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6466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文档格式.docx

《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文档格式.docx

106.0

3、衣着

94.5

94.8

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9.5

99.3

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3.7

101.0

6、交通和通信

99.1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8.4

98.7

8、居住

101.6

101.8

图32010年分月价格指数(%)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0%,房屋销售价格上涨3.9%,房屋租赁价格上涨0.4%,土地交易价格上涨5.0%。

非公有(民营)经济户数15.78万户,增长9.3%;

从业人数62.41万人,增长8.8%;

增加值762.38亿元,增长13.2%,占GDP比重为55.97%;

纳税额94.56亿元,增长25.9%,占税收总额的76.9%。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较为突出,传统产业比重依然较高,服务业发展仍需进一步加快;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产值比重较低,节能减排压力依然较大;

城市功能尚不完善,中心城区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亟待加快;

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城乡居民增收长效机制尚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物价输入性上涨压力较大,对外经济规模依然较小,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增长。

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增加值117.56亿元,增长2.9%。

农业增加值86.21亿元,增长2.3%;

林业增加值1.14亿元,下降10.5%;

牧业增加值21.35亿元,增长4.5%;

渔业增加值2.48亿元,增长9.9%。

内部结构不断调整。

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比例由上年的65.4:

1.2:

26.1:

1.9:

5.4调整为67.0:

0.8:

25.2:

1.8:

5.2;

粮经比例由上年的68.9:

31.1调整为69.9:

30.1。

产品产量稳中有增。

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26.57万亩,总产量192.99万吨,增长5.6%,创历史新高;

植树造林7675公顷,增长27.1%,年末林木蓄积量60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3%;

肉类总产量24.03万吨,增长4.7%;

水产品产量4.52万吨,增长2.7%。

表2:

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标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192.99

5.6

棉花

6137

13.4

油料

10.21

1.4

蔬菜

436.11

1.3

瓜类

22.54

-9.3

水果

22.45

0.9

生猪出栏

万头

159.03

10.9

家禽出栏

万只

6990.67

5.0

肉类

24.03

4.7

禽蛋

10.75

0.6

奶类

4.19

25.5

水产品

4.52

2.7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有效灌溉面积153.78千公顷。

农用机械总动力274万千瓦,增长7.8%;

拖拉机37391台,增长0.7%;

小麦联合收获机4659台,增长73.6%;

玉米联合收获机2209台,增长172%。

农村用电量24.45亿千瓦时,增长5.2%。

化肥使用量(折纯)21.74万吨,增长0.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4.76亿元,首次突破800亿元大关,增长12.2%。

其中,轻工业216.95亿元,增长12.8%;

重工业607.81亿元,增长11.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增加。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12家,净增204家,比“十五”末净增954家。

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65.15亿元,增长24.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1.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比“十五”末提高10.9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效益稳步提高。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077.68亿元,增长23.1%;

利润215.14亿元,增长21.8%;

利税359.36亿元,增长20.3%。

重点行业拉动作用明显。

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制品、服装鞋帽制造、食品制造4大行业完成增加值194.55亿元,增长15.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3.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6%,拉动贡献率29.5%。

通用设备制造、电器机械制造、专用设备制造3个行业完成增加值132.29亿元,增长23.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6.0%,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5%,拉动贡献率28.7%。

工业产品品种增加。

重点统计的工业产品已增至189种,比“十五”末净增50种。

甲醇、醋酸、橡胶轮胎外胎、金属切削机床、数控机床、锻压设备、锂离子电池、荧光灯、电子元件等产品从无到有,产量不断增加。

表3: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

原煤

3152.22

洗煤

3018.43

13.0

19.86

25.3

服装

万件

85642.92

33.6

机制纸及机制纸板

141.69

14.4

焦炭

270.58

-6.2

合成氨

43.54

-9.6

水泥

2697.9

-10.4

甲醇

76.19

29.5

醋酸

31.79

-3.1

金属切削机床

83313

11.1

数控机床

14698

107.8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40.93

6.8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

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企业262家。

完成总产值156.09亿元,增长12.0%。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7.3亿元,增长25.0%。

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20.2亿元,增长22.5%。

投资结构趋于优化。

规模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7.6亿元,增长56.2%;

第二产业投资408.2亿元,增长15.4%;

第三产业投资304.4亿元,增长32.7%,高于规模以上投资增幅10.2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投资增幅17.3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产销两旺。

房地产开发投资78.0亿元,增长14.5%。

房屋施工面积915.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50.1万平方米。

其中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31.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8万平方米。

销售新建商品住宅211.3万平方米,增长15.2%;

销售额64.7亿元,增长29.5%。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

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9.9亿元,历史上首次突破400亿大关,人均突破1万元,增长18.7%,自2006年以来首次高于全省平均增幅。

分区域看,城镇零售额269.0亿元,增长17.6%;

乡村140.9亿元,增长20.8%。

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355.5亿元,增长17.9%;

住宿餐饮业54.4亿元,增长23.9%。

限额以上企业增加。

2010年末,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数量770家,比上年同期增加354家。

消费热点趋旺。

2010年,汽车类零售额24.1亿元,增长44.8%;

化妆品类增长29.8%;

金银珠宝类增长20.8%;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3.5%;

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增长43.1%;

家具类更是以增长210%独占鳌头。

六、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招商引资新开工外来固定资产投资过5千万元项目119个,竣工投产60个,均创历史新高。

进出口实现突破性增长。

进出口总额9.11亿美元,增长53.2%。

其中,出口7.46亿美元,增长52.5%;

进口1.65亿美元,增长56.2%。

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

实际利用外资2.39亿美元,增长10.5%。

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6个,合同利用外资3.83亿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

公路客运量7121万人,旅客周转量46.51亿人公里,分别增长4.7%和4.6%;

公路货运量22464万吨,货物周转量232.08亿吨公里,分别增长0.8%和0.7%;

水路货物运输量1018万吨,货运周转量46.71亿吨公里,分别增长28.7%和62.5%。

港口货物吞吐量2290万吨,增长51.0%。

民用汽车拥有量增加。

民用汽车27.18万辆,增加5.05万辆。

其中当年新注册4.25万辆;

属于个人拥有23.41万辆,其中轿车12.05万辆;

载客汽车18.76万辆,载货汽车4.79万辆;

营运性汽车6.84万辆,其中载客汽车0.49万辆,载货汽车3.49万辆。

客运出租汽车1210辆。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交通基础设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8亿元(注:

不含京沪高铁、枣临铁路、枣临高速公路三大项目投资)。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960.1公里(包括村道)。

100%的行政村通上了柏油(水泥)路。

邮政通信业快速发展。

邮政业务总量1.31亿元,业务总收入1.33亿元,增长13.3%。

通信业务总量57.7亿元,增长9.1%。

移动电话用户228.02万户,增长15.3%。

固定电话用户76.88万户,下降9.0%。

旅游业发展跨入新阶段。

接待国内游客1409万人次,增长36%;

旅游入境人数3.9万人次,增长26%;

入境旅游收入823.8万美元,增长28%;

旅游综合收入83亿元,增长41%。

3A级以上景区达到15个,4A级景区8个。

台儿庄古城成为齐鲁文化新地标。

八、财税、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境内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37.41亿元,增长20.2%。

地方财政收入76.71亿元,增长26.2%,是“十五”末的2.7倍。

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比重为78.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6%,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支出128.9亿元,增长27.6%,各项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增幅均高于总支出增幅。

税收收入稳步提高。

国、地税收入122.98亿元,增长22.0%。

其中,国税收入62.08亿元,增长14.5%;

地税收入60.90亿元,增长30.6%。

税收占GDP的比重9.0%,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金融存贷款大幅增加。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94.42亿元,增加83.67亿元;

其中,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512.32亿元,增加68.70亿元。

年末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728.69亿元,增加141.85亿元。

新增存贷比169.5%,比“十五”末提高86.1个百分点,由资金流出地转变为资金流入地。

保险业发展迅速。

保险公司发展到19家,实现保费收入29.24亿元,增加7.50亿元,增长34.5%。

其中财产险收入7.55亿元,增长40.4%;

寿险收入21.69亿元,增长32.5%。

支付赔款给付5.26亿元,增长6.0%。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

争取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9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8项。

获得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0项,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

评出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30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118项,软科学成果12项。

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7家,增加6家。

42项产品列入省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个新产品列入国家新产品计划。

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69家,增加11家。

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达到10家,增加3家。

签订技术交易合同112项,成交额1.5亿元。

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

枣庄学院、枣庄职业学院和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教职工人数2205人,专任教师1368人;

招生6820人,其中本科2538人;

在校生21410人,其中本科8937人。

职业与基础教育全面推进。

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7572人,毕业15860人,在校生48035人;

普通高中招生25162人,毕业27702人,在校生77762人;

初中招生46180人,毕业53452人,在校生人;

小学招生44295人,毕业48341人,在校生人。

普通高考录取23018人,录取率达到80%;

普通本科录取11790人,录取率达到41.1%。

十、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繁荣。

年末专业演出场所3个,公共图书馆7个,文化馆7个,博物馆9个,档案馆8个,向社会开放档案卷数76164卷。

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中波转播台8座、电视差转台1座。

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1.9%,有线电视传送模拟45套、数字153套电视节目,有线电视用户达40.9万户。

国内统一刊号的出版单位5家,出版报纸3439.5万份,出版省内部资料图书6种,计0.8万册。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

卫生机构(不含诊所等)195个,床位12176张,卫生技术人员数14640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6669人。

村卫生室1202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417人。

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活动,覆盖率达86.6%。

承办了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中国·

枣庄海峡两岸龙舟邀请赛和第九届全国万人健美操大赛总决赛等21项国家级和7项省级赛事活动。

枣庄籍运动员在国际体坛获得6枚金牌。

第22届省运会枣庄代表团获奖牌和总分第10名,综合金牌排名比上一届省运会提高一个位次。

十一、城乡建设

城市建设成绩斐然。

城市建设投资11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3亿元,增长21.7%。

新城建设投资38亿元,增长127%,建成区面积达到8.3平方公里。

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完成拆迁475.9万平方米。

保障性安居工程顺利实施。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竣工8.5万平方米,竣工1310套;

廉租住房建设竣工7.8万平方米,竣工1564套。

城市公用事业水平提高。

年内开通快速公交,成为全省第二个开通BRT的城市,加快同城化发展步伐,“同诚卡”在公共领域推广应用。

新增城镇供热面积150万平方米,一户一表改造2.4万户,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9%,燃气普及率达到99%,污水处理率达到92.5%。

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积极推进。

建设农村住房14.6万户,改造危房3.5万户。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土地结构、矿产资源基本稳定。

土地总面积456.35千公顷。

其中,耕地保有量240.12千公顷,基本农田面积212.99千公顷。

已发现矿种38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1种。

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空气质量良好天数311天,列入国家“十一五”淮河治污规划的58个项目已经全部完成,环境治理工程建设成效明显。

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著。

2010年上半年,全市万元GDP能耗1.69吨标准煤、电耗839.8千瓦时,分别下降1.81%、4.25%;

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2.38吨标准煤、取水量20.52立方米、用水重复利用率87.55%,分别下降4.05%、1.13%和减少2.52个百分点。

全社会用电量增加。

全社会用电量101.75亿千瓦时,增加9.29亿千瓦时,增长10.0%。

安全生产持续向好。

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50起,下降17.30%;

死亡154人,下降10.47%;

未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

实现了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七年双下降。

社会治安形势稳定。

刑事案件立案件数8365起,增长1.55%;

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3035起,增长14.02%。

受理社会治安案件39816起,增长10.66%;

查处37997起,增长7.93%。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合理增长。

年末全市公安户籍总人口391.04万人,其中,男性203.23万人,女性187.81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41775人,出生率10.74‰,出生性别比114.2;

死亡率5.49‰,自然增长率5.25‰。

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提高。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30元,增长12.6%;

人均消费性支出11409元,增长18.8%,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34.4%。

农民人均纯收入7103元,增长13.6%;

人均消费性支出4209元,增长12.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7.0%。

表4:

每百户城乡居民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名称

城市

农村

彩 电

116台

107台

电冰箱

96台

44台

摩托车

39辆

61辆

家用汽车

12辆

5辆

家用电脑

76台

13台

空调器

115台

24台

洗衣机

105台

91台

淋浴热水器

90台

48台

照相机

55架

6架

移动电话

219部

163部

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

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64个,拥有床位1.5万张,年末收养人数1.4万人。

最低生活保障救济8.5万户、17.14万人,分别增长11.8%和10.6%,发放低保金20735万元。

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7520.9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638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2022.7万元。

社会保障能力逐步增强。

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105.7亿元。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3.8%,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4%,新农保覆盖率达到71.1%。

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比“十五”末提高54%和100%。

注:

1、GDP为初步核算数,部分数据为快报数。

2、公报中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为全部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在当年实际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额。

5、限额以上批发企业为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

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为年销售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

限额以上住宿业为星级宾馆、饭店;

限额以上餐饮业为年销售额2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