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自助餐07附答案801000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01694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自助餐07附答案801000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自助餐07附答案801000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自助餐07附答案801000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自助餐07附答案801000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自助餐07附答案801000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自助餐07附答案801000Word下载.docx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自助餐07附答案801000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自助餐07附答案801000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自助餐07附答案801000Word下载.docx

传曰: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善乎,管生之能言也!

礼仪,治人之大法;

廉耻,立人之大节。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

不耻,则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

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而怪士之被儒服者以学古自名,而享人之禄、任人之国者多矣,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

岂非高节之士恶时之乱,薄其世而不肯出欤?

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而莫能致之欤?

孔子以谓: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岂虚言也哉!

予尝得五代时小说一篇,载王凝妻李氏事,以一妇人犹能如此,则知世固尝有其人而不得见也。

凝家青、齐之间,为虢州司户参军,以疾卒于官。

凝家素贫,一子尚幼,李氏携其子,负其遗骸以归。

东过开封,止旅舍,旅舍主人见其妇人独携一子而疑之,不许其宿。

李氏顾天已暮,不肯去,主人牵其臂而出之。

李氏仰天长恸曰:

“我为妇人,不能守节,而此手为人执邪?

不可以一手并污吾身!

”即引斧自断其臂。

路人见者环聚而嗟之,或为之弹指,或为之泣下。

开封尹闻之,白其事于朝,官为赐药封疮,厚恤李氏,而笞其主人者。

呜呼,士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者,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

(选自《新五代史·

冯道传·

序》)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2)薄其世而不肯出欤▲

(3)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

7.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

B.以疾卒于官不可以一手并污吾身

C.善乎,管生之能言也而怪士之被儒服者以学古自名

D.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路人见者环聚而嗟之

8.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而莫能致之欤?

(3分)

(2)以一妇人犹能如此,则知世固尝有其人而不得见也。

(4分)

(3)李氏顾天已暮,不肯去,主人牵其臂而出之。

(3分)

9.作者认为“天下大乱,国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2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汪莘

一曲清溪绕舍流,数间茅屋正宜秋。

芙蓉灼灼出墙头。

元亮

气高还作令,少陵形瘦不封候,村醪

闲饮两三瓯。

注:

元亮:

陶渊明,字元亮,曾任彭泽县令,后弃职而去。

醪:

读lá

o,浊酒。

(1)用四字短语概括上阕描写的景物画面?

(2)下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

(6分)

(3)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

(《氓》)

(2)▲,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

(3)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4)绿云扰扰,▲。

(杜牧《阿房宫赋》)

(5)▲,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鱼,我所欲也》)

(6)布衾多年冷似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8)▲,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年轮的印记

陈染

①8月的中国p城,多是雷阵雨天气,似火的骄阳,灼烤着黑布片一般即将燃烧起来的土地,但转瞬之间,便又会大雨如注,水流滂沱,脚下变成一条无边的浑河。

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使得在这个季节里的人们,也变得情绪多变,性情无常。

②在这个炎热夏季的午后或黄昏,我很规律地保持着在街头漫走的习惯,经冬历夏,我把这种可以延伸思路和自我交谈的漫走,当成是自我的一种意志力的延续。

些微的汗水从我在阴爽的大房间里沁浸得发凉的骨头里渗出,有一种温和的快感。

我喜欢这一种感受。

③我一边埋头走路,一边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属于古典东方的那一种神秘古怪的想象以及现代西方的内心自省习惯,使我永无安宁。

这是一种看不见的自我折磨,也是一种看不见的享受。

脑袋里刮着热带台风,思维如闪电,迅速地在街边路角一闪即逝的事物上掠过。

④一个老头,面色灰黄,瘦骨嶙峋,但衣衫显得格外整洁。

不难看出他生活的境况——清贫然而依然保持着尊严。

他同我一样,也在街头漫走,老人的手里拄着拐杖。

在树阴里的那片凉篷餐桌前,他犹犹豫豫站住,然后四顾环望,胆怯又鼓足勇气地向那堆着半桌剩食的餐桌靠近。

他颤颤巍巍,向两边和身后过来往去的人流偷偷觑视,留心察看着是否有人正在窥度他。

然后,他以不被人察觉的动作,移动到桌前,拿起筷子,像休闲品尝食物一般缓慢地、悄悄地夹起,送入口中。

他一边忙着把嘴里裹满油汁的肉片吞咽下去,一边斜着眼角转动着他那相当慌乱不安的眼睛。

⑤我站在老人身后不远处,心情复杂地观看这一场景,用一种假装正在等待什么人到来而并没有注意到他那个餐桌上的一幕的姿态。

因为,我担心他看到有人正在观看这一切,会慌悚无措。

我的余光注意到,老人在心虚不安、缓慢试探地吃过两口之后,就再也不顾及身旁的他人,大口大口狼吞虎咽地咀嚼起来。

⑥我知道,那一刻,老人的内心在经过了一场精神与物质、尊严与耻辱的残酷较量之后,他的意志终于崩溃了,最后的一点尊严,已彻底地被他精神的衰老和物质清贫所吞噬……

⑦我继续沿着街头的树阴漫走,街上的欢乐气氛把所有人的脸上都熏染得一片醉意,我的脸上也同所有人一样涂满欢乐——我愿意在这样繁华的日子里,把自己安静的笑意分送给善良的人们。

但是,我的内心并不仅仅以人群的欢乐为欢乐,以人群的忧戚为忧戚。

因为,我知道,人们每向前走一步,就离人类荒凉悲哀的前景走近一步,向着生命与意志的衰退靠近一步。

⑧我步履沉重,向着自己发出一声无声的命令:

我决不能让自己以及我的亲人密友,随着岁月的流逝、生命力的渐渐衰老,而一点一滴地衰退我们的意志、殆尽我们的尊严……

⑨对于这种司空见惯的街头小景产生如此过激的情绪波动,显然与p城燠热的夏季景观有关,那些闪烁耀眼的霓虹彩灯,富丽堂皇的饭店宾馆,在街头炫目地裸露着。

如果说,一条街就如同一个语词丰富的句子,那么这些繁华靓丽的都市粉装,就如同一堆堆浮夸多余的词藻在沉静平实的句子中跳来跳去。

我从不以为它可以改变整个句子最本质、最深层的内涵,那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

⑩也许到了冬天,街景空旷,残叶在冷风中飘零,秃树们脱去外衣显露出深褐色的沧桑时,这个城市将会变得沉静而有耐心。

⑾我在这夏季的街头,像个老人一般地踟蹰漫走,想象那蕴含着低沉浑厚的古老情感的冬天到来,想象着我们这些宇宙的孩子不过是一瞬间。

12.第一段描写p城的天气,有什么作用?

13.请理解划横线句子的含义。

(1)这是一种看不见的自我折磨,也是一种看不见的享受。

(2)一条街就如同一个语词丰富的句子,那么这些繁华靓丽的都市粉装,就如同一堆堆浮夸多余的词藻在沉静平实的句子中跳来跳去。

14.文章4-6段刻画了一个老头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

有怎样的作用?

15.文章标题为“年轮的印记”,请探究其丰富意蕴。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他以特殊的方式反法西斯

我的父亲叫叶君健。

1931年9月,在上海读高中二年级的父亲得知东三省沦陷,心中像堵上了铅块一样。

19岁那年,正在上大学二年级的父亲用世界语发表了处女作《岁暮》,反映了国破家亡的年代,中国广大中下层人民的苦闷和凄惨。

从此,他对这类作品的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到读大学四年级时,他出版了一本世界语的集子《被遗忘的人们》,把它作为“中国那些不幸的人们的呐喊——也是向世界其他弱小民族传递他们的呼声”。

大学毕业后,他抓紧学习日文,后赴日本长崎教学。

父亲在日本以教英文为生,同时积极组织世界语使用者的反战活动。

半年后,他以“具有抗日危险思想”的罪名被东京警视厅关押了三个月,然后驱逐出日本。

回国后,他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的武汉政治部第三厅,从事抗日对外宣传工作。

他接待过加拿大医生白求恩,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斯诺、爱泼斯坦,英国诗人奥登,小说家易粟伍德等进步人士,并帮助他们前往延安和其他抗日战场。

武汉沦陷后,父亲恨透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于是去了香港,在任《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的同时,在《大公报》《星岛日报》《东方使者》《文艺阵地》等报刊用中文、英文和世界语发表抗战作品。

他创办了《中国作家》杂志,翻译刊登抗日作家的作品。

他用世界语出版了中国抗战短篇小说集《新任务》,用英文发表了《两个十年的中国新文学》等,阐述了以抗战文学为主流的中国文学的发展轮廓,在国外引起了很大反响。

香港人多房屋短缺,他租用了一间厕所,坐在马桶盖子上,膝盖上放一块木板进行写作和翻译。

别人要用厕,他就停止工作暂时出去,别人用完之后,他再继续工作。

毛泽东的抗日著作《论持久战》《新阶段》等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经父亲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的。

香港沦陷后,他长途跋涉,辗转越南,最后来到重庆,受聘为复旦大学、中央大学和重庆大学的教授,时年25岁。

尽管那时经常为躲避日机轰炸而钻防空洞,但他仍利用业余时间,用中、外文创作和翻译包括抗战内容在内的多部文学作品。

每逢看到无辜被惨杀的同胞,他都感到撕心裂肺一般。

1943年,父亲应丘吉尔政府之邀前往英国。

他冒着德国飞机随时轰炸的危险,到兵营、工厂、农场、学校、教堂等地进行反战演讲。

晚上,为了充实白天的演讲内容,他在小客栈中将中国人民的抗战故事用英文写下来,发表在英国的报刊上。

德军从荷兰发射的导弹有时飞到客栈附近,但他根本不把此放在心上。

他在英国兵营演讲,并与飞行员们同吃同住,表现出超常的抗战热情。

1945年,父亲是在苏格兰爱丁堡迎来停战喜讯的。

“在我快要入睡的时候,旅馆外面突然人声鼎沸,一片欢腾。

我连忙下床,穿好衣服,来到客厅。

拉开窗帘一看,街上集满了人群,有的在跳舞,有的在唱歌。

我连忙下楼,跑到旅馆外面,看个究竟。

人群中有人发现我是个中国青年,便涌过来,举起我欢呼,有人拉我跳舞,还有几位少女围过来在我脸上亲吻。

原来日本天皇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了。

”战后,英国政府授予父亲永久性英国居留权,并根据他的个人爱好,安排他到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研究英国文学。

期间,他用英文出版了大量介绍中国人民苦难和斗争的革命小说,成为一位在英国颇具知名度的作家,被称为“英国文学史的一个章节”。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父亲立即回到祖国,创办了英、法文版的大型刊物《中国文学》,翻译并刊登了大量抗日作品。

进入老年后,父亲在与病魔搏斗的同时,撰写了《一个时代的终结》《西班牙战争中的中国勇士》《一个战争的开头和一个战争的结束》《1944—1945,一个文化人在英国——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忆》等以二战为题材的文章。

耄耋之年,父亲被中国作家协会授予“以笔为枪、投身抗战”的勋章。

父亲一生荣获过许许多多奖项,他格外珍视这些荣誉,那段经历是他人生中极为宝贵的财富。

今天,当世界人民以庄严隆重的方式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父亲躬身伏案、奔走呼号的身影在我脑中越发清晰。

当年的他,手中的武器虽然是一支笔,但他内心蕴藏着如钢铁战士一样的澎湃斗志,蕴藏着对祖国的深爱和对和平的向往。

(摘自2015年8月28日《光明日报》,作者叶念伦,有较大改动)

16.文题“他以独特的方式反法西斯”中“独特的方式”具体指哪些?

(6分)

17.父亲在反法西斯斗争中表现积极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8.本文的记述方式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具体分析。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人围着一件事转,最后全世界都会围绕着你转。

(正和岛创始人刘东华)

执于一念,必将受困于一生;

一念放下,也许自在于心间。

(佚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海头高中第三周自助餐07答案

1.A.(不齿:

不与同列,不看作同类,表示鄙视。

不耻:

不以为耻。

故“不齿”符合。

往往:

多表示重复出现的情况有一定的规律性;

常常:

只是说明重复出现的某种情况或动作行为,不受其他情况、条件的限制;

故“往往”符合。

比肩继踵:

形容人多拥挤。

比翼齐飞:

比喻夫妻恩爱,朝夕相伴,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2.D(A“由于”导致句子主语缺失;

B重复,去掉“到”;

C.句式杂糅,应改为“依据综合素质测试成绩,”或“以综合素质测试成绩为基础”。

3.C(A.“家严”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B.“笑纳”用于请别人接受自己的礼物。

D.“绵薄之力”是谦称,一般说自己。

4.B(例句出自高骈《对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六出:

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

A. 

出自唐元稹《南秦雪》: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

B.出自李璟《摊破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写的是秋季之景。

C.出自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写的是冬天之景。

D.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冬季雪景。

5.D(整段文字围绕天鹅弥留时歌唱来写,

放在最前面;

中“和谐的声音”紧承

中的“歌唱”;

中“哀痛而深情的告别”紧承上文“将要断气的时候”;

中“这种声调”紧承上文“柔和、动人的声调”;

是对

的具体叙述。

故选D。

6.

(1)法度

(2)鄙薄(3)稍微

7.B(介词,因为。

A.疑问语气词,哪里\指示代词,那样的;

C.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D.连词,表假设\连词,表顺承)

8.(10分)

(1)或者是统治天下的君主不值得顾念,因而没有人能够招引他们出来吗?

(共3分,画线处各1分)

(2)凭一个妇人尚且能这样,就可推知世上本来曾有这样的人而没有被发现。

(共4分,画线处各1分)

(3)李氏看到天色已晚,不愿离去,店主就拉着她的胳膊让她出去。

9.(2分)大臣不知廉耻,无所不取不为(共2分,划线处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传曰:

“礼义廉耻,是国家的四个重要法度;

这四个法度没有确立,国家就会灭亡。

”管仲善于立论真是好啊!

礼、仪(义)是统治人民的根本法则,廉、耻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节操。

大凡无廉洁之德,人们就没什么不索取的;

无羞耻之心,就没什么不敢做的。

人如果到了这种地步,那么灾祸、逆乱、失败、灭亡,也就都随之而来了,何况身为大臣却无所不取、无所不为,那天下哪有不乱、国家哪有不亡的呢?

我读冯道的《长乐老叙》,见他自述不讲礼义廉耻反以为荣,真可说是毫无廉耻的人了,那么天下国家的命运也就由此可知了。

我在《五代史》中发现了三位保全节操的士人,十五位为国事而死的臣子,却深感奇怪:

那些身穿儒服的士人,以学古自称,而且有很多人享受俸禄,在国家任职,但忠义的节操,只是出自于武夫士兵,难道在儒士中果真就没有这样的人吗?

莫非是节操高尚的士人憎恶时势的浊乱,鄙薄这样的世道而不肯出来?

或者是统治天下的君主不值得顾念,因而没有人能够招引他们出来吗?

孔子认为:

“十户人家的城邑,也必定有忠信之人存在。

”难道是没有根据的空话吗!

我曾经读到五代时的一篇小说,记载王凝的妻子李氏的事情,凭一个妇人尚且能这样,就可推知世上本来曾有这样的人而没能被发现。

王凝住在青州、齐州之间,担任虢州司户参军,因为疾病在任上去世。

王凝家中素来贫寒,一个儿子还年幼,李氏带着孩子,背着王凝的遗骸回老家。

向东经过开封时,在旅舍停下,店主见这个妇人独自带着一个孩子因而怀疑她,不准她留宿。

李氏眼看天色已晚,不愿离去,店主就拉着她的胳膊让她出去。

李氏仰天痛哭说:

“我是个妇人,不能守节,而让这只手臂被人拉扯吗?

不能因这只手臂而一并沾污了我的身子!

”就拿来斧头砍断了那条胳膊。

看到此事的过路人都围聚在一起为她感叹,有的情绪激动,有的悲泣落泪。

开封尹获知这事后,向朝廷报告,官府为她赐药治伤,优厚地周济李氏,而鞭打了那个旅舍主人。

唉,不珍爱自身的名节而忍辱偷生的士人,听说李氏的风范后应当稍微知道羞愧了吧!

10.

(1)清溪绕舍、茅屋宜秋、芙蓉出墙。

(每点1分)

(2)

用典。

运用了陶渊明和杜甫两个典故,写出他们的官场失意。

对比。

将陶渊明、杜甫官场失意与自己闲饮村酒两相对比,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赞美。

细节描写。

“闲饮”一词,表现了自己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

(每点2分)

(3)

对自然(居住环境)的热爱之情。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每点1分)

11.

(1)言笑晏晏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3)砯崖转石万壑雷(4)梳晓鬟也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6)娇儿恶卧踏里裂(7)箫鼓追随春社近(8)战战兢兢

12.内容上:

(1)交代p城天气变化多端的特点。

(2)衬托这个城市的人们性情无常,轻狂浮躁。

结构上:

(1)与文末对冬天景象的想象呼应。

(2)引出下文“我”的情绪波动以及对生命的思考。

13.

(1)我的思考让我内心不得安宁,所以是折磨;

但是活跃的思维又能带给我快感,所以是享受。

(“这”指代的内容、“折磨”、“享受”的内涵,每点1分。

(2)运用比喻手法(1分),形象地表达了都市的繁华丰富(或把都市粉装比作浮夸的辞藻)(1分),指出这样的繁华并不能体现一个城市最本质的东西(或:

繁华只是表面的形式,沉静平实才是生活的实质)(1分)。

14.

(1)老人生活清贫,有尊严但最终崩溃。

(2)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引发了作者关于生命与意志的思考。

15.

(1)“年轮的印记”指岁月在人身上留下的痕迹。

(2)体现在老头身上,年轮的印记表现为意志崩溃,精神衰老,尊严消失。

体现在现代城市里,年轮的印记表现为富丽堂皇,喧嚣浮躁,盲目欢乐。

(3)在作者看来,人生虽短暂,但是年轮留下的印记应该如冬天般沉静而有尊严。

16.

(1)撰写文章,进行反法西斯斗争。

如上大学时发表了《岁暮》《被遗忘的人们》等作品,反映了国破家亡年代中国人民的凄惨与呼声;

新中国成立后,又撰写了《一个时代的终结》等以二战为题材的文章。

(2)创办杂志,积极投身反战斗争。

如创办了《中国作家》《中国文学》等杂志,翻译并刊登抗日作家的作品。

(3)进行反战演讲,积极组织并参与反战活动。

如在日本积极组织世界语使用者反战活动,在英国积极进行反战演讲,在武汉政治部第三厅积极从事中国抗日对外宣传工作等。

(6分,每点2分)

17.

(1)对和平与正义的强烈追求。

如父亲读高二时,得知东三省沦陷,心中像堵上了铅块一样。

(2)对日寇及法西斯暴行怀有刻骨仇恨。

如武汉沦陷后,父亲恨透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暴行。

(3)对无辜被屠杀的生灵怀有深厚同情之心。

如每逢看到无辜被惨杀的同胞,他都感到撕心裂肺一般。

(4)对祖国和中华民族怀有无限的爱。

如新中国成立后,父亲立即回到祖国。

(5)具有强烈的民族尊严和责任感。

如读大学四年级时,父亲出版了《被遗忘的人们》,表达了中华儿女捍卫民族尊严的心声。

(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18.

(1)通过“我”的口吻介绍父亲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的事迹;

这样写,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材料运用灵活,有利于叙评并举。

(2)引述父亲的语言进入文中;

这样写,使父亲的事略更加真实。

(3)以时间顺序写人记事;

这样写,对父亲事迹的介绍条理清晰。

(4)围绕父亲以特殊的方式反法西斯这一主线组织材料;

这样写,使父亲的特点更加突出,主题更加集中。

19.立意角度:

(1)单独从第一则材料,可提炼出专注、执着、坚持、坚守等立意。

(2)单独从第二则材料,可提炼出不固执、不偏执、适时变通、转换思维等立意。

(3)综合两则材料,可提炼出执着与偏执、坚持与变通等立意

具体评分标准同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