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1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96143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1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1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1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1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1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1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1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1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1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

(2)王:

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做王。

(3)小: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方面。

小窍门:

一词多义词语可根据该词在句中的位置先确定词性,再判断词义。

2、解释下面句子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使子婴为相

(2)为击破沛公军(3)皆为龙虎

(1)动词,做。

(2)介词,替。

(3)动词,是。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未得与项羽相见

(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3)范增说项羽曰(4)财物无所取(5)沛公居山东时

(1)得:

能够。

(2)使:

派,派遣;

于,介词,对。

(3)说:

读shuì

,劝说。

(4)所:

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

(5)山东:

指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地区,与现代汉语的“山东”不同,现代汉语中的“山东”指今山东省。

学法指导:

文言翻译以直译为主,要字字落实。

4、翻译下面句子。

(1)项羽大怒,曰: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项羽大怒,说:

“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2)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我(曾)派人观察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

5、文段分析思考

(1)这一段记叙了几件事?

这些事件对情节的展开起什么作用?

答案:

共记叙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无伤告密,这是事件的导火索,矛盾挑开。

第二件事是范增说羽。

范增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劝项羽“急击勿失”,矛盾进一步激化,情节迅速发展。

(2)文中写到“项羽大怒”,这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

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什么?

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忍?

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一个率真、火爆的汉子!

四、研读第二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自读文段3分钟,独立完成练习8分钟,展示点评4分钟)

1、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距关,毋内诸侯

(3)张良出,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1)具:

通“俱”

(2)距:

通“拒”。

内:

通“纳”。

(3)要:

通“邀”

(4)倍:

通“背”(5)蚤:

通“早”

思路导引:

比较

(2)和(7)中加点字的位置、词性是否相同。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素善留侯张良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4)秦地可尽王也

(5)君安与项伯有故(6)项伯杀人,臣活之

(7)吾得兄事之(8)籍吏民,封府库

(1)善: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与……交好,友善。

(2)夜:

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夜里。

(3)急: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危急的事情;

义:

名词活用为动词,合于义。

(4)王:

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统治。

(5)故: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旧交情。

(6)活:

使动用法,使……活。

(7)兄:

名词活用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8)籍:

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编造名册

3、指出下面“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1)臣为韩王送沛公

(2)为之奈何(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4)君为我呼入(5)约为婚姻

(1)介词,替。

(2)动词,处理,对付。

(3)前“为”,介词,替;

后“为”,动词,献出。

(4)介词,替。

(5)动词,结成。

4、解释下面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为之奈何(3)项伯杀人,臣活之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动词,到,往。

(2)代词,这件事。

(3)代词,他,指项伯。

(4)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5)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人名、地名、官名、朝代等词语,译时均可保留原词。

5、翻译下面句子。

(1)谁为大王此计者?

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

(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

(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

(4)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出和意外变故。

6、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

(B级)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项伯夜访张良,使紧张的形势出现了转机。

第二件事是张良献计。

这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被拉过去,为下文替刘邦说情及项庄舞剑时“以身翼蔽沛公”张本,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

第三件事是项伯劝项羽勿击刘邦。

巩固案(3分钟)

课堂练习交流,展示点评

1.(A级)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读音、意义有错误的是:

(C 

) 

A.如今人为刀俎(wé

i,是) 

B.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wé

i,做) 

C.为击破沛公军(wé

i,替) 

D.大王为人不忍(Wé

E.且为之奈何(wé

i,对待) 

F.吾属今为之虏矣(wé

i,被动) 

G.若属皆且为所虏(wé

2.(B级)加横线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D) 

A.沛公军霸上 

沛公欲王关中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C.项伯杀人,臣活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道芷阳间行 

素善留候张良 

3.(C级)属宾语前置句的是:

A) 

A.大王来何操 

B.亚父者,范增也 

C.贪于财货 

D.若属皆且为所虏 

4.(C级)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距关,勿内诸侯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④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①“距”通“拒”,“内”通“纳”②“倍”通“背”③“蚤”通“早”④“卻”通“隙”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甲)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于是项王乃悲愤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乙)高祖还归,过沛,留。

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令儿皆和习之。

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5. 

(B级)解释文中加横线词的意义:

壁( 

阕( 

)和( 

悉( 

)故( 

壁:

驻扎阕:

首、支和:

应和悉:

全、都故:

老的,旧的

6.(C级)《垓下歌》与《大风歌》分别表现了项羽、刘邦此时怎样的心情?

《垓下歌》:

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

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

“逝”,奔驰。

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

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

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

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

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

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

“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大风歌》:

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拓展阅读 

 

杀死刘邦小儿!

我很敬佩项羽,虽然他没有赢下楚汉之战!

喜欢他的豪爽,坦荡,勇猛,喜欢他的真性情,喜欢他的仗义!

话说项羽破釜沉舟于巨鹿横扫秦军一战成名,既而征降秦将章邯,为亡暴秦立下不世之功!

怎料刘邦这老滑头却趁项羽不备占领秦首都咸阳,夺了亡秦首功。

楚汉两家矛盾也由此而起,遂引发了长达4年的楚汉争霸战。

刘邦这为世人所不齿的无赖本毫无胜算,却硬是他逼得旷世英豪西楚霸王兵败自刎。

时乎?

运乎?

命乎?

人乎?

悲哉,悲哉!

可你又曾知道项羽足以四杀刘邦!

一杀刘邦。

当属鸿门宴。

那时的项羽掌四十万虎狼之师无往而不胜:

而刘邦仅十万兵将.力量悬殊有目共睹!

鸿门宴上,亚父范增几次三番示意项羽下手,可霸王他楞是下不了手。

刘邦吓的借口上厕所就溜了,气得范增直说;

竖子不足与之谋!

亏得项羽勇猛无双,满身血性,却也这般妇人之仁优柔寡断?

怒!

  二杀刘邦。

鸿门宴后,刘邦被项羽放至巴蜀大山,气的嗷嗷叫却又奈何不了他。

鸡蛋碰石头,刘邦可不干,至少也不第一个,毕竟生命诚可贵呀!

孰料,刘邦这厮得张良,萧何相助,拜将韩信,不出一年居然以一招"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出山平三秦,取关中,更甚趁项羽东征齐国之机夺了项羽的都城彭城.还扬言要把彭城作为自己的第二都城.于是大会诸侯平天下.他还当真把项羽给忘了?

若是这样就被你刘邦给打败了那项羽那霸王还算是什么霸王?

就在刘邦飘飘然时,项羽帅三万精骑回彭城将60万汉军杀得落荒而逃,死伤无数.此时的刘邦俨然一难民,身边只有一个夏侯婴,窝囊之至,狼狈之至!

项羽决意活捉刘邦,这可把那胆小鬼吓死了!

眼看着楚军就要追上自己了,天公却帮了刘邦一把,顿时狂风大作,黄沙四起,刘邦就这么趁乱逃了.命乎?

  三杀刘邦.彭城一战未活捉刘邦,项羽快马加鞭直追汉军,直至荥阳城.刘邦至此已是瓮中之鳖,破城之日怕是不远了.怎么办怎么办?

若是被项羽活捉那后果是不要想的了,诶,只怪自己太大意,太狂妄.却是有一叫陈平之人,向刘邦出一离间计.要离间的不是别人,正是项羽最敬重的亚父和他最钟爱的虎将钟离昧!

枉他项羽英豪盖世却连这点知人判事的能力都没有,他居然中计了!

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难道带兵这么多年他连这都不懂?

何况亚父他现在已是古稀之年,除了你项羽他又有何私利可言?

义愤,绝望,悔恨,伤感,这位可敬的潇洒的老人就这么撒手西去了.假若你听了范增只言,趁韩信,英布,彭越都不在刘邦身边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强攻这一座孤城,那破城指日可待,将刘邦走马生擒亦不在话下.现在倒好,给敌人喘息的机会还害死了自己最可靠的谋士.叹!

  四杀刘邦.幸好项羽中计不深,亚父一死他就明白了一切.立刻集全力围剿荥阳,刘邦自知难逃一死,便与项羽商议投降.条件是:

不杀降卒,饶自己一死.项羽欣然允诺.另外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就是:

投降的时间要在晚上.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投降也不是什么很光彩的事.可你霸王知道吗,这是刘邦这滑头故意安排的.当晚,城门一开,一彪人马冲出城来,情况不对,项羽喝道:

给我打!

不出两下,楚军就抓住了那领头的,项羽一看:

不是刘邦!

此时,刘邦已趁乱从侧门跑了.项羽终于错失最后一次杀刘邦的机会.这煮熟了的鸭子居然还给飞了?

!

霸王啊霸王,难不成真是你个头太大,心也就太粗了?

你还真以为刘邦那小子会送死?

你还真以为天下的人都象你那样大丈夫?

  刘邦跑了,找到了韩信,平了齐国,又联合英布彭越夹击项羽.亲提60万大军将项羽不足十万人马困在垓下.最后便有了霸王兵败一幕,可是有谁能真的打败项羽,他杀出重围,来到了乌江边上.对面就是他的家乡,当年他带着8000子弟兵过江东,如今8000子弟兵无一所剩,他只身又有何面目回去呢?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没人能杀得了霸王,他是自杀的,好死!

  这我不禁想起霸王那最后率28骑斩将夺旗一幕.1000多汗军追来,霸王掉转马头昂首马上,对身边的将士说:

我霸王不是被刘邦打败的,只是不忍心追随我的将士为我付出太多.且看我这最后一次单骑砍帅夺旗!

你们28人分为四队,项羽纵马而下,所到之处,血肉横飞,人仰马翻,汉军四散,只剩下那领头之将.就凭他想拿擒霸王的首功?

结果眨眼就成了霸王戟下亡魂!

砍下将旗!

纵马而回,清点下人马,还剩26骑.怎么样?

霸王问.没错,大王!

众将士答.这就是英武的霸王!

  2200多年过去了,人们还记得那自刎的霸王!

因为后人敬你是英雄!

即使他有缺点也是英雄般的惊世骇俗!

可再回顾这历史我又不免有些怨霸王了,真的英雄当是大气磅礴,知人善任,谦虚谨慎,勇猛刚果,能屈能伸.而他鸿门宴上优柔寡断纵虎归山;

荥阳城一战,刚愎自用气死范增;

乌江自刎能伸却不能屈!

真的大丈夫是不会以死谢罪,死是一种逃避,英雄就不应该逃避,尤其是面对灾难时!

英雄应该以行动来谢天下,而不是死!

倘若项羽重返江东,痛改前非,重整旗鼓,那刘邦这老小子是不是还得死四次?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徒留后人空感叹……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2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识记、掌握文中的“为、故、谢、非常”等重要的文言词语及文中的特殊句式。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重点)

1本案适用于《鸿门宴》第二课时,文言现象的掌握这一重难点不变,此外要会分析项羽这个人物形象。

基础案是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要独立完成并由同桌互批;

升华案是对新内容的学习,需要认真研读课文相关段落和注释,并讨论完成;

巩固案的片段写作要求课外完成,限时10分钟。

基础案 

(6分钟)

作业交流3分钟,第二题3分钟课内完成。

一、第一课时作业检查交流。

二、根据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解答下列问题:

2.翻译句子

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

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现在进入了函谷关,财物没有他所占有的,妇女没有他所亲近的,这(表明)他的志向不在这些小的方面。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流寇的出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升华案(28分钟)

精读课文,独立完成练习,小组讨论交流,展示点评。

一、研读第三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自读文段3分钟,独立完成练习6分钟,展示点评5分钟)

(一)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1、令将军与臣有郤()2、因击沛公于坐()

1、郤→隙2、坐→座

文言文“多音节词”,多为古今异义词。

(二)、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2)、所以遣将守关者()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婚姻→姻亲关系所以→……的原因非常→意外的变故河北、河南→黄河以北(以南)

知识回顾:

判断句有哪些类型?

如何确定句子属于判断句?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省略句)2、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

3、得复见将军于此状语后置)4、亚父者,范增也(判断句)

5、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

由于文言倒装句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译时务必把倒装词语的位置调换过来惯。

(四)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俘虏!

(4)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

(5)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

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终于)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五)文段分析思考。

1、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说明了什么问题?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子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

宾主之间相对,宾东向,主西向;

长幼之间相对,长东向,幼西向。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位可以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2、“项庄舞剑”在情节开展上有什么作用?

项羽“留沛公与饮”情节已趋缓和,“舞剑”事件发生,形势再度紧张起来,从而引出了“樊哙闯帐”,将故事推向高潮。

二、研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一)一词多义,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

意:

(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2)其意常在沛公也()

因:

(1)不如因善遇之()

(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3)因击沛公于坐()(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而:

(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2)拔剑切而啖之()

(3)劳苦而功高如此()(4)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与:

(1)臣请入,与之同命()

(2)则与斗卮酒()

(3)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4)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且:

(1)若属皆且为所虏()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1)料想

(2)用意

(1)趁着

(2)于是,就(3)趁机(4)趁机

(1)连词,表修饰。

(2)连词,表承接。

(3)连词,表并列。

(4)连词,表转折,却。

(1)介词,同,跟。

(2)动词,给。

(3)连词,和。

(4)介词,同,跟。

(1)副词,将,将要

(2)连词,表让步,尚且。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今者项庄拔剑舞()

(2)臣请入,与之同命()

(3)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4)窃为大王不取也()

(1)者:

助词,用在时间名词后,表停顿,可不译。

(2)请:

动词,请允许我做某事。

(3)举、胜:

动词,尽,完。

(4)为:

动词,认为。

(1)目:

名词活用为动词,以目示意。

(2)翼:

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翅膀一样。

(3)止、内: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使…进去(4)上:

名词活用为状语,向上。

(5)刑:

名词活用为动词,处罚。

(6)王:

名词的使动用法:

让…称王。

(7)续:

动词活用为名词,后继者。

(四)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

(3)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

我私意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

1、三、四两段是课文重点,情节的高潮所在,宴会上的情节可概括为“三起三落”,请指出。

三起:

(1)、“范增数目项王”暗示动手。

(紧张)

(2)、范增以项庄舞剑为由,刺杀刘邦。

(严峻)(3)、樊哙闯入帐(紧张到极点)。

三落:

(1)、项羽不怒樊哙,称之壮士。

(2)、项羽赐樊哙酒肉,赐座。

(3)、刘邦以“如厕”为名逃跑。

2、这部分共写了几件事?

共写了四件事,即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

这些事既反映了刘项双方的矛盾,又反映了刘邦集团能上下一心,共同应对危机。

矛盾错综交织,有张有弛,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3、“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的?

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

语言描写:

“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

行动描写:

“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英武。

外貌描写:

“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着墨不多,极为传神。

浓墨重彩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刘邦,更突出了张良。

巩固案(4分钟)

课堂练习交流,课外写作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

“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为何者?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

“壮士!

——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能复饮乎?

”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