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雨季三防应急处置预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96842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雨季三防应急处置预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煤矿雨季三防应急处置预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煤矿雨季三防应急处置预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煤矿雨季三防应急处置预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煤矿雨季三防应急处置预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雨季三防应急处置预案Word下载.docx

《煤矿雨季三防应急处置预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雨季三防应急处置预案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雨季三防应急处置预案Word下载.docx

为了做好矿区防汛工作,提高对因雨季到来而引发重大灾害事故的快速抢险救灾反应能力,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保护集体财产、职工的人身安全及矿井的安全生产,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

国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省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防洪法》、《水法》、《防汛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

3、适用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矿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洪水、暴雨渍涝、塌陷区积水等灾害事件的防御和处置。

4、工作原则

本《预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抢结合,坚持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思路,坚持行政领导负责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全力抢险、确保矿区安全的原则。

二、矿区概况

1、矿区、矿井所在地理位置、交通情况

金沙县金鸡煤矿(以下简称金鸡煤矿)为生产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

采矿许可证证号:

C21349,由6个拐点圈定,井田面积2.5661km2,开采深度为:

+1080m~+800m,有效期自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

该煤矿为生产矿井,企业性质属私营。

金鸡煤矿为生产矿井,位于金沙县新化乡,隶属金沙县工业经济和能源局和吉顺矿业管辖。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布置有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运输下山、轨道下山、回风下山等主要巷道。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通风方法为抽出式。

采用走向长壁式回采,炮采炮掘工艺。

目前开采C9煤层,2017年计划采煤8.5万吨,无掘进作业。

根据省能源局文件《关于对金沙县金鸡煤矿9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批复》(黔能源煤炭[2011]784号),鉴定结论:

金沙县金鸡煤矿在鉴定围(+863m~1080m之)的9煤层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9煤层为突出煤层。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类型。

矿井在2017年度实测矿井涌水量情况如下:

正常涌水量为19.5m3/h,最大涌水量为58.5m3/h。

1、矿区水文地质概况

矿区地处黔北高原,属以岩溶地貌为主的低喀斯特峰丛地貌,峰丛地貌上发育着溶蚀洼地与落水洞。

矿区总体地势起伏不大,北部稍高,南部略低,由一系列南~北向展布的连绵起伏山脉组成,海拔最高标高+1327.0m,位于西部无名山头,矿区最低+1120.10m,位于矿区南部的鸡贡的低洼处,相对高差207m。

地形坡度较陡,一般25°

~55°

,局部为陡崖。

矿区围无河流分布,地表水缺乏,仅局部冲沟在雨季连续下雨时有水,且流程短,流进沟谷中的落水洞。

本区东南侧(约1.8公里)地下河出口处与乌箐河汇合点为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1075m。

根据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三总队提供《省金沙县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当煤矿在开采6下、7、8煤层时,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第三类第一亚类,即以溶蚀裂隙含水层为主、顶板(间接)进水、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溶蚀裂隙充水矿床;

当煤矿在开采9煤层时,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第二类第二型,即以裂隙含水层为主、顶板进水、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裂隙充水矿床;

当煤矿在开采14、15煤层时,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第三类第二亚类,即以岩溶含水层充水为主、底板进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岩溶充水矿床。

2、矿井主要地层、地层构造情况

1)地层

(1)区域地层

区域地层有:

侏罗系(J)、三叠系(T)、二叠系(L)、志留系(S)、奥系(O)、寒武系上中统(∈2-3)。

(2)矿区地层

矿区地层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上统龙潭组、长兴组、三叠系下统夜郎组及第四系,由下至上分述如下。

二叠系(P)

茅口组(P2m):

地表未出露,岩性为厚层状浅灰、灰色白云石化亮晶生物屑灰岩及深灰色亮晶生物屑灰岩,由粉晶方解石构成生物碎屑结构,亮晶方解石胶结。

发育有孔虫、藻团粒及少量棘皮屑等,具缝合线构造,产腕足类及蜓科等动物化石,顶部夹燧石灰岩团块,厚度不祥,本次核实大于59.41m。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1):

地表分布在矿区西部及西南部,为矿区主要含煤地层。

主要由灰色、深灰色,薄至中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层组成,底部为灰白色铝土质泥岩。

含煤9~14层,含可采煤层6层,编号为6下、7、8、9、14、15。

产大羽羊齿、栉羊齿、带羊齿等植物化石和腕足类、瓣鳃类、腹足类等动物化石。

厚99.17~110.82m,平均106.00m。

该组与下伏茅口组呈假整合接触。

根据岩性、物性及煤层赋存条件,本矿区龙潭组分为上、下二段。

上段(P3l2):

从长兴组底界~标四底界,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及煤层,夹灰岩、泥灰岩及菱铁岩薄层。

厚55.62~64.41m,平均厚59.38m,为矿区主要含煤段。

含可采煤层4层,编号为6下、7、8、9。

该段煤层层位、厚度较稳定,仅局部出现分岔合并现象,煤层间距变化不大。

动、植物化石种类多,数量丰富,产腕足、瓣鳃类等动物化石;

产大羽羊齿、单网羊齿、栉羊齿、扇叶、蕉羊齿等植物化石。

下段(P3l1):

标四底界~铝土岩底界,岩性为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夹灰岩、菱铁岩薄层,泥岩中见大量粒状、豆状或瘤状、团块状黄铁矿。

厚43.43~50.22m,平均厚44.99m,为矿区次要含煤段。

含可采煤层2层,编号为14、15。

该段煤层层位、厚度较稳定,煤层间距变化不大。

动物化石门类及数量丰富,植物化石较多,煤层连续性较好,局部出现分岔合并现象。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

以薄层黄绿色蒙脱石泥岩为顶界标志,以燧石灰岩为底界标志,产大量中华准全形贝、蕉叶贝、刺围脊贝等动物化石。

层位稳定。

厚38.05~41.75m,一般厚39.60m。

三叠系(T)

夜郎组地层厚度大于349.24m。

根据岩性组合至下而上分为三段:

第一段(T1y1):

灰、灰绿色薄层状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钙质条带和灰岩薄层。

厚11.00~18.10m,平均厚14.58m。

第二段(T1y2):

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常夹灰色厚层状至块状鲕粒灰岩及粉砂岩或泥岩。

产瓣鳃类动物化石。

厚213.25~218.44m,平均厚215.47m。

第三段(T1y3):

为紫灰色、灰紫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浅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灰岩。

产腕足类动物化石。

厚度大于118.40m。

第四系(Q)

以残积、坡积物为主。

残积、坡积物多分布在单面山的坡脚及宽缓的沟谷、洼地之中,为砂土、砂质粘土、粘土及碎石等,厚1.00~31.70m,平均8.37m。

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3、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金沙-黔西向斜西翼,总体呈一宽缓的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南东~北西向,倾向北东,倾角5~12°

,一般7°

有局部褶曲、未发现断层,构造类型为简单构造。

在矿井采掘生产过程中,局部存在小断层,断距小于0.5m,暂时未发现含水及导水现象。

4、煤层

1)煤层

(1)含煤地层含煤性

龙潭组为矿区含煤地层,岩性由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层组成,局部夹薄层泥灰岩及菱铁岩,底部为浅灰色铝土质泥岩。

含煤9~14层,含煤总厚9.70~16.13m,平均厚12.24m,含煤系数为11.55%。

含可采煤层6层:

分别为6下、7、8、9、14、15。

其中,9、15煤层为全区可采,7、8、14煤层为大部可采,6下煤层为部局部可采。

6上、13煤层为不可采煤层。

(2)可采煤层

矿区可采煤层6层,6下、7、8、9、14、15。

①6下煤层

厚度0.39~1.62m,平均0.94m;

采用厚度0.39~1.62m,平均0.94m,煤层结构单一,矿区西南部及东南部不可采,大部分可采,属较稳定煤层。

上距长兴组底底27.37~36.55m,平均32.74m。

②7煤层

厚度0.49~2.77m,平均1.31m,夹矸0至1层,厚0.36~0.45m,平均0.41m。

采用厚度0.49~2.41m,平均1.21m,矿区西南部不可采,大部可采,属较稳定煤层。

上距6下煤层底0.83~3.61m,平均1.87m。

③8煤层

厚度0.69~1.38m,平均0.97m,采用厚度0.69~1.38m,平均0.97m,煤层结构单一,矿区东南部不可采,大部分可采,属较稳定煤层。

上距7煤层底1.05~7.60m,平均2.82m。

④9煤层

厚度1.66~4.79m,平均3.44m,夹矸0至2层,厚0.10~0.44m,平均0.21m。

采用厚度1.66~4.35m,平均3.26m,全区可采,属稳定煤层。

上距8煤层底8.06~11.83m,平均9.83m。

⑤14煤层

厚度0.83~1.84m,平均1.25m,夹矸0至2层,厚0.16~0.27m,平均0.21m。

采用厚度0.67~1.66m,平均1.02m,矿区东部不可采,大部可采,属较稳定煤层。

上距9煤层底27.01~31.74m,平均29.92m。

⑥15煤层

厚度1.26~3.30m,平均1.84m,夹矸0至5层,厚0.09~0.63m,平均0.18m。

采用厚度0.83~2.42m,平均1.43m,全区可采,属较稳定煤层。

上距14煤层底12.05~20.44m,平均16.32m。

下距茅口组石灰岩1.34~6.75m,平均3.55m。

5、矿井各含水层、隔水层情况

地层富水性与岩性、构造、地形、地貌等因素有关,其中岩性对地层的富水性起主导作用,本区富水地层主要为碳酸盐岩类地层。

第四系(Q):

厚度为0~31.70m,零星分布于区山坡槽谷及地势低洼处。

岩性以坡积、残积的棕色、黄色等粘土、砂砾、碎石等为主。

区未见泉点,结构松散,透水性好,富水性弱。

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第三段(T1y3):

出露在矿区东部,多为峰丛地貌,矿区出露不全,一般厚95m。

主要为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灰岩。

属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裂隙含水层。

该段地层矿区围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

区未见泉点。

本次施工有4个孔揭露该地层。

岩石致密,含水性弱,为相对隔水层。

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第二段(T1y2):

出露在矿区的可中部。

据钻孔资料平均厚211.32~217.61m,平均213.43m,为厚层至巨厚层灰岩,多为峰丛地貌及悬崖峭壁,岩溶凹地、漏斗、落水洞、溶洞、溶蚀裂隙发育,富含岩溶裂隙水及溶洞水。

本次施工的8个钻孔中,见漏水点6处。

富水性强。

含水不均匀。

据邻区龙凤煤矿资料,地下水动态类型属极不稳定型,水质类型为HCO3-Ca,矿化度为0.58g/l,PH值为7.41。

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第一段(T1y1):

厚度为10.94~18.02m,平均14.51m。

为泥质粉砂岩。

钻孔施工过程中未见明显涌漏水现象,岩石致密,含水性弱,为相对隔水层。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

厚度37.77~41.34m,平均39.35m。

为中至厚层灰岩、燧石灰岩,含岩溶裂隙水及溶洞水。

本次施工的8个钻孔中,在灰岩段见漏水点1处(201孔),且无水位(即有裂隙无水)。

富水性中等。

据邻区龙凤煤矿资料,该地层水质类型为HCO3-Ca,矿化度为0.245g/l,PH值为7.61。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

厚101.55~110.82m,平均106.00m。

主要为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灰岩、粘土岩夹细砂岩及煤层,含层间裂隙水及岩溶裂隙水,总体富水性弱。

本次施工的8个钻孔中在灰岩段见漏水点1处(202孔),水位标高1125.26m(不稳定),消耗量0.46(m3/h)。

201孔对龙潭组和茅口组(P3l+P2m)进行混合抽水试验,静止水位标高1127.74m,降深221.20m,水位不恢复,为干孔。

据附近方兴煤矿地下水类型为:

HCO3·

SO4-Ca型。

底部铝土质泥岩见大量粒状、豆状或瘤状、团块状黄铁矿,为隔水层。

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

厚189~372m(区域资料)。

为中厚至厚层状灰岩,以溶洞暗河发育为主,含溶洞水,富水性强。

区域资料水质类型为:

HCO3--Ca2++K+Na++Mg2+,PH值为8.00,矿化度243.61g/l。

6、矿井各煤层与含水层、隔水层关系

煤系上部为长兴灰岩含水层,茅口组灰岩含水层为矿井煤系底部的强含水层。

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为1075m。

矿井的开采煤层为9号煤层赋存于龙潭组的上部,厚平均3.44m。

9号煤层顶板距离长兴灰岩含水层的层间距平均为37.43m,9号煤层底板距离茅口组含水层的最小层间距分别为49.79m。

7、地形地貌

矿区地处省中部、金沙县南部,总体地势起伏不大,北部稍高,南部略低,由一系列南~北向展布的连绵起伏山脉组成,海拔最高标高1327.0m,位于西部无名山头,矿区最低1120.10m,位于矿区南部的鸡贡的低洼处,相对高差207m。

卡斯特地貌发育,山脊、槽谷分明,呈NW~SE向展布,属低侵蚀溶蚀地貌类型。

8、矿山地表水

地表水系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矿区无河流经过。

附近较大水系为乌箐河,距离矿区南部约1.8km,海拔标高1075m。

金鸡煤矿位窑

9、可能发生突水的地点及突水量

1)可能发生突水的地点

突水水源

突水地点

备注

地表水

浅部采掘区,水从顶板出

本矿发生机率很小

顶板水

回采工作面,水从顶板出

老空水

掘进工作面

本矿可能发生

钻孔水

采掘工作面未遇封孔不良的钻孔

断层带水

采掘工作面,断层附近

底板灰岩岩溶水

采掘工作面,水从底板涌出

2)突水量

因现阶段,根据矿井水文地质资料,故本次不设计突水量。

矿井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水文地质工作,为矿井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10、矿井排水系统

井底水仓,安装有3台110KW水泵,型号D46-30×

9,每台水泵排水能力107m3/h,直接排到地面;

水仓容量276m3。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1、成立矿雨季“雨季三防”领导小组

成立矿雨季“雨季三防”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领导和矿井雨季“雨季三防”工作,协调事故应急救援期间各个部门的运作,统筹安排各个应急救援行动,为现场应急救援提供各种信息支持,快速准确地制定出救灾实施方案。

总指挥:

机电科、巷修队、后勤保障部。

等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调度室,由调度室主任(玉波),调度室成员:

周强亚、朱绪勇、袁志昌。

2、成员单位职责

﹙1﹚调度室:

负责汇总天气预报,传递汛期信息,安排汛期值班,组织协调和检查“雨季三防”重点工程进展情况及有关“三防”工作的汇报。

﹙2﹚生产技术科:

负责井上、下水文观测,对地表河流、采煤塌陷地积水、裂缝等进行定期观测,安排防水工程,组织“雨季三防”检查,编发“雨季三防”简报,做好汛期防治水工作。

﹙3﹚安监科:

负责监督检查全矿的“雨季三防”工作进展情况。

监督检查各施工单位做好“雨季三防”以及地面排水沟的清挖、漏雨房屋的维修、防水工程的施工工作。

同时,对井下涌水量进行观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4﹚巷修队:

负责组织井下水仓及排水沟的清挖和巷道维修,保持排水巷道完好畅通。

﹙5﹚机电科:

负责井上、下供电系统的“雨季三防”工作。

对矿井供电系统、排水设备设施及自备电源进行维修,出现异常及时处理,保证矿井供电系统和排水系统正常运行。

﹙6﹚后勤保障部:

负责组织“雨季三防”工作所需设备、设施及材料的采购供应工作,保障抢险物资的储备及“雨季三防”工作所需物资及时到位,满足矿井雨季“雨季三防”工作要求。

3、机构职责

总指挥:

全面负责防汛应急处置的组织指挥工作。

副总指挥:

协助搞好防汛应急处置的组织救援工作。

成员单位:

服从总指挥、副总指挥的指令,完成好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4、成立矿井防洪抢险队

队长:

玉洪

队员:

罗志洪、、叶才全、邓兴文

防洪抢险队负责矿井供电系统、排水系统及排水设施的维修、安装和运行管理,保证矿井供电系统、排水系统正常运行;

负责矿井防洪物资的计划、使用和安装,保障矿井防洪抢险工作顺利开展,防止矿发生淹井淹面事故。

五、预防与预警

1、预防预警信息

调度室在防汛期间必须每天收集气象台发布的信息;

生产技术科科对防洪排涝工程每次下大雨后检查一次,发现险情及时向矿调度室进行汇报;

生产技术科负责向调度室报送相关信息,矿调度室负责向矿总指挥报送相关信息,报送时间为每月的3、13、23号(特殊情况及时汇报),报送信息资料统一用A4纸打印。

2、预警级别划分

根据矿区气象信息(降雨量)情况划分为以下预警级别:

第Ⅰ级:

当出现较小的险情时,由各单位自行解决,各单位要将情况汇报调度室及生产技术科。

第Ⅱ级:

当出现影响矿井正常生产的险情时,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相关部门处于应急状态,根据险情听从应急机构组长的指令做好各自的工作。

调度室要及时将情况汇报给矿总指挥。

3、预防预警行动

﹙1﹚预防预警准备

4月底,矿恢复并成立“雨季三防”领导机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上报“雨季三防”工程计划,落实工程资金,落实责任人,制定“雨季三防”应急预案,在雨季到来前各项工作准备就绪。

为了扎实而有效地做好防汛工作,在每次下雨后要对全矿的“雨季三防”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并将相关信息定时向矿调度室汇报,对检查情况采用简报形式向上进行通报。

﹙2﹚防洪预警行动

生产技术科编制的三防应急预案要求矿属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学习;

启动Ⅱ级预案由抢险救灾指挥部负责实施,预警信息的更新、发布、通报由矿调度室负责,需经三防指挥部副总指挥签字确认;

启动Ⅰ级预案由三防办公室指挥部总指挥负责,预警信息的更新、发布、通报由调度室负责,需经抢险救灾指挥部总指挥签字确认。

4、主要防御方案

当险情发生后,各单位要及时汇报调度室,调度室要做好记录,并根据险情危害程度和涉及围按下列要求通知相关单位和人员:

﹙1﹚一般险情,调度室通知雨季“雨季三防”办公室,由“雨季三防”办公室组织相关单位到现场察看,并制定整改和防措施。

﹙2﹚较大险情,影响局部生产系统正常运行时,调度室要通知值班矿领导和矿总工程师及“雨季三防”办公室,根据矿总工程师指令调集队伍进行抢险和救灾。

﹙3﹚重大险情,影响矿井正常生产和职工生命安全时,调度室要按重大事故通知单位及人员通知有关人员及时到调度室待命,并迅速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

救灾指挥部地点设在矿调度会议室。

5、其它保障措施

﹙1﹚根据要求,组织强有力的抢险队伍、抢险应急分队,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完善管理办公和措施,汛前进行雨季“雨季三防”演习。

﹙2﹚加强对地表塌陷区的观测,发现陷坑、裂缝及时回填。

﹙3﹚备足抢险物资、器材,做到专库专管,保证汛期抢险物资的及时供应。

﹙4﹚汛期每天通过电台、、网络与市气象局联系,随时收集水情和气象信息,并随时向市、区防办了解汛情,发现有特殊情况时,及时采取有效防措施,把工作做到洪水来临之前,避免水灾事故发生。

(5)防雷电预防措施

①要安排专人定期对井架、变电所、绞车房、炸药库、库房等避雷设施进行接地检查。

生活服务中心要对办公楼、居民楼、机修厂房,尤其是要将变压器、办公楼作为检查的重点。

②5月底前由机电科负责对地面的避雷装置进行一次全面打压试验,对不合格的装置立即更换,对未设避雷装置的建筑物等设施要重新装设。

③通讯线路必须在入口处装设熔断器和避雷装置,其接地极电阻不得大于1欧姆。

④雷雨时井口要禁止绞车正常走钩。

⑤雷雨天巡视室外高压设备时,应穿绝缘靴、并不得靠近避雷针和避雷器。

(6)人员遭雷击后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①发现有人雷击后,立即转移该地点。

由现场人员对呼吸和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挤压,直至呼吸和心跳恢复为止。

如呼吸不恢复,人工呼吸至少应坚持4小时或出现尸僵和尸斑时方可放弃抢救。

有条件时直接给予氧气吸入更佳。

②现场负责人在指挥现场就地抢救的同时,尽快向有关医疗单位求援。

根据具体情况,急送附近医院救治。

③现场负责人待天气正常时重新处理接地极直至正常。

六、汇报程序和制度

1、汇报程序:

事故现场人或知情人——矿调度室——矿值班领导——矿长、总工程师——应急抢险指挥部

2、制度:

(1)主动报告灾情原则。

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通讯系统,保证畅通。

一旦发生灾害事故时,发灾地点必须向调度室汇报,简要说明灾害的位置、性质、围、严重程度等情况。

(2)快速反应原则。

接到事故通知后,有关部门负责人要迅速赶赴事故现场。

(3)迅速抢险原则。

三防指挥部要根据事故情况,快速准确制定救灾方案,抢险小分队等有关部门要争分夺秒的积极投入抢险救灾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故拖延时间。

(4)突出重点原则。

首先抢救遇险遇难人员,同时,要最大限度的避免事故再次发生和扩大。

(5)主动配合原则。

各部门不仅要完成各自所承担的任务,而且要主动配合、密切合作,提高抢险救灾工作的整体效能,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要有全局观念,局部必须服从整体。

(6)煤矿行政领导负责原则。

为避免各自为政,延误时间,事故发生后“雨季三防”指挥部要立即进入救灾状态。

所有人力、物力、财力都要绝对服从三防指挥部的命令,对执行命令不力的,三防指挥部有权作出处理。

事后,视情节轻重予以严肃查办。

六、应急保障系统

1、人力资源保障

应急由抢险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动救护、医务、保安等有关部门人员,保证预案的有效实施。

2、通讯(信息)保障

预案中涉及到的单位、部门、人员应保证相互间通讯、信息(利用、传真、电子等)的通畅,保证预案的及时启动。

3、抢险救援物资的保障

矿后勤科应储备有三防事故抢险物资,并保证出现事故时,在第一时间投入抗灾抢险工作,达到控制灾情的目的。

储备物资必须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保证能够正常使用,并派专人管理。

没有应急抢险指挥部的命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

4、资金保障

矿备有专用应急救援费用,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提供应急救援所需的资金,保证抢险所需资金的畅通。

5、演习

雨季三防应急抢险演习由矿保卫科负责组织实施,并将相关资料上报调度室及生产技术科。

七、恢复正常状态的原则和程序

1、恢复正常状态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事故现场抢险救援结束后,必须核实确认灾区伤亡和遇险人员全部获救。

(2)保证安全原则。

抢险救援结束后,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并消除或控制可能造成再次事故或诱发其他事故隐患。

(3)实施监控原则。

对事故现场进行人工和安全仪表的连续监测监控,发现有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安全技术措施,消除各类隐患。

2、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

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完成后,各救援工作小组负责人如实向抢险指挥部汇报情况,经指挥部认真核实达到恢复正常状态条件,批准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后,宣布救援工作结束,并向矿救援指挥部汇报。

3、后期处置

(1)救援工作结束后,参加救援的部门和单位要认真核对参加抢险救援人员,清点装备、器材;

核算救援费用,整理抢险救援记录、图纸,3日写出救援报告。

(2)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勘察事故现场,对事故进行初步调查分析,查明事故原因,组织制定防措施。

(3)救援过程应保存完整的应急救援记录、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