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温度》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01036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温度》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温度》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温度》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温度》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温度》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温度》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温度》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温度》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温度》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温度的概念和摄氏温标的规定;

2、能说出温度计结构和工作原理及常见温度;

3、能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温度概念;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能读出各种温度计的示数。

难点: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的对比。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加上刚接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缺少认识,也缺乏必要的逻辑知识。

因此,以学生体验感受进行引入,以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温度有一定的了解,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温度计”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但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范基本不了解,因此在上课时要注重训练学生正确读出温度值,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突出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展示学习目标】

找一名学生朗读,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带着目标进行学习。

1、能说出温度的概念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引入】

请学生2人上台,一人先将手指插入热水中15s后放入温水中,将对温水的感受(凉)写在纸上;

另一人先将手指插入凉水中15s后放入温水中将对温水的感受(热)写在纸上。

通过体验“冷”“热”的感觉,引出靠感觉描述物体冷、热是不准确、不可靠的。

使用多媒体展台展示两张学生纸条,通过对比不同答案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吸引学生注意。

【板书】3.1温度

【讲授】

物体的冷热靠感觉描述是不可靠、不准确的,为了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就要引入温度这个物理量。

【板书】

一、温度:

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要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准确温度值怎么办?

回答:

温度计。

你知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吗?

不知道。

【演示实验】

展示插细管的两个装满红色钢笔水的小瓶(相同小瓶装等量液体)。

学生观察细吸管中红色液柱的高度相等。

让学生了解吸管的初始状态。

将两个小瓶分别放入冷水、热水。

观察细吸管中红色液柱的高度变化,对比两个细吸管中哪个液柱更高。

通过液柱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热胀冷缩。

口服液小瓶中装的红色钢笔水是等量的,它们的体积应该是相等的,细吸管中液柱的高低也应该是相同的,但是我们看到冷水中液柱降低,这是因为一般物质温度降低时体积减小;

热水中液柱升高,这是因为一般物质温度升高时体积增加。

我们简称:

热胀冷缩。

我们根据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了温度计。

人们将水银、混有红色染料的煤油或酒精装入玻璃泡中,这些液体热胀冷缩时进入另一端封口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中,这样就制成了温度计,历史上第一支温度计有1593年伽利略发明。

使用多媒体一体机外接摄像头将细玻璃管液柱变化的微小差别放大展示在屏幕,使学生深度了解热胀冷缩。

通过PPT展示伽利略和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图片介绍科学史,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温度计

1.温度计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黑板上画出温度计结构图(先画玻璃泡再画细玻璃管最后画温度计的外侧玻璃体)。

使学生加强对温度计结构的记忆。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液柱的高低比较出哪杯水温度更高。

但是还不能准确说出具体的温度值,这时我们需要使用一套温度标准。

介绍各种温标的故事,吸引学生注意。

现在英、美等国采用华氏温度,而我国、法国等大多数国家采用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读作:

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练习】

1、黑板出题:

37℃,20℃,-39℃。

纠正学生错误并介绍人体正常体温为37℃,常温一般指20℃。

2、XX搜索当地近几日天气预报,请学生读数。

通过学生读数练习,突破重难点。

讲单调的温度读数练习变成生活化的天气预报,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通过规范读数使学生得到成长和锻炼。

摄氏温度规定: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在两者之间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在温度计简图中画出0℃、100℃在画出一些小格)

为了让100等份每一份都能代表1℃,温度计中的直玻璃管必须粗细均匀,否则不准确;

较粗的玻璃管刻度较密集,较细的玻璃管刻度较稀疏。

明确摄氏温度的规定,理解直玻璃管对示数的影响,强调粗细均匀玻璃管和粗细玻璃管对刻度的影响为后续习题做知识储备。

2.摄氏温度:

标准大气压、冰水0℃、沸水100℃。

粗细均匀、刻度均匀。

【自学】

5分钟阅读教材49页温度计使用,找同学使用温度计测量讲台上三杯水的温度。

阅读教材,画出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阅读能力。

【活动】

找3名同学说出使用的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其他学生观察上台学生操作是否正确。

让学生说出量程、分度值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温度计,测量时为了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学生纠正错误操作使学生具备找错的能力。

量程就是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分度值就是一个小格所代表的示数。

实验室温度计的量程一般是-20℃~105℃,分度值是1℃。

使用前要看清量程、分度值和0℃位置;

估测物体温度,不能使用温度计测量超过量程的物体温度;

使用时要注意:

1、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没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因为容器底、壁温度与液体温度不同时会影响读数准确;

2、玻璃泡浸入液体中等一会儿示数稳定后读数,因为液柱的上升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中间的液面相平,否则不准确。

(在黑板温度计简图中画出俯视仰视,视线与刻度的交点,俯视时读数比真实值大,仰视时读数比真实值小,简称:

俯大仰小)。

归纳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要点,说明这样操作的原因及对应错误操作对读数的影响。

观察0℃是为了防止出现刻度盘倒置时能正确确定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规范操作

使学生能知道俯视、仰视对读数的影响,明确平视的重要性

3.使用前:

量程、分度值、0℃;

使用时:

全部浸入,不碰底、壁,示数稳定后读数,液中读数,平视。

记忆温度计正确使用的要点。

常见的温度计可以分为:

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同时展示对应图片。

4.分类:

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体温计也是一种温度计,主要用于测量人体温度,人体正常温度(口腔)为37℃,一般不会低于35℃也不会高于42℃,所以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

因为对人体温度的精确程度要求更高,所以体温计内的玻璃管更细,分度值为0.1℃,为了防止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示数下降,使读数不准;

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间安装更细的U形细玻璃管,温度上升时水银通过U形细玻璃管进入直玻璃管,当温度下降时U形细玻璃管中水银柱断开,使直玻璃管中的水银不能退回到玻璃泡。

所以体温计使用后要通过用力甩的方法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

展示PPT中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请学生说出相同、不同点。

对比实验室温度计记忆体温计特点,强化生活常见温度(体温)的记忆。

对比记忆:

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

重点记忆特殊使用:

使用前甩。

播放不正确使用体温计的视频,让学生找出错误和产生的后果。

突破难点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的对比。

播放错误使用体温计视频,找出错误,讨论这样操作对结果产生哪些影响?

三、体温计

量程:

35℃~42℃分度值:

0.1℃

特殊结构:

U形细玻璃管

特殊使用方法:

用前甩

【讲授】如时间充足,可酌情介绍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科学世界”

观看图片、讨论、发表你的见解。

提高学生忧患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环境温度的主动性。

【小结】再次展示学习目标

【作业】略

教学反思

1.资源软件广告较多,影响教学效果和连贯性。

2.为了进一步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同桌互相出题练习读数效果会更好。

3.为了进一步突破重难点,使用与多媒体连接的电子快速温度计测量引入活动中的水温效果会更好。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