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多义词教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7636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多义词教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外汉语多义词教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外汉语多义词教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外汉语多义词教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外汉语多义词教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多义词教学Word下载.docx

《对外汉语多义词教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多义词教学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外汉语多义词教学Word下载.docx

①动词,指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

②动词,喜欢;

③动词,爱惜;

④动词,常常发生某种行为;

容易发生某种变化;

⑤名词,姓。

第⑤义项作为特殊用途的姓氏,不在本文考察范围。

①②③义项具有[情感]的语义特征,④则不具备。

吕叔湘也对这个义项作过解释[1]:

容易发生。

必带动词、形容词宾语,宾语通常是说话人主观上不愿发生。

这一义项的“爱”可以用“容易”替换。

如:

(1)铁爱生锈。

→铁容易生锈。

(2)他是平足,走远路爱累。

→他是平足,走远路容易累。

以下两例则可以用“习惯”替代,如:

(3)他那乡下来的阿姨爱穿睡衣去买菜。

→他那乡下来的阿姨习惯穿睡衣去买菜。

(4)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

→南方人习惯吃米饭,北方人习惯吃面食。

不管是例

(1)、

(2)中表“容易”义的“爱”,还是例(3)、(4)中表“习惯”义的“爱”,由它们构成的句子都可表惯常义。

“惯常”是一种活动,被视为持续一段时间的情况,在英语中用“usedto”及一些词汇标记如“often”、“frequently”等来表达。

[2]汉语中的叠结式“每当……会……、每……都……、一(量)……一(量)……”是表惯常义的形式标记,“常常、往往、回回”等是表惯常义的词汇标记。

由于“爱”是个高频词汇,在《(汉语水平)词汇大纲》里属于甲级词汇,留学生较早学习。

我们发现,前三个义项的“爱”使用准确率较高,而义项④却很少使用,使用后的准确率也很低。

由于前三项具有[情感]的语义特征,可以归为一个认知域,义项④不具备,属于另一认知域。

为区分不同,我们把它分为“爱1”和“爱2”。

对“爱”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首先要区分句法功能,搞清楚其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和别的语言成分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爱1”和“爱2”在句法上的区别

(一)是否可带“着”、“了”、“过”

(5)她为人规矩,死心塌地爱1着孤儿出身、比她小几岁的庆生。

(6)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我爱1了别人,与他有什么相干?

(7)她一生只爱1过他一个,而他却无情地伤害了她。

(8)北方人爱2着/了/过/吃面食,南方人爱2着/了/过吃米饭。

由语料可知表情感义的“爱1”可带时体标记,而表惯常义的“爱2”则不能。

(二)是否可带宾语和受程度副词修饰的

“爱1”可以带名宾和谓宾,也可受程度副词修饰。

“爱2”后只可跟谓宾,且不可受程度副词修饰。

(9)多数人很爱1他,一些人不喜欢他,但没人真的恨他。

(10)孙福明也很爱1穿运动服,连毛衣也订成运动服式样。

(11)小孩和老人很/最爱2早起早睡,年轻人则很/最爱2晚起晚睡。

“爱2”可受频度副词“往往、常常、通常、老、总是”修饰,却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而“爱1”虽可受程度副词修饰却不能受频度副词修饰。

(12)他妈妈通常爱1他的大哥。

(13)有的药品厂家的说明书不是直接注明每次服用几片、几粒,而往往爱2用克、毫克之类的单位。

(三)是否可以进入兼语句

“爱1”可带兼语,兼语后多是形容词短语,“爱2”表示原因,则不能。

(14)他也不是爱1她投毒,而是爱1她有一颗需要拯救的灵魂。

(15)我爱2他勤奋好学。

(四)是否加程度补语

判断心理动词能否带程度补语的框架有“~得很/~极了/~多了/~得多/~得要命/~一些/~一点”,我们拿前两个测试能力较强的“~得很/~极了”,看它们与爱1、爱2的组合情况:

爱1得很爱1极了

爱2得很爱2极了

(五)有无否定形式

“爱1”前加“不”和“没”表否定,如:

(16)他看上去很笨重,平时也不爱1活动。

(17)我上大学的时候就认识他,一开始真没爱1上他。

由“爱2”作谓语动词构成的句子表达一个肯定的规律,而在其前加上否定标记形式则意味着该惯常命题表达一个否定的规律。

所以,严格地说,惯常事件是没有否定的。

(18)她在睡前爱2把被子塞得严严实实。

(19)她在睡前不爱2把被子塞得严严实实。

“她在睡前爱把被子塞得严严实实。

”是一个习惯(一条规律),但是“不”和谓语结合后“她在睡前不爱把被子塞得严严实实。

”是表达了一条新的规律,而不是否定整个命题。

三、语义区别

(一)主语有无[述人][有生]语义特征

“爱1”具有[+述人]的语义特征是因为它是人对客观世界和内心世界的体验,是对各种刺激物的一种心理反映,但这种心理反映往往缺乏有意识的行为预测,所以不可与能愿动词“要”组合表达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如“要爱1”。

“爱2”主语可以由[-述人][-有生]充当,也可以由[述人][有生]充当,如:

(20)她一到夏天就爱2遭蚊子。

(21)夏天这儿爱遭蚊子。

(二)相关成分的可重复性要求

“爱1”是一种心理状态,是“续点和终点很弱的心理动词”。

比如:

“我爱看电影”中的“看电影”不能分割为一个一个独立的有界事件,不能说“我今天爱看电影”“我明天爱看电影”。

“我爱看电影”指的就是当下的状态。

而“爱2”后的事件可以分解为一个一个独立的有界事件,如:

“夏天这儿爱遭蚊子”指的是每年一到夏天蚊子就来这儿,一年四季的轮回正体现了爱2后的事件的可重复性。

因此,“爱2”要求相关的成分都具有可重复性。

首先是要求其后事件中的动词具有可重复特征,如“咳嗽、感冒、不停地眨眼睛”都是可重复的动词,不可重复的动词,如“出生、死亡”不能出现在爱2构成的事件里。

另外,对修饰成分,如时间词的选择也要考虑到是否可以体现事件的可重复性。

(22)有段时间我闻到花香总爱2打喷嚏。

(23)前几年我老爱2往医院里跑。

句中的时间词都表示时间段,不表示时间点,使得其后的事件在一个有界的时间段内具有发生的可重复性。

以上分析的是“爱1”和“爱2”在句法和语义上“存异”之处,把握形式区别对正确使用词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爱1”和“爱2”考察,我们认为:

一方面对外汉语教师要有扎实的语言学功底,能够对不同义的词汇在本体上作细致入微的分析,找出差异,即“存异”之处,并且能够提炼出最简略的形式,让汉语学习者一目了然,方便使用。

另一方面,多义词的学习也不能割裂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而隐喻在它们之间起了一座隐形桥梁的作用。

它可以让学习者在学习一词多义的词汇的过程中参与语言内部规律的探究和认知加工过程,积极思考,而不是被动接收和机械记忆。

这是多义词学习的“求同”过程。

四、隐喻和“爱”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隐喻认知理论认为人们是从认知基本范畴的事物开始认识世界的。

最初的词汇多表示具体可视化的事物和直观的行为,是身体直接体验的结果。

随着客观世界和人类内心世界的越来越复杂,需要更多的词汇来表达。

人类将未来的概念和已知的事物相联系,通过始源域和目标域这两个认知域的相似性,利用隐喻的创造性来认知新事物、发展词义。

(一)“爱1”到“爱2”的隐喻

多义词常包含着极其丰富的隐喻现象。

学习这类词汇时,可以通过激活该词的多个义项之间的隐喻理据,更加生动、形象地习得词汇的多个含义。

我们来看“爱”的各个义项,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的。

义项①是情感因素最强的义项,指“对人和事物有很深的感情”,与之组合的是具体可感的人和事物。

义项②“喜欢”,其后可跟抽象的事件;

义项③指“爱惜、爱护”,其后可跟具体的事物也可跟抽象的事物。

②③义项中虽含有情感因素,但强度已经次于义项①了。

这三项可以构成一个语义链,即:

①→②→③。

而义项④不含情感因素,后接的是表示一种倾向性、高频率发生的行为。

那么,从始源域“情感”到目标域“非情感”的跨概念的域的映射是如何实现呢?

人们首先认识的是直观和具体的事物,之后由联想把已知事物与新认识的抽象的事物相联系起来,找到两者之间的相关点,这样就有了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因此产生了新义。

隐喻是基于人的日常经验的,基于日常经验的联想告诉我们非情感因素义项④与带情感因素义项①②③有一定的联系:

和某事物有很深的感情必然产生与之接触的想法,继而是高频率的接触直至惯常行为。

即符合“对人和事物有很深的感情→倾向性接触→惯常性”这一思维轨迹。

从始源域“情感”到目标域“非情感”的跨概念的域的映射便是建立在“倾向性接触”这一相似点上完成的。

“爱2”获得了新的意义,即表惯常义的词汇标志,抽象程度达到最高,完成“爱1”到“爱2”的隐喻过程。

(二)隐喻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拼读词汇→解释词义→罗列词的各种搭配和用法→进行单句操练,是传统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步骤。

它往往将词语作为一个孤立的语言单位进行教学,使得学习者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对非汉字圈的汉语学习者。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手段,是一个互动的交流过程,所以能够激发学习者去思考目标域和始源域之间的相似性,帮助学生用更具体、更有高度组织结构的事物来理解相对抽象的、无内部结构的事物。

学习者能按这一方式从一个多义词的已知义项中更好地理解其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未知意义,从而推导出它的意义。

“猜词”就是阅读中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它从一个角度反映了隐喻在词汇学习中的重要性。

在表示惯常义“爱2”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区别“爱1”和“爱2”句法特征和语义的特征,在形式上给予使用的规范固然重要,但仅有这些还不够,因为词汇是有理据性的,词汇习得应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学习主动性。

心理语言学认为关联模型(associativemodels)是人类记忆的基础,在这些模型里,记忆的内容一般包括一些项目的心理表征以及与之有关的链接。

所以,教师在讲授等级较高的“爱2”时要和以前学过的“爱1”的其他义项联系起来,用浅显的语言、例子或者形象化的图片来表达“对人和事物有很深的感情→倾向性接触→惯常性”这一符合认知规律和日常经验的词义之间的联系和脉络,把一个词的多层意义连贯起来,是一个系统有效地理解过程,避免了孤立地、机械地学习和记忆。

五、结语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本义“爱1”和引申义“爱2”在形式上的区别,这是“存异”之处,另一方面要利用隐喻作为词汇多义词形成的方式来“求同”,找出词义间的联系,提高教学效果。

因为隐喻是人类共同的认知活动和思维手段,在很多语言中都存在隐喻现象。

教学时,可以借助这一认知共性提高学生的隐喻意识,把汉语多义词不同意义形成的手段介绍给留学生,这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词汇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词语,更好地使用和交际。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1980:

49.

[2]戴维·

克里斯特尔,沈家煊译.现代语言学词典.1999:

167.

[3]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王寅,李弘.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隐喻能力“三合一”教学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6.

[6]王红斌.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范围和类别[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4).

[7]王晓凌.论非现实语义范畴.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7.

[8]任俊香.隐喻认知过程与外语词汇教学[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2).

[9]朱淑媛.隐喻认知策略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