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初中历史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刚刚大家听到的说唱是不是很棒啊?
这段说唱是62中9年级1班魏海川同学自编、自导、自唱的RAP《新航路》,听完他的说唱老师觉得后生可畏、后浪更是才华横溢。
而他说唱词中提到的迪亚士、达·
迦马、哥伦布、麦哲伦,他们个个都是15、16世纪的弄潮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去了解15、16世纪的弄潮儿是如何乘风破浪、逐浪前行的。
(打出课题)
先让我们一起聚焦课题《探寻新航路》,有新航路就一定有旧航路,既然有旧航路存在,为什么还要开辟新的航路呢?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如何?
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
本课的学习分为四个章节(PPT显示四个章节,展示本课的结构)
第一章:
面朝大海—探背景;
第二章:
扬帆起航—知过程;
第三章:
逐浪前行—析影响;
第四章:
勇立潮头—谈感悟。
(二)第一章:
面朝大海—探背景
(通过课本剧展演探析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教师;
面对茫茫大海和众多的未知的困难,甚至要把自己的性命都搭上,到底是什么诱惑着他们去开辟新的航路呢?
我想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得一起穿越到15-16世纪,到伊比利亚半岛去看看当时的情况……为了让大家更加直观的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老师设计了一个课本剧。
(课本剧规则)请每小组派1名代表到讲台前集合,我这里有一沓角色,每个同学抽取一张,先到先得,每个同学都找到自己的角色,进行扮演。
(提醒角色扮演同学要注意自己的语气符合自己的身份)
教师:
希望台下的同学仔细、认真的看表演,同时完成学案的第一个问题,最后选出心目中的最佳的奥斯卡演帝和演后。
教师:
展演结束后引导学生分析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主要动力、直接原因,以及具备的条件。
教师提问:
纵使具备了以上条件,但是面对茫茫的大海和众多的未知困难,前面有惊天的海浪、台风、无数看不见的暗礁,还缺少淡水、食物,可能就是有去无回,九死一生,你真的会去航海吗?
老师过渡:
(如果有个别学生说想去,及时表扬肯定,给他竖起大拇指,说他是勇士。
)而勇士注定不会是甘于平凡的人,比如说中国历史上开通丝绸之路的张骞、七下西洋的郑和,再比如说新航路开辟的四位航海家,今天一起看看这些航海家做了哪些事情让他们名垂青史、永载史册呢?
(三)第二章:
扬帆起航—知过程
教师过渡:
为了更好的学习,我们有必要先复习世界地图知识。
第一环节:
老师先领着学生认识世界地图(再打出15世纪的地图,当时世界地图上只有欧洲、亚洲和小部分非洲,它是如何演变为今天的地图的呢?
PPT打出四位航海家照片。
)
教师讲解:
在新航路开辟之前,世界地图是这样的,在大家的心目中,只有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局部,是这四位航海家让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接下来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请大家在看视频的时候思考每一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航海时间以及他们航海的成就,边看视频边完成学案表格。
(边看视频边观察学生状况,进行点评)
咱们班同学的学习习惯都特别的好,很多同学看视频非常的细致,边看边填写学案的表格,接下来请大家根据PPT打出的航海路线图和表格订正自己的学案,并思考有哪些知识点是特别要注意的,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可以帮助记忆。
第二环节:
引导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
教师总结:
初三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又有很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使用一些记忆方法帮助记忆,比如谐音记忆、联想记忆、数字记忆,老师希望你们能掌握这些方法。
俗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虽不能亲自去航海,但我们可以在地图上画出航海家的路线图,标上时间、成就,然后每一个小组选派优秀的作品出来展示,限时三分钟。
第三环节:
学生根据空白的世界地图画出航海家的路线图,小组选派优秀学生上台展示。
近代史学家曾经说过,真正意义的人类历史是从新航路开辟开始的,它使得人类由隔绝或半隔绝状态,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接下来我们通过几段材料,一起来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四)第三章:
逐浪前行—析影响
PPT打出史料,师生一起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师生合作完成)
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
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3:
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而作为世界整体一员的中国在新航路开辟后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五)第四章:
勇立潮头—谈感悟
通过史料分析,帮助学生得出中国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是受益国,但是明清时期的政府却采取了海禁和闭关锁国的政策,这种政策导致中国“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同时也开启了“一个中国人背对海洋的时代”,但是紧闭的国门并没有挡住侵略者的坚船利炮,反而在一次次的侵略中,中国一步步走向沉沦……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的结论。
(六)小结提升
选择了闭关锁国的基本国策,中国人也就退出了海洋,把通往世界的大门紧紧关闭。
拒绝海洋等于选择落后,而落后是要挨打的,这是历史给与我们血的教训……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向海而兴,背海而衰。
如不能制海,则必为海制。
如今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历史不再重现!
所以今天我们要面朝大海,重振大国利器,逐梦深蓝、勇立潮头实现属于我们的海洋梦!
(七)板书设计
面朝大海—探背景
扬帆起航—知过程
逐浪前行—析影响
《探寻新航路》学情分析
《探寻新航路》是九年级世界史上册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完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以及世界古代史的部分内容,所以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总结、分析、概括的能力。
但是这个单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单元,是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个重要单元,学好本课对后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但是学生们对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的知识还是缺乏理解;
对于新航路的开辟是如何让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也缺乏理解和把握。
此外新航路的开辟过程涉及地理知识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此外初三的学生还面临着升学压力,学习任务十分繁重,有时候学习不是很积极,老师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这样对他们后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让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有更加直观和感性的认识,我设计了题为《听证会——是否要开辟新航路?
》的课本剧,让学生通过生动活泼的课本剧表演直观的感受新航路开辟前的社会现状;
此外为了让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这个重点知识学习不觉得有困难,我又额外帮助孩子一起回顾地理知识。
同时再播放新航路开辟过程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归纳总结每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时间、成就,既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提炼、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为了巩固孩子获得的知识,也是为了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再次绘制航海路线图,从绘制的航海图中选择优秀的同学进行表彰,既让学生们都动起来,又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讲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时引用了图片史料和文字史料,帮助学生得出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的结论。
此外还把中国放在世界这个大整体中进行思考,思考新航路开辟后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此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在整个教学中一直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为主线,让学生的学习既有趣更有味,既有形式更有内容。
《探寻新航路》效果分析
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思路为:
老师首先播放学生自己编写、配曲、录制的RAP《新航路》导入新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设计《听证会——是否要开辟新航路?
》的课本剧,让学生通过生动活泼的课本剧表演,直观的感受新航路开辟前的社会现状,学生能从直观生动的表演中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然后自己归纳总结新航路开辟过程相关知识,在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学习记忆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再通过绘制航海路线图,让学生知行合一,以达到既让学生动起来,又让学生突破重点知识。
采取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史料分析等方式突破难点,既落实了课程标准,又提高学生的能力。
其间教师适时点拨,对新航路开辟在对世界历史的作用进行探讨,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发展趋势,世界的观念开始逐步形成。
此外再通过横向联系中国,把中国放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思考我们的对外政策为什么使国家逐渐走向衰落和沉沦,同学们就自然而然的得出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的历史结论。
整个设计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设计了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探究的环节;
图文并茂、讲解、演示、自学、讨论相结合,使情景意境相结合,一堂课是在生动有趣探究的气氛中完成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应该更细致些,有些问题的探讨不够充分。
知识巩固的时间较少,语言不够精炼等。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能发挥长处,补上不足。
使我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在课堂中进行更加有效的教学。
《探寻新航路》教材分析
《探寻新航路》一课是部编版教材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中的一课,这个单元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单元,讲述的是这一时期封建社会没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
思想文化的巨人掀起新文化运动,勇敢的探险者找到了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的新航路,腐朽的封建制度遭到致命的打击,资本主义时代即将来临。
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需要更多的黄金财富,出于种种原因,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东方。
加上奥斯曼士耳其的阻碍,他们不得不开辟新的通往东方的航路。
在迪亚士、达·
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几位航海家的努力下,新的航路被开辟出来。
欧洲人从新航路开辟中获得了巨额的财富,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快速发展,但也对美洲、非洲和亚洲的人民带来了灾难。
本课分为三个子目进行阐述。
第一个子目是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这个子目重点阐述了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直接原因和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强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罗盘针传到欧洲,为航海家远洋航行指明了方向;
此外欧洲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以及地理知识都得到了发展,为新航路开辟准备了条件。
第二个子目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
课本没有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讲述航海的过程,而是按照不同王室的支持讲述航海过程,将同属于葡萄牙王室支持的航海家迪亚士和达·
伽马放在一起讲述;
将西班牙王室支持的哥伦布单独讲述,体现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重要性。
第三个子目是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把麦哲伦的船队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子目讲述,充分体现了在教材编写上要突显整体史观和全球史观的用意。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个创举。
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来往日益密切,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人类开始步入一个新的时代。
充分说明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重视全球史观的用意,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
第15课《探寻新航路》评测练习
1、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世界”的观念确立,开始于()
A.地圆说的流行B.人文主义的兴起
C.新航路的开辟D.神学观念的形成
2、有学者认为,“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使真正的世界性联系成为可能。
世界走向一体,正是从这时开始的。
”美洲大陆被发现就是在这一时期,发现者是()
A.哥伦布B.麦哲伦C.迪亚士D.达·
伽马
3、“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与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
”最先在“这些生物与地域之间建立联系”的事件是()
A.新航路的开辟B.三角贸易C.鉴真东渡D.英国的殖民扩张
4、(2019年四川内江)下图展现了人类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对地球的探索过程,其中最能证明“地圆说”为科学真理的航海路线是()
A.①B.②C.③D.④
5、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相信大地是球形的,认为从欧洲向西航行可到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
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出海远航,其结果是()
A.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大西洋航路B.开辟了欧洲到达印度的航路C.完成了环球航行D.开辟了欧洲到非洲的航路
6、1492年,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历经艰险横渡大西洋,终于到达()
A.印度B.好望角C.古巴、海地D.菲律宾
7、“全球化始于何时?
这实际上是个复杂的历史问题。
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
据此判断,全球化开始于()
A.西欧的文艺复兴B.莎士比亚的戏剧
C.新航路的开辟D.“三角贸易”的兴盛
8、15世纪后期,西欧形成了一股贵金属热。
一位西班牙人说:
“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
”该“心病”的病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文艺复兴的兴起
C.新航路的开辟D.工业革命的爆发
9、《全球通史》指出,公元1500年之后的时代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
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
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
A.打破了地区之间的对立B.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C.消除了地区之间的隔阂D.使世界逐渐连为一体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材料认为“世界历史”的开端是()
A.马可·
波罗来华B.郑和下西洋C.新航路开辟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1、“没有地理大发现,就没有工业革命,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更没有随之而来的世界历史向整体发展的根本转折。
”这里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
A.新航路开辟B.文艺复兴运动C.三角贸易D.启蒙运动
12、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纪念活动。
这是为了纪念()
A.郑和抵达非洲B.哥伦布抵达美洲
C.达·
伽马抵达印度D.麦哲伦环球航行
13、意大利人哥伦布的航海路线是()
A.率船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西南海岸
B.率船队经大西洋西行到达亚洲,又穿越印度洋返回西班牙
C.率船队西航,横渡大西洋,到达巴西等地
D.率领船队西航,横渡大西洋,到过古巴、海地等地
14、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立场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也会产生差异。
如果站在美洲土著居民立场上,对哥伦布和发现美洲新大陆进行评价,其观点最有可能是()
A.英雄,促进了文明的融合B.强盗,带来深重的灾难
C.英雄,传播欧洲文明D.强盗,掠夺了亚洲的财富
15、新航路开辟使得海洋这个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横跨大洋的贸易往来使世界市场初露端倪。
互通有无商品流通和日益频繁的人员交往促进了文化交流和发展。
上述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
A.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B.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
C.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D.亚洲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16、有学者认为,“1500年左右,它(大西洋)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
一般来看,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
但对其他地方(美洲、非洲等)的人则意味着灾难。
”对材料中“灾难”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从此由分散走向整体B.各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C.增进了欧洲人对世界的了解D.近代列强的殖民掠夺由此开始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14世纪,西欧开始出现新时代的曙光。
新兴资产阶级为发财致富,尽情享受人世的生活,必须冲破教会设置的各种清规戒律。
于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封建统治相对薄弱的意大利悄然兴起。
材料二恩格斯说:
“葡萄牙人……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
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海岸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
材料三近代以前的世界史,基本上是地区史或国别史的拼凑;
之所以如此,绝不是因为历史学家们无能,而是由于那时的世界尚未连成一片。
新航路开辟以后,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材料四北宋时,人造磁铁制成的指南针出现并开始运用于航海,12世纪,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
材料五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
(1)材料一所说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什么?
它最早兴起于何时何地?
(2)最先实现材料二中“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是谁?
材料二反映了他们去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为什么说新航路开辟以后,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4)材料一所说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三的新航路开辟有何共同影响?
18、(2019年福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麦哲伦向葡萄牙国王提出航海计划,未被采纳,转而效力西班牙。
1519年,他率领265名船员开始远航。
1522年,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这无疑是一次划时代的壮举,它的意义甚至可以和人类离开地球登上月球相比。
——摘编自《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指出支持友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国家。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评价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第15课《探寻新航路》评测题答案
1、C2、A3、A4、B5、A6、C7、C8、A9、D10、C
11、A12、B13、D14、B15、A16、D
17、
(1)文艺复兴,14世纪,意大利。
(2)哥伦布,寻找黄金。
(3)新航路开辟后使分散、孤立的世界走向整体。
(4)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18、
(1)西班牙。
(2)判断:
同意。
理由: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的局面,使世界开始连成个整体。
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是划时代的壮举,其意义可与人类登上月球相比。
判断:
不同意。
伴随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欧洲国家扩大了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该船队环球航行具有很大的破坏性,不能与人类登上月球相提并论。
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一次划时代的壮举。
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该远航不能与人类登上月球相比,应历史地、客观地辩证地看待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探寻新航路》课后反思
经过对我市“全历史教学项目”的深入学习和精神的领悟,我的历史教学思想、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等各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尤其是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上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我校的历史组一直倡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宗旨,在历史课堂上主张教与学是相互的,师生双方、生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
2020年11月,我在的录播教室里和九年级1班的学生一起学习了部编版教材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整节课节奏紧凑,设计流程比较合理,在同事和领导中都得到一致好评,下面我将这节课的教学感悟、存在的不足、反思如下:
一、教学理念:
激发学生的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已有的知识储蓄到学生的头脑里,而是把学生的创造力诱发出来,学生自己讲出来的知识比听老师讲的知识掌握程度更好。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要把课堂由一个人的积极性,变为几十个人的积极性,把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
所以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理念是:
以学促教,自主探究。
即要尊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探究,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教学设计:
我的教学设计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行知识储备和精心设计导学案;
第二阶段为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完成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是对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要求,一节好的历史课离不开老师个人专业知识的储备和专业素养的修炼。
所以,在设计本课之前,我首先用了一个多星期去阅读与本课相关的史书,查阅XX百科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历史等等。
这个阶段让我更进一步厚实了对“整体世界”这个概念的理解。
在新航路开辟之前,人类处于隔绝或者半隔绝的状态,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和亚洲、美洲、非洲之间开始有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商业交往日益密切,因此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史是从新航路开辟开始的。
那么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呢?
为什么不走原来的旧有的航路呢?
我也查阅了很多历史资料,但是单纯把这些资料罗列出来显得有些单调和枯燥,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听证会——是否要开辟新航路?
》的课本剧,让学生通过生动活泼的课本剧表演直观的感受新航路开辟前的社会现状。
在新航路开辟过程这个环节,课本对与过程有大篇幅的描述,但是不是按照时间为序,不是很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所以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便利,我设计了一个按照时间为序航海的视频,重点突显航海的路线和成就,方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同时让学生绘制航海路线图,让学生知行合一。
在准备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方面我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精选出最能体现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以提升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在感悟阶段,将中国放在世界的范围内进行思考和对比,让学生明白中国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世界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在新航路开辟之初,中国是新航路开辟的受益国,但是很快中国却改变对外政策,实行闭关锁国,导致国家逐步衰落下去,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向海而生,背海而衰的历史启示。
第二阶段是从学案和教案设计两个环节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学习、体验学习,让学生自己说,落实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教师由传授者变成策划者;
课堂教学由一言堂变为百家争鸣,单纯知识型变为知识能力情感型,惟一答案标准变为多种解答;
整齐划一变为灵活多变,精英式变为大众化,死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