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00609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新闻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新闻学Word文档格式.docx

《广播电视新闻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新闻学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播电视新闻学Word文档格式.docx

成本较低,

兼容性能较好

性能最佳,

收看效果好

效果较NTSC好,

但不及PAL

缺点

彩色不稳定

成本较高

成本较高,兼容性能差

十、我国2003年启动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推进;

2005年开展数字卫星直播业务。

2008年北京奥运会实现高清晰数字电视播放并将在国内全面推广。

数字电视的优势:

A:

高清晰度的电视画面;

B:

优质的音响效果;

C:

内容丰富;

D:

便捷的节目指南;

E:

抗干扰能力强;

F:

扩展功能多:

邮件、电子支付、短信、视频下载等

十一、三网融合:

(1)概念:

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2)缘由:

A、三网融合技术条件成熟

B、消费者需求出现业务综合化和个性化特点

C、融合产品的出现能提供新的商业机会,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数字接收机、电视生产商、交互业务内容服务商

D、国外成功经验的启示

(3)障碍

广电行业的垄断和政企不分是症结所在,广电行业没有实现台网分离,封闭的管理体制和分层区域垄断的市场结构被认为是三网融合的障碍。

(4)好处(影响)

对消费者来讲,“三网融合”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手机、电视和电脑屏幕的“三屏”融合,并有利于资费的打包下调。

(5)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说

三网融合将带动整条产业链的发展,包括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运营商以及设备制造商均将受益。

内容提供商将成为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三网融合还将有效破除垄断,迫使广电运营商加快跨区域整合、网络改造和更市场化运作。

十二、广播电视的分类

根据技术标准不同:

模拟广播、数字广播。

十三、广播的注意力集中:

重时效性、广泛性、服务性、参与性、多样性;

②注重“黄金时段”的利用;

③创办多套节目;

④使用多种语言;

⑤创办专业台;

⑥加强对外广播。

十四、广播特点:

广播是伴随性的,但听众缺乏自主选择性和随意性。

②广播只有声音,稍纵即逝。

第二章: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

一、世界各国的广播电视运作模式

有三种:

国营制度型、公共制度型、商业制度型

(1)国营制度型(国有制度型)

(1)概念

广播电视完全由国家控制,从人事调配、传播内容到经费支持,均由政府的有关部门负责管理。

(2)基本特点

国有制度型电视传播,不从事商业性活动,是政府的直接言论机构。

国有制度型以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为主体。

(3)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化运作模式

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只能部分而不能完全按市场需求执行。

B:

各家传媒之间有着激烈的竞争,也有优胜劣败的现象。

(但迄今还未出现“优胜劣汰“的现象。

由于以上两个条件,各传媒非常重视节目的收视率,这和广告收入紧紧相连。

(2)公共制度型

这一制度是电视传播管理的特有现象。

国家不直接参与管理,电视台既不为政府所有,也不为商业财团所有,而是由国家特许的非盈利性公司或社会各界的联合体进行管理。

(2)公共制度型的基本特点

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

以收视费(或电视机牌照税)作为主要收入

公营台是半官方的

公营台把观众当作“公民”而非“消费者”

缺乏活力

(3)以西欧、日本为代表的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作模式

英国BBC、NHK是公共制度媒体代表。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公共广播电视由政府拨款。

区别公共制度和国营制度的关键看编辑是否独立

(3)商业制度型(私营制度)

(1)商业制度型的概念

电台、电视台(网)由财团(或个人)控制,政府通过审批营业执照进行宏观管理,这类电台、电视台的传播经费来源完全依靠广告收入,广告收入的费用多少,取决于“视听率”的高低。

(2)商业制度型的基本特点

独立

以赢利为目的

把发行量、收视听率作为媒体的生命线

市场竞争激烈,使节目既丰富多彩又有媚俗倾向

(3)以美国为代表的私营媒介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模式

在美国,广播电视既是追求利益的工具,同时也是人人可以享受的公共资源。

二、

1926年,美国成立了“全国广播公司”(NBC),成立了蓝色(WJ2)和红色(WEAF)两个广播网。

1927年,成立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向NBC挑战。

1943年,根据《广播联营条例》规定,NBC被迫售出WJ2,后来蓝网成了美国广播公司(ABC),从而形成了美国广播也三大网鼎立的局面。

1980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成立,它以24小时不间断的新闻节目播出,对三大网产生冲击。

三、对外广播

(1)“美国之音”(VOA)建于1940年,它是美国联邦政府经营的主要对外广播机构。

美国之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广播电台。

(2)福克斯广播公司FOX:

创办于1986年,被称为“第四电视网”

四、全国广播公司:

总部设于纽约得创办于1926年,是美国历史最久,实力最强的商业广播电视公司。

NBC的新闻报道在重视新闻采编的同时,重视对新闻背景的分析、对新闻事件的评论。

最早开播早新闻节目《今天》

D:

直播总统竞选掀起“电视热”

五、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1)爱德华·

默罗时代

美国新闻报道客观报道方式的榜样。

新闻纪录片《现在请看》C:

访谈节目《面对面》:

采取演播室访谈的形式,创造性地让摄像机镜头进入被访者的家庭,由被访者作介绍,把他的家庭环境展示给观众D:

70年代报道水门事件

(2)克朗凯特时代

促使新闻播报者的名称从播音员转变为主持人。

自克朗凯特开始,晚间新闻的播音员成为“新闻主持人”,他们对新闻报道选题和制作过程的参与程度和决策作用越来越大。

(3)丹·

拉瑟:

主持人明星时代

电视新闻发展到主持人明星制时代

体现了美国传统电视新闻标准和原则在后工业社会的变迁和异化,电视新闻不可避免地被浓重的商业味所感染。

新闻观念变化:

1)瞬间原则:

“让电视观众看到新闻事件的同时,能感觉到它,嗅到它,知道它”新闻报道中的感情因素和细枝末节被大肆渲染。

2)后院篱笆原则:

“就是设想一天结束的时候,两位家庭主妇倚在后院的篱笆上聊天,一个问另一个:

今天的重要新闻是什么?

那么她们多半会谈论王妃的新生婴儿。

六、美国广播公司(娱乐为主)

(1)电影——扭转ABC命运的契机:

与迪斯尼有关

(2)体育——ABC电视网节目定位的需要

(3)新闻——树立形象的需要

七、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1)下属美国华纳公司,是世界上新闻频道中覆盖范围最大的一个

(2)新闻报道特点:

时效性极强的现场报道;

报道客观化,力求保持事件的原始状态

(3)报道海湾战争扬名

八、美国广电事业的特点

(1)基本上都是私营的,运作实行彻底的商业化。

(2)新闻媒介高度垄断。

(3)媒介竞争激烈。

九、日本

(1)1926年,日本三家电台合并,成立“日本广播协会”(NHK)。

NHK是日本唯一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

全国性、供应性。

(2)日本20世纪50年代初的民间电台、电视台,这些私营电台后来联合成立了“日本民间广播联盟”。

(3)日本共有五大广播电视网:

东京广播公司(TBS)、日本电视网(NTV)、富士电视公司(Fuji)、朝日电视台(TVASahi)最著名。

(4)日本的广电事业的特点

1.高度的垄断和激烈的竞争。

2.新闻媒介和政府、政党关系十分密切。

3.背靠大财团、大公司

4.日本媒体基本上在国内发展。

十、英国

(1)英国广播公司(BBS)公营

1927年以法规为国有。

保持“相对独立”地位——独立于政府之外(凯利事件)

资金来源:

政府拨款、收取电视执照费、出售节目

典型公营模式:

BBC国内机构的经营是严格意义的公营模式,不得播送广告和

任何带有赞助性质的节目,经费来源主要靠执照费和接收费以及少量的政府拨款。

(2)英国广电事业的特点

1.媒体保持相对独立性。

2.英国媒体受到西方其他国家跨国公司的兼并。

3.广电的双轨制。

十一、新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完全拨款的事业发展阶段(1958~1978)

广播电视只具有宣传教育功能,政治属性为上,所有资金、设备及从业人员的工资福利完全由国家控制

(二)广播电视产业的萌芽阶段(1979~1991)

(1)1978年,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等新闻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2)1979年元旦,电视台播出第一条商业广告,标志中国广电媒体从单纯的宣传型开始向宣传型与经营型并重的媒体转型;

(3)1985年,广播电视被列为第三产业;

(4)节目制播合一,广告节目基本制播分离。

(三)广播电视产业形成阶段(1991~2000)

(1)1991年,电视业广告首次超过了报纸广告经营额,成为传媒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2)1993年,中国电视业广告收入首次超过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象征中国电视产业经济上开始自立;

(3)我国广播电视业从单一的政治宣传工具转变为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兼具的文化产业;

(4)电视节目市场逐步形成。

社会上的节目制作公司出现。

(四)广播电视产业整合阶段(2000年至今)

(1)我国传媒体制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

(2)从“喉舌论”到双重属性:

定位更加全面

(3)从“四级办台”到集团化:

结构更加合理

(4)从政府供给的行政事业到产业化:

方向更加明确

十二、“四级办广播”方针的历史功过

(1)确立及概念

1983年,我国的第十一次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政策,也就是后来称为的“四级办”方针,其中的“四级”就是中央、省、地(市)、县(市)四级。

(2)进步性

极大地调动了中央和地方两方面办广播电视的积极性,特别是调动了地方市、县两级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的积极性,从而大大加速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扩大了广播电视的覆盖。

(3)缺陷

“四级办台”体制也暴露出“各自为政、力量分散、重复建设、资源配置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广电事业的发展。

(4)调整:

(1)90年代后期的突破性改革思路:

①撤销地县两级电视台的建制;

②逐步实行制播分离。

(2)评价:

比起前一阶段的微调,这是具有突破性的改革思路。

但在整个体制和大环境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这两项改革措施的实施遇到极大的困难。

十三、制播分离

制播分离:

制播分离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英国,来自于英文Commission,原意是指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来制作。

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越来越高。

目前体制下,广播电视精品节目少,整体节目水平长时间在较低水平上重复运转,所以迫切需要广开渠道,拓宽节目生产平台,聚集全社会的力量,即实施制播分离来生产丰富多彩的节目。

十四、中国广播事业三十年改革历程(当前我国广播电视集团化改革实质就是制度转轨):

第一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诞生为第一次裂变标志。

(珠江模式)

第二阶段:

1992年,以东方广播电台成立为标志的“东广模式”为广播第二次裂变标志。

1992年10月28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应运而生,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形成竞争态势。

他们倡导以提高节目信息量为标志的开放型思路:

深化了大板块直播节目的内涵,实现了广播节目与社会活动的内外联动,以媒体活动和品牌主持人来树立电台的品牌形象,尤其重要的是,引入了竞争机制,触动了体制方面的某些问题,使广播改革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开拓。

人们因此称之为“东广模式”。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以全国各地频率专业化探索和建设为广播第三次改革的标志。

内容:

音乐台热潮、交通台热潮,广告营业额多年保持增长

第四阶段:

新世纪初开始,以广电集团的组建为广播第四次改革的标志。

前三个阶段是自下而上,局部发起全国效仿,这次是由行政手段合成,自上而下。

第三章:

频道专业化研究

一、关注央视新闻频道改版

(1)改版方针:

“淡化专题、强化新闻”

(2)改版目标:

加大新闻信息量,提高新闻评论的空间和质量

(3)央视新闻频道改版更强化了新闻频道专业化特色。

从以下方面感受新闻频道的改版:

(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1、栏目设置的变化

2、栏目内容的变化

3、栏目编排的变化

4、栏目主持人的变化

二、频道专业化

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原因

(一)生产力发展是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基础。

(1)数字化技术为频道专业化提供了物质基础(频道资源丰富)

(2)管理体制变革是频道专业化的政策基础

(3)受众生活水平提高为付费收看的专业化频道提供了经济环境。

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统一要求,2001年7月起,全国有线电视台与无线电视台合并运作。

这次合并直接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各电视台的频道专业化浪潮。

各广电集团在合并之后整合内部资源,纷纷设置了面向不同受众需求的专业频道,一般频道设置如下:

卫视频道(新闻综合频道)、都市频道、生活经济频道、 

文化娱乐频道、体育频道、影视频道、少儿频道、教育频道,等等。

(二)媒介竞争是频道专业化的动力

媒体竞争激烈,须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频道专业化是有效的差异化策略

(三)受众收视需求分化是频道专业化的支点

发展受众趋向解读

(1)混沌的大众——综合台、综合频道

(2)分众——(大众化的)专业台与专业频道

(3)适位受众(小众)——专业台、专业频道

(4)一对一受众:

受众与媒体之间可以充分互动,音频视频点播可以使受众可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节目,并选择合适时间收听、收看。

三、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现状

(1)专业频道不专业:

节目设置的大众化、综合化;

(2)专业频道同质化:

全国同样定位的专业频道节目的接近化甚至是趋同化。

四、电视专业化频道存在不足的原因

(1)我国当前受众市场还不够成熟

(2)我国当前缺乏优质的节目源

(3)我国电视台盈利模式单一也是制约频道专业化的一个重要瓶颈

(4)当前我国电视领域的行政体制和行业体系构成还存在着严重弊端

五、频道特色化的策略

(一)频道自办节目整体的特色化

1、节目定位的第一原则是发挥既有优势,形成类型节目组合

如湖南做综艺娱乐、河南做戏曲、上海做财经

(二)名牌栏目的品牌化经营

1、目标观众重叠原则

2、内容风格接近原则

3、品牌稳定性原则

如:

从《超级女声》到《快乐男声》再到《快乐女声》

(三)在编排风格、包装宣传和营销方面等方面符合频道特色定位

1、栏目特色

2、编排风格

3、包装特点

4、营销理念

六、我国频道特色化的现状

1、各家卫视频道的特色化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2、节目来源匮乏,节目形式单一,竞争力弱

3、走依靠娱乐、电视剧扩充势力的道路

第四章:

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与社会功能

一、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

(1)传播的快速性与声音画面的易逝性

(2)传播的广泛性与试听的随意性

(3)内容的丰富性与试听的被动性

(4)声画并茂与信息的传真性

二、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结合书本扯)

(1)传播新闻

(2)舆论监督P175

(3)传授知识

(4)提供服务

(5)愉悦身心

三、“地球村”

这一概念是著名传播学家麦克鲁汉最早提出来的。

他指出,电视和卫星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地球“越来越小”,人类已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是信息在瞬息之间即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而,地球已变成了一个小村庄。

四、电视的负面功能:

1、电视的出现使“地球村”成为可能,但同时也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电视帮我们打开视野,但同时又导致社会麻醉

3、电视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但同时也混沌了社会风气

4、电视台进入市场经济,有可能导致文化沉沦

5、电视为人们提供了方便,但却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五章:

广播电视节目系统

一、广播电视新闻P220

(1)优势

(1)时效性强

(2)群众性强

(3)易受性强

(4)信息量大

(2)弱点

难以形成深度报道,声音、画面易于反应事物的外貌与现场气氛,却难以表达事物的内在规律与本质;

有些声像无法再现,突发事件难以获得最新的画面,报社记者却可以用文字再现;

广播电视声音、图像稍纵即逝,诸多短时突发新闻难以获取第一时间的动态;

广播电视节目采取顺序播出,选择性差;

广播电视新闻在语言上有着更为特殊的要求,如通俗易懂、口语化、不倒插倒序

二、广播电视新闻节目P225

(一)新闻:

(1)现场直播:

又称实况转播,是一种与事件发生、发展、结束同步直接播出的新闻传播形式。

以现场声音、图像为基础,伴以记者(播音员)的口头播报。

对象一般是预发事件。

(2)记录报道:

指广播电视记者运用录像、录音设备或文字将现场的采访记录下来,经过编辑、制作而进行报道的形式,以口播新闻和录像新闻两种形式出现。

(3)系列报道:

指对某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侧面进行多次报道。

有多个独立的报道单元组成,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各自是一条完整、独立的新闻(单一或综合性的),集合于一个大主题下,使受众通过多个独立报道的内容,对某一问题有一个系统、全面、深刻的认识。

(4)连续报道:

指对同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在一个阶段内的有关情况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持续性报道。

多采用递进式结构,每一篇报道都是对前承上、对后启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保证报道深度的重要形式之一。

(5)追踪报道:

是另一种形式的连续报道,由果及因、由现象到本质的追踪性连续报道。

悬念性、思辨性强,社会影响大

(二)评论

(1)本台评论:

规格最高,相当于报纸社论。

适用于论述重要的理论观点,阐释党和政府方针、政策,评论全局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问题,国家国内重大新闻事件,评论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纪念重大节日和纪念日

(2)评论员文章:

以评论员个人名义发表评论,规格略低于本台评论。

适用范围广,论述某些重要但属于局部性质的问题,评论新闻事件人物,倡导工作作风、社会风尚,提醒注意某种思潮和倾向

(3)短评:

规格低于评论员文章,篇幅短。

(4)编后话:

规格最低,报道完后用简练语句揭示新闻意义,提供提示启迪,画龙点睛。

三、电视新闻节目的主要类型:

1、消息类(动态性新闻节目)

2、专题类

3、评论类

四、谈话类节目:

(从主持人,嘉宾,观众方面进行比较)

《实话实说》VS《一虎一席谈》

1、节目选题:

从软题材、小视点到注重实效性、关注社会热点话题

2、谈话模式:

虚假的参与到思想的对垒

3、电视谈话节目中人的魅力

五、文艺节目:

1、第一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以《正大综艺》和《综艺大观》为代表的综艺节目类型

2、第二阶段是以《快乐大本营》和《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的游戏类娱乐节目

3、第三阶段是以《幸运52》和《开心辞典》等益智博彩类节目为代表

4、以《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及《中国达人秀》等为代表的“真人秀”节目,走到观众面前,而且成了明星

5、以《相约星期六》和《非诚勿扰》为代表的婚约游戏类

(“真人秀”热的原因:

以《中国好声音》为例,从受众心理、制作方:

制播分离、营销等方面分析)

六、新闻节目:

中国电视新闻20年改革与发展:

(一)80年代,电视新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1)办好《新闻联播》

(2)扩大报道面,增加信息量

(3)提高时效,力争首播

(4)加强舆论监督和引导

(5)报道形式创新,深度报道兴起

(二)90年代,加大改革力度,新闻成为电视节目的主体

(1)增加新闻播出次数,实现新闻滚动播出

(2)《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栏目的创办

(3)各地电视台新闻栏目蓬勃发展

(4)全方位、多角度同步报道重大新闻事件

第六章:

广播电视传播的语言

一、广播的声音结构

包括语言、音乐、音响三大要素,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广播宣传的主要手段,音乐、音响是渲染气氛、增强真实感、提高传播效果的辅助手段。

二、语言:

是最基本、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手段

三、广播语言系统的诸种构成模式

(1)纯有声语言的构成模式

这类语言模式最常见于口播新闻、广播讲话、清谈节目(脱口秀)、知识性节目、教育服务性节目等

节目内容一般较为平实、朴素、准确,无需渲染

节目内容有很强权威性

节目存在时间限制

(2)语言+音响类的构成模式

实况广播:

又叫现场直播或实况转播,“这是一种与新闻事件发生发展乃至结果同步直接播出的新闻广播形式,它以现场的实况为基本内容,一般由记者或播音员按照事件或活动的发生发展顺序,边传送反映实际情况的现场音响,边播报自己的所见所闻,有时还要进行必要的解说。

(3)有声语言+音乐的构成模式

出现这种结构的一般都是娱乐性、综艺性的音乐节目、综艺节目以及一些广播文学性的节目。

这些节目中,由于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语言与音乐在其中所占的地位也不一样。

例如“金曲榜单”

(4)有声语言+音乐+音响的构成模式P265

常见于广播剧中,还有一些专题性新闻报道也会用到

四、广播传播对语言的要求

广播语言要求:

“短、平、快”

(1)广播的语言必须是口语化的语言(但要批判“口语至上”)

口语化:

符合口语习惯,音节匀称,节奏鲜明。

(2)广播语言应力求形象化

准确地使用动词,让形象化的语言产生“动感”。

用细节描写,增强广播语言的形象性。

吸收群众日常口语中具有生活气息的健康语言,增强广播语言的形象性。

对声音进行形容也是广播语言形象化的一种方式。

(现常采用现场音响)

★好的新闻稿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和副词

(3)广播语言应该规范化

要求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