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门一中校志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97711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门一中校志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铁门一中校志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铁门一中校志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铁门一中校志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铁门一中校志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门一中校志Word下载.docx

《铁门一中校志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门一中校志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门一中校志Word下载.docx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时局稍加稳定后,为了方便新安籍学生入学,张钫先生同校董商议后,于1941年春季将学校迁到铁门。

邀请河南大学文史系毕业的孟志昊担任教务主任,亲理校政。

聘请黄祖藩、刘策忠、黄宗、郭岐黄、张静庵等河南大学、西北大学毕业生及教育界名士到学校任教。

还让自家的女儿张广娴、儿媳宋丕东教数学、外文。

张钫先生为学校确立了“继承学术、发展科学、教育青年发扬民族气节,团结一致抗日,收复失地,振兴中华”的办学宗旨。

  1943年春,河南大学毕业生刘文中接替武剑西担任校长,制定了严谨的治校方针,严肃校纪校风,对成绩劣下、惹是生非者,一律勒令退学,学校秩序逐渐稳定,声誉大振,成为豫西闻名的学校之一。

  1944年日寇为了垂死挣扎,大军压境,占领铁门,嵩岳中学一度成为侵略者的马厩,校具、图书毁于一空,朗朗的读书声被战马嘶鸣声所代替。

  1945年8月,日寇投降,张钫从西安来电委托孟志昊先生负责筹措复校事宜。

孟会同黄德功、崔广廉、邓志远、邵敏卿、吕贻珍等人,精心筹措。

于1946年2月按时复课。

  1947年8月,暑假刚结束,新安全境解放。

民主政府在原址设立铁门完全小学,嵩岳中学停办。

  1968年,根据“五·

七”指示,教育学制改革,小学五年,初中二年,中小学合称铁门学校。

这一时期在左倾冒进和反右倾扩大化,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使许多教师受到了  不公正的的待遇。

严重挫伤了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1976年粉碎四人帮,教育迎来了春天。

教育战线拨乱反正,逐步恢复了生机。

一些冤假错案得到纠正平反,被错划成右派、靠边站的臭老九,重新回到了教学岗位。

随着高、中招的恢复,学校秩序逐步稳定,学校管理步入了正轨。

  1984年,中小学逐步分开管理,初中部更名为铁门镇铁门村初中。

铁门初中连续六年中招录取人数居新安县前列。

同年春,铁门村干群慷慨解囊,捐资建校陆续投资二十余万元,筹建了“培华楼”,洛阳市教育局为了表彰铁门村干群的义举,在“培华楼”竣工之际,在学校举行了隆重的竣工典礼暨立碑仪式。

  1986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义务教育开始走向法制化轨道,特别是1990年以后,我校被正式命名为“新安县铁门镇第一初级中学”。

2002年铁门镇政府为了改变铁门一中教育发展滞后的现状,决定在铁门镇新区筹资兴建铁门一中新校区。

同年十月举行了盛大的奠基仪式。

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有识之士的关注和鼎力支持。

当场筹资近百万元。

随后中国书协组织书协会员挥毫泼墨,捐赠书画近千余幅筹资近五十余万元,用于学校建设资金。

到2005年8月,历时三年,投资800余万元的铁门一中新校区交付使用。

以后又相继投资500万元陆续建造了学生公寓和改造了餐厅,装备了用于教育教学的教学仪器、实验仪器、体音美器材。

各个教室、集体办公室安装了电子白板,设置了实验、美术、音乐、书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设施的功能室,购买了课桌凳1500余套,至此,我校成为铁门镇第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

学校设施齐全,规模宏大。

达到河南省义务教育一类学校标准,为铁门镇均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4月,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党组书记赵长青等一行在洛阳市政府、新安县政府领导陪同下到我校视察,并为“中书协铁门希望学校”揭牌。

2009年4月,又在新安县被评为“中国书法之乡”之际,中书协再次将我校命名为“新安县兰亭中学”,张海主席亲笔为我校题写了校名,还为我校撰写了题词“搏击”和“上善若水”。

学校特意镶嵌在教学楼上,成为激励学校师生拼搏进取的座右铭。

我校成为中书协培养书法艺术人才的基地。

  2006年10月,我校顺利通过了洛阳市规范化学校的验收。

并被评为洛阳市“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并且成为洛阳师院教学实习基地。

2009年以来连续被评为新安县“素质教育”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全国兰亭书法学校先进单位,2013年被洛阳市命名为“书法特色学校”。

特别是2013年10月,我校教师卲天良、学生陈俊雅等参加首届全国兰亭学校师生书法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他们代表我校参加了中书协组织的文化代表团到日本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为我校书法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一章建制沿革  第一节  嵩岳中学创办前铁门教育概况  一、私塾:

辛亥革命前后,铁门的私塾先生主要有杨耀荣、刘德辰、张金堂、党学洛、刘清芝、侯维凡、李秀山、李清山等。

其中,以杨耀荣先生最为有名。

杨耀荣,清末举人,于1893年——1911年在铁门东大街杨家祠堂设馆教学,学生来自新安县、渑池县、宜阳县。

学习《大学》、《中庸》、上下《孟子》、上下《论语》和《诗经》、《书经》、《易经》、《春秋》、《左传》等。

张鈁、杨西川、雷道久、党学洛、杨敬文、侯德明、贾少洛、赵煥章、张金堂、茹书欣、袁定子、杨西爵等都是他的学生。

  二、义学:

私人集资,或用地方公益金创办的学校。

其中又分三类:

  1、从上级拨给教师工资的:

教师郭文泰,1909年——1910年在铁门村凤凰寨下的后观办学,课本是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和上级配发的课本。

当时的学生雷耀南,侯振兴、杨西献等。

  三、义塾:

设塾教人子弟,不收学费教师为郭维汉老先生。

主讲有《百家姓》、《三字经》、《大学》、《中庸》等。

学费当时乡绅集资。

学生多数是铁门街人,少数是邻村的。

校址在二郎庙。

当时的学生有黄元吉、楚子有、韩  石生、郭云端、裴宝章、耿书芬等。

  四、铁门简易识字学堂:

校址在行宫,1910年设立,主讲教师杨西爵。

学习内容是看图识字。

学生有雷大升、雷跟生、杨敬文等十几名。

仅办两年,经费靠私人集资。

  五、具有中学教育性质的铁门镇私立国学专修馆于1933年创办,有学生20人。

张钫聘请留美学生凌素莹任教。

历时二年,1934年停办。

  第二节嵩岳中学的创办与发展    一、嵩岳中学的创办  1936年,辛亥革命元老张鈁将军想在新安县创办一所嵩阳书院。

以他为首成立了校董委员会,张鈁任董事长,委员多是我县和铁门周边地区的名仕望族,已筹捐部分基金,准备建校。

后因卢沟桥事变,时局不稳,董事会放弃建书院的设想,于1939年在嵩县德亭镇创立嵩岳中学。

  张钫委托常子箴筹建嵩岳中学。

常子箴将嵩岳中学校址选定在德亭镇后,从1938年9月,日夜忙碌组织工匠,备料建校。

1939年春,大兴土木,动工建校,历时五个月,校舍已初具规模。

  1939年9月1日,嵩岳中学学生报到入学。

因学费低微,又有名师任教,报名学生很多,主要来自豫西各县,如巩县、偃师、孟津、洛阳、宜阳、栾川、嵩县、伊川、汝阳、新安和渑池等。

初中一、二、三年级每级一班,每班学生50名;

高中一、二、三年级,每级一班,每班学生50名,全校学生共300余名,名誉校长常子箴,校长郭质,各科教师共18名。

一时学风日上,教学并重,成绩斐然,得到社会各界赞扬。

  二、抗战中的嵩岳中学  1940年春,日寇为了发动河南战役,动用飞机在豫西上空侦察、轰炸。

对嵩岳中学的轰炸,直接威胁着学校师生的安全。

张鈁决定将嵩岳中学搬迁到铁门。

在农历四月初四的传统庙会上,张将军作了迁校动员报告,社会各界广泛响应。

会后,张鈁委托铁门杨西川等地方人士筹备建校。

校址选定在铁门小学西边之顺庆寺旁。

四月五日开始备料,六月开始建校,十月底竣工,建起八个大教室,十三间教师住室,还开辟了一个体育场。

于是,嵩岳中学于1940年底迁到了铁门街。

  1941年农历正月十六,嵩岳中学正式开学。

校长郭质、教导主任孟志昊,教师有20人。

初中一二三年级,春上各招一班,叫春一班;

各年级秋季又招一班,称秋一班。

故后半年开学,初中每级二班。

高中一二三年级,每级各一班。

以上每班学生各50名,全校师生近500人。

  课程设置  初中:

初一,国语、算术、英文、史地、动植物、生理卫生、体、音、美;

初二:

国语、代数、英文、化学、史地、体、音、美;

  初三:

国语、几何、英文、物理、世界、史地、体、音、美;

  高中:

高一,文学、英文、三角、平面几何、生物、史地、体、音、美;

高二:

文学、英文、范氏大代数、化学、史地、体、音、美;

  高三:

文学、英文、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物理、世界、史地、体、音、美。

  设备:

理化方面有简单仪器,史地方面有地球仪等,体育方面除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系绳球等外,还有军事操。

  经费:

一是张钫筹款补助二是收学费,初中:

学麦50斤,现洋5元,高中:

学麦70斤,现洋5元。

嵩岳中学初中有童子军组织,高中有教官,负责学生军训,学校的体育活动很活跃。

1943  年到县比赛,篮球得第一,学生安永璋在县中学运动会上获乒乓球赛冠军。

  开学后,嵩岳中学生机盎然,校风日上。

教师诲人不倦,学生学而不厌。

当时,全国抗日运动继续高涨。

嵩岳中学师生深入民众,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抗战热潮如火如荼。

英语教师王凌波,经常教学生唱《义勇军进行曲》、《我是一个神枪手》等抗战歌曲,指导学生演《军火船》、《汉奸的女儿》、《反正》等话剧。

张鈁的女儿张广敏也登场演出。

  当时,学校遵照张鈁意见强调学生专心读书,不准有碍学习的组织到校活动。

学生还成立了自治会,郭金堂、仝伟任正副主席,王晓钟、段星灿任校刊正副编辑;

段还办有命名为《流火》的壁报,转载短诗《延安散歌》,许多学生传抄,都会背诵,那时,《文艺阵地》、《七月》、《重庆群众》等进步刊物宣传抗日,抨击时弊,在学生中流传阅读。

学校的进步气氛很浓。

后来,学生中谢文、侯志远、段星灿、郭书生等到山西上“民族革命大学”,走上了革命征途。

  附:

嵩岳中学校长、教导主任及员工一览表:

  河南私立嵩岳中学领导更迭一览表时间校长校务主任教育主任教官总务训育主任备考1940-1941郭质孟志昊王绰然黄埔东1942年吴剑西滑如辉孟志昊邱穆枝王志超邓绍文1943-1944刘文中陈俭崔广廉费显五郭淼孟志昊邓志运张举贤邵民卿王再生1945-1947张广仁  孟志昊邓志运张举贤  董宪章1947年张广仁  教师:

安子纯宋丕东段子厚霍传宗王静波郭其堂  朱炳章赵安波张云生高尔夫刘赤城张静安  光复后,陇海铁路铁门车站有两个工程师曾自告奋勇义务到嵩岳中学教书。

  张钫很重视文化教育,他从北京、沈阳、南京、西安等处搜罗《四库全书》和《万有文库全书》,运回铁门。

在嵩岳中学开设伯英图书馆,供人阅览,日本侵占铁门时,毁于战火之中。

解放后将残存部分送新安县人民政府保存。

  1944年日寇为了垂死挣扎,大军压境,占领铁门,学校师生紧急撤离,时任校长的刘文忠,为保护校产而断后,待日军进入铁门后才翻墙北逃,在渑池洪阳一带遭遇日军流弹身亡。

嵩岳中学一度成为侵略者的马厩,校具、图书毁于一空,朗朗的读书声被战马嘶鸣声所代替。

    三、抗战后的嵩岳中学  1945年8月,日寇投降,张钫从西安来电委托孟志昊先生负责筹措复校事宜。

孟会同黄德功、崔广廉、邓志远、卲敏卿、吕贻珍等人,精心筹措。

当时招收了初一、高一学生,初二、高二学生续学。

当时铁门火车站工程师刘道生、温蓝田自荐义务任教外语和数理。

群众奔走相告,师生不胜欢喜。

同年3月张钫长女张广仁自美国留学毕业回到铁门,被聘任为校长。

她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

组织师生广泛开展学术演讲,积极宣传新文化,介绍“五·

四”运动,举行书法比赛。

活跃了学校文化生活。

营造浓郁的学习气氛,得到师生们的积极响应。

  到了1946年,在全国广泛掀起“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之际,铁门驻军军官到学校寻衅滋事,把数学教师温蓝田殴打一顿,师生闻讯,无不愤慨,自发组织起来,要求肇  事者向温老师赔礼道歉,反动军官非但不认错,反而出言不逊,吓唬师生,激起学生的不满,众同学蜂拥而上,将其撂倒在地,痛打教训了一顿。

反动军官恼羞成怒,声称校内有共产党,竟在校门口架起了机关枪,对师生威胁。

师生们不畏强暴,一方面据理力争,一方面向上边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当地乡绅慌忙出面调停,同学校商议用假开除闹事学生的办法,方才平息了这件事。

民主政府在原址设立新安铁门完全小学,嵩岳中学停办。

  嵩岳中学历经八载。

虽然道路坎坷,但学校始终按张鈁先生办学宗旨,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培养人才,所以该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渊博,足智多谋,大都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他们中的不少人,为国为民,建功立业。

如谢云担任云南都匀市市长,杨子敏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诗刊》主编、段星灿任《解放军报》编辑、王晓钟任孟津县县长、洛阳地区教育局长。

史善良任义马市医院主治医师等,他们都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

    第三节建国前期的铁门中学教育    一、“文革”前的铁门中学教育  1957年秋季,铁门村在今铁门社区大院对面,创办耕读中学一班,学生系本村没有考上中学的学生,杨学信和张振华两人负责管理教学事务。

开设课程有政治、语文、代数、平面几何、历史、地理、农业常识、会计知识。

经费和教师工资当时的灯塔社拨给。

  这时期,通过1957年反右斗争,1958年抜白旗和向党交心运动,教师人员减少,劳动量增多,没人敢抓教学质量,学校教学成绩开始走下坡路。

  二、“文革”时期的铁门中学教育1、“文革”时期的中小学教育  “文革”时期,1966年——1967年这一阶段,学生自动组织、三五成群到郑州、兰考、北京等地串联,学校停课,门窗被砸,造反派成了学校的主人,名曰“占领社会主义阵地”,他们动不动就训斥老师,叫“臭老九”。

县“高造”一个回铁门当民师的造反派,把多年来学校集存的档案资料扔了一地,造反派学生拿到收购部当废纸卖掉。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五·

七”指示,学校变化较大。

初中和小学合并,称铁门学校。

各级课程设置  初中一年级3班约150人,语文、代数、生物、地理、历史、体育、音乐、政治、英语、农基等。

  初中二年级3班约150人,语文、代数、平面几何、地理、历史、体育、音乐、政治、物理、化学、英语、农基等。

  1971年——1973年,教育部长蒋南翔开始抓教育,铁门学校抓教学业务的教导主任梁玉琛,深入第一线,狠抓各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训练,举行大型观摩教学、教研活动,还恢复了闭卷考试制度,并举行作业展览,发动教师自制教具,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得到了铁门群众的赞扬。

  2、“文革”中的“红大”:

全称豫西红卫兵大学,又称洛阳工读大学。

是兰州大学政治经济系学生刘金川在学校停课期间回乡创办的一所职业教育学校。

该校经当时高教部副部长段若夫批准,河南省委赵文甫、郭晓堂认可筹建。

时间为1968年3月至11月。

起初,校址设在芦院村的县型砂厂内,后迁至新渑交界之泰山寺庙宇及附近山洞中。

学生为来自河南。

山西、陕西等地的初高中毕业生,县、公社、大队推荐入学。

初建时280余名,秋季发展到一千多。

开设专业三个:

农林机电、医疗卫生、政治教育。

教师30多名,有来自郑州、洛阳林校、医专、师专教师和铁门名医等。

经费来源为学生开荒种地和勤工俭学收入。

  

      师生艰苦奋斗,在铁门西山上开荒200多亩。

当年冬,该校因不支持造反派,被“查封”。

  3、“文革”中的“共大”:

1976年,铁门大队某些干部在电影《决裂》的影响下,在铁门村黑虎桥创办了一所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共大”。

招生对象是初高中毕业生,两个班,共50名学生,每班教职工5人,共10人。

名誉校长赵留喜,校长邵文辰。

经费来源有二,一是学生到火车站装货车,共收入5000余元;

二是大队拨款和补助粮食,每人每月15斤。

开设课程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农业技术和会计知识等中学课程。

该校开学典礼时,县委书记吕国卿、县文教局副局长郭伟到会讲话;

名誉校长、大队支部书记赵留喜赠送校牌、红宝书等。

该大学仅办两年,投资近10万元,后因理论和实际脱节,只好停办。

  第四节改革开放以来的铁门中学教育  一、教育的春天  1、粉碎四人帮后的拨乱反正:

  平反冤假错案: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后,各行业拨乱反正。

首先是平反冤假错案,右派摘帽,消除历次政治运动对学校的恶劣影响,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铁门地区一批优秀教师也先后重返教坛。

他们中有段星灿、韩广远、安永璋,邓青等。

这些老同志扬眉吐气,精神振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心尽力,为教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中招的恢复与课程设置:

1979年,随着全国高考、中招的恢复,新安县也恢复了以前初中的学制和课程设置。

学校增添了设备、经费。

铁门中学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昌盛时期。

初中一年级3班约150人,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生物、地理、历史、体育、音乐、美术等。

  初中二年级3班约150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生物、地理、历史、体育、音乐、美术等。

  初中三年级3班约150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生理卫生、地理、历史、体育、音乐、美术等。

  截止1982年底,从铁门学校毕业的学生考入重点大学7人,一般大学17人,中专3人,中师5人,共32名。

各种学科竞赛的获奖者也日渐增多:

数学10人、理化5人、英语13人。

  这一时期教学质量和升学率高的原因有五方面:

第一,学校重视毕业班和理科教学,毕业班各科教师择优配备。

第二,教师工作努力,时间抓的紧。

假日、星期天,甚至饭后都充分利用。

第三,毕业班的复习及单元考试,学校固定专职刻印人员,从外地找来的材料尽快翻印。

第四,后勤对毕业班有求必应,教师只要买回参考书,都予以报销。

第五,全体教师,要求严格,能抓住要点,突破难点,毕业考试中马五德的英语、田润泽数学、侯新平的语文、杨跟友的物理成绩在全县总是名列前茅。

  这一时期的骨干教师有:

高书中、田润泽、侯新平、、马五德、白发永、黄天煜、杨玉良、杨根友、白静、张振华、孟国烈、于今盈、杨长松、刘志杰、田青、张廷芳等。

  民师整顿与转正:

十年动乱及以后一段时期,铁门学校的教师多以民办教师为主体。

民师的来源也各种各样。

有生产队推荐的,有农村干部驻校的,有高中毕业学生。

随着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教师队伍水平的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此,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对民师队伍进行整顿。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小龄民师选送院校培养。

如民师侯新平被选送到洛阳师范进修,杨根友被选送到洛阳教育学院进修。

  二、大龄民师通过考核转正。

我校老民师张振华,卢德高,刘志忠,白发永,张延芳等都通过县,镇组织的文化和业务考核,成绩合格后转正。

  三、在职进修学习: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洛阳分校在我县办教学班,学习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我校教师杨长松报考通过,利用星期天,假日和调课,部脱产坚持学习三年,毕业后转正。

  与此同时,民众教师中也有一部分同志因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而离开了学校。

四、党,团,工会,学生会组织的发展。

  十年动乱中,铁门初中的党团组织,工会名,学生会都处于瘫痪状态。

粉碎四人帮后,随着拨乱反正的深入,学校各种组织都重新组织,健全并开展了正常活动。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白世芳担任,副书记白静担任,他们深入到教研组和各学段,大力抓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党员人数也2人发展到7人。

  学校共青团支部书记先后有白静和侯新平、韩四义担任。

各班都建有团小组。

学生中的共青团员是参加班干部和学习尖子生,他们无论钻研功课还是参加各种活动,都是同学们的榜样和带头人,有力的带动着学校和班级的开展。

  学生会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铁门初中的群众组织。

学校设学生会主席1人,副主席1--2人。

各班都有基层组织,人员有大家选举产生。

有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劳动委员,体育委员等。

班级纪律,文体活动,劳动卫生等事务。

从布置到考核评比,都有各委员组织开展。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们的工作能力,又增加了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班级荣誉感。

  工会工作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为全学区统一组织。

1977年至1984年,工会负责人为樊友谊老师。

1984年至1990年,工会负责人为邓汉卿老师。

1990年至1994年,工会主席为邓明庄老师。

  教育基层工会经常组织教职工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探视病,弱,残,老同志,并组织工会会员开展创优争先活动,也不断给同志们办置各种福利,如组织观看现代戏剧,发放电影票等。

1991年和1992年,铁门学区工会还被评为“新安县先进教工之家”和“洛阳市模范教工之家”。

  二教育改革1、学制改革  十年动乱中,铁门初中的教育质量一度坠入谷底。

初中学制只有两年,且运动不断。

劳动频繁。

学生名曰毕业。

却知识匮乏,技能低微。

学业水平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建设需要。

为适应教育新形势,学校遵照上级指示,于1979年8月招收当年高考中落榜学生回校复读,称八年级。

开设课程有政治,语文,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和生理卫生,共九门。

这样,初中阶段应该开始的课程才于“文革”前一致,应有尽有。

  1980年秋季,初中三年级又增加一班,1981年,初中三年级发展到三班,最后完成了初中制三年制的改革。

  2、群众性捐资助学热潮  1982年,校长白世芳主持工作,副校长裴明智抓教学业务,铁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真正进入了教学的春天,教学质量日益提高,考试成绩引人注目,中招被中师,中专,县高中录取人数连年居全县第一,显著的成绩不仅吸引来许多外乡镇的学生,连临近的渑池,义马,宜阳,洛阳水泥厂,洛阳铝矿的学生也大量拥入铁门,甚至有山西运城市的城市也慕名来铁门初中就读。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在嵩岳中学旧址的铁门小学、初中,当时仅在十八个陈旧教室上课、办公。

校舍虽几经修葺扩建,仍不敷用。

面对这种状态,1984年春节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