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文档格式.docx
《九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W=Fs;
单位:
W:
焦(耳)J;
F:
N;
s:
m。
(1J=1N·
m).
4.功的原理: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
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
η=W有/W总
7.功率(P):
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P=W/t。
P:
瓦(特)W;
W→J;
t→s。
(1W=1J/s。
1kW=1000W)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
J
10.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
动能重力势能;
动能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1.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
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
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
J。
8.热量(Q):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9.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10.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容就相同。
11.比热容的单位是:
J/(kg·
℃),读作: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容是:
c水=×
103J/(kg·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103J。
13.热量的计算:
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
c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
℃);
m是质量;
t0是初始温度;
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
1.热值(q):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单位是:
J/kg。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
Q放=qm;
(Q放是热量,单位是:
J;
q是热值,单位是:
J/kg;
m是质量,单位是:
kg。
)
3.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4.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余三个冲程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5.热机的效率:
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6.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第十三章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1.电源:
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4.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
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电路组成:
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电路有三种状态:
(1)通路:
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2)断路:
断开的电路叫开路;
(3)短路:
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电路图:
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串联:
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
(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0.并联:
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
(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2.电流I的国际单位是:
安培(A);
常用单位是:
毫安(mA)、微安(μA)。
1A=103mA=106μA。
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
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②0~3A,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1.电压(U):
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U的国际单位是:
伏特(V);
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1kV=103V=106mV=109μV。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②0~15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5.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V;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V;
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
不高于36V;
⑤工业电压380V。
1.电阻(R):
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电阻(R)的国际单位:
欧姆(Ω);
常用的单位有:
兆欧(MΩ)、千欧(kΩ)。
1MΩ=103kΩ;
1kΩ=103Ω。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R=ρL/S
4.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原理:
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作用:
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铭牌:
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
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④正确使用:
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
B.接线要“一上一下”;
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值的地方。
(2)电阻箱:
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
I=U/R式中单位:
I:
安(A);
U:
伏(V);
R:
欧(Ω)。
1A=1V/Ω。
3.公式的理解:
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
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
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
(U=IR)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
(指R1,R2串联)
①电流:
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
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
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U1∶U2=R1:
R2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
(指R1,R2并联)
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则有1/R总=1/R1+1/R2:
;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
电阻并联则R总=R/n
④分流作用:
I1:
I2=1/R1:
1/R2=R2:
R1
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或写成:
滑轮组:
F=
G总
s=nh
对于定滑轮而言:
∵n=1∴F=Gs=h
对于动滑轮而言:
∵n=2∴F=
Gs=2h
机械功公式:
W=Fs
功率公式:
P=
提示:
机械效率η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
W有=Gh[对于所有简单机械]
W总=Fs[对于杠杆和滑轮]
W总=Pt[对于起重机和抽水机]
机械效率:
×
100%?
(G物+G动)η=(G物h)/(G物h+G动h)(不计绳重和摩擦)
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
Q=cm△t
(保证△t>
0)
燃料燃烧时放热
Q放=mq
★电流定义式:
欧姆定律: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
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表达式:
I=I1=I2
电压:
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U1+U2
分压原理:
并联电路的特点(图在右上):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I=I1+I2
分流原理:
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U=U1=U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