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户籍制度的问题和改革思路.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692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元户籍制度的问题和改革思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元户籍制度的问题和改革思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元户籍制度的问题和改革思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元户籍制度的问题和改革思路.doc

《二元户籍制度的问题和改革思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元户籍制度的问题和改革思路.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元户籍制度的问题和改革思路.doc

二元户籍制度的问题和改革思路

**

**************

[内容摘要]中国的户籍制度历史悠久,自春秋时期到至今,户籍制度一直在不断完善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我国采用的二元户籍制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对我国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户籍制度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不适应性。

本文对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进行了说明。

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的不断进行,各级地方政府针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新措施和新政策纷纷出台。

对于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本文也将进行概括论述。

[关键词]二元户籍制度;不利影响;改革措施;城市化

一、二元户籍制度的概念和成因

1.二元户籍制度的概念

二元户籍制度是指20世纪50年代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为解决特定问题而逐步形成的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一套制度,包括以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核心的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各种规定以及随后衍生的其他方面与之相配套的具体措施和具体规定。

主要包括户口迁移登记和审批制度,是通过对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区分而建立起来的城乡有别的二元制度体系。

2.二元户籍制度的成因及合理性

新中国成立后,户籍制度发生了巨大转变。

五十年代初,我国户籍制度基本上是一种基于农村的自然经济以及传统家庭为基础的行政管理模式。

一五期间,国家逐步建立起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农村走向集体化,并实行人民公社制度。

由于我国先天存在的工业基础薄弱,农村人口众多,城市规模偏小的特点,以及在指导思想上的先工后农,先城后乡等原因,自五十年代开始,实行了严格控制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的户籍管理制度。

二元户籍制度的形成在特殊时期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第一,二元户籍制度是为了维护保障建国初期国家的社会秩序。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社会秩序混乱,需要依靠中央的力量才能对社会秩序进行有效整合;第二,二元社会制度是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必然选择,通过城乡有别的二元户籍制度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并在农业以劳动密集发展方式提供农业剩余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农村居民对工业化的压力;第三,二元户籍制度是建国初期国家在资金短缺下发展经济的必然需要。

资金是发展工业的基础,且工业建设周期长,因此只有将农业资金作为工业资金输入,才能促进工业发展;第四,是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

户籍制度适应于新中国国防建设,能够稳定人心,确保新生政权稳固而确立。

二、二元户籍制度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二元户籍制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日渐明显。

其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早已与我国现阶段经济制度、社会发展程度及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

1.制约劳动力合理流动,影响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社会经济发展是在生产要素不断优化组合和流动中实现的,人力资源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但唯有通过流动特别是人口流动才能实现其最佳配置并取得最大效益,而我国二元户籍制度使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形成隐性失业者,使得人力和人才资源无法根据需要自由流动。

从长远看,这又将导致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并且使农村人口负担过重的状况无法改变,间接阻碍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最终二元经济结构得不到改善。

也影响了城市发展,造成“用工荒”,给社会建设带来了极大的不利。

2.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发展进程是鉴别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条件之一。

我国城市化正在起步发展阶段,然而目前的二元户籍适度使农民身份转换受到严格限制,这也导致了大城市扩张受阻,小城镇发展困难重重,对于提高我国城市化进程是最大的阻力。

二元户籍制度将农民禁锢在乡村,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不利于我国农业人口城市化的顺利进行。

由于长期分隔化,又导致城市人口对非城市人口有着偏见,对进程农民缺乏包容之心。

且在企业招用人员过程中,对不同户口人员差别对待,这不仅阻碍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在客观上也阻碍了城市化发展,制约了我国城市化进程。

3.剥夺公民迁徙自由权力,影响公民平等权利的实现

对社会来说,迁徙自由不仅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

迁徙自由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迁徙自由是人的自由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

然而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却对公民迁徙自由造成了极大地限制,造成人才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官僚压迫人的工具。

4.人为的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加剧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失衡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家为了加快经济发展进度,政策偏向重工业投资,农业投资所占比重很小,使得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农业发展滞后。

近几年来,城乡差距更加不断被拉大。

基于二元户籍制度,国家在城市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包括住房、教育、医疗、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而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则非常少,教育医疗资源卫生等公共资源投入也相当缺乏,从而导致农村人口素质与城市人口素质差距拉大,形成经济贫困和人口素质低下的恶性循环。

经济的贫困使得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农民生活水平与国家整体社会水平发展不符合,并长期得不到改善。

这将从根本上阻碍了社会公平,造成城乡居民社会福利的不平等。

5.制约了农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农民生产方式的现代化进程

在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制约下,大量劳动力被迫滞留在农村,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基础不扎实,所以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城市市民比起来有相当的差距。

再加上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城市相比较更处于相对劣势,具有分散状态的高成本和高价位特点,这更加限制了农民对电信、电力、自来水、文化、教育产品等现代消费品的使用,造成农民的生活方式远落后于城镇居民。

而农民从事传统的农业手工业,很难形成规模效益,发挥产业链和产业化的比较优势。

传统的耕作方式和条块分割的农村土地所有形式不利于农业大型机械的推广运用。

地域辽阔和人口密度不高使产业和信息成本十分高昂。

6.增加了社会管理难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阶层也在分化、重组。

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数量逐渐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难题。

由于没有平等身份的认同,城乡群体之间存在一定芥蒂,而各种不平等和某些方面的歧视容易造成农村人群心理极度不平衡,引发特定人群的病态心理。

再加上本身缺乏文明教育,法制观念薄弱,很可能导致一些社会不安定现象的发生。

三、改革二元户籍制度的几点思路

由于有关户籍制度改革的法律规范缺失,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地区间户籍制度改革不协调,配套政策改革的不及时和二元户籍制度受益者干扰等各种问题的存在,户籍制度额改革有着巨大的阻力。

但是某些成功的户籍制度改革仍有借鉴学习意义。

就此提出户籍制度大致改革方向和措施:

1.降低门槛,以一元制为目的制定户籍法

建立《户籍法》,确保户籍制度改革规范化,法制化。

可以避免户籍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不合理、不合法现象,促进户籍制度有效改革实施。

并且我国各地户籍制度对人口迁徙限定的条件基本上要求同时具有固定住房和稳定收入两个条件。

而目前的形势为一般人无力购买房产来改变户籍。

因此只有通过降低门槛才能改变打破目前二元制的现状,实现迁徙自由。

2.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一蹴而就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社会文化背景、发展前景又不尽相同,“一刀切”的改革模式肯定会造成不良后果。

因此户籍改革要分类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特点进行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改革。

3.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引导人口合理集中

大城市具有特殊的规模效益和聚集功能,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备,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能提供为数可观的岗位,促进就业;小城镇是实现城市化的重要途径。

而我国多数小城镇人口规模小,经济发展空间较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可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现实需求。

小城镇具有与农村联系紧密的区位优势,便于直接发挥辐射和带动功能,促进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4.利用计算机推进人口管理信息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的应用、网络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户籍制度改革,可以提高户籍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提高户口登记、人口统计、户口查询、编制身份号码等工作效率和质量。

以身份证制度作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依据,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开放。

动态的户籍管理,储存完整的个人信息,确保居民身份唯一性,同时扩大和提高在全社会使用身份证的有效范围。

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剥离与户口挂钩的社会福利

要对二元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关键在于取消城市户口背后的各种复杂的附加利益。

同时必须与多项相关政策配套进行改革和调整,如教育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就业制度改革等,逐步使户籍与社会保障脱钩,让农民与城镇居民有同等的国民待遇,逐步清除城乡之间利益分配的差距,实现城乡融合。

  

引文:

陈小葵:

《论古代户籍制度与中国古代王权政治》《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15期第62-63页

‚江立华:

《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及其特点》《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第91-92页

ƒ王亚玲、石共文: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动因探析》《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18页,48页

④杨宏山:

《市政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88页

⑤温铁军:

《我们是怎样重新获得到迁徙自由的》《中国改革》2002年第5期第14页

⑥王太元:

《WTO与户口迁移制度改革:

从广东看全国》《人民日报》2001年12月22日华南版

⑦王秀卫:

《户籍立法应该缓行》《法学杂志》2002年第2期第36页

⑧寸心草:

《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历史变迁》

⑨李冬冬: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消费导刊》2008年第2期

⑩班茂盛、祝成生:

《户籍改革的研究状况及实际进展》《人口与经济》2000年第1期

⑪杨宏业: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分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