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99590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1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

济南

17

青海省

西宁

3

安徽省

合肥

18

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4

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19

西藏自治区

拉萨

5

江苏省

南京

20

湖北省

武汉

6

山西省

太原

21

江西省

南昌

7

浙江省

杭州

22

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8

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

23

福建省

福州

9

河北省

石家庄

24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10

湖南省

长沙

25

台湾省

台北

11

黑龙江省

哈尔滨

26

重庆市

重庆

12

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27

吉林省

长春

13

河南省

郑州

28

海南省

海口

14

广东省

广州

29

辽宁省

沈阳

15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熟记教材第8页表1.2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10、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省:

黑龙江;

最早看见日出的省:

跨纬度最多的省:

海南;

跨经度最多的省:

内蒙古;

面积最大的省:

新疆;

全部位于热带的省:

海南。

最早见到日出的省:

邻国最多的省:

邻省最多的省:

内蒙古、陕西;

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有辽宁、山东。

11、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我国的省区是:

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简称云、桂、粤、台)。

12、黄河、长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都流经青海、四川。

发展农业生产

我国地域广大,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对外交往与合作

东濒太平洋,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有利于同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多国接壤,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发展海洋事业

东临太平洋,沿海多优良港湾,便于开发各种海洋资源。

其它

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北国冰雪、南国热带风光。

 

第二节人口

1、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约为13.4亿(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新中国成立前,人口增长缓慢;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口增长迅速。

我国的人口特点: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3、我国在人口方面的基本政策是:

实行计划生育。

其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核心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4、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我国人口密度为143人/每平方千米。

5、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人口东多西少。

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为什么我国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

自然条件:

东部耕地多,气候温暖湿润,雨热条件好,生产的粮食多,能够养活的人口多,人口密度大;

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气候干燥,耕地少,能够养活的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社会经济:

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

西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后,城镇少,城镇人口也少。

开发历史:

东部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

第三节民族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

55个少数民族。

2、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9个):

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3、在祖国大家庭里,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5、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6、回族—开斋节藏族—雪顿节傣族—泼水节蒙古族—那达慕节

高山族—丰收节汉族—元宵节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侗族大歌藏族的《格萨尔》史诗蒙古族呼麦

7、蒙古族—内蒙古,回族---宁夏,藏族---西藏,维吾尔族—新疆,

壮族---广西,高山族—台湾,黎族—海南

8、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云南省。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1、我国的地形特点是: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地形的分布特点:

山地、高原和盆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

2、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山地占我国总面积的33%,高原占我国总面积的26%,丘陵占我国总面积的10%,盆地占我国总面积的19%,平原占我国总面积的12%。

3、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4、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对我国的影响:

(1)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河流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方向的交通;

(2)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潮湿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

(3)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蕴藏丰富的水能。

5、山区:

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山区的劣势:

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

山区的优势:

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有优势。

6、构成我国地形“骨架”的是纵横交错的山脉,熟记下列山脉的位置。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天山山脉—阴山山脉—燕山;

昆仑山脉—秦岭;

大别山;

南岭。

(2)南北走向的山脉:

横断山脉;

六盘山;

贺兰山。

(3)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脉;

祁连山脉;

小兴安岭。

(5)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唐古拉山脉。

7、我国陆地海拔最高:

珠穆朗玛峰(8844.43米);

我国陆地海拔最低:

吐鲁番盆地艾丁湖(-154.31米)

8、我国的地势

海拔

主要地形区

主要地形类型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高原、山地

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

1000米—2000米

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高原、盆地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平原、丘陵

主要山脉、地形区

⑴山脉:

A阿尔泰山,B天山,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E长白山,F大兴安岭,G太行山,H阴山,I巫山,J秦岭,K祁连山,L横断山,M台湾山脉,N武夷山,O雪峰山,P南岭。

⑵主要地形区及其特点

序号

名称

特点

青藏高原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

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

地面崎岖,峰岭众多

塔里木盆地

呈环状分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准噶尔盆地

是我国纬度最高、位置最北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

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

因矿产丰富,被称为“聚宝盆”。

四川盆地

因广布紫色砂页岩,有“紫色盆地”之称。

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

东北平原

黑土广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华北平原

又称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第二大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有“鱼米之乡”之称。

第二节气候

一、气温

1、气温分布特点: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1)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影响冬季气温分布的因素有:

纬度因素和冬季风。

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2)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影响青藏高原气温是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所以气温低。

2、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

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

3、我国的温度带

(1)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

(2)热带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广东省、海南省、云南省。

(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

秦岭——淮河一线

(4)农作物的熟制:

温度带

农作物的熟制

主要水果

热带

一年三熟

香蕉、椰子

亚热带

一年两熟

柑橘

暖温带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我们所生活的温度带)

苹果、梨

中温带

一年一熟

二、降水

1、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东南沿海一带的年降水量多在16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的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2)800mm年等降水线的分布:

秦岭——淮河一线。

(3)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

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2、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

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4—10月(夏秋)。

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

3、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干湿状况。

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

反之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燥。

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可以将我国划分为: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我国的干湿地区:

我国东南部以湿润、半湿润区为主,西北部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

(1)干湿地区与降水、植被和农业的关系:

干湿地区

年降水量

植被

农业

湿润区

800毫米以上

以森林为主

水田农业,种植水稻

半湿润区

400毫米—800毫米

森林和草原

旱地农业,种植小麦

半干旱区

200毫米—400毫米

以温带草原为主

我国重要的牧区

干旱区

200毫米以下

植被稀疏,沙漠戈壁广布

(2)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三、气候

1、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是:

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

2、气候分布:

(1)东部沿海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

从南到北分布着: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广东省、海南省、云南省。

(3)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4)西北地区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

(5)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高原山地气候。

(6)我国一些高大的山地,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

高原山地气候

高寒气候,全年低温,降水较少

3、中国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

4、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1月0℃等温线;

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3)800mm年等降水量线;

4)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5)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6)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四、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1、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2、冬季盛行从亚欧大陆内部吹来的偏北风(西北季风和东北季风),性质寒冷干燥,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

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风,性质温暖湿润,呈现出雨热同期的特点。

3、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为季风区。

中国季风气候显著,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4、梅雨:

6月中旬到七月上旬,长江中下游地区长达一个月时间的雨季。

5、我国的高大山地,其气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

6、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

我国东西跨经度大,自东南向西北,离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量越来越少。

第三节河流

一、河流的分布:

1、外流河和内流河

分类

概念

分布地区

汛期长短

流量大小

水源补给

外流河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东南部的湿润区、半湿润区

大气降水

内流河

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

西北部的干旱区、半干旱区

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受地势影响,我国的河流大多数是自西向东流,如长江、黄河、珠江等;

(2)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雅鲁藏布江、怒江注入印度洋;

(3)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水补给形式:

天山和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4)京杭运河——我国最长的人工运河;

黑龙江——结冰期最长;

珠江——汛期最长,年运输量仅次于长江。

2、汇集河水的地域称为河流的流域。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我国外流区约占全国面积的2/3,水量占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以上;

我国内流区约占全国面积的1/3,水量不到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

3、京杭运河

起始点

地位

长度

经过省、市

沟通水系

航运量

北京到杭州

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1800千米

京、津、冀、鲁、苏、浙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浙江、江苏境内的运河段,仍是重要的运输线,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

4、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水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征,统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

长江

黄河

长度

6300千米

5500千米

发源地

M唐古拉山脉

巴颜喀拉山脉

呈“V+W”字形,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呈“几”字形,是我国第二长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注入

N东海

渤海

上、中、下游的

分界点

源头——③宜昌(湖北)——湖口(江西)——入海口

源头——河口(内蒙古)——桃花峪(河南)——入海口

流经省区

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9个)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和湖泊

a雅砻江b岷江c嘉陵江d乌江e汉江f湘江g赣江湖泊:

⑧鄱阳湖⑨洞庭湖

泾河、湟水、汾河、渭河

港口城市

①宜宾②重庆③宜昌

④武汉⑥南京⑦上海

开发

“水能宝库”,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著名水电站:

h三峡、k葛洲坝。

“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中上游利用水能发电。

著名水电站:

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

引黄灌溉:

塞外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华北平原重要的引用水源。

忧患

长江上中游湖泊面积缩小,森林和草地植被遭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岸的汉江,是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

川江滩多流急,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泥沙淤积。

上游:

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汛。

中游:

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成为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下游:

河道变宽,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洪水威胁严重,水污染加重。

山东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汛。

治理措施

兴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保持水土;

兴建分洪、蓄洪工程。

(蓄)

整治河道,退耕还林还湖。

(导)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加固江防大堤。

(防)

治理川江和荆江(裁湾取直)

合理放牧,恢复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修建水库、水电站。

(用)

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打坝淤地,保持水土。

加固加高黄河大堤,疏浚河道,治理水污染。

(治)

第四节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2、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3、防灾救灾措施:

卫星遥感预报、修建防灾工程、建设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及时调动救灾人员等。

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

北方地区为防御风沙灾害,营造了防护林等。

4、当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或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5、

自然灾害

形成原因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地区形成原因

干旱

长时间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

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

洪涝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雨季时间长,夏季多暴雨和连续性降雨

台风

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等

东南沿海地区

从低纬度海洋侵入,登陆后逐渐减弱以至消失,所以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滑坡

坡地上的不稳定块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中西部山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我国中西部山区,尤其是西南地区,多山,坡陡,相对高差大,降水多暴雨。

泥石流

在坡度较陡的沟谷中形成的饱含石块和泥土的特殊洪流,具有强大破坏力

地震

板块运动

东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寒潮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

北方地区

纬度较高,靠近冬季风源地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各种各样的物质和能量,如土地、阳光、水、森林等。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1)可再生资源: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

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等。

对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注意保护和培育,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

(2)非可再生资源:

再生过程非常缓慢,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的自然资源,如:

矿产资源。

对非可再生资源,应当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3、我们应如何保护和节约资源?

垃圾分类回收;

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

不用或少用贺卡。

第二节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的特点:

2、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分类:

①农业用地:

耕地、林地、草地;

②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

③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

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

3、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构成:

可利用土地:

可利用草地34.48%

林地31.86%

耕地12.68%

工矿、交通、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等5.26%

难以利用的土地:

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等15.72%

4、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构成特点:

优势:

我国土地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

劣势:

构成比例不合理,我国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冰雪地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

5、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

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很不均衡。

土地利用类型

地形类型

耕地

水田

东部季风区

旱地

林地

湿润区、半湿润区

山地、丘陵

草地

西部内陆非季风区

难以利用土地

干旱、半干旱区

高原、盆地、山地

6、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严重,如乱占耕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污染等,其中,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等问题尤为突出。

策略:

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

①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②在农耕地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

③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

④在易遭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防护林,治理沙化、盐碱化。

7、我国耕地后备资源:

现有的天然草场和疏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等边远地区。

我国耕地总面积的国家规定红线:

18亿亩(即1.2亿公顷)。

第三节水资源

1、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

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2、一个国家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大致可以表明这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

受河流径流量大小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丰北缺。

南方地区水资源占80%,土地资源只占40%,北方地区水资源仅占20%,土地资源却占60%(水土资源分布不均)。

3、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1)华北地区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