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西南大学普通心理学网上作业Word下载.docx
《春西南大学普通心理学网上作业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西南大学普通心理学网上作业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感觉后像B、视觉的后像C、负后像D、正后像
15、1.张三快高考了,但其居住的地方附近因施工发出很大的噪声,影响他的学习效果,于他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继续学习,可是学习的效果仍然不好。
这属于失控后行为反应中的(B)。
A、寻求信息B、对困境反应加剧C、抗争或消沉D、自我安慰或寻求发泄
16、1.创造性思维中能对问题提出超乎寻常的见解是思维的(D)
A、流畅性B、变通性C、敏感性D、独特性
17、1.“一手画方,一手画圆,始不能成”,这说明了(a)
A.人的能力是有限的B.注意分配的规律C.人不能同时干两件事情D.动机定律
18、1.我们在表达愤怒时的“咬牙切齿”是属于(c)表情。
A、口部表情B、面部表情C、姿态表情D、语调表情
19、小明编了一段广告,画面是垃圾桶和人们在酒吧饮酒交替出现。
他希望观看这个广告的人在饮酒后比较倒胃口。
在这个例子中,条件刺激是
c
A.垃圾桶的画面B.看到垃圾桶时人们恶心的感觉C.人们在酒吧饮酒的画面D.人们看到广告以前关于饮酒的感觉
20、1.在巴浦洛夫的经典性实验中,食物属于(A)。
A.无条件刺激B.条件刺激C.中性刺激D.非刺激
21、1.一扇门无论投射在视网膜上的形状是长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我们都知道它是长方形的,这是由于(d)所致。
A、知觉恒常性B、明度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D、颜色恒常性
22、1.个体在信息加工时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主要依赖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这属于(B)。
A、场独立性B、场依存性C、冲动型D、沉思型
23、个体心理从动态到稳态的顺序排列,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D
A.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心理现象
B.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心理现象
C.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心理状态
D.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24、1.在训练老鼠走迷宫的试验中,前十天不给食物强化,老鼠走迷宫时的出错率很高;
从第十一天起,给予食物强化,老鼠走迷宫的成绩显著提高。
这叫做(D)。
A.潜伏学习B.自我调节学习
C.强化D.迁移
25、1.如果一男孩或女孩长期与单亲妈妈生活在一起,他或她就相对正常家庭更易出现较多的问题行为和适应性问题。
这一观点最可能是哪一个人格理论的观点(D)。
A、人本论B、精神分析论C、学习论D、特质论
26、1.一般地说,人的(D)在人的一生中是稳步上升的。
A、晶体智力B、模仿能力C、创造能力D、流体智力
27、1.(B)在恐惧习得中很重要。
A、前额皮层B、杏仁核C、海马D、前部扣带回
28、主张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寻找预测和控制行为的途径的是
B
A.詹姆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29、1.(C)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并将其分为人生八阶段
A、皮亚杰B、维果茨基C、科尔伯格D、埃里克森
30、1.艾宾浩斯在做实验时所采用的方法是(C)
A、节省法B、重建法C、再认法D、回忆法
31、1.某些人在生活中表现出“人云亦云”,这说明了这种人缺乏意志品质的(A)。
A、独立性B、果断性C、坚定性D、自制力
32、1.兴趣的属性有(ABCD)
A兴趣的广度B兴趣的指向性C兴趣的稳定性D兴趣的效能
33、1.在三色说中,光线的三原色(ACD)
A、红B、蓝C、黄D、绿
34、1.基本味觉有(ABCD)
A、苦B、酸C、咸D、甜
35、1.情绪的功能包括(ABCD)。
A、适应B、动机C、组织D、信号
36、1.斯滕伯格智力三元论中的成分智力包括(ABC)。
A、元成分B、执行成分C、知识习得成分D、一般成分
37、1.最常用来测量记忆的方法有(ABCD)。
A、回忆法B、再认法C、节省法D、重建法
38、1.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包括(ABC)
A、编码B、筛选C、存储D、提取
39、1.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ACD)。
A、观察法B、实验法C、辩论法D、相关法
40、1.意志品质包括(ABCD)。
41、1.根据注意的目的性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将注意分为(CBD)
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选择性注意D、随意后注意
42、强化(reinforcement)
答:
指因强化物的出现而增加有机体以后在相同情境下重复表现该反应的过程。
对情境反应的结果(即带来的刺激)导致该行为反应的频率增加的过程。
43、液态智力(fluidintelligence)
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秉赋。
44、语境(contextofwords)
是语言交际的环境,主要是指语言语境,即书面语言的上下文和口语的前言后语。
45、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ERP)
当外加一种特定的刺激,作用于感觉系统或脑的某一部位,在给予刺激或撤消刺激时,在脑区引起的电位变化。
46、测谎仪(liedetector)
实质上是一种“情绪检测器”,测量与情绪状态相联系的某些生理指标。
47、保持曲线(retentioncurve)
也被称为遗忘曲线(forgettingcurve),学习后的不同时间里保持量是不同的,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在学后的短时间内保持量急剧下降,然后保持量渐趋稳定地下降,最后接近水平。
48、意志(will)
是人为了一定的目标,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49、感觉阈限
是指在刺激情境下感觉经验产生与否的界限。
50、情境(situation)
是指在一定场合下能被个体感知到的那一部分环境。
51、动机性遗忘(motivatedforgetting)
指由一定的动机驱使所出现的主动性遗忘。
52、创造性思维
指一种新颖的、独特的并具有社会价值意义的思维活动。
53、倒摄抑制(retroactiveinhibition)
指的是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54、错觉(illusion)
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55、场独立型()
在认知信息加工中倾向于依据个人的内部参照,自我与非我的心理分化程度高,对他人提供的社会线索不敏感,行为是非社会定向的。
56、更年期(climacterium)
1.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
更年期的年龄在50岁左右,有女性更年期和男性更年期之分,女性更年期的年龄早于男性。
可以认为更年期是人生进入老化过程的起点,同时又称为“第二个青春期”。
动机:
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心理动力
57、近因效应(recencyeffect)
词表末尾部分的材料回忆率也较高的现象。
58、行为(behavior)
指有机体的任何可测量的反应,包含动作、活动、应答、反应、运动、过程、操作等。
59、催眠(hypnosis)
是一种让人备感神秘的意识状态,这种状态时人为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的一种类似睡眠而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60、简述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过程
准备期(preparation):
指创造性思维形成之前,对问题相关知识的理解与累积。
(1)酝酿期(incubation):
思维创造准备期得不到结果而将问题暂时搁置,等待有价值的想法自然酝酿成熟而产生出来。
(1)豁朗期(illumination):
指经过潜伏性酝酿期之后,具有创造性的新观念可能突然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inspiration)。
(1)验证期(verification):
指对豁朗期提出的想法给以评价、检验或修正。
(1)
61、简述引起遗忘的原因
参考标准:
编码缺失(1分)、衰退(1分)、干扰(1分)、提取失败(1分)。
62、人格评鉴的方法有哪些?
人格评鉴的方法有:
自陈量表(1分)、投射测验(1分)、观察(1分)、晤谈(1分)、评鉴情境中的行为(1分)。
63、简述意志的过程。
意志的过程包括
(1)采取决定阶段
(1):
一般包含选择目标、设定标准、制订计划、心理冲突和矛盾、作出决策等许多环节
(1)。
(2)执行决定阶段
(1):
在作出决定之后,便过渡到执行决定,进入实际行动
(1)。
64、1.简述当代心理学形成的五种主要的研究取向。
当代心理学形成的五种主要的研究取向是:
生物学取向(biologicalperspective)指主要从生物、生理、遗传基因的角度来研究心理与行为的取向(1分),行为取向(behavioralperspective)指主要研究个体(人或动物)的行为是怎样受环境和经验影响的取向(1分),认知取向(cognitiveperspective)指主要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结构的取向(1分),社会文化取向(socioculturalperspective)指主要研究社会文化怎样影响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取向(1分),心理动力学取向(psychodynamicperspective)指主要研究个体的心理与行为的动力因素(如本能、内驱力等)的取向(1分)。
65、情绪包括哪些成分?
((正确答案与教材不一致))
情绪包括:
生理(情绪唤醒)(1分)、情绪体验(1分)、情绪认知(1分)和对情绪刺激的行为反应(1分)。
66、简述罗杰斯提出的影响自我的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正向关怀的需要(needforpositiveregard)(1分):
指个人在生活中得到有关他人的温暖、同情、关心、尊敬和认可等情感的需要(1分)。
价值的条件(conditionsofworth)(1分):
个人体验到正向关怀的条件(1分)。
无条件的正向关怀(1分):
指对个人的价值和尊重在任何时候都应当放在首位(1分)。
67、简要说明脑成像技术包括哪些
能够“看见”整个大脑在一个人做出反应、进行思考或想像时的情况(2分).脑成像技术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1分),磁共振成像(1分),正电子成像术(1分),脑磁图(1分)等。
68、列举三种主要的智力测验。
比纳-西蒙智力量表(1分)、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1分)、韦克斯勒智力量表(1分)
69、辨析题:
感觉适应就是感受性不断下降的过程
感觉适应是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长时间的刺激作用,导致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2分)。
感觉适应既可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引起感受性的降低(1分)。
例如,暗适应是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而明适应就是感受性降低的过程(1分)。
70、简述学习的三个基本特征。
本题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1)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学习的结果)
(1);
(2)学习行为是相对持久的变化
(1);
(3)学习是基于经验的过程
(1)。
71、简述精神药物类药物的类型
抑制剂(depressant)
(1):
凡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使身体机能降低的药物,如酒精、鸦片类等
(1)。
兴奋剂(stimulant)
(1):
指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作用,增强身心活动效率的药物
(1)。
致幻剂(hallucinogens)
(1):
也称为迷幻剂(psychedelics),指能产生幻觉(包括视觉、听觉和其它感觉系统的幻觉)的精神药物
(1)。
72、简述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的三种典型症状。
参考答案: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的三种典型症状是:
(1)对周围事物麻木不仁,对早先的活动缺乏兴趣,孤独、退隐、意志消沉(1分);
(2)在记忆中与睡梦里反复出现受灾时的场面(1分);
(3)焦虑,可能出现寝食难安,注意力难以集中和过度的警觉(1分)。
73、简述错觉产生的原因
(1)从现象上看,错觉的产生可能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1分)。
客观上,错觉的产生大多是在知觉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有了某种变化的情况下发生的(1分);
主观上,错觉的产生可能与过去经验有关(1分)。
(2)情绪态度也会使人产生错觉(1分)。
(3)错觉也可能是各种感觉相互作用的结果(1分)。
总之,错觉现象通常反映了知觉系统对于标准知觉环境的某种特殊的“适应性”,这种适应用经过长期的进化被根植于我们的大脑(2分)。
可以说,让我们正确地感知周围世界的知觉机制同时就是导致知觉解释发生错误,产生错觉的机制(1分)。
74、简述负强化与惩罚之间的区别
(1)负强化导致行为增加;
惩罚导致行为减少或消失
(2)。
(2)负强化过程带来的个体需要的结果;
惩罚带来的是个体不想要的结果
(2)。
((我觉得有用的答案:
负强化和惩罚是行为主义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行为矫正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很多时候,人们常常容易把负强化和惩罚混淆。
其实,负强化和惩罚有一定的联系,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绝不是相同的。
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不能够将它们混为一谈。
负强化的概念:
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后,导致了刺激的消失或刺激强度的降低,并且结果也提高了该行为在今后发生的频率。
例子:
小明不喜欢洗衣服,经常把衣服放很久才洗。
他的母亲看到后就骂了他一顿,他就把衣服拿去洗了,母亲就不再骂了。
以后每次他不洗衣服,他的母亲就骂他,他洗了衣服,他的母亲就不再骂他,这样,他洗衣服的概率就增加了。
在这里,小明洗衣服是一个行为,母亲的骂是厌恶刺激(负强化物)。
小明为了逃避厌恶刺激(母亲的骂),就增加了洗衣服的概率。
惩罚的概念:
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反应的结果,降低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
例子1:
小明喜欢破坏东西。
有一次,小明把凳子弄坏了,他的爸爸就让他把凳子修好。
百般无赖下,小明修好了凳子。
以后每一次小明把东西给破坏了,就让他把破坏的东西修好。
这样,小明以后就不再破坏东西了。
在这里,小明破坏东西是一个行为,修好破坏了的东西是一个厌恶刺激(惩罚物)。
小明为了逃避厌恶刺激(修好破坏了的东西),就不再破坏东西了,目标行为的发生概率就减少了。
区别:
负强化是有机体为了消除厌恶刺激或降低厌恶刺激的强度,以增加目标行为(通常指希望出现的行为)发生概率的过程,强调的是目标行为出现的概率的提高。
而惩罚是指有机体为了消除厌恶刺激或降低厌恶刺激的强度,以减少目标行为(通常指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出现概率的过程,强调的是目标行为发生的概率的降低。
小明平时喜欢玩游戏,但是特别讨厌运动。
由于小明在游戏上花了很多的时间,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他的父母希望提高他的学习成绩,就希望他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而花更少的时间在游戏上。
为此,小明的父母规定,小明每次玩了多少时间的游戏,就要去做相等时间的运动。
这样之后,小明以后玩游戏的时间就减少了,相对学习的时间就增多了。
如果说把小明玩游戏看作一个行为,则做运动就是一个惩罚物。
为了要减少小明玩游戏行为(目标行为)发生的概率,在每次目标行为出现后就给予一个惩罚(运动),小明为了消除厌恶刺激,就减少了玩游戏行为发生的概率。
如果说把小明的学习看作一个行为,则运动就是一个负强化物。
小明在该学习的时候不去学习,就施加一个厌恶刺激(运动),去学习的话就不施加厌恶刺激(运动)。
小明为了要逃避厌恶刺激(运动),就增加了学习的时间。
))
75、心理测量应具备哪些必要条件?
心理测量应具备:
信度(1分)、效度(1分)和常模(1分)。
76、大五人格因素是哪些?
大五人格因素有:
外向性(extraversion)(1分)、情绪性(emotionality)(1分)、宜人性(agreeableness)(1分)、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1分)和开放性(openness)(1分)。
77、简述影响推理的因素
推理材料的性质
(1)、前提气氛效应
(1)、赌徒谬误
(1)以及题外知识的介入
(1)。
78、简述情绪的四个主要维度
情绪的四个主要维度是:
强度(1分)、紧张度(1分)、快感度(1分)和复杂度(1分)。
79、简述叶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es-Dodsonlaw)的主要观点。
(1)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呈倒U形关系(2分)。
(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越简单的任务的最佳动机水平越高(2分)。
(评分说明:
该题共4分;
答到一个要点给2分;
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的可以根据与基本内容的符合程度灵活给分;
对于仅回答到部分内容的,可以根据回答到的比例给分)
80、讨论哪些行为遗传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人类?
(1)选择性繁殖是对动物特性遗传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让具有某种高水平特性的动物和低水平特性的动物分栏交配以考察行为特性遗传的情况。
(2分)由于伦理的限制,选择性繁殖的方法不能用于人类本身。
(2分)
(2)双生子研究是一种适用于人类的方法(1分)。
双生子可分为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1分)。
同卵双生是由同一受精卵发育而成,具有相同基因型(1分);
异卵双生是由两个不同的卵子和两个不同的精子结合而成的两个受精卵发育而成,其基因型不同(1分)。
异卵双生子的相似性与其同胞兄弟姊妹相同(1分)。
由于理论上双生子有着最为接近的后天环境,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在行为相似性上的差异可以证明行为的遗传性(1分)。
(3)行为遗传学还有家谱分析法、亲属相关法和群体调查分析法等方法(1分)。
家谱分析法,就是研究者选出具有欲研究的特征或异常行为的指标,然后调查该个体的家族中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以确定其遗传情况的方法(2分)。
亲属相关法就是用亲属之间(如亲子、兄妹)特征上的相关程度来分析遗传力的方法(2分)。
群体调查分析法就是调查某种异常现象在一般群体中的出现率和患者亲属的出现率,测验其显著性,以确定这种异常现象是否与遗传有关的方法(2分)。
81、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
(一)问题表征
问题表征(problemrepresentation):
指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信息记载、理解和表达的方式。
(2)
(二)思维定势
1、界定
思维定势(setofthinking):
指个体先前的思维活动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继同类思维活动的决定趋势。
2、特点
定势常常是意识不到的。
3、功能
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三)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functionalfixedness):
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
功能固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
功能固着也是思维活动刻板化现象。
(四)酝酿效应
酝酿效应(incubationeffect):
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反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
2、解释
在酝酿期间,个体虽在意识中终止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但其思维过程并没有完全终止,而仍然在潜意识中断断续续地进行着。
通过酝酿,最近的记忆和已有的记忆被整合在一起,弱化了心理定势的效应,并容易激活比较遥远的思维线索,因而容易重构出新的事物,产生对问题的新看法,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五)知识经验
1、基本观点
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善于解决问题的专家与新手的区别,在于由于专家储存有大量的知识以及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各种不同情况的丰富经验,因而他能熟练地解决本领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六)动机和人格
1、动机
中等动机水平最利于问题解决。
2、人格
理想远大、意志坚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优良的人格品质都会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而缺乏理想、意志薄弱、骄傲懒惰、缺乏自尊、自卑等消极的人格特点都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需要注意的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
它们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综合地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82、1.案例:
小明正在参加一项重要的考试。
他坐在考场上,头在冒汗、心跳很快、呼吸急促,手有点发抖,有点抓不住笔。
他看到其他同学都在快节奏的填写试卷,不少同学似乎和他一样紧张,他觉得这次的考试很难,很担心自己会考不好,想到这里他就更加焦虑了。
(20分)
(1)请分别采用詹姆士-兰格的外周情绪理论、沙赫特-辛格的激活归因情绪理论和阿诺德-拉扎鲁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来分析小明的情绪(11分)
本题参考答案:
基于詹姆士-兰格的外周情绪理论的分析:
根据詹姆斯—兰格的外周情绪理论,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产生情绪(1分),情绪就是对外周机体变化(例如骨骼肌肉系统的活动的变化,血液、血管及内脏系统的变化)的觉知(1分),因此小明感到焦虑是因为外界的环境因素引起了他的冒汗、心跳很快、呼吸急促、手有点发抖等外周生理反应(1分),这些身体上的某种变化,激起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焦虑情绪(1分)。
基于沙赫特-辛格的激活归因情绪理论的分析:
根据沙赫特-辛格的激活归因情绪理论,情绪是认知因素和生理唤醒状态两者交互作用的产物(1分),大脑会解释生理反馈模式,这种解释取决于归因,即对导致生理反应的情境的认知评价(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