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常见质量通病预防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96803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厂常见质量通病预防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污水处理厂常见质量通病预防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污水处理厂常见质量通病预防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污水处理厂常见质量通病预防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污水处理厂常见质量通病预防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厂常见质量通病预防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污水处理厂常见质量通病预防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厂常见质量通病预防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污水处理厂常见质量通病预防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用每条的侧模板控制垫层的表面高程;

用4~5m长的装有附着式振捣器的振动梁对表面进行振捣与整平;

用铝合金平尺对混凝土表面再次整平,木抹子局部整修、压实。

2

(4)浇筑后实时覆盖洒水保养。

混凝土强度达到mm此后对混凝土

的表面高程与平坦度进行实测实量。

用水平仪对混凝土表面高程进行测

量,并将实质各点的高程偏差值标明在垫层表面上(1点/25m2),以便

为下工序的调整供给正确的依照。

(5)如发现局部超差较大,应付下工序(模板、钢筋安装)在合理的同意偏差范围内进行调整。

二、基础底板

1.模板

(1)通病

1)底板侧模、侧墙吊模的边沿线、轴线地点偏移、超差(底板侧

模≤15mm,墙≤10mm,桩≤8mm);

2)侧模顶高程超差大,影响究竟板厚度;

3)墙脚根部吊模变形,不平,不直,超差大。

浇筑混凝土后,底

板混凝土向上翻起,将墙根部模板埋住。

造成底板混凝土不平,平坦度

超出同意偏差。

4)模板漏浆,表现凹凸不平,平坦度超出同意偏差。

(2)原由及剖析

1)模板安装后,未经检查查收或发现超差后未整修调整。

2)模板的安装方法不妥,支撑不牢或操作中不慎将撑杆踩掉。

3)对基础模板,特别是对侧墙吊模的安装质量重视不够,误以为

该部位不是露明构造,能够简略办理即可。

基础底板模板的高程、侧墙

吊模的轴线地点的正确不只能够保证上部构造的尺寸、钢筋保护层厚度

达到标准要求,还能够减少因为底板超厚而带来混凝土的浪费。

(3)预防与治理

1)应第一从思想认识上开始,没有一个优秀的基础,上部构造也

会遇到影响。

2)在模板的安装方法长进行改良,要保证吊模拉撑系统的稳固性、

坚固性。

3)模板安装除用尺量、挂线外,还要用垫层上的标明高程偏差值

进行调整模板上顶高。

最后用水平仪校测与调整。

4)依照规范要求的精度和作法制作与安装模板。

对周转安装次数

许多的有特别要求的部位(变形缝止水带部分、吊模尺寸较大),应制

作专用或组合式的钢模板与钢支架,以适应特别的需要。

5)要认真展开自检、互检、交接检与检查查竣工作。

2.钢筋

+5

1)钢筋加工长度超差大(同意偏差-mm);

10

2)受力钢筋间距超差大(同意偏差±

20mm);

3)保护层厚度超差大(同意偏差±

10mm);

4)受力钢筋端头保护层厚度不够;

5)钢筋搭接(焊接接头)长度不够,钢筋截面不切合设计;

6)钢筋网绑扎松动,绑扎跳扣多。

双向受力筋未所有绑牢;

7)基础底板内的池壁预埋筋、柱顶筋地点(轴线或保护层)偏差

大。

1)钢筋加工平台上未加端头固定档板或未检查,造成钢筋加工长

度禁止,超差大。

2)绑扎时未注意按间距划线绑扎,或绑扎松动以致钢筋移位间距

禁止。

3)保护层水泥沙浆垫块的加工厚度禁止;

保护层水泥沙浆垫块的

摆放间距大,垫块未瞄准架立筋摆放变形曲折;

双层钢筋网的架立筋(排

架筋)的净空高度偏差大,摆放间距大,又经操作人员践踏以后曲折下

沉。

钢筋端头保护层未加控制。

4)隔墙或池壁(柱)预埋筋的固定地点未经认真放线丈量,以致

埋筋地点禁止。

隔墙或池壁(柱)预埋筋的上部端头高程未经丈量和钢筋下半部固

定,造成钢筋上端头高低不齐,高程禁止和左右晃动。

1)钢筋加工平台应设下料、曲折尺寸的控制挡板,加工后要认真

检查查收。

2)底板内的钢筋线位,要依照图纸要求,将钢筋间距控制线、预

埋筋的边线(或侧墙、柱的边沿线)逐个在垫层表面上用墨线弹出。

绑扎安装时,要按线位摆放与绑扎。

对上层底板筋,特别是紧贴侧

墙、柱预埋筋的钢筋益要用拉线量尺寸(用重球吊线)的方法瞄准、绑

牢,经再次检查无误后,可用点焊方法将紧贴埋筋的纵向水平筋固定。

3)底板筋上基层厚度及保护厚层度要按下述方法固定。

(A)水泥沙浆垫块的强度、厚度要按要求的强度与厚度加工制作。

垫块制作后,有保养举措以保证水泥沙浆垫块的强度达到要求。

(B)要依据上下双层钢筋绑扎网的直径确立钢筋板凳(或架立筋、排架筋)的直径和摆放间距。

φ10以下的双层筋,应增添纵向筋的直径

(改为φ

12),其架立筋的间距不宜大于

60cm。

φ12~φ

16

的主筋的架

立筋间距不宜大于

80cm。

φ16

以上的主筋架立筋间距为

100~120cm为

宜。

(C)钢筋下部的垫块摆放地点,要与架立筋对正。

在每一个架立筋(板凳筋)的下边都要摆放沙浆垫块,以保证其保护层厚度。

(D)架立筋的高度要依据构造厚度,钢筋直径与排架筋的摆放的方向,预先计算高度。

加工中应严格控制加工高度,以保证双层筋的高度偏差不超出±

5mm。

(E)坚持按规范要求绑扎结点。

双向受力的钢筋结点,应所有绑扎,不跳扣。

(F)绑扎后的底板钢筋,应认真自检与整修。

自检时,要检查底板筋中的预埋筋轴线地点,其保护层厚度不超差(墙保护同意偏差

±

3mm,柱保护层同意偏差±

发现有超差时,应实时纠正。

3.底板混凝土

(1)通病

1)底板高程超出同意偏差(±

10mm)。

2)底板平坦度(用2m尺检查)超差<8mm。

3)底板厚度超标(底板厚度<200mm±

5mm;

200~600mm,厚±

8mm;

>600mm,厚±

10mm。

4)混凝土表面局部凹凸不平,变形缝处有错台(同意偏差<3mm。

5)表面粗拙,不实,有砂粒浮浆、印痕、积水等现象。

6)有蜂窝麻面,混凝土表面局部有规则的裂痕(与钢筋等距离)。

1)底板的中间部分没有高程控制依照和手段。

底板表面只用抹子,

没用平塔尺大面积整平。

2)混凝土的和易性差、坍落度大、泌水且骨料下沉和过振,造成

较大的混凝土的沉陷惹起混凝土的表面开裂。

3)混凝土表面未经二次压实,压光抹平。

4)保养不实时。

1)底板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搅拌运输及入模时间应恪守规

范规定的要求。

2)较厚度板(≥50cm)应分层灌筑与振捣。

两层以上的混凝土要

对每层进行二次重复振捣,以便获取充足的振实。

3)为控制底板表面高程与平坦度,混凝土浇筑前,在钢筋上安装

高程控制轨(用∮50一般钢管架放在钢支架上)。

控制轨顶经水平仪校

平,超出混凝土表面150mm(同意偏差±

3mm)。

浇筑时用铝合金塔尺搭

放在控制轨上,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整平。

4)对基本整平的混凝土表面,用木抹和铁抹子压平抹光。

三、池壁(墙)

1.钢筋

1)在底板内墙的预埋地点(间距、保护层)的偏差大(同意偏差:

间距±

10mm;

保护层±

2)墙体钢筋保护层超差大,甚至有的整片侧墙筋的保护层仅为5~

10mm;

大大超出了同意偏差的范围(±

3)墙体水平筋不平,竖向筋不垂直。

钢筋网结绑扎不牢。

4)墙筋绑丝松、长,绑丝伸向并侵犯保护层地点。

5)钢筋上锈斑、灰浆未清理洁净。

1)底板内预埋筋没有认真量测放线,固定不牢,绑扎后未认真检

查查收。

2)内外双层绑扎钢筋网间未搁置固定架立筋,铁板凳的摆放间距

3)内外层架立筋的尺寸偏差大,影响了钢筋保护层。

4)钢筋外层的水泥沙浆垫块厚度超出±

3mm的同意偏差,或摆放的

间距大。

1)钢筋工序应从基础开始,从每一步抓起。

在基础内的预埋地点,

要按图纸要求尺寸,认真量测放线、固定、检查与查收。

2)内外层双层钢筋网的外皮尺寸及内部钢筋架立筋尺寸要依据钢

筋的尺寸认真核算。

架立筋的间距不宜超出100cm。

水泥沙浆垫块的厚

度要控制在±

3mm之内,其摆放地点要与架立筋相对应,间距与架立筋

同样。

3)为防备高墙钢筋左右摇动与倾斜,加斜向拉筋(放在钢筋内侧)

固定,固定前应吊垂线找正。

4)绑丝的下料长短,应依据钢筋直径确立。

绑扎钢筋时,应将绑

丝头向墙的内侧曲折,不侵犯保护层。

5)绑扎达成后应认真进行检查查收。

2.模板

1)模板跑模、变形大、垂直度、平坦度、错台超差大。

2)模板缝漏浆严重,混凝土表面石子外露。

3)模板表面粗拙、清理不净,影响混凝土的外观。

4)墙厚超差。

5)墙脚根部错台、跑浆。

6)内外模板间的对拉螺栓外露混凝土表面(或用铅丝对拉),以致

螺栓(铅丝)端头的水泥沙浆保护层厚度不足,惹起锈蚀。

7)变形缝端头模板支搭固定不牢,以致变形缝的垂直度、止水带

的地点、变形缝的缝宽超差(±

1)模板设计不合理或模板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及稳固性经核算

不合理。

2)模板加工粗拙,施工不认真。

模板缝未采纳防漏浆举措,钢模

板间缺卡具。

3)多次周转的模板未经清刷整修,涂隔绝剂。

4)模板间的对拉螺栓的强度不足,或间距大。

5)墙脚根部错台、漏浆的主要问题是基础底板的墙脚根吊模支搭

不牢,浇筑混凝土时对模板的保护不够惹起的。

6)变形缝止水带的地点偏移与超差大的主要原由是对止水带、变

形缝在构造内的功能和重要性没有正确的认识与理解,没有依照规定的

标准和程序检查查收,形成了听任自流的状态。

造成了变形缝渗漏,止

水带失掉了止水的功能。

7)内外模面的对拉螺栓直接贯串墙体构造混凝土,端头部位的水

泥沙浆保护层不足(不切合保护层的最低要求),影响到构造的持久性。

1)模板设计应按混凝土的浇筑速度、气温、坍落度、外掺剂等因

素,计算其产生的侧压力核算模板支撑系的每一个环节(板厚、横坚梁、

螺栓、垫板、稳固支撑)。

2)穿墙对拉螺栓,不该使用贯穿的螺栓,应采纳端间留有切合钢

筋保护层厚度的、可填充防锈沙浆的工具式锥形螺母。

3)模板应按模板设计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加工制作。

加工后的模

板应按标准认真检验查收。

4)模板应实时清理、除锈、整平易刷隔绝剂。

5)墙脚根部的混凝土漏浆、不平、不直的缺点,应从基础底板的

墙腋角(墙脚)的吊模设计、操作开始抓起。

悬吊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

刚度与稳固性,保证其尺寸正确、平、直。

根部混凝土与模板间粘贴软

泡沫塑料后,用螺栓紧固。

3.混凝土

1)混凝土施工缝渗漏。

2)变形缝止水带渗漏。

3)混凝土表面色彩有显然差异。

4)墙体表面有显然的浇筑层印迹。

5)混凝土表面有蜂窝、麻面、孔洞、接茬不实。

6)混凝土表面出现水平、细微的裂痕(愈靠近墙面顶部,裂痕显然,裂痕数目愈多)。

墙顶表面体现裂痕,墙中心部分呈沟状。

7)混凝土池壁在水中冻融作用下,出现的严重剥落和剥蚀状况。

8)穿墙孔螺栓端头外露锈蚀或修理沙浆裂痕。

9)水池池壁过长时,墙体出现竖向裂痕(5~15m)间距。

1)施工缝未作糙化办理(凿毛等举措),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未凿掉。

施工缝未清理洁净,有松动灰浆、木屑、绑丝优等杂物。

2)浇筑前,施工缝未充足润湿,未铺水泥沙浆或铺沙浆后时间过

长并已硬化,影响了与新浇混凝土的联合。

3)墙体混凝土坍落度过大,是造成粗骨料下沉、湿沉降大、气孔

多是造成混凝土构造裂痕的主要原由。

配合比计量禁止、运输时间过长、

中间延迟超出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以致坍落度损失,现场浇筑时又任意

加水,是造成混凝土强度降低、表面色彩不一的原由。

4)浇筑厚度过厚、有较大高度差、每层混凝土浇筑的时间过长(超

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漏振以及混凝土的离析等原由是形成蜂窝、麻

面、孔洞和混凝土表面有显然浇筑层印迹的原由。

5)水灰比大,墙体混凝土坍落度过大(超出12cm),单元混凝土用

水量多以及浇筑速度快并缺乏二次重振捣是墙体出现水平裂痕、墙体混

凝土表面下凹、裂痕的重要原由。

也影响混凝土持久性。

有抗冻要求的外露混凝土构造,因为上述原由形成混凝土孔隙,在

毛细作用与频频冻融作用下,经受不住毛细孔中饱和水结冻后的膨胀压

力,而使壁孔开裂。

溶解后再结水膨胀,以致构造混凝土损坏。

1)施工缝防渗的主要举措是作好施工缝的糙化办理和清理,浇筑

前要充足润湿施工缝而不积水,铺以与混凝土标号同样的水泥沙浆,浇

筑时平均分层摊铺混凝土,并作好二次振捣并做到不漏振。

2)变形缝与止水带部位不渗水的重点是:

变形缝双侧构造混凝土

要分层(段)浇筑;

变形缝模板与止水带要有特意的工具与卡子固定,

模板支撑要有特意设计,认真操作;

浇筑混凝土时要分层平均灌输混凝

土,要注意清除止水带四周的气泡,保持止水带的正确地点。

3)给水排水修建物构造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点是:

切合规范标准

与设计要求的配合比设计(持久性、抗裂、防渗);

尽可能地运用较低

坍落度(即便掺外加剂后,也不宜大于12cm);

平均制拌分层浇筑与充

分的振捣(特别是二次重复振捣);

合时与充足的保养条件。

四、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常有质量问题

1.无粘结筋用的钢丝、钢绞线,不同意有死弯,见死弯一定切断。

成型后每根钢丝、钢绞线应为通长,禁止有接头。

2.无粘结筋的设计张拉控制应力值бcon一般为预应力筋标准抗拉强

度的70%,必需时可提升到75%。

为了减少预应力筋的松驰影响,施工

时可采纳超张拉法方法,但最大张拉力不该超出无粘结筋标准抗拉强度

的75%。

往常张拉方法可采纳一次超张拉,即0→103%бcon,或二次张拉,

即0→100%бcon再放松到

0,将垫板紧压后再第二次张拉

0→100%бcon(б

con为设计张拉控制应力)。

3.无粘结筋曲线配置或长度大于24m采纳两头张拉法时,两台设

备张拉速度应保持一致。

4.无粘结筋张拉次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如设计无特别要求时,

可挨次张拉。

5.为了防止大跨度现浇梁施加预应力过程中产生柱顶附带弯距及

柱支座拘束的影响,梁端支座可采纳滑动一铰接式钢支座,待预应力施

加后,支座再与梁端埋件焊接,并用混凝土浇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