進行剖視。

貳、麥當勞化的意涵與面向

麥當勞化的意涵

「麥當勞化」是指速食餐廳的準則逐漸主宰美國社會及世界其他更多領域的過程(Ritzer,1993,p.1)。

麥當勞的影響力與麥當勞化的過程已經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加以展現,並且成為全世界共同認可的象徵,這種無遠弗屆的影響力可以從許多行業逐漸開始使用「麥當勞式」(Mc)起始的稱呼,顯示本身對麥當勞模式的遵循來加以證明,包括麥當勞式醫師、麥當勞式馬棚、麥當勞式兒童照顧中心、麥當勞式報紙等。

事實上,麥當勞化的焦點是關注在「形式理性」(formalrationality),正如同Weber將科層體制視為形式理性系統的模式,今日的速食餐廳正好代表該種理性的最佳典範(Ritzer,1996,pp.578-579)。

近幾年來,Ritzer(1998,p.99)也以「信用卡」(creditcard)的使用來說明社會的麥當勞化現象。

他認為信用卡已經使信用的收受與支出成為麥當勞化,而現代銀行正如同速食餐廳所扮演的角色一般,成為分配「速食金錢」(fastmoney)的機構。

同樣地,麥當勞化的各種向度也可以應用到信用卡的使用上。

首先,它使獲得貸款的整體過程變得更有效率。

在過去人們申請貸款必須花費長時間的等待,現在只需填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即可。

接著,信用卡使得人們的消費變得更能預測,甚至手邊缺乏現金的人們也可以進行消費。

對大部分人們而言,現代消費所強調的重點是信用卡的數量以及持有卡片的消費額度,有關過度消費所造成的債務與負面效應則較不受關注。

至於是否核准發行新的信用卡或是提高信用卡的消費額度,則完全交由電腦系統程式來執行,幾乎很少利用人工來進行查詢。

最後,高度理性化的信用卡將可能會導致一連串非理性化的產生,特別是職員與顧客之間的非人性化互動。

因此,信用卡就如同速食餐廳一樣,可以被視為是麥當勞化、形式理性與現代社會的一部份,意即代表理性與現代化的進展(Ritzer,1996,p.580)。

麥當勞化的面向

社會的麥當勞化正持續地進行中,同時也證明這種趨勢幾乎是無可抵擋的潮流,而麥當勞化的基本面向正是此一模式成功的重要核心。

麥當勞化的主要面向可分為四個特徵,包括效率、可計算性(可量化)、可預測性以及控制(Ritzer,1993,pp.9-12)。

儘管這些概念彼此間有重疊之處,但為了進一步澄清麥當勞化的概念,以下仍分別針對四種向度的內涵加以說明

一、效率(efficiency)

「效率」意指系統提供人們完成工作最適切的方法。

在一個繁忙的工商業社會中,多數人生活步調緊張且終日忙於工作,此時人們要求能有效率地填飽肚子,同時也滿足其他各種不同的需求。

許多機構起而仿效麥當勞的模式,展現各種不同工作性質的效率,例如瘦身減肥、汽車美容、開立處方或者填寫稅單等。

若以麥當勞餐廳而言,效率是指以最適當的方法來滿足顧客的需求,包括時間、空間以及人員管裡。

而其中展現效率最明顯的做法便是「得來速」(drive-through)窗口的設立,它可以比找車位、停好車、走向櫃臺、點餐、付款、回到車上等一連串動作,來得更節省時間與精力(Ritzer,1993,p.39)。

無疑地,它已經成為時下速食餐廳點餐最具效率的方式。

在一個互動頻繁的社會中,人們總是來去匆忙,經常使用汽車在不同的地點穿梭。

如果能夠把握速食餐飲的效率,人們在不必下車的前提下,只須透過得來速窗口便能外帶食物,那麼這種做法勢必會獲得大眾的熱烈歡迎。

此外,速食餐廳所推出的餐點也同樣具有效率的特色。

舉例而言,食用McNuggets比其他帶骨、帶筋或帶皮的雞塊,來得更方便且有效率。

最特別的是,麥當勞的顧客也被融入講究效率的消費過程中,這是透過排隊點餐、餐後自動清潔、以及用手指來吃東西而不是用餐具等方式來進行。

以此觀之,速食餐廳的模式提供人們一種滿足各種需求的有效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隱含在效率概念中也包括資源的理性化運用,這同時也意味著產品本身將是可明確界定的、精準的,而且不會有絲毫的模糊不清。

二、可計算性(calculability)

「可計算性」是麥當勞化的第二種向度,它是指任何東西都是可以測量與估價的,甚至連空間也都能夠詳細地計算。

它所追求的目標是客觀的、去除模糊不清以及節省時間,同時也允許各種比較與競爭。

若以速食餐廳產品的命名為例,這些名稱通常強調產品在數量上的規模,包括BigMac、Whopper、Whaler、BigXtra以及BigGulp等(Ritzer,1993,pp.62-63)。

這種對物品量化的強調也反映在銷售數字、供應餐點與連鎖店擴充的說明上,包括報導已經售出幾十億個漢堡、超值全餐(valuemeal)在幾分鐘內可以上桌、或者是開設第幾千家連鎖店等。

此外,可計算性不僅牽涉到對數量的凸顯,而且可能是對品質興趣的相對漠視。

在速食餐廳中,這種現象很明顯地表現在對大規模以及低價位的關注,但同時也導致口味要求的標準逐漸淪喪。

事實上,麥當勞也提供許多消費的樂趣與刺激。

人們經常可以感受到只要花費一般的金錢,就能獲得許多食物。

無形中,數量已經等同於品質,東西的多寡代表品質的好壞,人們已經深深地相信「數大便是好」(例如美國職業運動對球員記錄數字的強調亦是如此)。

因此,人們點餐時總是點QuarterPounder、BigBite及BiggieFries等,他們已經將所有東西數量化,並且認為只要花費普通的價錢便能獲得許多食物。

當然,這種消費的計算邏輯忽略一項重要的課題,亦即儘管顧客隨時隨地精打計算的進行消費,但是最後真正獲益的還是速食餐廳本身。

另外,可計算性也牽涉到時間的估量,人們通常會詳細計算開車來回麥當勞所需花費的時間,並且與在家裡自行準備餐點所需花費的時間相互比較。

然而不論對錯,人們總是會認為到速食餐廳用餐比在家自行開伙來得節省時間。

這種時間的計算性便是達美樂(Domino’s)與其他外送連鎖經銷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目前部分麥當勞化的機構甚至開始著手將時間與金錢兩者結合,例如達美樂保證比薩在半小時內必定送達,而必勝客(PizzaHut)則保證個人份比薩五分鐘內上桌,否則食物免費贈送。

三、可預測性(pedictability)

談到「可預測性」,我們必須要強調「紀律、秩序、系統化、形式化、規律、持續性以及方法的操作」(Ritzer,1993,p.83)。

可預測性也發展出HenryFord的理念,他認為對工作人員的控制可以透過「裝配線」(assemblyline)的設計來進行。

如此一來,工作人員的自主性將逐漸消磨殆盡,技術與判斷亦將被棄置一旁。

取而代之的是運用雙手來進行工作,而不是靠頭腦(Hartley,1995,p.411)。

對速食餐廳而言,可預測性表現在產品、裝潢擺設以及提供的服務等方面,它意味著人們在不同地區的連鎖店所獲得的各種食物與服務都是相同的。

舉例而言,麥當勞餐廳的形貌都是以一座金色雙拱門為店招,並輔以紅色的屋頂、透明的落地窗與一排排整齊的桌椅。

RoyRogers漢堡連鎖店服務人員的穿著都是統一的牛仔風味,並且都使用相同的問候語來歡迎顧客(Ritzer,1993,p.85)。

人們也都知道,在紐約享用的EggMcMuffin與在芝加哥或洛杉磯所吃到的是相同的;

同樣地,人們亦瞭解在下週或明年所點的東西將會和今天所吃的食物是大同小異的。

儘管麥當勞所提供的可預測性缺少意外的驚奇,但是卻能讓顧客倍感安心,因為他們在某時或某地享用的食物將會與其他時空相同一致。

職是之故,麥當勞模式的成功已經使得許多人們逐漸喜歡一個「沒有意外驚奇」(nosurprise)的世界。

四、控制(control)

麥當勞化的第四個向度為「控制」,係指運用非人性化科技來取代人性化科技,以便完全掌握人們的表現。

誠如我們所瞭解,任何一位人性化的工作者,不論事先經過多麼詳細的計畫與安排,仍有可能在系統運作的過程不小心出差錯。

一位動作遲緩的工作者則會使得BigMac的準備與遞送變得毫無效率,而拒絕遵照規定的工作者可能會在漢堡中加錯調味醬料,使產品變得無法預測。

基於上述理由,麥當勞被迫逐漸使用非人性化科技來取代工作者,包括飲料分配器、薯條電腦(potatocomputer)、程式控制收銀機、多功能奶昔機以及漢堡製作機等。

上述所有科技都導致速食餐廳的工作人員受到極大的控制,結果促使麥當勞得以確保工作人員的服務與品質。

由此可知,各種不同的非人性化科技將控制速食餐廳的顧客與店員,它們可以適切地控制處理食品的時間與步驟,取代人類真正的操縱與管理。

速食餐廳的工作人員被訓練成去執行經過精密安排的任務,連鎖店經理的責任便是確保工作人員按照手冊行事,一切遵循品質、服務、清潔的標準。

而透過間接與巧妙地安排,在速食餐廳的顧客也同樣受到控制,包括排隊點餐、有限選擇的菜色、以及令人不舒服的座位等,都使得顧客用餐的動作迅速且餐後不久便離開,而這些正是管理人員所樂見的結果。

正如Weber所言,形式理性係現代世界中的獨特發展現象。

當我們從理性的觀點來探討現代世界時,經常會認為現代世界具備高度化的形式理性。

然而,形式理性系統中存在著內部的問題與限制,意即Weber理論中所指陳的「理性的非理性事物」(theirrationalityofrationality)。

最明顯的事例是與形式理性產生連結關係的去人性化(dehumanization),在走向理性化的過程中,隨理性化而來的常是非理性的事物,這種現象稱為合理性本身的矛盾。

舉例來說,速食餐廳的得來速窗口被視為是一種具有高效率的點餐方式,但是它也往往會導致相當沒有效率的後果,因為許多顧客會發現自己正陷入冗長的點餐車陣而動彈不得,浪費許多寶貴的時間。

同樣地,信用卡也會引發非常沒有效率的結局,顧客往往會因為想要利用長途電話的服務而必須面對一連串的電話號碼,有時候甚至必須完成數十個以上的按鍵才能撥通長途電話。

這種無人性的世界是非理性的,也是高度去人性的,因為人們總是與非人性化的機器互動與問答(Ritzer,1998,p.111)。

參、麥當勞化的理論淵源

誠如上述,麥當勞化牽涉到效率、可預測性、可計算性以及控制等重要因素。

若從麥當勞的歷史觀之,這種發展特色其來有自,早從創辦人Kroc開始,麥當勞就是在發展一種封閉式的企業文化,包括無數的執行細節、嚴謹的教育訓練系統、極度簡單的產品組合。

而當麥當勞總公司決定推出某項產品時,首先必須要使產品「麥當勞化」。

事實上,就Ritzer的觀點而言,麥當勞化不僅代表速食餐廳的經營原則,同時也是一種新的消費文化,而速食餐廳與信用卡只是新的消費方式其中的兩種特例。

其他新的消費方式還包括購物商場、超大型商場、超級商店、家庭購物電視網路、電子購物商場、資訊購物商場等(Ritzer,1998,p.1)。

若就Ritzer的分析深入剖視,可以發現他的論點多數是植基於現代性的模式,而且受到F.W.Taylor科學管理、福特(Ford)汽車自動裝配線、以及Weber理性化概念的影響(Ritzer,1993,p.18)。

由此可知,麥當勞化並非憑空想像的結果,它本身自有其先前的發展與理論淵源,而其中又以Weber的科層體制與理性化過程影響最為深遠。

Ritzer在一九七○年代開始發展其理論分析架構時,便深受德國社會理論學家Weber作品的影響,特別是關於理性化過程的觀點。

Weber視科層體制為理性的典範事例,同時認為理性化系統是非人性與去人性化的,社會的各個領域最終都將被理性化,成為一個理性機構交織而成的網絡。

一九八○年代初期,Ritzer將Weber的理性化理論與對速食餐廳成長的關切相互結合。

在此之前,麥當勞已經在速食餐廳企業中獨占鼇頭,而且連鎖店正迅速地擴張至社會的各個角落(Ritzer,1993,pp.xi-xii)。

麥當勞化可視為是Weber理性化理論的延伸。

對Weber而言,理性化過程的典範事例即是科層體制,它在當代世界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

當人們討論麥當勞化的現象時,Ritzer相信係肇因於形式理性作用的結果,而Weber在定義形式理性時所使用的名詞類似於在描述速食餐廳特色的字眼,包括效率、可預測性、可量化、以及運用非人性化科技來取代人性化科技的控制。

以科層體制說明之,首先它是處理大量事務性工作最具效率的結構,沒有其他機構可以如此有效率的處理大規模數量的工作。

而且由於本身擁有明確的規範與典章制度,科層體制的運作亦能具備高度的可預測性。

舉例來說,公司職員都瞭解其他處室成員的行事方法以及應對之道;

同樣的,外部的人員也會清楚地知道自己可能接受的待遇。

再者,科層體制盡可能地將許多事物加以量化,成員的表現往往被化約為一連串可計算的工作,譬如公司出納人員被要求每天必須處理固定數量的帳目。

至於評定表現的良好與否則牽涉到實際處理事情的多寡,數量少即意味著表現不佳,而處理的數量越多則是等同於表現優異。

然而,這種量化的趨向本身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亦即對處理事情的品質毫不關心,只在乎任務有沒有達成,而不重視處理過程是否用心投入。

此外,科層體制也強調對人們的控制,亦即運用非人性化科技來取代人性化科技。

科層體制本身可視為一個龐大的非人性化科技,自動化的功能係指以規則、條文及結構來取代人類的判斷。

許多工作人員受到勞力分配的控制,按照組織的規約完成指定任務,而不被允許去做其他自行決定的事情。

這種理念是把人類化約成機器或電腦,進行嚴格的操控管制,只容許極為有限的個人判斷(Ritzer,1993,pp.20-22)。

關於理性化過程的描述,Weber認為人類發展的歷史就是理性化的過程,現代西方的科學、法律、代議民主、資本主義、科層體制、大學、藝術、神學等等都是理性化的表徵。

因此,理性化過程早已深植於西方文明中,而且有一段長久的發展歷史。

Weber一直有個中心的觀念,認為有某種形而上的變化力量在支配著西方社會邁向更為理性的世界,這就是理性化的過程。

理性化是指一個社會逐漸接受效率、利益計算、破除神秘性價值與規範之過程,其結果就是去除人性中心的取向。

所謂效率,意指強調最重要、最直接又最迅速的方法與途徑。

利益計算,則是行動者計算分析能夠達到目的的手段,在許多替代手段中選擇最有利、有效且可以控制者,此一概念同時蘊含著傾向於可量化因素的選擇。

破除神秘性意味在社會生活中去除神奇詭異的成分,從迷思中解放、覺醒和逃脫,然後取代以有系統的、邏輯的及合理的成分。

誠如Weber所言:

「我們時代的一個宿命,便是它帶有合理性與知識性,而最顯明的在於為世界去除魔力(disenchantment)與神秘化,這是指最終的與最奧妙的價值逐漸從公共領域消退而言。

」至於理性化的結果將會逐漸地侵蝕人性價值,甚至有些可能和人類基本需求與價值相對立,造成疏離和迷失(陳秉璋,民80,頁268-269)。

值得注意的是,Weber一方面極力讚美理性化帶來西方社會的發展,可是另一方面卻也恐懼和悲哀理性化的結果─工具理性的膨脹造成人性的喪失。

面對這些問題,Weber一再地顯露悲觀的色彩,似乎認為那是永遠不可避免的人類悲劇。

舉例來說,二十世紀之內就爆發兩次世界大戰,西方現代性顯露危機,越來越多人對現代性的價值和存續產生疑慮(黃瑞祺,民85,頁277)。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種族問題、環境污染、失業、犯罪、冷戰、意識型態衝突等困擾著西方世界,現代性或現代主義顯然不足以應付現代社會的諸多問題。

質言之,理性化既是現代世界的成就,本身卻使人類過著非理性的生活;

是故Weber既讚美、也哀嘆這種宿命的理性化過程,進而質疑這些現象背後的真正意義和價值(洪謙德,民87,頁117)。

因此,「後現代」(postmodern)的談論越發盛行,目的正是企圖解決現代性衍生出來的問題。

肆、麥當勞化與後現代主義

麥當勞化屬於現代世界中的重要過程。

然而,誠如我們所瞭解的,一種新的觀點已經逐漸超越現代世界的範疇,成為主宰當前社會各個領域的主要思潮。

二十世紀六○年代以來,「後現代主義者」(postmodernist)高揚批判的精神,意圖顛覆啟蒙以來的現代性理論。

他們一反啟蒙理性以來追求整體性、同一性、主體性的現代性傳統,而以一種斷裂性、平面化、非理性與反主體性的話語,向當前的各種學說提出質疑與挑戰。

但是,由於後現代的特色與性格係表現在對啟蒙運動以來的現代性進步觀的質疑,因而在許多領域都引起極大的爭議與論辯。

學者對「後現代」的觀點相當紛歧,有人認為後現代是對現代的反省批判,有人則視後現代是「高度或徹底的現代化形式」,亦有人將後現代當作迥異於以往的新思潮。

無論是上述何種觀點,不可否認的,「後現代」代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知識、價值等新歷史階段的開始,而這種新歷史階段的轉型正逐漸蔓延全球,成為一種全球化現象。

如果從時間上說,我們始終處於現代,追求新異;

而從特徵與風格上說,後現代主義並沒有割斷與現代主義的聯繫,後現代主義是從現代主義的母腹中成長發展起來的。

它一方面是現代主義某些新風格的萌芽與發展,另一方面又是對現代主義的反叛(鄭祥福,民88,頁9)。

Ritzer(1998,p.190)認為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是審視當代現象的兩種不同方式。

如果做為一種對速食餐廳與信用卡分析的補充說明,後現代主義可視為是一種「理論的濾鏡」(theoreticallens),其目的是用來檢視新的消費方式。

像速食餐廳這樣一個現代性產物可以在後現代世界中繼續存留,甚至成長茁壯嗎?

在後現代世界中,麥當勞化未來的命運究竟如何?

如果理性是現代世界的基石,那麼非理性與反理性亦同樣在後現代社會中佔有一席之地。

假設我們同意後現代主義者的說法,我們正處於一個非理性或反理性社會興起的時代,那麼麥當勞與麥當勞化的前景為何?

Ritzer(1998,pp.190-191)提出以下四種不同的可能性:

(一)麥當勞化將與後現代主義並存,理性亦將與非理性或反理性同在,但是兩者之間各自代表本身的意識型態,並未產生融合與交流。

此外,兩者之間關係的考量亦將從後現代主義的觀點重新出發,不同於以往理性至上的思考模式。

(二)由於麥當勞化系統與後現代主義的非理性系統格格不入,因此最終將被吞噬而消失不見。

換言之,麥當勞化所代表的理性最終將被非理性的洪流所淹沒。

(三)麥當勞化的理性要素將與後現代的非理性成分相互融合,創造出一種現代與後現代元素的「混成品」。

這種現象代表理性主義的妥協,而後現代主義已成為主要的特色,亦可說是後現代主義的勝利。

(四)麥當勞化不僅可以抗拒後現代性的非理性化,同時還能獲得最後的勝利。

因此,所謂後現代主義與非理性的潮流都只是短暫的現象,它們終究都將被理性化的主要趨勢所逐退。

但是這種說法很明顯地無法被多數後現代主義思想家所接受,因為它正意味著後現代世界的終結。

AllenShelton曾針對麥當勞與後現代主義之間的關係進行深刻地描述。

他認為麥當勞是後現代主義的標誌,亦是時代的一種價值表徵。

除了將麥當勞與後現代主義的要素相互結合之外,Shelton也與其他現代性的因素相聯繫。

舉例來說,他將麥當勞最成功的地方歸諸於顧客的自動化。

當人們進入速食餐廳點餐時,他們無形中受到自動化系統的操控,而且最終將按步就班地進行消費。

事實上,現代性與後現代性之間絕非可以截然劃分的兩種典範。

儘管當今與先前的社會彼此間存在很大的差異,但是兩種不同型態的社會仍然保持相當的延續性(continuity)。

截至目前為止,麥當勞化並沒有消失的跡象,也仍未被新的後現代形式所取代。

麥當勞化的現象可謂是在後現代世界中的一種現代性過程。

換言之,雖然某些後現代的發展可能持續進行中,但是麥當勞化也同樣亦步亦趨,並非如某些後現代主義者所預見將消失不見。

DavidHarvey是後現代主義的批評者,他認為儘管後現代思想中存在許多重大的改變與爭論,但是現代性與後現代性之間仍保有許多延續性。

例如,自從一九七三年資本主義興起以後引發許多重大改變,直到現在這些資本主義累積的根本邏輯與危機趨向,仍與當時並無二致(Ritzer,1993,pp.156-157)。

由此可知,儘管後現代性與現代性有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