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时期以后的音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96865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浪漫主义时期以后的音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浪漫主义时期以后的音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浪漫主义时期以后的音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浪漫主义时期以后的音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浪漫主义时期以后的音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浪漫主义时期以后的音乐Word文件下载.docx

《浪漫主义时期以后的音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浪漫主义时期以后的音乐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浪漫主义时期以后的音乐Word文件下载.docx

作品强调民族观念,作曲家的创作普遍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

尤其是晚期浪漫派。

(3)从体裁上看:

打破了古典音乐程式化的限制,出现了表达明确意图的“标题音乐”、多乐章的交响曲、单乐章的交响诗和特性小曲等体裁。

(4)从具体的音乐要素上看:

①旋律的乐句组成不受固定形式的约束,趋向不对称的自由化形态,伸缩性很大,抒情性加强。

②和声的结构进行了扩展,不协和和弦被更自由地运用。

③常采用半音转调和远关系转调,晚期浪漫派的作品有时会给人以调性含糊不清的感觉,但是仍以调性音乐为主。

④力度、速度变化强烈,这些表达感情张力的元素所造成的强弱幅度的对比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特点。

⑤曲式结构自由多变,作曲家只注重内容和主观的表现,打破了古典主义时期严格的极富逻辑性的曲式结构。

第一节浪漫主义歌剧的发展

二、简述浪漫主义时期德国歌剧的发展?

1、韦伯——西欧浪漫主义歌剧的创始人

(1)生平简介:

韦伯(CarlMariavonWeber,1786-1826),德国作曲家,浪漫主义歌剧的先行者。

和许多浪漫主义艺术家一样,韦伯是一个多才多艺的音乐家,在德国浪漫主义歌剧舞台上发挥了他的天赋之才,同时又是一位评论家、作家。

韦伯的音乐创作领域很广,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体现在歌剧和钢琴作品两方面。

(2)代表作品:

歌剧《魔弹射手》、《奥伯龙》等,钢琴曲《邀舞》等。

(3)艺术成就:

①《自由射手》的诞生(1821年首演于柏林)标志着欧洲歌剧发展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开始,成为欧洲浪漫主义歌剧的奠基之作,韦伯也被誉为西欧浪漫主义歌剧的创始人。

②韦伯的《自由射手》使德国歌剧摆脱了意大利歌剧的影响,它的特点在于:

吸收了德国歌唱剧的特征,用说话代替宣叙调,咏叹调中常渗透着民谣素材,音乐描写着重于渲染气氛,富有浪漫的幻想性。

歌剧序曲与剧情联系紧密,而且运用了“主导动机”的手法,这些特征为瓦格纳的歌剧开辟了新的道路,并直接导致了俄罗斯、捷克、波兰等民族歌剧的兴起。

③《邀舞》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中的一首杰作,乐曲描绘了舞会前相互结识、交往、邀舞的生动过程。

这首钢琴作品后由柏辽兹改编为管弦乐曲,得到了更广泛的流传。

2、瓦格纳——浪漫主义歌剧的改革者、乐剧的倡导者

(1)生平简述:

瓦格纳(Wagner,WilhelmRichard,1813-1883),德国作曲家、剧作家、指挥家、哲学家。

在德国音乐界,自贝多芬后,没有一个作曲家像瓦格纳那样具有宏伟的气魄和巨大的改革精神,他顽强地制定并实施自己的目标与计划,改革歌剧、倡导乐剧,从而奠定了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同时,在世界音乐史上也几乎找不到像瓦格纳那样,在世界观、创作之间存在明显矛盾的音乐家。

(2)主要作品:

他创作的主要领域是歌剧,包括

乐剧:

《尼伯龙根的指环》“四部作”(《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纽伦堡的名歌手》;

歌剧:

《漂泊的荷兰人》、《罗恩格林》、《汤豪塞》、《黎恩济》、《帕西法尔》等,另外还有管弦乐曲《浮士德序曲》等。

(3)、歌剧改革思想:

①音乐只是手段,戏剧才是目的,音乐要服从于戏剧;

②歌剧应以神话传说、历史传奇等为题材,神话代表了永恒真理,新型的歌剧应称之为“乐剧”;

③应取消宣叙调、咏叹调、合唱等固定套式的段落,代之以“无终旋律”,处理方式是:

在一幕之中音乐无明显的段落性,用阻碍终止、侵入终止、织体的复调手法和节奏上的紧接来造成不间断的发展,只有在每幕的结束时才有稳定的终止,才有明确的结束;

④有意识到运用“主导动机”,即在大型音乐作品如歌剧、舞剧及标题作品中,用以象征某一特定人物、事物、物体、地方,甚至是气氛、情感,并始终与所象征的人物或剧情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音乐片断。

每当该对象出现或提及时,均重复这一动机,并可根据剧情的需要而变形;

⑤在具体的和声调性手法上,瓦格纳的乐剧突出了半音体系和声及连续不断的转调;

⑥重视管弦乐队的重要作用。

◆附相关概念注解:

1、整体艺术(DasGesamtkunstwerk):

“整体艺术”是瓦格纳在《未来艺术作品》中,针对戏剧作品提出的概念,认为音乐戏剧应该仿照古希腊艺术,成为一种诗歌、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的综合体。

2、乐剧(DasMusikdrama):

1848年瓦格纳在他的《罗恩格林》问世之后,用乐剧指代他的歌剧。

乐剧将文学与诗歌、历史与神话、舞台与建筑、音乐与戏剧创作融为一体,是一种整体性的戏剧艺术。

3、无终旋律(unendlichMelodie):

是瓦格纳在他的乐剧中采用的音乐手法。

在戏剧中,音乐自始至终不停顿地向前发展,取消了传统歌剧中割裂戏剧的分曲结构(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没有咏叹调、宣叙调之分,声乐富于朗诵性,在叙述的同时也带有抒情性,这种不间断连贯发展的乐剧音乐形式被称为“无终旋律”。

4、主导动机(DasLeitmotiv):

也称主导主题。

在大型音乐作品如歌剧、舞剧及标题作品中,用以象征某一特定人物、事件、情景或情感,并始终与所象征的人物或剧情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音乐片断,被称为主导动机。

主导动机具有标签和符号的意义,1877年沃尔错根从主导动机的角度研究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众神的黄昏》后,人们才开始用Leitmotiv这个词。

三、简述浪漫主义时期法国歌剧的发展?

19世纪法国歌剧处在一个动荡的发展时期,这种动荡来自几个方面的影响:

其一,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称帝,使社会文化生活发生了变化,白天观看断头台,晚上蜂拥看歌剧,从而导致歌剧从内容到体裁发生了变化。

其二,受奢华的巴黎文化市场的影响。

当时巴黎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在那里崭露头角,音乐艺术人才蜂拥而至,由此也带来了歌剧的发展变化。

其三,受格鲁克歌剧改革的影响。

许多作曲家遵循格鲁克歌剧改革的主张,不断尝试歌剧的创作。

其四,受到法国自身民族歌剧的影响。

浪漫主义歌剧在法国抒情悲剧和喜歌剧的基础上进行发展。

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19世纪前后法国产生了几种具有代表意义的歌剧,以下进行简要阐述。

1、拯救歌剧(rescueopera)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

拯救歌剧是法国大革命时期(1800年前后)产生的一种歌剧体裁,歌剧内容中代表封建恶势力的阴谋终不能得逞,受迫害的一方总能在悲剧的最后一刻被拯救出来。

这种歌剧有着明显的政治倾向和时代特征,它随着大革命的产生而形成,同时也随着大革命的衰退而消失。

格雷特里(André

ErnestModesteGré

try,1741-1813)的《狮心王理查》一般被认为是第一部拯救歌剧;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歌剧《菲岱里奥》在题材选择上也受到法国拯救歌剧的影响,同样成为拯救歌剧的代表作品。

2、大歌剧(grandopera)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

大歌剧是19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法国的一种严肃歌剧,相对于当时的喜歌剧。

它通常是四或五幕的大型歌剧,反映历史性内容,追求奢华的舞台效果,在剧中穿插华丽的芭蕾舞场面,不用干念宣叙调,采用大合唱和大乐队等宏大场面。

最重要的代表作是迈耶贝尔的《新教徒》、《非洲女郎》。

3、轻歌剧(operabuffa)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

轻歌剧与喜歌剧一样,是一种生活气息与娱乐性较强的歌剧,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与大歌剧相对,与18世纪的喜歌剧相仿。

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常带有讽刺性,用说白代替宣叙调,旋律取自当时流行的音乐,通俗易懂,结构短小,多采用独幕形式。

该体裁的奠基人是德裔法国作曲家奧芬巴赫(JacquesOffenbach,1819-1880),代表作品有《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霍夫曼的故事》。

4、抒情歌剧(lyricopera)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

抒情歌剧形成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是一种规模介于大歌剧与轻歌剧之间的歌剧形式,它的篇幅比一般喜歌剧长,但没有大歌剧的浮华。

风格与喜歌剧一样,轻松愉悦,重视对人物心理及情感的细致刻画。

它没有大歌剧的沉重与夸张,却经常安排大歌剧形式所必备的舞蹈场面,内容多采用文学名著中有关爱情的情节,音乐为一些常见的歌曲、舞曲和进行曲,注重抒情旋律的感染力,以说白代替宣叙调。

代表作品有古诺(FrancoisGounod,1818-1893)的《浮士德》、《罗密欧与朱丽叶》;

马斯涅(F.Massenet,1842-1912)的《曼侬》、《泰伊斯》;

托玛斯(A.Thomas,1811-1896)的《迷娘》;

圣-桑斯(C.Saint-Sa?

ns,1835-1921)的《参孙与达里拉》等。

5、古诺(F.Gounod,1818-1893),法国作曲家。

毕生作有歌剧12部,最优秀的是《浮士德》、《罗密欧与朱丽叶》、《米莱伊》,均为法国抒情歌剧最早的在表作。

6、比才与歌剧《卡门》

比才(G.Bizet,1838-1875),法国作曲家。

他的早期作品受意大利罗西尼等人的影响,倾心于意大利流畅的旋律风格。

直到戏剧配乐《阿莱城的姑娘》的问世,他自身的音乐才华才真正显示出来,1875年创作的歌剧《卡门》(Carmen,1875)成为法国及世界歌剧史上划时代的作品,是至今上演最多,流行最广的歌剧作品之一。

比才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歌剧《卡门》上,该剧取材于梅里美的小说《嘉尔曼》。

这部作品所体现的现实主义倾向,不仅震动了当时法国的歌剧界,对19世纪末的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以及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歌剧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歌剧《卡门》的结构为传统的分曲形式,同时借鉴了瓦格纳的主导动机手法,用西班牙音调刻画了一个个鲜明的、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如《哈巴涅拉》、《斗牛士之歌》等。

剧中贯穿着爱情、仇恨、欲望等内容,且不失光彩亮丽、生机勃勃的动人情节,具有独特的戏剧魅力。

其流畅的旋律继承了意大利和法国的歌剧传统,给人以至美的享受。

该剧被视为法国歌剧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至今西方音乐史中最突出的几部歌剧之一。

四、简述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16、17世纪之交产生的意大利歌剧,是文艺复兴运动在音乐上的最大成果,它标志着一个新的音乐时代——巴罗克音乐时期的开始。

歌剧是集音乐、戏剧、舞蹈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由于歌剧在意大利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它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意大利的音乐史,意大利歌剧在整个欧洲音乐的发展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1、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过程

浪漫主义风格的意大利歌剧从罗西尼开始,经过多尼采蒂、贝里尼到威尔第早期,内容主要体现了爱国情感与英雄主义。

到威尔第的创作后期,出现了新的音乐潮流——真实主义歌剧,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1890)、列昂卡瓦洛的《丑角》(1892)、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1894)等作品是推动这股潮流向前发展的代表作。

真实主义歌剧不仅保持了真实主义文学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特点,而且还继承了来自法国比才《卡门》的现实主义传统。

2、罗西尼(1792-1868),意大利歌剧最多产的作曲家,他生活在浪漫主义早期,是古典主义歌剧与浪漫主义歌剧过渡时期的重要作曲家。

代表作品:

创作了近四十部歌剧,为意大利歌剧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色彩。

正歌剧《唐克雷蒂》、《摩西在埃及》、《威廉退尔》;

喜歌剧:

最优秀的是《塞维利亚理发师》(费加罗唱段《给大忙人让路》或《给城里的忙人让路》,歌唱教师巴西里奥《让谣言四处传播》是“罗西尼式渐强”手法最显著的例子。

概念注解:

“罗西尼渐强”:

是罗西尼常用的一种制造轰动效应,激起听众喝彩的手法,首次出现于他的歌剧《试金石》(1812)中。

3、多尼采蒂(GactanoDonizetti,1797-1848)意大利作曲家。

音乐旋律丰富多彩,炫耀声乐技巧,由于过多强调感官上的愉悦而缺乏内涵,但对意大利“美声”学派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多尼采蒂是位多产的作曲家,有700余部歌剧、大量宗教合唱、独唱歌曲以及一些管弦乐曲、室内乐、钢琴曲。

歌剧居主要地位,《拉美摩尔的露西亚》、《军中女郎》和《爱的甘醇》(“偷洒一滴泪”)是他的倾情之作。

4、贝里尼(V.Bellini,1801-1835)意大利作曲家。

旋律减弱了罗西尼式的花腔,而是清丽柔婉、气息宽广悠长,传达出人物细腻的情感,也显示出他的音乐特有的诗意、柔情;

重视音乐与语言的关系,总是使歌剧中语言的重音和旋律的重音相一致,讲究音乐与语言的完美统一;

管弦乐写法比较简单,仅起到为歌唱伴奏的作用,甚至有时候被认为苍白单薄。

《诺尔玛》、《清教徒》,特别是《梦游女》,以其抒情和细腻令人陶醉。

意大利正歌剧、半正歌剧(概念注解):

一种将严肃的剧情与喜剧因素,与浪漫主义的舞台布景及哀婉的感情表达相结合,体现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风格的体裁。

5、威尔第(GiusppeVerdi,1813-1901)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一位革新者。

他受民族独立运动思潮的影响,作品内容涉及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使意大利歌剧摆脱了思想和创作方面的危机;

他把意大利的文学艺术和现实主义结合在一起,使作品既具有崇高思想,又被人们广泛接受。

音乐上,他在大多数歌剧作品中依旧遵循分曲结构的写法,同时又着重研究瓦格纳歌剧的特点,并对它分场而不分曲的结构和主导动机的手法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在保持民族风格与传统习惯的同时,创作出富于戏剧力量、光彩动人的旋律。

他一生共创作了26部歌剧,较著名的有:

早期作品《麦克白》等14部歌剧;

中期作品《弄臣》(“女人善变”)、《游吟诗人》、《茶花女》(“饮酒歌”)、《西西里的晚祷》、《假面舞会》、《命运的力量》、《唐·

卡洛斯》、《阿伊达》等16部歌剧;

晚期作品仅2部歌剧《奥赛罗》、《法尔斯塔夫》。

威尔第创造出真正意义的现实主义歌剧,他使意大利歌剧传统在欧洲浪漫主义时代,不仅保持着民族本色,而且焕发出勃勃生机。

五、真实主义歌剧

(1)概念:

真实主义歌剧,19世纪晚期在法国自然主义和意大利真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歌剧体裁,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瓦格纳乐剧的一种反抗。

真实主义歌剧描写的是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贫苦生活,力求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的现实状况,揭露社会的阴暗面。

真实主义歌剧中往往会出现在原始情感冲动下做出的暴力、凶杀等行为,戏剧发展紧迫迅速,舞台人物性格突出,生活环境描写富有色彩,音乐与民间歌舞密切关联,且旋律易记动听。

(2)真实主义歌剧特点:

反对歌剧采用虚幻的神话题材,反对歌剧篇幅无止尽地扩展以及音乐的重浊繁杂和夸张,主要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写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热衷于描写妒忌、争纷和情杀,力求用简洁明快的手法,组织起歌剧强烈的戏剧场面。

(3)代表人物及作品:

——马斯卡尼《乡村骑士》,这部歌剧是第一部真实主义歌剧,吸引了众多观众,开真实主义歌剧的先河,并确立了真实主义歌剧作为一种风格流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列昂卡瓦洛《丑角》。

——普契尼(GiacomoPuccini,1858-1924),意大利作曲家。

他创作了一批具有真实主义歌剧特征的经典作品,如《艺术家的生涯》(又名《绣花女》、《波西米亚人》,“冰凉的小手”、“人们叫我咪咪”);

《托斯卡》(“星光灿烂”、“为艺术,为爱情”);

《蝴蝶夫人》(“在晴朗的一天”);

《图兰多》(“今夜无人入睡”)等。

他的歌剧结构简练,力求直接地表达剧本所提示的戏剧感染力,注重旋律与戏剧的贯穿发展,抛开咏叹调与宣叙调截然分开的传统,善于用音乐渲染气氛;

擅长塑造各种柔弱的、生活苦难的妇女形象,如绣花女咪咪、歌伎巧巧桑、歌女托斯卡、女仆柳儿等;

另外他还喜欢把东方异国情调的音乐作为创作素材。

普契尼歌剧改变了意大利歌剧只重人声不重器乐的状况,他在继承威尔第等大师传统的基础上,揭开了20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新篇章。

第二节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奥音乐家

六、简述舒伯特和艺术歌曲?

(P202)

1、人物简述

舒伯特(FranzSchubert,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的佳作不胜枚举,流传在世的有一千多首作品,其中有3部声乐套曲、9部交响曲以及大量的钢琴曲和室内乐作品等。

他的作品不仅精致而且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质朴的民风,部部闪烁着他的功力和智慧。

尤为出众的是,他使古老的德国艺术歌曲焕发出新的活力,把诗歌、曲调和伴奏融合在一起,使艺术歌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达到一种全新的境界,因此,他被人们冠以“艺术歌曲之王”的美誉。

2、代表作品

(1)声乐作品:

(通谱歌)《魔王》、(分节歌)《野玫瑰》、(变化分节歌)《鳟鱼》、《菩提树》《流浪者》、《小夜曲》、《摇篮曲》、《圣母颂》、《纺车旁的葛莱辛》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天鹅之歌》等。

(2)室内乐:

舒伯特写有36部室内乐。

15首弦乐四重奏中最后3首较为优秀《c小调弦乐四重奏》、《d小调“死神与少女”弦乐四重奏》、《G大调弦乐四重奏》;

经典之作《C大调弦乐五重奏》;

流行之作《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

(3)钢琴曲:

小型作品8首《即兴曲》、6首《音乐瞬间》;

大型作品《C大调流浪者幻想曲》。

(4)交响曲:

共创作9部交响曲,《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C大调第九交响曲“伟大”》等。

3、艺术成就

(1)在艺术歌曲方面,他做出了重要贡献,创作了一批具有划时代影响的艺术歌曲,如《魔王》、《鳟鱼》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作品。

他的艺术歌曲具有独特的风韵,旋律是歌词内涵的自然流露,伴奏承载了演唱旋律难以表达的内容,通过调性、音区、和声的色彩变化,赋予了艺术歌曲新的生命,使之具有浪漫主义的抒情性和传记性。

(2)在交响曲方面,他的《第八交响曲》(俗称《未完成交响曲》)虽然只有两个乐章,但作品完整地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由于受到舒伯特打破古典交响曲四乐章结构模式的启迪,人们开始走出前人的制约,步入到浪漫主义交响乐发展的新天地。

(3)在钢琴音乐和室内乐方面,舒伯特的创作散发着其艺术歌曲中体现出来的浪漫主义特征。

他的钢琴作品《即兴曲》、《音乐瞬间》和《“流浪者”幻想曲》中精致的音乐构思,充分地展示了浪漫主义音乐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在室内乐领域,钢琴五重奏《鳟鱼》和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备受推崇,他不仅创用了钢琴五重奏这种组合方式,还让人们在这些作品中看到他艺术歌曲旋律发展的身影,呈现出在旋律运用上的最大长处和新颖独特的创意。

(4)自由音乐家的楷模,以演奏和出版作品为生,是从社会底层最早走出的音乐家之一。

概念注解——艺术歌曲(Lied)

(1)来由:

艺术歌曲一词在13世纪以前就已存在,16世纪德奥作曲家把佛兰德斯乐派的复调手法与德国中世纪以来的独唱歌曲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四声部的世俗声乐体裁——Lied。

但是,艺术歌曲这个词在此后的发展中,尤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国艺术歌曲。

(2)含义:

艺术歌曲是作曲家以诗为歌词,根据诗的内容创作的歌曲。

艺术歌曲中,音乐与诗歌有机结合,通常有戏剧性和抒情性两种形式,采用分节和通节两种写法,并配有伴奏。

艺术歌曲的伴奏在歌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承担着演唱旋律所不能表达的内容,许多伴奏甚至具有独奏的价值。

(3)代表人物:

作曲家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马勒和理查?

施特劳斯等;

词作家歌德、埃森多夫、海涅、席勒等。

七、简述门德尔松和他的艺术成就?

(P206)

门德尔松(FelixMendelssohn,1809-1847),德国著名的作曲家。

他的祖父是著名的哲学家,父亲是富裕的银行家,母亲具有广博的文艺修养和音乐才能;

在西方音乐史上,像门德尔松这样有着辉煌的家族史、优越的家庭条件和良好的人文环境的音乐家实属罕见,家里经常聚集着当时知识界的代表:

卓越的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如:

歌德、海涅、黑格尔、威伯等。

门德尔松是上流社会中贵族式的音乐家,他的一生在平静、幸福中度过,除了感受到家庭给他的温暖和众人对他的尊重之外,从未品尝过生活的艰辛与苦涩。

他被誉为浪漫主义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大师”,作品以精美、优雅、华丽著称。

2、代表作品

诗歌配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清唱剧《保罗》、《伊利亚》(是其最优秀的清唱剧)。

(2)钢琴曲:

首创小型钢琴体裁“无词歌”。

6集48首钢琴独奏曲《无词歌》,有的带有标题,如《威尼斯船歌》、《春之歌》、《纺织歌》、《猎歌》等,其它大多无标题。

(3)室内乐:

《bE大调弦乐八重奏》、《d小调钢琴三重奏》、《c小调钢琴三重奏》、《f小调弦乐四重奏》。

(4)管弦乐曲:

◇交响曲:

5部交响曲中有4部带有标题,《a小调第三“苏格兰”交响曲》、《A大调第四“意大利”交响曲》、《d小调第五“宗教改革”交响曲》等。

◇标题性序曲:

浪漫风格的标题性序曲,是门德尔松最富创造性的体裁,是专门为音乐会独立演奏而创作的管弦乐曲,也叫音乐会序曲,采用单乐章的奏鸣曲式。

《芬格尔山洞》(即《赫布里群岛》、《仲夏夜之梦》、《平静的海、幸福的航行》等。

◇协奏曲: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等。

(1)在创作上,首创了高雅纯净、形式短小的钢琴曲《无词歌》(songsWithoutWords),它指的是那种在伴奏音型衬托下,旋律如歌的钢琴小品,像日记一样把日常感受记录下来;

他对标题交响乐做出了重要贡献,创作了著名的《仲夏夜之梦》、《苏格兰交响曲》和《意大利交响曲》,把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特点交织在一起,音乐既含有古典主义的逻辑性,又带有浪漫主义的幻想性;

他创作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具有华丽的技巧与甜美的旋律,表现生活中明朗的一面,是举世公认的精品。

(2)在音乐的启蒙运动上,门德尔松使被人们遗忘了几乎一百多年的作品——巴赫的《马太受难乐》重放光芒,这是音乐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从此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巴赫。

(3)在音乐教育上,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为后来德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简述舒曼和他的艺术成就?

舒曼(RobertSchumann,1810-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