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重阳节活动策划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97893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重阳节活动策划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重阳节活动策划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重阳节活动策划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重阳节活动策划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重阳节活动策划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重阳节活动策划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学重阳节活动策划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重阳节活动策划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重阳节活动策划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请学生利用校班会讲述自己亲身感受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父母、长辈真心付出、无私关爱子女,以及作为子女真诚回报、感恩于行的感人故事;

3、孝歌我会唱:

组织学生学唱一首以孝敬父母和长辈为主题的歌曲,曲目各中队自选;

4、承诺宣誓活动:

以中队为单位,开展集体宣誓承诺活动;

5、小小真心话:

集体承诺仪式活动结束后,每位同学将自己想要对父母、长辈说的祝福语或最想表达的话语写到承诺卡上并带回家交给自己的父母长辈;

6、身体力行、实践承诺:

每位学生尽自己所能,制定并坚持为父母长辈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7、感悟体验

三到五年级各班学生,将自己的社会实践后的所感写成征文。

一、活动背景: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古人把“九九相重”叫重阳节;

“九”是数学当中最大,“九九”与“久久”同音,包含着长久长寿的含意。

1989年,我国把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爱老、助老的“老人节”。

平日,许多年轻的父母由于忙于工作,把照顾孩子的重要大事全权托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老人们冒着寒风酷暑,不管风吹雨打接送宝贝孙子、孙女,为孩子的冷热饥饱操劳,他们无怨无悔,乐于奉献。

而孩子们一直熟视无睹,觉得理所当然,有的还向老人家发脾气。

为引导少年儿童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学会感恩,树立良好的家庭美德观念,增强少年儿童的社会责任感,我们五年级组特在重阳节之际,开展以“敬老、感恩、念亲”为主题的感恩敬老行动。

三、活动目的:

1、了解重阳节的起源、习俗及名族文化含义,培养学生敬老、爱老、助老的美德,弘扬中华名族尊老、爱老优良传统。

2、让学生走进老人、关注老人、理解老人,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老人的情感,动手又动脑。

3、使学生在体验祖孙同乐的过程中学会关爱老人,同时也希望学生能从老人的丰富的人生经历中得到启示,获得教益,在爱的感悟下,感受人间真情。

四、活动对象:

五年级组全体教师及学生。

五、活动形式:

活动以少先队中队为单位,结合我校实际以主题班会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开展以“敬老、感恩、念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六、活动准备:

1、黑板报

各班在黑板报中开辟一块以“重阳敬老”为主题的专栏。

2、布置教室

师生共同布置,可以再教室张贴或在黑板上板书重阳节的对联等。

如:

敬老成时尚,举贤传德风。

步步登高开视野,年年重九胜春光。

登高喜度老年节,赏秋畅饮菊花酒。

九九重阳享健康,人间百善孝为先。

3、各班上一节以“重阳节”为主题的班会课(10月9日),为活动做好资料准备。

4、准备好做糕的材料:

糯米粉。

馅儿料。

5、每班分为4个小组,各组邀请1个家长协助。

准备好洗手用的洗手液或肥皂、抹布、一次性塑料盒,红色粉化纸上有字(重阳节快乐二附**小学)

6、泡菊花茶的材料及杯子。

7、活动前联系好食堂。

8、活动前联系好社区。

七、活动过程:

1、介绍重阳节:

利用10月9日班会课上一节主题有关重阳的主题班会。

2、学做重阳糕(10月10日):

(1)给邀请过来的家长敬菊花茶;

(2)各班分为4个小组,每组邀请一个家长帮忙,共同动手操作。

3、蒸糕:

食堂协助,工人师傅来取,蒸熟,然后再送至各班。

4、包装:

把事先打印好印有“重阳节快乐”的红色粉化纸减下来装饰包装盒。

重阳糕送来后,将重阳糕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用保鲜盒装好,也可以用自制的贺卡写上祝语,回家送给长辈。

5、送糕进社区:

在学校老师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选5到10名同学代表送糕进社区。

布置作业:

7、感悟体验(习作)

各班学生将自己的社会实践后的所感写成作文。

活动主题:

爱在重阳

活动对象:

五(3)班

活动背景: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

感恩教育从感受父母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开始,从小让孩子对老人心存感激、知恩图报,做个有孝心的好孩子。

一个人只有爱父母、爱家人,长大后才会爱他人、爱祖国。

活动时间:

2016年10月1日——11月1号

活动目标:

1.了解重阳节的风俗及民族文化含义

2.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感激老人。

3.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老人的情感,动手又动脑。

4.培养学生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活动准备:

(国庆假期作业)

1.回顾成长历程,体会爷爷奶奶等长辈们的艰辛。

2.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及意义(查阅搜集资料、问别人等)。

活动实施过程:

一、收集资料

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重点收集重阳节的有关资料。

2.教师向学生推荐与老人有关的书籍、报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引导他们认真阅读并将典型故事记下来,结合自己的感想,准备交流。

3.上网收集资料。

利用“酷站漫游”提供的网址和利用关键词上网搜寻有关尊老敬老的资料,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观察回忆

1.教学中充分联系学生的家庭生活实际。

学生细心观察自己的爷爷、奶奶的生活起居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所得。

2.利用双休日,通过“与爷爷奶奶互换角色”,亲身体验老人的生活,真切感受他们的辛劳。

3.引导学生回忆平日里爷爷奶奶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老人的敬爱。

4.了解学生对爷爷奶奶的关爱程度,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利用重阳节到来之际,设计活动方案,用实际行动为爷爷奶奶庆祝节日。

三、调查访问

为了全面掌握地区老人的生活状况,提高学生的尊老意识,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开展调查、访问、参观等活动。

1.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调查的目的设计调查表,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并统计汇总百分比,进行交流反思,及时记下调查后的感受。

2.根据调查反馈情况,确定访问对象(邻里尊老敬老的先进典型),指导学生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设计相应的问题进行采访,做好记录,认真写好采访日记。

3.各小组到社区找到自己的长期服务对象,利用双休日,组织探望,并为他们打扫卫生,跟老人聊天、谈家常,了解对方情况,深入开展体验活动。

4.学生调查访问活动结束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根据各自的特长把所见所闻及时地写下来、画下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社会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

在调查访问阶段,学生虽是活动的主体,但教师的指导还是不必可少的。

教师要及时与相关单位、个人联系,保证学生活动得以有效开展。

采访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调查采访时的态度、方法,做好活动前的物质准备和活动过程的资料收集,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各项阶段性活动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四、合作交流

1.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收集的尊老敬老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2.小组合作制定一份重阳节活动方案,各小组具体谈谈活动方案的实施步骤。

3.学生出示调查统计结果,交流采访后收集的信息,向同学介绍在调查采访过程中的体会。

4.展示参观访问中拍摄的照片或录像,并向同学谈谈参观后的感受。

5.在各组组长交流时,教师要和其他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活动成果,并建议学生把感兴趣和感受深的内容记录下来,认真收集资料,分类整理。

6.分为六个小组,讨论交流,根据每组要求准备节目参加班级“爱在重阳”主题队会。

五、成果展示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2016年10月9日(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敬老节。

前段时间,我们就围绕“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这个主题,进行了调查活动,今天,我们就以生动的形式来对成果进行汇报吧!

本次活动共分为6个组,分别是重阳溯源组、重阳美食组、重阳习俗组、重阳诗文组、重阳敬老组、重阳调查组。

(课件出示)

请各组认真准备,首先有请第一组——重阳溯源组。

大家欢迎!

(二)自主活动,成果展示

1.重阳溯源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我们是重阳溯源组。

我们收集到了有关重阳的由来和一个相关的神话故事。

(2)组员1介绍重阳节的由来1:

首先请组员1来为大家介绍吧,大家欢迎!

10月7日,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

专家介绍说,九九重阳节源于西汉,今称“敬老节”“老人节”,是一个非常温馨的传统节日。

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亦称“重九节”。

古人认为,九为“阳数”,象征吉祥、幸福、光明。

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

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

(3)组员2介绍重阳节的由来:

那大家知道九月初九是什么时候被定为重阳节的吗?

接下来有请组员2来给大家介绍。

重阳节正式成为节日,是在西汉时期。

在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中已有记载。

文中提到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害后,她有个名叫贾佩兰的侍女也被驱逐出宫。

贾佩兰与人闲谈时,说到在宫中每逢九月九日,就要佩插茱萸、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

可见,农历九月九日在汉代就成为节日了。

(4)组员3介绍重阳来历的神话故事: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

大家想听吗?

下面请组员3来为大家介绍吧,大家欢迎!

在民间,关于九九重阳的来历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呢。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南有个叫恒景的人,拜方士费长房为师,修炼了几年后,有一天,费长房突然发现恒景脸色难看,就对恒景说:

“九月九日你家有灾祸,想避开灾祸,你必须做一个红布袋,用红布袋装上茱萸,扎在手臂上,带着全家人一起登上高山向东面远望。

到山上,务必喝点菊花酒,这样灾难就会过去。

”恒景照办了,在九月九日这一天,恒景带上全家登上了附近的高山,第二天,恒景一家回到家中,发现所饲养的鸡、犬、牛、羊不知何故都死去了,全家因遵循了费长房的告诫,外出登高才逃过一劫。

从此,九月九日登高避邪的风俗便传开了。

传说终归是传说,其实,秋天到野外登高爬山、游玩赏花本身就是一项对身心很有益的娱乐活动。

谢谢大家,我们组的介绍完了。

2.重阳美食组

“民以食为天”,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都离不开吃,那你们知道,端午节吃什么吗?

(粽子)对!

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那重阳节呢?

(吃重阳糕)对,我们这一小组就来介绍重阳节的美食。

(2)组员1:

大家好!

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北京特色小吃——栗子糕(课件出示)。

北京有重阳节吃花糕的习俗,花糕又称栗子糕,它是在蒸熟的江米上排满整栗子而名。

还有一种栗子糕,是用栗子泥为主料制作的。

它的做法是生栗子去皮蒸熟烂后捣成泥,并准备好京糕切的大片和澄沙馅,将200克栗子泥分成3份,用一份摊开为底层,接着铺一层京糕片,再用一份抹平在京糕片上,再抹一层澄沙馅后,最后一份栗泥抹在最上层,上面用切成小菱角形的京糕片和细青梅丝拼成图案,就成了上、中、下为黄色,中间夹有红、褐两色五层的栗子糕了。

吃时,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浇在上面即可。

栗子糕宜秋、冬季制作与食用。

因此,这种栗子糕还获得了“中华名小吃”称号呢。

(3)组员2:

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上海五色糕(课件出示)。

上海五色糕一共有这样五种颜色:

用麦青汁做成的绿色,用莲子汁做的白色,用松花粉的黄色,用玫瑰浆做成的红色,用可可粉做成的咖啡色。

这五种芳香植物原料,分别加入相粉制成色浆。

这样的菱形块状,装盒时插上象征吉祥的小旗即可。

(4)组员3:

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当地重阳糕(课件出示)。

(5)组员4:

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九层重阳糕(课件出示)的美丽传说:

传说那天是王母娘娘在天上做大寿,各路神仙都前来拜寿,在众仙欢庆之际,七位仙女却觉得天堂非常厌烦,便互相商量偷偷下凡,来到人间游玩。

怎知,过了一会儿,这件事便被一位朝中大臣发现了,于是他动邪使了法术,让七位仙女永远不能回到天上。

七位仙女带着欢乐与好奇,在人间游啊,玩啊,等天黑下来,四处无人的时候,她们才觉得应该回天上去了,可是,她们怎样变化,也飞不上天,心中已知定是天上有哪位神仙在惩罚她们。

出于无耐,她们便偷偷地溜进了一户人家,到厨房寻食。

正巧这户人家准备在第二天摆酒席办婚事,于是在厨房里准备了糕点。

其中有一种糕点是七层的,每层颜色都不同,是为了渲染酒席气氛的,特别好看。

当她们吃得正高兴之时,突然有人进来了,这七位仙女便各自钻进七层糕中的每一层,为了保护严密,她们又使仙术在头首又变了两层糕面,加起来共九层。

到第二天酒席中,一位客人看见这种糕点很可爱,便询问主人叫什么。

主人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考虑到新婚大喜日子,便随口说出“玫瑰九层糕”。

从此,玫瑰九层糕便在人间传开了。

大家一定没想到,美丽的九层重阳糕还有如此动听的传说吧?

3.重阳习俗组

我们是重阳习俗组。

在重阳节这天,我国民间有很多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下面就请我们的组员为大家一一介绍。

(2)组员1介绍重阳习俗之一:

登高(课件出示)。

重阳登高,是节日主要习俗。

历代以来,汉族官民到九月九日全都成群结队去爬山。

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干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仿制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

"

登高"

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

高"

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

可以长寿。

(3)组员2介绍重阳习俗之三:

品酒赏菊(课件出示)。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

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

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

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

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

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

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就是写了朋友邀请他品酒赏菊的情景。

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4)组员3、4分别介绍重阳习俗之二:

插茱萸(课件出示)。

听了前面同学的介绍,大家都知道了重阳节要插茱萸的习俗,那我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茱萸的功效吧!

重阳节身插茱萸、饮菊花酒,其实和端午节悬艾叶、饮雄黄酒的习俗差不多。

一是春夏交替,一是秋冬交替,都是疾病容易流行的时节。

说茱萸可以辟邪,这也反映了古人预防疾病的科学思想。

除了防虫,它还有散寒止痛、止呕止泻的功效,可用于头痛、疝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等。

可见,茱萸的功效可不小啊!

所以,古人不但喜欢将带果实的枝叶采下来插在头上,还喜欢单独将果实做成香囊随身佩戴。

听了我们组的介绍,同学们一定会想这种植物究竟长什么样呢?

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茱萸图片)

因为据了解,茱萸分为两种:

吴茱萸和山茱萸。

两种都是中药,不过前者有芳香的气味,而且可以驱虫。

古人重阳节插的就是吴茱萸。

不过,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盛行,到了宋元以后,就开始少见了。

专家认为,大概是因为重阳节俗的重心发生潜移,重阳在早期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所以代表“延寿客”的菊花最终盖过了“辟邪翁”――茱萸。

因此,现代人知道茱萸的已经很少了。

这也是我们调查之后,觉得非常遗憾的一件事。

4.重阳诗文组

我们是重阳诗文组的,根据收集的资料,我们队员分工合作,出了手抄报(课件出示)。

大家看,这两张手抄报上面写到了我们组收集到的所有诗歌,其中最有名的,也是同学们都知道的一首诗,就是大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

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一幅字呢,请大家一起来读一坊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吧!

(出示毛笔字)

(2)当然,我们组其他的组员们也是费尽心思,准备了几张精美的贺卡,大家请看!

(出示贺卡)这些贺卡可是我们诗文组专门送给在这次活动中评选出的“孝敬之星”所准备的。

(3)表彰“敬老之星”

前段时间,我们根据同学们父母所写的资料,评选出了“敬老之星”,现表彰如下:

(略学生名单)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吧!

希望他们一直保持这种美德,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好好向他们学习哦!

谢谢大家,我们组的介绍完了,相信大家对重阳节的诗文也有所了解了吧。

下面就有请下一组为大家介绍重阳节的敬老故事

5.重阳敬老组

(1)组员1介绍古代敬老故事(《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亲尝汤药)(幻灯片出示)。

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又称为“敬老节”“老人节”。

其实,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是绵延不绝啊。

首先请听我为大家介绍古代孝子的故事。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曾收集了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了《二十四孝》,现在它已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

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一则故事,叫《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

刘邦的三儿子刘恒,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

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

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

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

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后来广为流传。

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孝道,将其列为二十四孝之第二孝。

自古道:

“久病床前无孝子。

”而刘恒却能做到日复一日,真是不简单啊!

今天,我们学习刘恒的孝道,就是要学习他“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的耐心啊!

(2)组员2介绍名人敬老故事(鲁迅、孔繁森)(课件分别出示)。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许多名人都是敬老的好榜样,接下来,请听名人敬老故事。

鲁迅一生遵母命

鲁迅平常不多喝酒。

他在小时候,母亲常提到父亲酒后失态,并告诫他长大了不要多喝酒。

鲁迅遵母令,一生从未喝醉过。

鲁迅的母亲爱看小说。

当母亲由家乡移居北京后,鲁迅在上海买了些畅销小说给母亲浏览消遣。

在《鲁迅书简》一书中,收有鲁迅写给母亲的问安信,就有50封之多,可见其拳拳赤子之心。

孔繁森情系孤老

孔繁森在拉萨当副市长期间,全市56所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他走访了48所,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老人和孩子们的心田。

他平时自己节衣缩食,把节省下来的钱用来买茶叶、食盐、酥油、大米和棉鞋等,送给有困难的孤寡老人。

他到风雪灾区慰问时,宁肯自己挨冻,却将身上的毛衣、毛裤脱下来,给穷苦的老人穿上。

他还随身携带自备的药箱下乡巡诊,为老人和群众看病治病。

他不仅关心社会上的老人,也同样孝敬自己的老母亲。

1994年,孔繁森回到老家,就给93岁高龄的妈妈梳头、洗脚、喂饭,用轮椅推着老人出去乘凉,村里人看到了,个个都伸出大拇指夸奖。

6.重阳调查组

我们是重阳调查组。

前段时间,我们小组分别调查了周围同学、邻居或亲戚,了解重阳来历、习俗和敬老的情况,发现大家对重阳节了解得并不多,敬老意识也不强。

因此,我们希望同学们参加了这次活动后,能做好宣传工作,把我们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发扬光大!

下面献上我们的一首诗朗诵:

《敬老歌》

人人都有悲和乐,

人人都有情和爱。

人人都有老和少,

谁的青春他也不常在。

你别笑他的腰背驼,

你别笑她的头发白。

人人都会老,

人人都会衰。

尊老敬老把老爱,

咱中华的美德要一代传一代。

老人有所养,

老人有所爱。

当儿孙的应该让老人笑口常开,

让老人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六、活动评价:

(一)学生评价

活动结束后,可按小组汇集活动过程的材料(包括收集的资料、设计方案、体验文章以及观察记录卡、自制贺卡、书画作品、调查报告、采访记录、活动照片、家长的评价表、队活动资料、演讲稿等)。

教师引导学生队自己活动的成果进行反思,把自己的活动收获及时记下来。

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可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的团结协作精神、人际关系的协调性、与同伴的分享交流情况、活动成果的独创性、活动反思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教师评价

教师的评价要贯穿于活动的始终,要重视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评价的发展功能。

评价应以激励为主,要肯定和发展每位学生身上的潜能,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努力形成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以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七、活动反思

今天是重阳节,是我们国家独有的尊老节日。

尊敬老人,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父母养育了我们,给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是我们每个人生命和生活的源泉,孝敬老人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本分,更是天经地义的事。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我们有意无意地把对老人的孝敬淡化了,而对自己的子女却溺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