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00407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1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Word下载.docx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Word下载.docx

土壤名称:

黄褐土

剖面野外号码:

2013-06-01

剖面地点:

安农大农萃园

植物(作物):

南瓜荒草地

地貌分区及地形部位:

波状岗丘

母岩:

下蜀黄土

发生层次名称

发生层次

深度(厘米)

颜色

湿度

质地

结构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石灰反应

Ph

Fe+++

Fe++

腐殖质层

A

0-16

7.5YR

4/3

中壤

粒状

海绵状

大量

铁锰结核

砖块

-

7.0

耕作层

P

17-37

暗棕

3/4

团粒状

中量

淀积层

B

38-75

黑棕

3/2

湿润

核状

细小

少量

6.5

母质层

C

76-120

浊棕

5/4

重壤

片状

极紧

实习地点二:

合肥西郊,包括大蜀山、小蜀山、南淝河。

合肥市西郊的土壤分布可以概括为:

大蜀山顶部为硅质石质土,山腰与山脊为硅质粗骨土,山麓主要为暗石黄棕壤,也有少量粘盘黄褐土,波状平原的岗地上都为少量粘盘黄褐土,旁、冲上分布着不同亚类的水稻土,冲积平原上分布着灰潮土。

(一)气候条件

1、气温,合肥西郊年平均气温15.7℃,春季平均气温15.0℃,夏季平均气温27.0℃,秋季平均气温17.0℃,冬季平均气温3.5℃。

特点冬冷夏热,春秋适中。

全年≥10℃的积温为4885.9—5052.0℃,持续225.6—232.0天,无霜期227天左右。

2、降水,年平均降水量982.6毫米,最高年降水量1541.9毫米,最少年降水量573.0毫米,不同季节年降水量差别也很大,夏季占全年的42%,冬季最少,平均占全年的11%。

3、日照和辐射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112.2小时。

4、灾害性天气,此地常遇旱涝和低温等,大的洪涝灾害大约五年发生一次,大旱灾大约6年一遇,干旱洪涝同时发生相当5年一遇,低温主要是“倒春寒”和“秋分寒”,危害作物生长发育,其中“倒春寒”对蔬菜冬春育苗,越冬菜的生长以及春菜播种影响极大。

(二)植被

1、自然植被,西郊属于安徽中部北亚热带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带,而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此外,还有野生草丛,主要种类有白茅、蒲公英、扒草根、狗尾草、车前草、马齿苋等。

自然植被除野生草丛外,原生植被已不复存在,主要为次生植被。

2、人工植被,①、木本类主要有泡桐、杨要树、椿树、刺槐、桑树、核桃、柳树、梨树、枣树、葡萄、石榴、法国梧桐、水杉、马尾松、黑松、香樟、杉木等。

②、栽培作物,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山芋、蚕豆、豌豆、大豆等;

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花生、芝麻、麻、药、蔬菜和瓜果等;

绿肥作物有紫云英、苕子、乌红豆、圣麻等。

③、水生植被有芦苇、莲藕、菱角、蒲草、荸荠等。

(三)地形地貌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技术规程》中地貌分类指标,合肥西郊地区为江淮丘陵地貌组合类型,继而又可分为波状平原、冲击平原、残丘等。

1,大蜀山

10月22号上午胡老师带我们来到合肥大蜀山实习,大蜀山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境内,距合肥市中心约10公里,面积8500亩,海拔284米,是合肥近郊唯一的一座大山。

如今的蜀山森林公园,是以大蜀山为主体的大型园林,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已占地7000多亩,其中成片林地6525亩,苗圃1100多亩,共有各类木竹、果树、花卉等200多种450万株。

漫山遍野苍松翠竹,郁郁苍苍,青翠欲滴,春来鸟语花香,夏日绿荫蔽日,秋到枫叶如火,冬有蜀山雪霁。

树植高坡,竹栽山坳,林间隙地,芳草如茵,山间小路蜿蜒,直达山顶,蝉噪鸟鸣,松涛远闻,空气清新,环境宜人。

远远望去,孤峰拥立,云蒸霞蔚,坐落在山顶上的电视发射塔,好似仙女秀发上的碧玉簪,绰约多姿。

登山环顾山下,极目千里,渠道纵横,田野如画,合肥市市景现代化建筑宛如群星璀璨,巢湖之水苍茫无际。

朝北看去,我国较大的人工湖之一的蜀山湖碧波荡漾。

其面积约22000多亩,有一道高23米、长2581米的拦水大坝,能蓄水1.7亿立方米,使郊区数万亩农田得到灌溉,合肥的防洪和供水情况得到改善。

大蜀山系大别山余脉,山势东南高,西北低,呈椭圆形,由火山喷发而成。

古火山应有的火山锥、火山瀑、火山岩、火山颈等火山遗迹至今保存完整。

大蜀山土壤类型分布规律为:

山顶部位为硅质石质土,山腰与山脊为硅质粗骨土,山麓为暗石黄棕壤,亦有少量粘盘黄褐土。

此处以旱粮为主,种林木为主。

石质土:

大蜀山海拔145米以上的近顶部,母质为辉绿玢岩残积物、土壤亚类为硅质石质土。

土壤受雨水冲刷严重,土层浅薄,多少于10厘米,土体结构为A—R型,有的地方甚至于基岩,目前利用困难;

粗骨土:

分布在大蜀山东北中下部斜坡地带,母质为辉绿玢岩坡积物,属硅质粗骨土,因地表径流冲刷,表土流失,剖面土层发育不全,没有B层;

黄棕壤:

分布在大蜀山山麓及树林茂盛的缓坡地带,大蜀山母质为辉绿玢岩风化物及红色砂岩的坡积-残积物;

黄褐土:

分布在大蜀山海拔90米以下的山麓地带,母质为下属黄土,此类土壤土层较厚,质地粘重,地下水位高。

我们到了大蜀山南面山坡观察了第三纪红色砂岩发育的黄棕壤,于此处修了一个剖面。

2013年10月22日剖面二

黄棕壤

2013-06-02

大蜀山南麓

藤蔓、高大树木

残丘缓坡地带

第三纪红色砂岩

0-9

亮红棕

5YR

5/6

砂壤

石块

6.0

+

10-57

5/8

砂土

屑粒状

58-110

红棕

2.5YR

4/8

5.5

沿着大蜀山的南面,我们向着山顶进发。

一路山胡老师想我们讲述这里的地理环境以及植被情况。

在半山腰,大概160-170m处,这里是辉绿玢岩石坡粒物堆积而成,有腐殖层→C层(砾石居多),还有一些粗骨土。

这里地势起伏,因此绝对不能进行开坡。

由于坡度大,所以一定要注意水土保失。

之后,我们爬上了近200多米高处,坡度也很大。

根据胡老师介绍,这里堆积的是风化残积物。

Fe、Mg、Mn含量多,还有一些辉石和斜长石,腐殖层比较薄。

植被以草为主,水土流失也比较严重,所以我们要注意水土保失,植树种草。

最后,我们爬上了山顶,胡老师向我们介绍周围的地理环境,并在这里休息了片刻。

2,小蜀山

10月21日下午,我们一群人来到了小蜀山。

它位于五十里小庙镇东部,小蜀山村境内,合公六路北侧,海拔155.6米,出底面积0.8平方公里。

呈圆锥形。

植被以松,杉为主,覆盖面为80%。

山的东南坡屋舍俨然,西南坡为公墓区。

陵园占地约87,000平方米,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整座陵园以艺术墓、名人墓、高档墓为主,有墓葬、植树葬、草坪葬、壁葬等多种形式可供选择。

目前入葬的墓主有抗日爱国将领、革命英烈、高干以及各界名人等。

文化陵园将秉承福寿园“以人为本”的宗旨,坚持“建文化陵园,创陵园文化”理念,建立起一座名副其实的人文公园。

这边主要是火山喷发,玄武岩喷发冷凝形成。

2013年10月22日

剖面三

2013-06-03

小蜀山山腰

高大树木

残丘、树木茂盛缓坡地带

玄武岩风化碎屑物

0-15

蜂窝状

16-25

4/6

26-40

10YR

4/4

轻壤

41-68

研究完小蜀山之后,我们便顺山而下,来到了山下一片水稻田。

这里的水稻已经都收获过了,一眼望去,只是一片荒地,看见的只是水稻残茎。

在这里,我们六组同学挖了一个70多厘米深的坡面,观察水稻土的性质。

当然,研究完之后,我们都会把土归还原位。

为了保持土壤肥力,使得农民来年播种时能有一个好的收成。

剖面四

水稻土

2013-06-04

小蜀山山脚水稻田

稻茬

下属黄土及沟谷堆积物

淹育层

0-22

棱块状

犁底层

AP

23-44

浊棕7.5YR

6/3

7.5

45-66

橙10YR

6/6

潮润

67-77

浊橙7.5YR

7/3

3,南淝河

南淝河是合肥的母亲河,与其姊妹河东淝河正源都在肥西县高刘镇东部的江淮分水岭地区。

南淝河古代称为“施水”,东淝河古代称为“肥水”,早在东汉桑钦的《水经》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便有专述。

10月23号上午,我们步行来到南淝河,南淝河源于江淮分水岭大潜山

余脉长岗(地面高程72米)南麓。

东南向流,至夏大郢进入董铺水库,于大杨店南出库后,穿亳州路桥,经合肥市区左纳四里河、板桥河来水,穿屯溪路桥至和尚口左纳二十铺河来水,至三汊河左纳店埠河来水,折西南流,于施口注入巢湖,全长70公里。

南淝河流程比较短,比降较大,集水面积小,

源头发源于晚更新世黄土地区,大水年间泥沙大量流失,以致引起河床日益淤浅,

往往会发生涝灾。

酸性冲击物在南淝河两岸呈带状分布,由于水流大小不同,水流速度不等,因而具有一定的分选性,在河岸的西边即凹面由于水面低,侵蚀作用强,河岸要加固。

上层水由东岸流向西岸,底层水由西岸流向东岸,符合紧沙漫淤、远土近沙的分布规律。

灰潮土就发育在这种母质上面,土壤剖面层理明显,离河岸由远而近,质地由重而轻。

土层的分异是由先天性沉积物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

灰潮土有夜潮现象,早晨,土壤表面由于地下层水分毛管作用上升而导致有较多的水分。

2013年10月23日

剖面五

灰潮土(当地名称:

流沙土)

2013-06-05

南淝河岸边

草地

一级阶地

河流冲积物

0-11

浊橙

团块状

心底层

AB

12-34

底土层

35-56

氧化还原层

BCg

57-99

100-151

4,十教四楼最西边

10月23日下午,我和本组同学一起来到了十教四楼最西边观看各种土样标本。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皖蒙城的砂浆黑土、生草灰化土、山东济南的褐土、山西的棕钙土、漂灰土、黄红壤、广州石牌(下)的红壤、芜湖(下和上)黄褐土、黑龙江的黑钙土、陕西武功(上和下)的淡栗钙土、湖南长沙的红壤以及云南的砖红壤。

通过观察,我们明显的发现:

山东济南的褐土:

表土呈褐色至棕黄色,土壤剖面构型为有机质积聚层-粘化层-钙积层-母质层。

漂灰土:

我国寒温带湿润地区明亮针叶林或暗针叶林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层灰白色亚表土的土壤类型。

黄红壤:

土体深厚,剖面发生土层分化明显。

在植被茂密的林地,地表常有枯枝落叶层(O)。

A层呈暗红棕色,一般厚度为10-20厘米,碎块状或屑粒状结构,疏松,植物根系较多。

红壤B层是脱硅富铝化的典型发生层。

该土层粘粒含量高于相邻的上下土层,多半是由原生矿物就地风化的“残积粘化层”。

芜湖下的黄褐土呈现偏棕色,而上部的偏红色。

陕西武功上的淡栗钙土颜色偏灰棕色,而下部偏红色。

广州石牌下的红壤颜色很红,而上市淡红色。

九华山(10月29日至31日)

地质地貌

 九华山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白际山系)之一。

在大地构造上地处扬子准地台的下扬子台坳中部。

九华山区的褶皱和断裂构造都十分发育,岩浆活动也很频繁。

九华山主体是由花岗岩体组成强烈断隆带,它的边缘地区除部分为沉积岩外,大部由花岗闪长岩组成的褶皱断块轻度隆起带。

 九华山的隆起幅度,从核心部位向边缘逐级下降。

核心部位花岗岩体形成陡悬式中心峡谷区,奇峰、怪石也多分布于此。

外围山地由硬度较花岗岩为小的花岗闪长岩和沉积岩组成,易被冲刷蚀低。

故整个九华山体由众多高度参差、错落有致、形态万千、大小悬殊的中山、低山和丘陵组成。

土壤

九华山土壤分为五个土类,即:

山地草甸土、棕壤土、褐土、潮土、水稻土。

前两类分布于800-1000米以上地带,褐土、潮土、水稻土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及平原地区。

(1)高山土层

山地草甸土—分布于海拔1300米左右地形低洼处,气候冷湿,植被为茂密的灌丛草地,覆盖度达95%。

土体浅薄,厚不足50厘米。

土壤质地较强,多为砂粘壤土,砂粒含量达60%,自表层向下递增。

土壤呈酸性反应,有机质含量较高。

棕壤土—分为山地黄棕壤和山地梭性棕壤两类。

山地黄棕壤,在九华山海拔600-1100米有分布。

随海拔高度上升,落叶成分增加,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黄山松林,是黄红壤向棕壤过渡的土壤类型。

土壤有着较强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淋溶作用,并有弱度富铝化作用。

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伊利石为主,且有少量高岭石和三水铝石。

土壤呈酸性反应,养分含量较高。

山地梭性棕壤在海拔1000-1300米有分布。

植被为山地矮林灌丛,乔木矮小,黄山松稀疏,土壤刻石以棕色为主,上部土层较厚。

腐殖质层较厚,30厘米左右,具有固体粒状结构。

土壤呈酸性反应,有机质含量很高。

低山土层。

海拔600米以下,为红壤向黄壤或向棕壤过渡的土壤。

土壤有着脱硅富铝化作用和生物富集作用。

成土母质为花岗岩风化物。

土壤剖面分异明显。

腐殖质层呈暗棕色,粒状或核状结构;

淀积层呈黄红色或黄橙色,块状结构。

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土壤呈酸性反应,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

地下水

九华山地下水属于基岩裂隙水类型。

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并多以泉水的形式成为九华山涧溪的源头。

尤其在山间盆地的四周,第一次花岗岩侵入与第二次花岗岩侵入的接触带,由于节理裂隙发育,温泉往往以群带的形式出露,水温一般在20℃上下,水质味甘美,可作为饮料上等廉价原料,浅层孔隙水主要分布在青通河、九华河、喇叭河的河谷平原中,地面深6-7米处可见水,水量颇丰。

青阳县城的自来水源就是取青通河的河谷平原中的孔隙水。

九华山地区土壤利用状况及改良

利用状况:

通过对九华山风景区的土壤资源考察,其土壤资源正在耗损和退化,面临着潜在危机。

其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后者表现在过度垦殖使土壤侵蚀加剧,建设旅游设施和公路以及游人过多都给景区的土壤和环境带来压力。

改良措施:

这里有五项保护景区土壤资源的对策和措施:

(1)加速绿化荒山;

(2)有节制地利用风景资源;

(3)发展景区土壤改良和培肥工作;

(4)适度发展当地名优特产;

(5)加强邻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1、10月29下午,在胡宏祥老师和黄界颖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九华街附近,海拔约600米处。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U”型谷。

同时,在这儿附近我们也修了一个剖面。

老师介绍,这里是黄棕壤,它的母岩是花岗岩的风化物,属于酸性土壤。

2013年10月29日剖面六

黄棕壤

2013-06-06

九华街附近海拔约600m

松树

陡坡

花岗岩风化物

枯枝落叶层

O

0-5

极松

4.0

6-28

6/4

29-48

亮棕7.5YR

49-85

5.0

2、10月30日清晨,天气阴。

吃完了早餐,带上干粮,在胡老师和黄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乘着车来到了凤凰松。

它高7.68米,胸径1米,造型奇特,恰是凤凰展翅,故名凤凰松。

主干扁平翘首,如同凤冠,两股枝干一高一低,状似凤尾,根部周围绿草如茵,松尾下有很大的园石,人称“凤凰蛋”。

胡老师热情的向我们讲述着凤凰松的由来,于此同时,我们也在观察凤凰松周边的地理情况。

之后,我们相互协作,互帮互助,沿着山路爬上了天台。

在这里,我们修了两个剖面。

首先是在十王峰下:

2013年10月30日剖面七

酸性棕壤

2013-06-07

九华山十王峰下

0-12

黑色

2/1

13-20

黑棕7.5YR

21-34

5/3

35-60

橙7.5YR

接着,沿着天台石阶向下,我们来到一处地平区,修了一个剖面。

2013年10月30日剖面八

草甸土

2013-06-08

天台下低平区

杂草

平坡

3/3

过渡层

13-26

棕灰10YR

4/1

27-45

棕10YR

46-75

黄棕10YR

小量

观察完之后,我们在一所寺庙的客堂里进行休息和补充食物。

虽然我们都很筋疲力尽,但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我们充满的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