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WHO提出合理用药的标准是什么文档格式.docx
《1987年WHO提出合理用药的标准是什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87年WHO提出合理用药的标准是什么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用光学显微镜看不见,大多要用电子显微镜放大到几千倍或几万倍才能看见.病毒结构简单,不能独立在外环境中长期存活,寄生于宿主细胞内,对抗菌药不物敏感。
9.什么是免疫力?
免疫力是指人体免疫系统抵御病原体感染的能力。
免疫系统由胸腺〔青春期以后即逐渐萎缩、退化〕、脾脏和淋巴组织等组成。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首先启动的是天然免疫反响,如天然杀伤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可对其进行攻击并杀灭它们,这种免疫反响是非特异性的,对病毒无选择性。
随着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的识别,启动了针对病毒的免疫反响,即特异性免疫反响,包括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响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响。
前者产生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后者主要产生一些杀伤性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用以杀死入侵的病原体。
10.什么是疫苗?
疫苗是对各种免疫制品的总称,它是由特定的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等病原体以及寄生虫或其代谢产物又称抗原,经过人工减毒或灭活方法制成,主要用于疾病的预防,如卡介苗。
人体接种后会产生特异的免疫物质——抗体,以抵抗传染病的发生。
11.卡介苗有什么作用?
卡介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用以预防结核病,是将有毒力的牛型结核杆菌在胆汁、甘油和马铃薯的培养基中反复传代230次,历时13年所获得的一株毒力减弱而抗原性完整的变异株。
此结核菌株对人不致病,但预防接种后可使人获得对结核的免疫力。
12.抗菌谱的概念是什么?
每种抗菌药物都有一定的抗菌范围,称为抗菌谱。
某些抗菌药物仅作用于单一菌种或单一菌属,称窄谱抗菌素,如异烟肼只对分支杆菌属有效。
另一些药物抗菌范围广泛称之为广谱抗菌药,如氟喹诺酮类和氯霉素,它们不仅对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有抗菌作用,且对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等也有抑制作用。
近年新开展的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也属广谱抗菌药物。
但它们对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等无作用。
13.何为二重感染?
二重感染,亦称菌群失调症。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处于一个庞大的微生物生存的环境中,人体的皮肤黏膜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肠道、泌尿生殖道等处,都寄生着大量的细菌,这些数量繁多的细菌,与人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对人体不但无害,反而有益。
其中肠道的正常菌群,在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肠道正常的菌群还对危害人体健康的致病菌有着强大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它们的生长繁殖,这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医学上称为生态平衡。
抗菌药物特别是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往往使体内的敏感菌受到抑制,而使耐药菌乘机在体内繁殖生长,导致二重感染。
也就是说,本来用抗菌药物想杀灭致病菌,结果反遭至更严重的细菌感染,其中,耐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产超广谱beta-内酰胺酶〔ESBLs〕和ApmC酶的革兰阴性杆菌、念珠菌、曲霉菌是二重感染的主要病原。
由MRSA所致的二重感染,包括肺炎、心内膜炎、脉管炎、烧伤、术后伤口感染等。
14.什么是医院获得性感染?
医院获得性感染是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通称医院内感染。
有以下几种情况:
〔1〕交叉感染:
院内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传播、器械消毒不严引起的感染;
〔2〕内源性感染:
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
15.什么是序贯疗法?
序贯疗法通常是指抗菌药物治疗中重度感染性疾病时,初期采用胃肠外给药〔一般为静脉内给药〕,当病人的病情一但改善〔通常在用药后3~7天〕,迅速转换为口服抗菌药物的一种给药方法。
例如序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当咳嗽和呼吸困难减轻、白细胞计数下降、胃肠道功能正常,可经口摄入足够食物或如果其它临床指标较好,即使患者发热,仍可改用口服抗菌药物治疗。
16.抗菌药物主要分为几类?
主要分为八大类,beta-内酰胺类:
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的beta-内酰胺类及单环酰胺类等;
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类;
氟喹诺酮类;
叶酸途径抑制剂类;
氯霉素;
糖肽类:
包括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
大环内脂类。
抗菌药物的应用需根据不同的感染性疾病进行合理选择。
17.什么是耐药性?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指病原体对药物反响降低的一种状态。
是由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应用剂量缺乏时,病原体通过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膜通透性阻滞药物进入、改变靶结构或改变原有代谢过程而产生的。
耐药性严重者可使多种抗菌药物失效。
18.细菌为什么能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自然界的微生物为了维持自身代谢、保护生存条件免受其它微生物侵袭,在其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次级代谢产物,这些化学物质具有调节本身代谢和杀灭其它微生物的作用,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抗生物质。
自从微生物产生的这种抗生物质被人类发现并被研制成抗菌药物以来,人类开始介入了微生物之间的抗生斗争。
细菌也就把人类制成的抗菌药物视作抗争的对象,只要接触过某种抗菌药物就择优去劣的进化原那么保存并延续那些菌:
包括能灭活抗菌药物的物质,如各种灭活酶,或改变本身的代谢规律使抗菌药物无法将其杀灭,改变抗生素作用的靶位,降低吸收,增加排出。
这样就形成了细菌对抗菌药的耐药性,使本来有效的抗菌药物在遇到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时疗效下降,甚至完全无效。
19.解决抗菌药物耐药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限制抗菌药物的滥用;
研制新型抗菌药物和制备疫苗来对付细菌感染性疾病。
其中限制抗菌药物的滥用是最为可行的。
20.如何减少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1〕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适应证,病毒感染不应采用抗菌药物治疗。
〔2〕对有适应证的病人,药物种类、用量及用多久都要注意,能用窄谱的就不要用广谱抗菌药物,能用一种有效的就不必用多种,以防止耐药性和二重感染。
〔3〕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工作。
〔4〕向群众开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关知识的教育。
21.WHO提出合理用药的标准是什么?
1987年WHO的合理用药标准有5条:
〔1〕开具处方的药物应适宜;
〔2〕在适宜的时间,以公众能支付的价格保证药物供给;
〔3〕正确地调剂处方;
〔4〕以准确的剂量,正确的用法和用药时间服用药物;
〔5〕确保药物质量平安有效。
22.合理用药应包括哪几方面?
因病情和病原是多变的,故绝对的合理用药是难以到达的,一般所指的合理用药是相对的,它包含平安、有效、经济与适当这四个根本要素。
23..应用抗菌药物需考虑哪些问题?
应用抗菌药物时,需要根据病人所感染的微生物种类、病人的机体状态以及药物的抗菌作用、抗菌谱、选择性和对机体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后,选择最正确的抗菌药物和制订最正确治疗方案。
如果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而不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除了会发生不良反响而影响病人的健康外,还会产生抗菌药物的独特的耐药性,它的危害性就更大了。
不但会影响用药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一旦产生了耐药菌株,对其感染的治疗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2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那么是什么?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那么通常为:
应有效地控制感染,争取最正确疗效;
预防和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响;
注意适宜的剂量和疗程,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密切注意药物对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影响;
根据微生物的药敏试验,调整经验用药,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确定给药途径,防止浪费。
25.临床选用抗菌药物的原那么是什么?
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综合考虑感染的病原体、药物敏感实验和药物的抗菌谱进行选择。
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能窄不广、能低不高、能少不多〞的原那么,即尽量使用抗菌谱窄、老一代的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口服制剂能控制感染的就不用针剂,肌内注射能控制感染的就不用静脉滴注。
26.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原那么是什么?
通常的原那么是:
病原体未明确的严重感染;
已应用或考虑应用单一抗菌药物难以控制的感染;
机体深部感染或抗菌药物不易渗透部位的感染,如心内膜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慢性难愈的感染,病程较长,病灶不易去除,长期抗菌药物治疗,细菌可能产生耐药者;
为减少药物不良反响。
联合用药时可将各药剂量适当减少。
27.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多用于哪些疾病?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疾病多为一种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包括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感染、难治性感染、二重感染,以及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发生而需要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疾病。
28.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原那么是什么?
注射剂属处方药。
患者使用注射剂,须持有
医生处方;
但凡口服可以有效的就不需注射,能够肌内注射的就不应静脉注射。
必须注射的应尽可能减少注射次数,应采用序贯疗法。
应严格掌握注射剂量和疗程,如果使用一周无效,应考虑停药或换药。
应尽量减少注射剂联合使用的种类,以防止不良反响和相互作用的出现。
29.哪些情况必须注射给药?
一般有以下情况者需注射给药,如吞咽困难,存在明显的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胃肠道病变〕或潜在的吸收障碍;
口服明显降低生物利用度的药物,没有适宜的口服剂型;
或者通过口服给药不易到达有效治疗浓度;
或疾病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要紧急处理等情况。
30.滥用抗菌药物有什么危害?
对群体、社会而言,滥用抗菌药物可以引起一个地区某些细菌耐药现象的发生,如果许多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都耐药,这种局面更为可怕,即这些细菌感染将变得所向无敌,人类对它处于束手无策的境地。
如当前耐多药结核菌就成了世界上结核病防治的难题。
31.滥用多种抗菌药物会有何不良后果?
滥用多种抗菌药物有可能产生以下不良后果:
使耐药菌株更加增多;
使毒性反响、过敏性反响等不良反响增多;
使二重感染发生的时机增多;
浪费药物,增加国家和患者的负担,其结果会给人一种虚假的平安感而贻误正确治疗。
32.抗菌药物治疗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抗菌药物治疗失败的原因可能有:
细菌产生耐药性;
给药途径不当;
给药时机和剂量不当;
病灶部位的药物分布差,达不到治疗的浓度;
或因为药物储存不当或过期,致使药物失效;
或误诊;
或混合感染;
或药物配伍不当等。
33.医疗机构在使用抗菌药物方面有哪些误区?
一些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着无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未进行必要的药物敏感试验而使用抗菌药物、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作预防用药和过度使用高档或广谱抗菌药物等现象。
34.家庭抗菌药物的使用误区有哪些?
答:
不少家庭都备有小药箱,但在使用抗菌药物方面存在许多误区,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药越贵越好,实际上药品并不是“廉价没好货,好货不廉价〞的普通商品,只要用之得当,几分钱的药物也可到达药到病除的疗效;
随意滥用目前多见,如很多人用抗菌药物治感冒,虽然抗菌药物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却不能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使用只会增加副作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另外许多人患病后,病情较重时尚能按时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服药便随心所欲。
要知道抗菌药物的药效依赖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如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对于确属细菌感染的疾病,要根据引起疾病的不同菌种选择相应的药物;
一些人认为只要是抗菌药物就能消炎,甚至为使疾病早日痊愈同时使用几种抗菌药物。
殊不知每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同,用药不当,轻那么达不到理想疗效或使药效降低,重那么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危及健康。
35.急性细菌感染何时需更换抗菌药物?
明确诊断的急性细菌感染,在使用某种抗菌药物72小时后,如果效果不明显或出现病情加重者,应按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改用敏感的药物,不能自行随便换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36.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根本原那么是什么?
通常应隔离患者,流行期间对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
采取疫苗的接种或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通常抗流感病毒的药物在早期(起病1~2天内)使用可取得一定疗效;
感冒期间应注意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饮食要易于消化,特别是儿童和老年患者更应重视,密切观察和监测并发症,抗菌药物仅在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方可使用。
另外注意谨慎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如早期应用抗流感药物大多为改善病症的药物,必要时可以联合应用缓解鼻黏膜充血的药物及止咳祛痰药物。
有条件者在进入流行季节前可注射1次流感疫苗。
37.治疗细菌性痢疾如何选用抗菌药物?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我国发病率仅次于乙型肝炎的第二大传染病。
菌痢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不持久,容易再次感染。
急性菌痢一旦转为慢性那么反复发作,不易根治,如发生中毒型菌痢,病死率很高。
菌痢治疗的关键是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以便彻底消灭病原菌,防止恢复期带菌或演变为顽固难愈的慢性菌痢。
目前菌痢选用抗菌药物的观点主要有:
防止无针对性地盲目用药,应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
儿童应慎用,孕妇不宜用。
38.环丙沙星适于门诊患者的一线经验治疗吗?
不适用。
由于环丙沙星对常见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的活性仅为中度疗效,所以它不适用于门诊患者的一线经验治疗,例如咽炎、中耳炎、鼻窦炎和肺炎。
环丙沙星对一些临床重要的革兰阳性病原菌如肺炎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肠球菌作用较差,因此目前环丙沙星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阴性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
将环丙沙星广泛的、不适当的用于抗链球菌、厌氧菌和支原体属感染是不对的,会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治疗失败、贻误病情,而且会产生不良反响。
39.急性前列腺炎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原那么上根据尿液或前列腺液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但由于细菌培养需要时间,在等待期间,应及时选用足量、高效的广谱抗菌药物,如头孢素类抗菌药物,以控制病情开展。
如不适宜应用此类药物者,还可选用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进行治疗。
经治疗假设细菌对该药敏感,病症好转者,可继续用,以防转变为慢性。
还可根据情况先选用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氨苄青霉素,再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药。
40.腹泻时为什么不能随便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腹泻未必全是细菌感染所致,如腹部受凉引起肠蠕动加快;
对乳品、鱼、虾及蟹等食物过敏引起肠的变态反响;
外出旅行或迁居外地因生活环境的改变使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发生了“菌群失调症〞而引起的厌食、呕吐、腹痛甚至腹泻不止等病症。
诸如此类的腹泻并不是细菌感染所致。
还有些腹泻,如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和夏季“流行性腹泻〞系病毒感染所引起,而霉菌性肠炎是由霉菌引起。
既然病原不同,治疗方法就不应该完全相同,所以应用抗菌药物应当慎重。
许多抗菌药物,尤其是口服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良反响,如恶心、呕吐、腹泻或食欲下降,甚至影响肝脏、肾脏和造血功能,其中以广谱抗菌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响较为严重。
因此腹泻不能随便应用抗菌药物。
41.外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什么?
外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通常应注意明确感染用药的目的,如是否有潜在局部或全身感染用药的指症;
选用半衰期较长、毒性小、疗效高的药物;
手术前一般单次给药。
对于清洁切口的手术,一般不提倡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42.尿路感染的抗菌药物的选用原那么是什么?
尿路感染的治疗,首先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杀灭细菌。
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争取以最少的不良反响,最小的医疗费用,取得最好的医疗效果。
因为不少患者长期服用广谱抗菌药物致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而难以痊愈,因此,降低尿路感染的复发率与死亡率,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是关键的一环;
还应防止使用有肾毒性的药物,尤其是从肾脏排泄的药物。
肾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排泄减少,致使尿中的药物浓度降低,感染不易控制,而且在体内易蓄积中毒,进一步损害肾功能。
因此,选用抗菌药物时,要考虑药物的毒性和肾功能情况等。
43.皮肤科选择外用抗菌药物的原那么是什么?
通常选择不经常或不作为全身使用的药物以防止增加细菌耐药性;
不易引起过敏;
局部无刺激作用,无明显毒性;
作用稳定,如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抗菌活性不为组织代谢产物破坏等;
抗菌谱有针对性;
无积蓄作用,可迅速排出体外,如长期外用磺胺类药物可积蓄产生类似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响,且易致敏,故现很少外用。
44.烧伤创面可外用哪些抗菌药物?
烧伤创面可选用磺胺类药物,常用的有:
磺胺嘧啶银,对绿脓杆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国内已报道有用铈、锌制成磺胺嘧啶铈、磺胺嘧啶锌制剂,并已初步应用于临床,可供选用;
磺胺米隆抗菌作用不受对氨基苯甲酸的影响,能渗入烧焦痂,对化脓和有坏死组织的创伤感染也有作用,抗菌谱较广,可用于绿脓杆菌感染的创面。
45.老年人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什么?
老年人因肾功能衰退,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尤其是一些作用较强的药物,极易产生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响。
抗菌药物在人体吸收以后,多由肝脏和肾脏解毒、排泄。
因此,肝肾功能不全的老人,在用这些药时需慎重,不宜长期或大剂量应用。
四环素类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长期服用会损害肝细胞,并伴有对骨髓、心脏、肾脏及皮肤的损害。
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使用时间稍长,能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平衡失调,对肾脏也有影响。
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红霉素、呋喃妥因等能在肝胆内瘀积,产生中毒和过敏反响。
故长期、大剂量使用这些抗菌药物,对老年人是非常不利的。
46.孕妇不能使用的抗菌药物有哪些?
在妊娠期间要禁用或慎用以下抗菌药物,非用不可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青霉素:
可引起胎儿严重黄疸,严重时导致胎儿死亡。
链霉素:
可引起胎儿先天性耳聋,骨骼发育畸形。
四环素:
可致牙釉质形成不全,引起“四环素牙〞,骨骼、心脏畸形,先天性白内障,肢体短小或缺损,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最严重者可出现脑核性黄疸甚至死亡。
土霉素、强力霉素:
可使胎儿短肢畸形。
氯霉素:
可致新生儿血液循环障碍、呼吸功能不全、发绀、腹胀〔即“灰婴综合症〞〕。
如在妊娠末期大量使用,可引起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胎儿死亡。
卡那霉素:
可致耳聋。
红霉素:
致先天性白内障、四肢畸形等。
庆大霉素:
可造成胎儿耳损伤,甚至引起先天性胃血管畸形和多囊肾。
磺胺类药物〔以长效磺胺和抗菌增效剂为主〕:
可致高胆红素血症、脑核性黄疸、畸形。
多粘菌素E、B及万古霉素:
服用时间过长,可使孕妇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使婴儿在出生后的3年里易患神经—肌肉阻滞、运动失调、眩晕、惊厥及口周感觉异常。
万古霉素还可致婴儿暂时或永久性耳聋。
利福平:
可致胎儿畸形。
抗真菌类药物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克霉唑:
对孕妇的神经系统、造血系统、肝肾功能可有严重不良反响。
灰黄霉素还可导致流产和畸胎。
氨苯蝶啶:
对孕产妇有肝损害、可改变血象。
47.哺乳期妇女使用抗菌药物的考前须知?
不同的抗菌药物自乳汁中排泄的差异很大,其中从乳汁中排泄量较大的有红霉素和林可霉素。
红霉素静脉滴注时,乳汁浓度较血清浓度高4-5倍,但青霉素G肌注或静滴时,乳汁中浓度仅为血清浓度的2%-20%。
尽管有些抗菌药物在乳汁中浓度很高,到达婴儿体内的药量有限,但是却可引起婴儿过敏反响和导致耐药菌株的发生。
有些药物如卡那霉素和异烟肼经乳汁排泄,有可能导致婴儿中毒,应禁用。
磺胺类通过乳汁的药量足以使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的婴儿发生溶血性贫血。
通常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的抗菌药物有:
红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磺胺类、甲硝唑、替硝唑、呋喃妥因、氟喹诺酮类等;
需慎重使用的抗菌药物有:
克林霉素、异烟肼、青霉素、链霉素等。
48.儿童感冒是否需要服用抗菌药物?
儿童患了病毒性感冒后一般不需要服用抗菌药物,只要加强护理,适当休息,多喝开水,给予易消化的饮食,通常会很快恢复健康。
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
病毒的种类很多,而且十分容易发生变异。
所以,儿童对感冒一般没有免疫力,如果体质和抵抗力较弱的儿童,反复发生感冒的可能性就更大。
如果感冒合并了细菌性感染,如并发化脓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或肺炎,往往病情较重,表现为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咳哝痰等,这时应到医院就诊,一般需应用足量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49.是不是孩子感冒发烧就应静脉点滴抗菌药
物?
不是的。
因为孩子感冒发烧最常见的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等,这些病毒性感染静脉点滴抗菌药物是无益处的,甚至可能冒着发生毒副反响的危险。
50.儿童感冒时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及考前须知
有哪些?
儿童感冒时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主要有:
有明确的并发感染指征,如细菌培养有病原菌;
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仍不退热;
为防止6个月以下月龄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
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
经常患扁桃腺炎者;
出现气管炎(咳嗽、脓痰)或肺炎征兆者。
用药时应注意剂量不宜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长;
注意多喝开水,促进药物的吸收与排泄;
3岁以下的小儿肝肾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故应注意选择肝肾毒性小的药物。
51.小儿发烧为什么不能随便服用成人的药?
小儿不能服用成人的药,主要因为:
小儿发烧的原因很多,假设不明原因就将大人用的阿斯匹林给孩子服用,很容易延误病情或掩盖病症。
而且小儿服用阿斯匹林可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等不良反响。
因此,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小儿用量与成年人的用药剂量差异很大,有的不是简单地由体重推算出来的,而是根据小儿的生理机能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确定。
用量过小可影响疗效,过大可能发生毒性反响,故家长不宜给小儿盲目用药;
有的药物只适于成人,如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抗菌药物,7岁以下的儿童不宜应用,否那么可致骨骼、牙齿损害,引起“四环素牙〞。
红霉素、麦迪霉素容易在胃内被胃酸破坏,从而使疗效降低,起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52.儿童服用红霉素能碾碎吗?
口服红霉素有肠溶片和肠溶胶囊两种制剂,由于婴幼儿吞服药片有困难,家长常将药片碾碎或将胶囊药粉倒出来喂服。
这种做法不科学。
因为红霉素在酸性环境中易被破坏而失去作用,在碱性环境中那么活性增强。
肠溶片或肠溶胶囊,在胃内停留几个小时不崩解,需到十二指肠或空肠后再崩解释放。
此外,红霉素对胃膜黏刺激性较大,易引起恶心、呕吐,制成肠溶片或肠溶胶囊服用,可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