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00018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8.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

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

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9.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

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

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

D.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

10. 

嘉靖《广东通志初稿》记载:

“东广之为铁冶,于利固肥……每山起炉,少则五六座,多则一二十座。

每炉聚集二三百人,在山掘矿,煽铁取利。

山主矿主利其租税,地鬼总小甲利其常例,土脚小民利其雇募。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A.广东冶铁业十分发达

B.山主矿主与土脚小民之间有依附关系

C.山主矿主残酷剥削土脚小民

D.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生产关系已经产生

11. 

《后汉书》记载:

“先是,(庐江)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材料反映出当时庐江农业生产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的贫乏 

B.生产技术的落后

C.灌溉技术的落后 

D.农民意识的落后

12. 

在古代中国中后期,江浙地区一直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心,唐宋时期“东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明朝中后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他种以图利”,甚至出现“郊原四望,遍地皆棉”的状况,还有一些地方因“为稻利薄,蔗(甘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

这种状况的出现造成的深远影响是( 

A.使重农抑商政策越来越松动

B.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

C.促使民众衣食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D.使棉布开始成为人民的主要衣料

13.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

“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

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

”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井田制开始瓦解 

B.商品经济发展

C.小农经济兴起 

D.家庭手工业产生

14.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唐秘色瓷 

宋孩儿枕 

清珐琪彩花卉碗

A.珐琅彩是专为清朝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

B.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C.白瓷、青瓷、彩瓷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

D.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出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瓷器

15.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而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却认为“工商皆本”。

对这两种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商鞅的观点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起了消极作用

B.黄宗羲的观点违背了我国以农业为本的事实,观点不切实际

C.两人的观点都符合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D.农业、商业应该一直都是中国的本业,不管任何时期都同等重要,两人观点都错误

16.“大同薛氏三兄弟,乔家大院的主人……由商而官展玉泉……盐商祭酒杨继美,崇尚仁德李明性……票号始祖雷履泰……金融大亨贾继英,豪门国戚孔祥熙。

这是有关晋商的歌谣,它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是晋商( 

A.分布广泛,经营遍及中外

B.经营多元且往往有官商特点

C.恪守职业道德,长期兴盛

D.经营具有典型的家族性特征

17.明代徐一夔在《始丰稿•织工对》中记载,钱塘织工:

“对曰:

‘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人,养吾父母妻子。

’”

此记载实际上反映了明代( 

A.钱塘地区织工极端贫困 

B.钱塘地区丝织业发达

C.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D.织工是个低贱的职业

18.有史学家说:

“(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

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A.手工业的进步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19.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上乘,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工匠优秀,技艺高超 

B.生产不计成本

C.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 

D.国家权力的支持

20.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农业形态的官僚体系。

材料意在强调( 

A.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根本

B.中国古代经济属于自然经济

C.古代中国不可能实行民主政治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21.《全球通史》中写道:

“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盐铁和酒等。

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古代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

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研究中国( 

①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②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及影响

③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④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征和影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22.下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

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

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

23.《诗经•周颂•载芟》云:

“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

千耦(耦:

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珍(高坡田)。

”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

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24.《明史》卷六十七记载: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令农衣、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

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纱。

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令农夫戴斗笠、蒲笠,出入市井不禁,不亲农业者不许……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有助于让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

②有意抬高农民的社会地位

③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25.史料记载:

“东去则徐家瓠羹店。

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

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

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材料反映的商业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春秋战国 

B.西汉 

C.唐朝 

D.北宋

26.南宋洪迈所著的《容斋随笔》中记载:

“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

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

”从中可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①政府设置官员管理商业

②商业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③唐时南方经济得到一定发展

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②③④ 

D.①③④

27.“(宋高宗绍兴)三十年……会子初行,止于两浙,后通行于淮、浙、湖北、京西。

除亭户盐本用钱,其路不通舟处上供等钱,许尽输会子。

其沿流州军,钱、会中半。

民间典卖田宅、马牛、舟车等如之,全用会子者听。

”下列对南宋会子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会子是官方发行的法定货币

B.会子使用的范围比较广泛

C.会子是唯一流通的法定货币

D.会子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材料题

28.景德镇的制瓷业有悠久的历史,有我国“瓷都”之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在江西饶州浮梁县,位于昌江东南,处在昌江及其支流的汇合处,四面环山。

景德镇附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瓷土资源。

浮梁县境内及附近地区,横卧着怀玉山脉。

盛产松柴,是很好的燃料。

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又可用于淘洗瓷土,并安装水碓用于粉碎瓷土。

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于南朝,至五代时已经远近闻名。

北宋景德年间,朝廷派官员烧制瓷器充作贡品,遂改地名为景德镇。

入明以后,一些传统瓷窑日趋衰落,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纷纷向景德镇集中,这里的制瓷业发展更加迅速。

材料二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

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

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

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

材料三 

据史书记载,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

——以上材料均出自各版本的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

1. 

根据材料一,分析明代景德镇制瓷业迅速发展有哪几方面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官窑”“民窑”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景德镇“民窑”崛起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了什么根本性变化?

请说明你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

2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

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洗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2006年3月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三农”问题又是大会的一个焦点。

大会提出:

“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发展现代农业……”看此报道,国人兴奋。

饮水思源,农是根,农是本,牢记农业历史之心不可分。

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

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

2.以上三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

概括该则材料的主要观点。

`

3.中国古代农业具有什么重要的特点?

你能举出两种体现古代农业这一特点的耕作方式吗?

4.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经济形态,那么你还知道“小农经济”另外的名称吗?

(说一个即可)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目的何在?

5.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任重而道远,你能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吗?

参考答案

1.答案:

C

解析:

2.答案:

A

“京师百官皆衣青衣”“施土牛耕人”反映了统治者对农耕生产的重视,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

3.答案:

4.答案: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刀耕火种是原始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石器锄耕或称耜耕,是夏商周时期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A项符合史实。

故A项正确。

5.答案:

B

6.答案:

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

题干说的是宋朝时期商业发展的情况,分析选项,C说的是宋代的时候,随着城市商业的发展,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故C符合题意;

其他与题意不符。

7.答案:

从图片信息“清雍正帝祭先农坛”可以看出,统治者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体现了农业立国的思想。

A、B两项只是图片的表面现象;

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8.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重大意义的掌握。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可判断出,当时还未开辟丝绸之路,A、B两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可以看出,当时尚未对西域进行管辖,C项错误,D项正确。

9.答案:

“China”是表示中国的英文单词,针对这一单词的具体历史含义的研究,应从这一单词出现的历史背景去考究,故D项正确。

“China”这一文化单词很难通过考古研究去考证,A项错误。

B、C两项所反映的研究方法不如D项得出的结论可靠。

10.答案:

山主矿主即早期资本家,土脚小民就是矿工即争期雇佣工人,“土脚小民利其雇募”说明他们之间是一种雇佣关系,B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

A项不符合“根本上”的要求,C项不能由材料得出。

故D项正确。

11.答案:

从题干材料看,庐江地区的百姓不懂牛耕技术,农业生产发展缓慢,这说明该地区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答案为B。

点评:

从考查角度和能力看,中国古代农业特别注重对农业生产工具、“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和“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的考查。

主要运用新材料或图片,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

12.答案: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传统经济政策,A项“越来越松动”与史实不符合,C项“根本”说法错误;

棉布在元即已成为主要衣料,D项错误:

农民由种植水稻到种植棉花、甘蔗等,表明了农村种植结构的变化,B项符合题意。

故B项正确。

13.答案:

材料反映了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兴起。

14.答案:

哥窑相传在浙江龙泉,B项不符合史实。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C项错误。

欧洲国家从17世纪开始生产瓷器,D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符合史实。

15.答案:

重农抑商和工商皆本在封建社会不同阶段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6.答案:

A项前半句正确,但后半句题干中并未反映;

B项准确全面地反映了材料中的信息;

C项难以从材料中得出结论;

D项在题干中也没有具体反映。

故正确选项为B项。

17.答案:

根据材料中的“日佣为钱”,说明产生了雇佣关系,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

其他选项叙述与材料所反映的主题不符。

故答案为C项。

18.答案:

材料反映了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的出现,也就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19.答案:

“工匠优秀”“不计成本”是官营手工业发达的原因,但官营手工业是由政府直接经营的,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等,故A、B项不是“最主要原因”,D项符合题意。

官营手工业产品不是面向市场,而是主要供宫廷使用,C项错误。

20.答案:

由材料中“影响中国命运”“促使中国要采取……”等可知,其重在强调自然环境因素对政治形态的影响,故选D项。

A、B项说法正确,但A项没有得到体现,B项并非材料主旨;

C项是对材料的曲解。

21.答案:

由“政府垄断”“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可知①③④正确,由“剥夺了……”可知②正确,A项符合题意。

22.答案:

由“年”的上部为“禾”可知,先秦时期“年”与谷物密切相关,根据“有年”“大有年”的记载,可以推测出“有年”即“丰收”,“大有年”应该是“大获丰收”的意思。

A项与之不符;

B项反映了人们的美好心愿,D项是祭祀活动,与“卜辞”不符。

故C项正确。

23.答案:

材料反映的是西周农业生产情况,“千耦(耦:

二人并耕)其耘(除草)”说明生产规模大,集体劳作,C项符合题意。

“私田”从材料中无法体现,A项错误。

B、D项分别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及以后,都不符合题意。

24.答案: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

由“令农衣……商贾止衣……”等可得知②说法正确;

材料中有大量贱商的规定,这不利于商业的正常发展,故③正确;

封建小农经济十分脆弱,农民生活困苦,负担沉重,①不符合史实;

④不符合题意。

25.答案: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以前,市坊分开、严格管理,北宋开始打破了商业经营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出现了娱乐场所瓦子等,材料中的“瓦子”“终日居此,不觉抵暮”正是对此的体现。

26.答案:

材料信息“转运使在扬州”“扬一益二”等说明①③④符合题意,②始于宋代。

27.答案:

由材料可知南宋发行纸币会子。

由所学知识可知A项说法正确;

材料表明会子通行于“淮、浙、湖北、京西”,“民间典卖”“全用会子”,可见B、D项说法正确。

“亭户盐本用钱”“沿流州军,钱、会中半”说明铜钱也在流通,C项不符合史实。

故C项符合题意。

28.答案:

1.有利条件:

具有资源、交通、技术、品牌四个方面的优势。

2.区另:

两者生产目的不一样。

原因:

贡品的需求;

商业繁荣的刺激;

人口增长对曰用生活品需求的增加。

3.变化: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依据:

雇佣关系的出现。

29.答案:

1.方式:

“男耕女织”。

特点:

①自给自足;

②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

③封闭性;

④分散性。

2.主要观点:

农民长年劳累,生活贫困;

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

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生产、生活条件艰苦。

3.精耕细作。

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垄作法、代田法、区田法、稻麦复种制、多熟种植、套耕法等。

4.名称:

自然经济或封建经济。

目的:

保证封建财政收入(或税收);

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

5.要逐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推行农村综合体制改革;

等等。

1.问在阅读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联系课本知识进行说明。

2.问首先要清楚小农生活方式,其次以此选取相应的材料,并提炼其观点。

3.要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联系课本知识回答

4.要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联系课本知识回答

5.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