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测试题.docx
《课标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测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标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都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9、《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0、《标准》中所提出的“两能力”是指:
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1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4、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的过程。
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A、教教材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C)
A、成绩B、目的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A)次。
A、一B、二C、三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
A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C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C)。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三、多项选择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BC)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ABC)。
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创新性
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A、建立数感B、符号意识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B、直观与抽象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四、简答题。
(25%)
1、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
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主要体现在:
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4、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
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
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5、教学中应当注意哪几个关系?
答:
1、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6、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利用要注意什么?
答:
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利用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结果的呈现,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提高,具备了什么能力,还有什么潜能,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等等。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2011版)
一、填空(30个空)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3、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5、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6、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评价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法)的有力手段。
8、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
9、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0、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11、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二、选择题(30道)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D)。
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D)。
A、组织者B、引导者C、传授者D、合作者
3、这次课程改革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方式,构建(D)结构。
A、文科课程B、理科课程C、综合课程D、分析课程与综合课程
4、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A)等四个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A、情感与态度B、合作与交流C、经历与体验D、技能与操作
5、评价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B)、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A、评价过程系统化B、评价方法多元化
C、评价过程简单化D、评价方法优化法
6、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C)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A、数据与整理B、推理和证明C、方法和语言D、计算与估算
7、在各个学科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A)四个学习领域。
A、实践与综合应用B、分析与综合应用
C、推理与综合应用D、操作与综合应用
8、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通过观察、(B)、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
A、技能B、试验C、操作D、交流
9、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C)四个方面。
A、技能与技巧B、方法与过程C、情感与态度D、合作与交流
10、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是(A)学段中的目标要求。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
11、第一学段中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包括:
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D)
A、式与方程B、数与式C、图形与位置D、探索规律
12、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A)、引导者与合作者。
A、组织者B、传授者C、探索者D、分析者
13、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C),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A、生活习惯B、学习习惯C、生活经验D、分析习惯
1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A)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A、交往互动B、学科之间C、分析思考D、合作交流
15、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B)。
A、重要途径B、重要方式C、重要手段D、重要过程
16、评价结果的呈现用采用(A)的方式。
A、定性描述B、语言描述C、不定性描述D、开放性描述
17、(C)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A、教案B课标C、教材D、教具
18、教材编写应以(C)为基本依据。
A、学生B、教师C《标准》D、师生
19、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B)进行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
A、教师B、学生C、家长D、师生
20、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C),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学习方法B、学习态度C、学习状况D学习效果
21、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他能反应出学生(A)的历程。
A、发展与进步B、分析与应用C、成长与提高D、探索与创新
22、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材应反应各部分内在之间的联系与综合,这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C)。
A、整体提高B、整体进步C、整体认识D、整体发展
23、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C)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
A、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B、分析方式与综合能力
C、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D、探索方式与合作能力
24、在第二学段中,教学时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C)。
A、学法多样化B、教法多样化C、算法多样化D、作业多样化
25、学校可以开展课外数学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B),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
A、操作能力B、实践能力C、应用能力D、分析能力
26、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有助于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