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区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9837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岸区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江岸区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江岸区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江岸区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江岸区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岸区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江岸区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岸区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岸区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江岸区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江岸区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小峰认为输掉学校秋季篮球比赛是因为他们班运气不好,这种归因属于()。

A、内部、不可控和不稳定的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的归因

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的归因

D、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的归因

【答案】D

【解析】运气是外部、不可控、不稳定的归因。

故选D。

2、激发个体的学习活动,并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内在动力机制是()。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答案】C

【解析】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着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

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故选C。

3、“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反映的是()。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答案】B

【解析】题干意指听说的不如自己亲自看到的,因此是直观性原则。

故选B。

4、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教师教的活动

B、学生学的活动

C、认识活动

D、学习活动

【答案】C

【解析】教学是教师教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它包括教师教与学生学两个既有区别有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的

活动,从本质上说教学是一种认识活动。

故选C。

5、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是()。

A、隐私权

B、名誉权

C、人身权

D、教育权

【答案】C

【解析】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是人身权。

人身权是指与人身相联系或不可分离的没有

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亦称人身非财产权,分为人格权与身份权。

人身权是一种绝对权,其权利主体是特定

的,权利主体之外的任何人都是义务人,都负有不妨害权利主体人身权的义务。

故选C。

6、《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

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答案】B

【解析】《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

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故选B。

7、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

A、校本课程

B、教材

C、地方课程

D、实践课程

【答案】B

【解析】中小学课程由三部分组成: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材。

此题考查对课程结构的理解和识记。

选B。

8、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

A、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

B、家长与教师作为平等的教育主体

C、以教育能力较强的一方为主

D、在园以教师为主,在家以家长为主

【答案】B

【解析】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平等的,他们都有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责任。

教师和家长必须经常

保持联系、进行沟通,以增进对儿童的了解及弥补双方的不足。

故选B。

9、直接制约教育的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的社会因素是()

A、生产力水平

B、科学水平

C、文化传播

D、政治经济制度

【答案】D

【解析】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目的的性质,也就直接制约着教育的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

故选D。

10、在学生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主要任务是()。

A、组织和团结集体

B、建设学生干部队伍

C、提出共同目标

D、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答案】A

【解析】学生集体的形成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初始阶段:

组织和团结集体;②第二阶段:

初步建立核心和

舆论;③趋于成熟并和谐发展的阶段:

集体开始成为真正的教育手段。

故选A。

11、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尊感;当做出负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卑感或内疚感。

这属于()。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识

C、自我体验

D、自我控制

【答案】A

【解析】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

评价。

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会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向评价时,产生自尊感;做出负向评价时,产生

自卑感或内疚感。

故选A。

12、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观点是()。

A、申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随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答案】C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

故选

C。

13、为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学之初便需要拟定()。

A、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B、课题计划

C、课时计划

D、教案

【答案】A

【解析】开学之初需要拟定这一学年的教学计划,课题计划是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就是教案。

故选A。

14、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的是()。

A、物质生活水平

B、文化发展水平

C、教育发展水平

D、生产力发展水平

【答案】D

【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故选D。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

()的使命。

A、公民素质

B、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C、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D、民族素质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

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故选D。

16、教师赵某违反学校管理制度,被校长在全校教师会议上点名批评,赵某的丈夫王某听说后,不辨是非,

在校长下班的路上将其打成重伤,情节严重,依法应对王某追究()。

A、违宪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般责任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

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故选C。

17、教师私拆学生信件,侵犯了学生的()。

A、隐私权

B、肖像权

C、名誉权

D、财产权

【答案】A

【解析】教师未经许可,拆看学生信件,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故选A。

18、张老师在班主任例会上谈到现在学生难管理时说:

当学生违反学校纪律时,我对他们大吼大叫,严厉批

评,但是他们却越来越不像话。

学生不良行为的增加,可以用行为主义的()观点来解释。

A、惩罚

B、正强化

C、负强化

D、消退

【答案】B

【解析】正强化是呈现能提高反应发生概率的刺激的过程。

负强化是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发生概率的

过程。

消退是指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就会降

低。

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通过题干可

知,教师对学生的大吼大叫增加了学生的不良行为,是一种正强化。

故选B。

19、张老师在班主任例会上谈到现在学生难管理时说:

当学生违反学校纪律时,我对他们大吼大叫,严厉批

评,但是他们却越来越不像话。

学生不良行为的增加,可以用行为主义的()观点来解释。

A、惩罚

B、正强化

C、负强化

D、消退

【答案】B

【解析】正强化是呈现能提高反应发生概率的刺激的过程。

负强化是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发生概率的

过程。

消退是指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就会降

低。

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通过题干可

知,教师对学生的大吼大叫增加了学生的不良行为,是一种正强化。

故选B。

20、按照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学生对相似的易混淆单词分别做出正确反应的学习属于()。

A、信号学习

B、系列学习

C、言语联想学习

D、辨别学习

【答案】D

【解析】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

指学习

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故选D。

21、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答案】C

【解析】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

故选C。

22、在学生已有“两栖动物”的观念基础上,指导学生再学习“青蛙”这种动物,这种学习属于

()。

A、概念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答案】C

【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

系的过程。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

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青蛙”是“两栖动物”的下位概念,学会“两栖动

物”后对“青蛙”的学习属于下位学习。

故选C。

23、“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是教育学家()的观点。

A、赫尔巴特

B、皮亚杰

C、杜威

D、陶行知

【答案】C

【解析】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社会”;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

一”。

故选C。

24、“触类旁通”所反映的学习迁移类型是()。

A、特殊迁移

B、普遍迁移

C、负迁移

D、正迁移

【答案】D

【解析】“触类旁通”是指先前的学习对以后的学习的促进,正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

进作用。

所以“触类旁通”指的就是正迁移。

故选D。

25、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答案】B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

首先,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

衡的;其次,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故选B。

26、一名儿童上课吃零食被惩罚,另一名正在准备吃零食的儿童看到了,把自己准备吃的零食收起来,这是

一种广泛存在的学习现象,被称之为()。

A、主动学习

B、观察学习

C、参与性学习

D、模仿学习

【答案】B

【解析】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会某种复杂行为,又称替代学

习、无尝试学习,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学习现象。

故选B。

27、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在内的古代教育的显著特点是()。

A、原始性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C、制度化、系统化

D、普及性

【答案】B

【解析】古代教育的典型特征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故选B。

28、我国致力于促进普通高中发展的多样化和特色化,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

面是为了适应高中学生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平衡性

【答案】C

【解析】个别差异性表现在个体之间的发展具有差异性或群体之间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题干表述“致力于促

进普通高中发展的多样化和特色化”强调人才多样化,故选择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故选C。

29、少年期心理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从()过渡。

A、依赖性向独立性

B、幼稚向成熟

C、“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

D、阶段性向稳定性

【答案】A

【解析】少年期是指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