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新课改表格教案完整.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783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一课新课改表格教案完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后一课新课改表格教案完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后一课新课改表格教案完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后一课新课改表格教案完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后一课新课改表格教案完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后一课新课改表格教案完整.doc

《最后一课新课改表格教案完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一课新课改表格教案完整.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后一课新课改表格教案完整.doc

静乐县丰润中学导学案年级七科目语文时间2015年3月11日

课题:

最后一课

课时:

2-3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篇课文处于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学习本单元,教材要求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梳理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感受韩麦尔先生生动的艺术形象,并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完成改写。

 

过程与方法:

以教师点拨,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为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对汉语的热爱之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生活阅历贫乏,再加上时代背景久远,因此,我把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的理解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我将采用提问法、质疑法、点拨法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用朗读感受法、按句式说话法、讨论赏析法等进行探究学习。

在教学过程的分析中,我会结合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说明。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梳理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感受韩麦尔先生生动的艺术形象。

 难点:

(1)找到体现小弗朗士心理变化的关键词语,按句式说话,并进一步分析揣摩关键句子的含义,分析小弗朗士变化的原因。

 

(2)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完成文章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改写。

 

六、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一个阶段(1—6)序幕。

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7—10)开端。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

——课前

第三个阶段(11—23)发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

——课上

第四个阶段(24—29)高潮和结局。

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

——下课

第二课时

情节人物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疑惑、诧异线深情、悲痛

课上(发展)难受、懊悔索思索、内疚

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沉思、悲愤

心理、肖像、动作、语言

七、教学反思

八作业布置

九、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句话:

“失去了,才觉得珍贵。

”体会一下,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可今天我们要见到一位小学生,他应该有更深的体会。

过去的他是一个非常贪玩的人,但突然有一天被宣布从此不能再学习母语了,他似乎一下子警醒了,“学习是多么重要!

”可这失去的又无法挽回了。

因此,在他的“最后一课”中他想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二、了解作者、背景

1、作者:

都德(1840─1897)

2、背景:

普法战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或让学生朗读课文。

2、请同学提出本课中的生字、生词。

注字音,释词义。

3、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文章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5、引导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

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由上节课学习内容导入:

二、分析人物形象

思考:

本文着重塑造了哪两个人物形象?

明确:

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板书)

(一)认识、分析小弗郎士。

师引入:

刚才是上学路上发生的事,那么在上课之前、上课之中,小弗郎士又有哪些见闻呢?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二)分析韩麦尔先生艺术形象。

三、语言赏析

4、结尾部分三个破折

明确:

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5、讨论:

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

第二时

一、由上节课学习内容导入:

1.让学生朗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提问1:

“我”为什么想别去上学了,有几个原因?

提问2:

小弗郎士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呢?

这里属于什么描写?

作用是什么?

提问3:

小弗郎士多么想在晴朗的蓝天下,宛转的画眉鸟的叫声中,开心地玩儿,可是他说,“我还能管住自己”。

课文中哪些地方表明了他能管住自己?

以上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

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第1自然段,以独白式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小弗郎士是一个稚气、贪玩、不爱学习的学生。

——他闪过逃学的念头。

第3自然段,写他在路上看到的景物,但他没有为之所动,“急忙向学校跑去”。

这又突出了他性格的另一面:

小弗郎士的意志力,他终于战胜了逃学的念头。

这些也是小弗郎思想感情变化的基本条件。

第4至6自然段,写小弗郎士经过镇公所时的心理活动。

这里展示的是他性格的另一侧面,即对敌人的恨——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这一部分中有两处是为下文埋下了伏笔,那俩处?

有什么作用?

2.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

(1)请同学读第7至10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

提问:

跑到学校后,小弗郎士发现有哪些情况不同往常?

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讨论,回答。

小结:

这是第一部分的第一层。

(2)请同学读第11至16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

提问:

韩麦尔先生的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

表达了韩麦尔什么样的心情?

提问:

小弗郎士听到了这样的话,思想上有哪些变化?

请同学们齐读第12自然段,要把“万分难过”、激愤的心情读出来。

请同学们默读第13、14自然段。

有感情地朗读第15、16两自然段。

提问:

为什么说:

韩麦尔先生是个可怜的人?

(3)引导学生分析第三层。

①请同学们默读第17自然段。

教师讲解:

当轮到小弗郎士背书时,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来声音宏亮、口齿清楚地背下来,可当时,开头几个字他就“弄糊涂了”,他“心里很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

这时他想的不再是害怕老师的“训斥”,而是有了一种负疚感,一种羞耻感。

②请一名同学读第18、19两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

提问:

怎样理解韩麦尔说的“总要把学习推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提问:

第18自然段中有两处使用了单引号,其中一处还在单引号中用了省略号,体会一下引号里的内容和标点符号的作用。

提问:

课文第19自然段又有一处用了省略号,它的作用是什么?

提问:

小弗郎士不能背出书来,韩麦尔先生的态度与语言表现了什么感情?

③请一名同学读第20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

提问:

怎样理解“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提问:

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提问:

小弗郎士觉得“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

”为什么?

④请同学们默读第21自然段。

提示思考:

这一节中有“字帖”“金甲虫”“鸽子”等描写,体会一下这些描写的表现力量。

⑤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22自然段。

教师讲解:

这一段主要写了韩麦尔先生的神态和小弗郎士的内心独白。

韩麦尔先生的神态,

小弗郎士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什么?

⑥让学生默读第23自然段。

提问:

第23自然段写出了什么内容?

这就是课文第二部分的第三层,写韩麦尔老师与学生们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在最后一课中认真教学的感人情景。

这一部分写出了阿尔萨斯被普鲁士占领后的最后一节法语课。

深刻地展示了形式上的法语课实际上已成为一节生动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而且是一节极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它促进了小弗郎士这些法兰西明天希望的变化成长,让他们的心头都飘扬着法兰西的国旗;它还促进了郝叟老头——阿尔萨斯人的觉醒。

提示思考:

课文的第二部分写出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全过程,同学们体会一下哪些语句表现了老师和学生都是非常珍惜这最后一节法语课的?

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24自然段至文末。

提示:

钟声和号声,是时间的标志,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

提问:

“忽然”一词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提问,听到了钟声、号声为什么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

提问: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具有什么表现力量。

提问:

“我——我——”这两个破折号该如何理解?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提问:

怎样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和写出的“法兰西万岁”?

老师范读第三者29自然段。

教师小结:

面对“散学了”——以后他就不能上课了这种严酷的现实,韩麦尔先生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

这个悲怆的“镜头”深深地嵌在我们的头脑中。

作品也就在这悲怆的气氛中结束。

四、理解小说主题:

师引入:

在了解的本文的两个主要人物后,我们来思考小说的主题。

提示思考:

这篇小说写了小弗郎士的变化,写了韩麦尔先生上了悲壮的一课,还写了镇上的人到教室里来听课的情形,写这些都是为了表现什么

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

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们注意。

1868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的声誉.其中《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挑起的。

他为了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而发动了这场战争。

结果,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侵占巴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

这篇小说写的就是乡村教师韩麦尔给学生教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