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讲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讲练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00159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九讲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讲练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十九讲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讲练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十九讲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讲练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十九讲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讲练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十九讲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讲练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九讲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讲练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

《第十九讲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讲练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九讲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讲练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九讲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讲练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

问题

趋势

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

中国

中期阶段

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

反之越低。

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起步

早(自工业革命开始)

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

目前水平

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

较低,许多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不足40%

发展趋势

城市化速度放慢,甚至停滞;

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

合理性

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

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许多社会问题

3.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间

19~20世纪

20世纪

50~70年代

70~80年代

20世纪80

年代以后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解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世界城市化进程

(2019·

河北唐山市质检)读我国某市1980年至2019年间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城镇化水平与建成区面积变化(相对上一年)示意图,完成1~2题。

1.1980~2019年间,该城镇(  )

①城市总面积逐年增加 ②城镇化水平有的年份升高,有的年份下降 ③市区人口基本没有变化 ④建成区面积与市区人口都有增加的趋势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2.该市城镇化进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商业服务地域范围扩大

B.城市级别提升

C.城市环境质量逐渐提高

D.郊区城市化

1.C 2.C [第1题,注意图中的纵轴是变化水平,而不是变化值。

图中三条曲线的取值都是正值,也就是都在增长,只不过有些年份增长快,而有些年份增长缓慢。

所以,①④正确。

第2题,读图可知,建成区面积有所增加,说明城市化进程在加快,因此农业区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减少,商业服务地域范围会有所扩大,城市等级有所提高。

]

3.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9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2019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B [从图中可以看出,2019年以来,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迅速上升,说明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速度很快,应该处于城市化进程的中期阶段。

考向2 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

4.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

由此可判断该年(  )

中国*

印度

德国

美国

人口数/百万人

1338

1155

82

307

比重/%

17

13

8

45

*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D [表中反映了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

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反映城市化水平,德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故A选项错误;

表中数据不能显示城市数目的多少,故B选项错误;

该国人口总数乘以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的比重,即可得出该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数,经计算可得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和美国多,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湖北武汉二中测试)因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被称为再城市化。

下图显示欧洲西部四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平均增长速度。

完成5~6题。

5.1984~1989年,出现再城市化的国家是(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6.促使欧洲西部部分国家再城市化的因素是(  )

A.传统工业的复苏

B.人口增长率提高

C.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D.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

5.A 6.D [第5题,从图中看①②两国1980~1984年为逆城市化,1984~1989年出现再城市化;

③1984~1989年,仍然是逆城市化;

④没有出现逆城市化,所以也就不存在再城市化;

选A。

第6题,对于欧洲西部地区来说传统工业的复苏、人口增长率提高、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不符合现实,A、B、C错;

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环境治理,城市中心地区利于人类居住,出现再城市化,D对。

考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115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1)城市化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

(2)城市现代文明影响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使城乡差距缩小。

2.城市环境问题

(1)产生原因:

人类产业活动密集,高强度的工业生产使城市及附近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表现:

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环境趋于恶化,地价房租昂贵,就业比较困难,社会不太安定等。

(3)逆城市化:

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

3.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理解—要点突破]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2.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产生的问题

表现形式

资源短缺

耕地面积减少;

水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

城市交通问题

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

交通事故频繁;

公共交通发展缓慢;

停车场紧张

城市住宅问题

居住环境差;

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

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

出现贫民窟

城市社会问题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

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

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

内城经济衰退

3.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考向1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下图表示某市2019~2019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

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2019~2019年该市(  )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1.D 2.C [第1题,根据图中所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柱的高低,可以判断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

由图可知,林地面积自2019年到2009年增加,2009年到2019年减少,故选项A中“林地面积持续增加”错误;

水域面积2019年到2019年有所减少,2019年到2009年有所增加,2009年到2019年有所减少,故选项B中“水域面积不断减少”错误;

未利用地面积2019年到2019年增加,2019年到2009年减少,2009年到2019年基本上没有变化,故选项C“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错误;

由图可知,自2019年到2019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由此可以推知,该城市面积在不断扩大,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项。

第2题,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不断增加,会导致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大,不利于地表径流的下渗,导致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

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城市内的交通线路延长,因此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会延长;

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的人口、工业越来越多,会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

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势必会造成耕地和林地面积有所减少,很多生物失去了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项。

浙江温州中学测试)植被浅沟一般用于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下图为该植被浅沟剖面示意图,完成3~4题。

3.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硬质地面可以削减(  )

A.蒸发        B.地表径流

C.下渗D.地下径流

4.城市建设或城市道路改造采用植被浅沟,可以(  )

A.减少城市内涝B.拓展城市空间

C.缓解交通拥挤D.提高城市等级

3.B 4.A [第3题,植被可以增加蒸发,A错;

有植物拦截地表径流减慢,B对;

植被增加下渗,C错;

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D错。

第4题,城市建设或城市道路改造采用植被浅沟,增加下渗,减少城市内涝,A对;

不会拓展城市空间,B错;

对交通没有影响,C错;

不会增加城市人口,不会提高城市等级,D错。

考向2 城市化问题的应对措施

江西百所名校联考)城市森林花园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的第四代住房,被誉为“住房4.0”,每家都有单独的庭院,外墙长满绿色植物,还有一处两层楼高的空中室外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土地,可种树、种花、种菜、遛狗、养鸟……在空中占一亩地就会带来数十亩长满花草的院子,一处建筑就相当于一片森林,使住在繁华城市中心的人们实现“回归大自然”的梦想。

根据材料完成5~6题。

5.建设“住房4.0”可以(  )

①增加城市绿地 ②促进城市化深度发展 ③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 ④改善市内大气环境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6.从大气循环和水循环的角度看,“住房4.0”可以(  )

①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②增大城市风强度 ③增加城市地下径流 ④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5.B 6.C [第5题,“住房4.0”通过植树种草,增加绿地,从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但增加的土地是在空中的建筑物上,不占用陆地实际空间,不能促进城市化深度发展。

第6题,绿地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减小城市风强度,对城市地下径流起较弱的减轻作用。

一、选择题

城市扩散度(指城市发展过程中向周边传递资本、知识、技术、制度、观念和信息的程度)数值越大说明城市对周边地区影响越强烈。

读大连市核心区2019~2009年扩散度统计图,回答1~2题。

1.大连市核心区扩散度升高带来的影响有(  )

A.拉大城市核心区与郊区的差距

B.人口空间布局趋向市中心

C.带动郊区经济发展

D.逆城市化进程延缓

2.图示期间大连市核心区扩散度出现两个升高幅度较大的时期,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①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②大型交通设施建设完工 ③政府政策干预 ④郊区农业发展加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④D.②③

1.C 2.D [第1题,大连市核心区扩散度升高说明该市城市化逐步发展,使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扩大,带动周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第2题,两个扩散度升高幅度较大的时期说明城市发展受到变化性因素的推动作用,对比选项可知,经济发展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迅猛增加,而郊区农业对城市化影响不大,因此为工程建设和政策的影响。

河北衡水中学测试)半城市化地区为已经初步具备城市的某些特点和功能,但尚未被划为城市的地区,在中国主要指城乡结合部、小镇、乡和非农产业发达的村。

据此回答3~4题。

3.半城市化的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郊区大力发展农业

B.外来资本的投入

C.乡村工业化

D.政府规划形成

4.为促进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加快中小城镇的产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B.加大对半城市化地区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投入

C.加大对中心城市的投入,提高中心城市的吸引力

D.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劳动力的均衡分配

3.C 4.C [第3题,郊区大力发展农业不是城市化,A错;

资本主要来自当地,外来资本投入很少,B错;

乡村工业化可以带动城市化,C对;

多数是自发形成的,非政府规划形成,D错。

第4题,半城市化主要集中在乡镇,加快中小城镇的产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加大对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投入,促进城市化发展;

加大对中心城市的投入,对城乡结合部、小镇、乡和非农产业发达的村影响不大;

推动城乡一体化,实现劳动力均衡分配,促进乡镇城市化发展,选C。

广东实验中学测试)进入21世纪的中国,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人口城市化、非农化水平的加速,不仅有人口数量控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面临着复杂的人口流动、管理、保障和发展的问题。

在人口总量增长趋缓的同时,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则在快速增长。

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读我国部分城市近年来平均人口增量变化情况表,完成5~6题。

重庆

武汉

长沙

上海

杭州

苏州

2019-2019

年均增量

(单位:

万人)

-20.58

17.3

9.05

62.8

18.21

35.4

44.39

16.45

7.8

22.74

6.3

3

5.关于表中所示城市人口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部城市人口增速加快

B.东部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C.中部城市人口增速加快

D.西部城市人口数量减少

6.引起表中城市人口增量变化的原因是(  )

A.上海环境质量变差

B.杭州工资水平上升

C.武汉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D.重庆承接产业转移

5.B 6.D [第5题,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东部城市人口增速减慢,但增速仍是大于零,所以东部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中部城市武汉和长沙的人口增速减慢;

西部城市重庆人口增速由负值到正值,人口数量在增加。

第6题,上海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导致人口增速减慢;

杭州人口增速减慢和上海相似;

武汉经济发展速度不是最快;

西部城市重庆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人口增速最快。

哈师大附中测试)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都市边缘区组成。

下图为都市区不同组成部分在都市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变化率图。

读图,完成7~9题。

7.据图推测,都市核心区衰弱开始于(  )

A.①         B.②

C.③D.④

8.Ⅱ阶段为(  )

A.郊区城市化B.再城市化

C.虚假城市化D.逆城市化

9.Ⅳ阶段的特征是(  )

A.区域不平衡状态加速发展

B.高科技是区域发展主导力量

C.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扩大

D.较大中心城市出现于此阶段

7.B 8.A 9.B [第7题,图中都市核心区在①位置时,人口变化率最大,是人口大规模迁入期,是核心区发展最鼎盛期;

在②位置时人口变化率为0,核心区开始衰退;

在③时期,人口变化率为负,是人口外迁最大时期,是核心区最不景气时期;

在④时期,人口变化率回升,核心区有重新发展的趋势。

第8题,Ⅱ阶段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且城市规模在向外扩展,是城市发展向郊区扩展的时期,即郊区城市化阶段。

第9题,Ⅳ阶段人口变化率为负,说明城市化进程缓慢,核心城市区有重新发展的趋势,是再城市化现象;

该时期主要是发达国家城市化表现,高科技是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区域发展趋于平衡,第三产业发展持续扩大;

较大城市中心出现在第Ⅱ阶段,在Ⅳ阶段时城市规模已经形成。

河南郸城一高测试)城市风道也叫城市通风廊道。

下图为“北京市城市风道规划示意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北京市城市规划与设计优先参考的依据是(  )

A.盛行风向及城市热力环流

B.河流流向及城市主干道的走向

C.城市功能区的结构及分布

D.地面高大建筑及河流湿地的分布

11.规划设计城市风道的根本目的是(  )

A.调节局地气候,减轻沙尘暴对主城区带来的危害

B.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增加地表水下渗量,提高地下水位

C.为主城区输入新鲜空气和充足水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D.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驱散雾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10.A 11.D [第10题,北京市城市风道规划首先考虑盛行风向及城市热力环流,风道和盛行风向一致可以疏散城市的污染物,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

综合考虑河流流向及城市主干道的走向、城市功能区的结构及分布和地面高大建筑及河流湿地的分布,借助河流、主干道等建设风道。

第11题,规划设计城市风道的根本目的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驱散雾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D正确;

风道不能减轻沙尘暴对主城区带来的危害,A错;

也不能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增加地表水下渗量,提高地下水位,B错;

输入新鲜空气和充足水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这不是主要目的,C错。

二、非选择题

12.(2019·

南京师大附中质检)图甲是某城市略图,该城市有四个工业区,分别是钢铁、机械、轻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图乙是该城市不同地点人口变动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如果该城市工业布局比较合理,则该市河流干流的流向是________。

A.西南偏西B.西北偏西

C.东北偏东D.偏北

(2)由此可知,该地最可能是下列哪一个城市(  )

A.上海B.孟买

C.新加坡D.伦敦

(3)该城市道路分布有明显不合理之处,表现在哪里?

(4)该城市的A、B、C、D、E五地中,人口不断减少的是________,人口增加最快的是________,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是________。

(5)根据图示信息,简述该城市城市化的发展特征。

[解析] 

(1)由自来水厂的位置,断定该市河流干流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流。

由图甲中工业区的位置,可知该地常年盛行偏西风,再根据该地南北两侧工业区的位置断定该地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2)由

(1)题分析,该地最可能为伦敦,因其终年处于西风带内(北半球西南风)。

(3)该城高速公路穿过城区,严重干扰了城内交通。

(4)读图乙可知,A城人口迁移差额率最小且为负值,而且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故人口不断减少。

E城人口迁移差额率最大且为正值,其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故其人口增长最快。

B城人口迁移差额率为-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相互抵消,人口数量不增不减。

(5)读图可知,老城区向四周扩张,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与工业区迁移,在远郊区形成新的卫星城。

[答案] 

(1)C 

(2)D (3)高速公路穿越老城区。

 (4)A E B (5)老城区向四周扩张,城区面积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与工业区迁移;

可能形成新的卫星城(或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3.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

中国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示意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演变路径(图中数据经某种标准化处理所得,数据并不是城市化率和人均GDP的绝对数据值)。

图2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象限图,图中将二者关系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1)读图1,简述1965~2019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演变的特点。

(2)结合图1、图2,判断1965~2019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之间关系的类型,并说明该类型的主要特点。

(3)评价2019年后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关系,并提出改进措施。

[解析] 第

(1)题,图1中显示,1965~1975年间,城市化率和人均GDP处于下降状态,说明城市化进程缓慢,1975以后,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

(2)题,整体上看,1965~2019年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之间关系为低级协调型。

第(3)题,经济发展快,城市化进程快,二者之间应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应防止二者之间的不协调发展。

[答案] 

(1)1965~1975年,城市化率和人均GDP处于下降状态,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缓慢。

1975~2019年,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均稳步回升。

2019~2019年,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上升,城市化进程增速加快。

(2)低级协调型;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3)经济发展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加速了经济发展。

2019年后城市化速度远快于经济发展速度,导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不协调。

这种不协调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度密集、地价过快上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

措施:

加快经济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过快增长。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