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北省职业生涯规划课实效性的研究5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01517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河北省职业生涯规划课实效性的研究5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河北省职业生涯规划课实效性的研究5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河北省职业生涯规划课实效性的研究5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河北省职业生涯规划课实效性的研究5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河北省职业生涯规划课实效性的研究5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河北省职业生涯规划课实效性的研究5Word下载.docx

《关于河北省职业生涯规划课实效性的研究5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河北省职业生涯规划课实效性的研究5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河北省职业生涯规划课实效性的研究5Word下载.docx

选择专业的依据

适合自己

好就业

听别人说好

估计还可以

选择人数(%)

27%

37%

7%

34%

表2是否满意目前自己所就读的专业

是否满意目前自己所就读的专业

喜欢

不太确定

不喜欢

没考虑

30%

46%

20%

3%

表3学习和生活中有明确的目标吗

学习和生活中有明确的目标吗

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目标模糊

没有目标

25%

47%

通过调查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在选择学校专业方面,依据自己的兴趣的爱好进行选择的仅占27%,而考虑到就业问题的比例高达37%。

另外进入大学学习后认为喜欢本专业的仅占30%,而不喜欢的占到20%,不确定的更是高达46%。

学生们没有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专业,这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低迷,在自己未来道路选择上也产生了种种的困惑。

因为学生们对于自己的专业热情不高,所以即使学生希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成效仍然不高。

从表中来看,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的大学生比例占到25%,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的比例占到47%,目标模糊的比例占到25%,没有目标的比例占到3%,这对如何高效开展规划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二)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认识程度不足(认识不足,程度不高)

表4“职业生涯规划课”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

你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重要吗

非常重要

比较重要

一般

不太重要

18%

43%

29%

10%

表5明确的职业目标有助于在校的学习和发展吗

选项

有,非常重要

有一定帮助

不确定

没有什么用

19%

4%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对自己非常重要的比例占18%,比较重要的比例占到43%,一般的比例占到29%,不太重要的比例占到10%。

认为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非常重要的比例为30%,有一定帮助的占46%,不确定的占19%,没有什么用的占4%。

不难发现,学生对于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该课程开展的意义体会不深。

从对老师的采访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学生出现不去上课或者去上课不认真进行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情况,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的问题亦非常突出。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不难得出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开展状况不理想,课程的实效性很难得到保障的结论。

(三)需求与授课脱钩(脱节是不是好一点),学生更愿意选择相关机构进行职业规划

表6在学习职业指导中,你最期望学到的是什么?

学到内容

职业礼仪、形象指导

求职、面试技巧、说话艺术的指导

职场中为人处世原则

从专业知识方面择业

9%

41%

22%

28%

表7假如你在求职时遇到问题时你会寻求哪种帮助

途径

老师

父母

亲朋好友

专业咨询机构

自力更生

14%

21%

26%

对比各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授课课件,我们发现,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基本相似:

以树立正确职业观为目标,通过案例与相关理论相联系,流于形式,没有切实把学生们的需求放在首位,这种授课方式过于抽象、呆板,与专业课的开展方式无异。

而学生对于该课程最期望学到的内容为职业礼仪与形象指导(9%),求职、面试技巧、说话艺术指导(41%),职场中为人处世原则(22%),从专业知识方面择业(28%)。

由此可见学生的需求与授课内容出现脱钩现象,这也是学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

同时,这也使学生在遇到求职问题时,出现心理负担,对老师的信任度不足,仅有14%的学生选择向老师求助,而选择向专业机构寻求帮助的人数占最高30%的比例,其他方面,选择向父母帮助的占21%,向亲朋好友帮助的占26%,自力更生的为9%。

虽然对专业机构的选择无可厚非,但对于向老师求助的选择比例仅为18%,这远远出乎我们的意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开展的实效性的不足。

(四)毕业生对于母校规划课开展情况普遍反映作用不足

表8对毕业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否满意

满意度

很满意

满意

没意见

不满意

60%

12%

表9母校职业生涯规划课对你现在职业的帮助

很有帮助

一般,在单位重新规划

没有什么帮助

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我们发现,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对自己现在工作的贡献度上,学生认为很有帮助的占到14%,有一定帮助的占到39%,一般的为46%,没有什么帮助的占到12%。

这种低效率的结果我们始料未及,毕业生对规划课的开展满意度明显是不理想的,而调研数据中高达60%的没意见也充分验证了这个问题。

二、我国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实效性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一)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发展背景(以河北省为例)

在发达国家,职业生涯教育非常普及。

比如在英、日、美等国家,从中小学就开始系统传授职业生涯的知识,高中学校拥有专业的职业规划队伍,请专家进行学生的职业兴趣分析,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

[3]

在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还是一个比较生的名词。

近年来,虽然职业生涯教育在各高校普遍受到重视,但由于起步较晚,未能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

在课程建设方面,2006年河北省教育厅制定了《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指导大纲》,把职业生涯规划课列入必修课,从而开辟了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的先河;

2007年底,教育部高教司召开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场会;

同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指出2008年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当中。

[4]2008年教育部制定了《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2009年河北省结合《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指导大纲》修订2006年的《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在教材建设方面,10年河北省教育厅编《求职择业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

姬振旗、周峰)一书,各高校可用这个教材也可用自编教材。

在课外活动方面,2007年河北省开始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把职业生涯规划从课堂推广到了课外活动,分校区赛和决赛,07、08年一直是河北省职业规划大赛,受到国家教育部支持鼓励;

2009年教育部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了首届全国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其中河北省成绩突出,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之后全国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成固定格局,基本隔年举办一次,最近一次在中国农业大学举办;

2010年河北省再开先河,举办河北省首届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赛;

2011年教育部举办全国首届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教学大赛。

[5]

通过教育部相关政策的积极引导及相关文件对现状的分析,我们看到了高校学校服务职能的增强,各高校陆续开设了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辅导课程并部分计入学分的可喜成果,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

由于尚未形成独立的理论和课程体系,缺少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组织应有的固定机构、相应的设施设备、专门的活动或教育场地等,在很多高校并未能获得落实。

另一方面,职业/就业指导较多沿袭传统,还只停留在就业这个具体问题指导的层面上,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教育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就业指导以就业推荐、就业派遣、外联企业、举办招聘会等传统形式为主,就业辅导课程和咨询仅作为“点缀”,并未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培训和个体咨询。

各大高校开展的大学生素质教育自成一体,并没有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来遵循。

另一方面,近几年来不论是国家的、省级的还是校级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都让我们见证了一批批优秀的规划人才的出现,他们从不同的方面、全新的角度,对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做了深入的规划,从这方面讲,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在校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关注,在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职业生涯探索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我们通过对调研的五所高校及历年国家级的历届获奖作品调查发现,部分学生的参赛作品中反映出我们的学生在职业规划的探索过程中的不成熟,表现为:

(1)自我认知不深刻,更多地依赖于人才测评量表的结果,而在自我盘点和他人评价等方面做得不深入;

(2)职业环境认识不到位,行业分析、岗位分析多以网上搜索的资料居多,缺少与现实职场的亲身体验,作品内容空洞,流于形式;

(3)职业目标的确立,表现为好高骛远、急功近利,与社会现实相脱节;

(4)目标路径实施的可行性分析较为理想化,经不起推敲,缺乏逻辑性与现实的可操作性。

显然,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品对学生自身的现实意义并不大,缺乏实效性,只是为了规划而规划,丧失了规划本身对学生职业发展的指导作用。

而一些不恰当的职业生涯规划可能会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产生误导,我们认为这是不够的。

(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缺乏明确目标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在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自我认知模糊。

首先,不能系统地认知自我。

大部分学生对自我认知仅停留在兴趣爱好、性格、特长、优缺点等方面,对于自己的价值观、能力、态度、意志力等方面的心理品质缺乏认知;

其次,不能把自己的特长、专业与未来职业很好的联系起来。

未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系统性分析,自我认识模糊,盲目选择专业,是学生在职业规划课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2)职业目标不明确。

这在一方面由调查问卷不难发现,填选专业时因“好就业”为原因的比例高达37%的;

即使选择了自己认为比较不错的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也只有30%的人认为仍然喜欢本专业并有清晰地学习计划和目标。

由于没有很好的考虑专业,不知道本专业的职业方向,对自己的人生、职业作规划自然捉襟见肘。

到头来,四年大学生活没有学到什么专业知识,也没有获得专业技能。

学生到了快毕业时还不知道以后该干什么工作,能干什么工作,没有职业目标。

还有些同学追求多个目标,同时进行着各种不同的努力,抓不到主次,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很迷茫。

(3)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缺乏。

在校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现象比较普遍,根据问卷调查“学习和生活中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回答“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的只占被调查者的25%。

目前,河北省教育厅已将职业规划课列入必修课,就业指导课已在高校如火如荼的开展。

但事实上,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学的时候信心百倍,作业完成后就把它丢在脑后了,无心去实施自己的职业规划,也就是走过场而已。

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课实效性不高。

(三)学校课程设置上存在偏差,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

通过对五所大学的授课老师的走访,对比分析所授课程的课件,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1)授课内容理论化缺乏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对比课件,我们发现,各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课件大同小异,以中外各种职业规划理论为主,主要进行学生性格分析,通过MATI职业性格测试法,确定学生未来适合发展的方向。

这虽然符合职业分析的方法,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常识,但是授课内容的抽象化,导致学生在可操作性上存在欠缺。

另一方面,课堂缺乏实践性,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无法亲身去体验职业规划与分析的乐趣,导致课堂气氛死板缺乏应有的活力。

(2)授课不分学制,层次不够明晰。

在授课方面,本科学制学生与专科学制学生享受同样的授课内容,不同年级授课重点不够明晰。

专科三年学制享受和本科四年学制相同的授课内容,这很大程度上(我觉得论文里最好不要出现必然这种词吧。

)使得专科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出现欠缺。

专科生要在三年内掌握所有知识,更早的步入到社会的工作和生活中去,但“一视同仁”的教育模式显然不利于专科生更好地适应快速步入社会的步伐。

另一方面,各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没有做到分工明晰,有的甚至在临近毕业时,为了满足学分的要求,进行与大一相同的授课计划与内容,这显然是极不合理的。

在大学的初始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近期目标应该是如何确定好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的计划,妥善安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

而步入大四之后,面临着就业的问题,如何应对职场,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自然成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焦点问题。

然而,当下的授课模式,显然不满足实现职业生涯规划课实效性的要求。

(3)各大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条件各不相同。

调研发现,有26%的学校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41%的学校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列入了就业指导课程,说明各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逐渐重视。

有23%的学校采取了课堂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的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认同感,真正的理解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并能够客观地分析自己,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只有10%的学校能够采取个人咨询辅导的形式进行专项教育,这可能是由于学校不够重视或者开展个人咨询辅导的各方面投入太大等(加个等多好,显得你有好多理由想说,只是篇幅所限哈哈~)。

(4)授课内容与学生希望掌握的技巧之间存在冲突。

以上已经提及到,老师的授课重在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性问题上,而对于学生真正希望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却很少提及,没有实现授课内容与技巧之间的有机结合。

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对于“求职、面试技巧、说话艺术的指导”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呼声较高,达到了47%。

但在教师的授课课件中没有明显展示。

我认为这也是导致学生上课没有兴趣,遇到就业问题仅有14%的同学选择向老师寻求帮助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企业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职业生涯的规划表示差强人意

此次社会实践,为更加全面的了解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开展情况,我们还特意走访了企业,采访了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了解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情况。

我们走访发现,企业对于近几年的毕业生在自我认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表现表示不尽人如意。

现代社会的用人标准不仅仅是看学历和专业水平的高低,还更看重学生的表达、交际能力,即情商能力。

这有利于毕业生在工作中很好的处理同事间的人际关系,也利于很快地建立自己的业务网和人际圈,这对个人以及企业的发展是锦上添花(成语用的对么)的。

而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在这方面的表现总是感觉差强人意,这些事情本应是学生需要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上掌握的,企业却需要重新对学生进行培训,HR们表示,很怀疑大学是否真正开展了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三、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基于以上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解决方法应该分“三步走”:

以政府引导为基础,以学校课程改革为重点,以学生自身观念转变为关键,三位一体,从而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实效性的实现。

(一)政府的积极引导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护航”

我们通过此次调研可喜地发现,政府的相关政策的引导,对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实效性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之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大学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

在接下来的职业教育规划课的开展工作中,政府部门仍要继续明确自己的职责,继续出台符合职业规划发展的新政策,牢牢把握激励引导方针,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大发展创造契机,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大进步营造大背景,实现职业生涯教育的每一步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这段好像新闻联播,我觉得不像是给政府提建议,像是政府在接受胡锦涛指令,又不知道怎么改。

愁人)

(二)学校切实改变职业生涯的课程设计,为职业生涯规划“扬帆”

此次调研让我们意识到,学校在落实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出现了课程设计上的弊端。

在接下来的课程开展中,学校应该做到:

(1)实现职业生涯教育理念的转变。

具体来讲即实现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以挖掘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潜力为主要教育目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综合力量为保障。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校在今后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增强其持续性,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相互配合,实现职业生涯教育的大发展。

(2)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课程设计。

即针对不同年级采取重点的培养,根据不同学制,合理课程内容,杜绝“眉毛胡子一把抓”;

以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意向,将学生互动与课外实践和课堂教育有机结合,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职业生涯知识的可操作性。

具体来讲,不同年级,授课内容划分不同重点,大学伊始注重良好学习与生活习惯的规划和培养,让学生在合理的规划中度过大学生活;

大四面临毕业,重点实现对求职技巧,社会生活、工作的合理规划与积极应对,让毕业生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沉着应对。

学制方面,专科生必然应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课课程的紧迫性,时间条件的限制,意味着专科生必须实现课程重点涉及相对本科生授课内容的丰富性。

(这段读着挺舒服啊,抄的吧嘻嘻~)

(三)大学生实现对职业生涯观念的转变,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鼓气”

无论政策有多强的可行性,课程设计有多完美的合理性,学生不把它“放在眼里”,依然无法实现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实效性。

所以,实效性的实现关键在学生观念的改变。

统计数据清晰地表明,大学生还未从根本上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求职和人生发展起到的重大的意义。

他们错误的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面临毕业时的事情,殊不知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

学生们在面对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时,要杜绝“可有可无”的思想——“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学生们更要转变学习思想,深刻体会职业生涯的重大意义,心无旁骛,积极融入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学习上来,为自己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综合政府、学校、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和意见,发现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实效性并没有很好地得到实现,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

对此,我们也针对性的提出了自己的改善意见,衷心的希望能够给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开展贡献一份力量。

“罗马非一日建成”,我们坚信在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实效性必定会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路必将走的更远。

最后,感谢您的悉心阅读,如有不当之处还望指正。

参考文献:

[1]William,Rothwell&HennyJ.Sredl.ProfessionalHumanResourceDevelopmentRo1es&Competencies[M],Machusetts.HRDPress,1992

[2]《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1月号上(总第384期)

[3]卫广玲《关于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想》

[4]沈雪萍《基于人本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_自然科学论文》

[5]2012年《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相关文件汇总汇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