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云大道初步设计代可研说明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96037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93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云大道初步设计代可研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顶云大道初步设计代可研说明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顶云大道初步设计代可研说明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顶云大道初步设计代可研说明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顶云大道初步设计代可研说明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顶云大道初步设计代可研说明Word格式.docx

《顶云大道初步设计代可研说明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云大道初步设计代可研说明Word格式.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顶云大道初步设计代可研说明Word格式.docx

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为6452.09万元,其中30%自筹,其中70%银行贷款。

四、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设计合同;

2、实测道路纵、横断面数据;

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4、《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52-2010);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7、《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O-2004);

10、《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12、《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1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1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5、《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规范》(GB14886-2006);

1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规范》(JTGD81-2006);

17、《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18、《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19、《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20、《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

21、《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D65-04-2007);

2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2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1);

24、贵州省建设厅、发改委发布的“关于调整贵州省2004版五部计价定额

人工费和机械使用费的通知”。

25、建设部颁布的《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HGZ47-101-2007)。

五、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本道路为新建道路,在建设之前对道路周边相关市政管线进行详细摸底,即应提前与相关管线单位对接,在施工时,一并施工,避免造成重复投资。

第二节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情况况

一、道路现状评价

关岭县顶云新区路网(顶云大道)工程,属于关岭县顶云新区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顶云大道道路等级为:

城市次干道、设计行车速度30Km/h,本工程位于关岭县顶云乡境内、顶云乡乡政府西侧,起点与大成路相接,路基宽度为18m,道路总长2881.701m。

经过多次现场踏勘及实地资料收集、测绘,我们就道路现状条件、周边关系等因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处理。

1、在地形平坦地段,尽量利用原有地形,减少填挖;

在有地上管线和地下光缆地段,应先进行摸底、整改;

在穿越山体处,应结合地形、纵坡等因素,使造价最经济。

2、根据规划要求,本道路共设置3个“十”字交叉、2个“T”型,全部采用平交处理。

其建成后,成为顶云新区南北向重要通道,将大大改善安置区的交通环境,从而带动新区的经济发展。

二、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1、交通运输现状

 关岭交通区位优越。

古有“上走云南十八站,下进京城七十二天”的美誉,清康熙帝曾赐“滇黔锁钥”之题词。

县内过境沪昆高速公路、关兴高等级公路、水黄高等级公路、320国道、214省道纵横交错,已形成以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为骨架,国道、省道和县乡公路为枝干,通村公路为网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体系。

全县公路里程达1469Km,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90Km。

目前在建的国家重点工程长昆快速铁路客运专线,在距县城9Km处顶云乡设站,建成后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是贵州通往广西、云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将成为黔中经济区的西部门户和贵州西南部重要的物流人流集散地。

2、道路评价

区域道路网需要完善,目前现状没有道路,仅有乡间人行小路,不能满足新区发展的需要,是安置区进出的主要道路,本项目修建后将为道路两旁土地开发及安置区建设提供基础条件。

3、路口、路段饱和度

顶云大道投入使用后,将承担顶云新区路网的交通量。

本项目的实施,将拉动顶云新区的发展,使本片区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大大改善县城的环境风貌,完善商贸区的基础设施,提高土地开发利用价值,同时也加强新区及周边区域交通联系。

三、沿线基本情况情况

道路基本沿山谷布线,地势平坦,区域内河道纵横。

项目区域没有相关市政设施,仅有农耕之用的人行小路。

四、气候及水文地质情况

(一)气象条件

关岭境内气候呈立体状,跨越南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累计年平均气温为16.2℃,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6.9℃,最低气温15.4℃。

全县森林覆盖率40%,素有“天然温室”之美誉,是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二)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205.1—1656.8mm,是全省降水中心之一。

2、地下水

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场地内地下水主要可分为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土层中,属上层滞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附近居民生活用水补给,埋深浅,水量小,主要赋存于地形低洼地带。

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中,拟建场地下伏泥岩为区域性弱含水岩组,节理裂隙较发育,为降雨入渗及径流水的良好通道,降雨易通过基岩中节理入渗及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以溶洞—裂隙型为主,富水性中等。

据全部钻探结束48h后钻探点孔内观测资料分析,钻孔水位分布在1.0~6.0m之间,地势较高位置钻孔以干孔为主,无统一水面及分布规律,主要为残余钻探用水及土体中的上层滞水,根据沿线建筑开挖基坑6.0m左右,基坑内干燥无水,说明场地地下水埋藏较深,地下水对路基施工影响小。

场地为碳酸盐岩地区,据《贵州省水文地质志》记载及区域水文资料,结合邻近无工业废水、废渣等腐蚀性物质排放等因素,分析认为场地地下水属HCO3—Ca.Mg型水,场地环境类型为湿润~半湿润Ⅱ类场地。

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五、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区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岩溶发育,形成岩溶地乳貌与常态地貌交错分布,地貌形态千姿百态,石芽、竖井、漏斗、洼地、谷地、盲谷、丘峰、峰林等到处可见,溶洞、暗河、地下廊道比比皆是,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山区。

2、工程地质条件

(1)地层、地质构造

据区域性资料,场地内没有危害性断层通过,场地天然整体稳定性较好。

场地下伏基岩均属侏罗系下沙溪庙组(JX),岩性为厚层状泥质胶结的细、粉砂岩与粉砂质泥岩、页岩互层。

(2)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

1)、场地地处宽缓岩溶槽谷的中部,地形平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不存在;

2)、场地内土层为粘性土类,不具地震液化特性;

3)、场地沿线无煤层可开采,未挖山取石,无地下水人工采空区存在;

(3)工程地质评价

部分路基遇软土地段,无其他不良及特殊地质现象,工程地质条件良好,适宜筑路。

3、沿线地质概况

上浮耕植土,厚度约0.2~0.8m,施工时应清除;

下层为红粘土,厚度为0.6~3m,可作为路基持力层;

最下层为基岩。

具体力学指标如下:

(1)红粘土

可塑状红粘土物理力学综合指标统计表

天然含水量W

%

重力密度

KN/M3

饱和度

天然孔隙比e

液限

WL

Wp

塑性指数

IP

液性指数

IL

含水比

内摩擦角

Φ

内聚力

Kpa

压缩系数a

(Mpa-1)

压缩模量Es1-2(MPa)

可塑状

区间值

43.2~57.8

16.8~17.3

2.75~2.79

96~99

1.171~1.633

59.4~88.6

33.2~50.3

26.2~38.3

0.08~0.31

0.72~0.78

5.9~7.0

35.6~43.7

0.29~0.54

4.5~6.5

平均值

49.2

17.0

2.77

96.7

1.392

77.1

43.6

33.5

0.17

0.76

6.4

37.6

0.46

5.6

标准差

0.41

3.09

变异系数

0.06

0.08

修正系数

0.95

0.934

标准值

6.1

35.1

根据试验统计结果及综合地区经验并参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确定红粘土承载力及各物理力学指标如下表:

红粘土承载力及各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

土质单元

容许承载力(kpa)

重度

(KN/m3)

内摩擦角(°

(kpa)

压缩模量(Mpa)

基低摩

擦系数

备注

可塑状红粘土

160

5.85

0.25

(2)基岩

根据试验统计结果及综合地区经验并参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确定岩石承载力如下表:

岩石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岩性

指标

统计件数

frm

σ

δ

ψ

frk

ψr

fa

状态

白云岩

抗压强度

(MPa)

6件

16.33~25.78

20.85

3.15

0.15

0.876

18.26

0.10

1.83

饱和

重度(kN/m3)

26.8~27.3

27.0

frm————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

σ——标准差;

δ——变异系数;

ψ——统计修正系数;

frk————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

ψr————折减系数。

根据现场鉴别、试验结果结合规范《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规定及已有工程经验,推荐地基承载力如下:

中风化白云岩:

[fa0]=1200Kpaμ=0.5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为加快关岭县城镇设施的前提条件,论证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这两大机遇,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努力解决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计划,国民经济呈现出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关岭县以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成为贵州实施旅游战略的黄金通道,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奇特的地貌,形成了绚丽多彩、气象万千的人文、自然风景名胜资源。

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片区职能,充分发挥各片区的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加强交通、通信、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配套设施建设,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是实现黄金通道和交通枢纽的重中之重。

项目建设解决了车辆过境交通的问题,有效的整和各片区间经济协调发展;

加强了各个片区间的交通联系,而且还极大地推动了道路沿线的经济开发,促进了城市化建设。

关岭县顶云新区路网(顶云大道)工程将大大促进顶云新区的城镇化建设,作为路网的城镇主干道市政设施,尽快完成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2)论证进一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建设与发展,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条件

根据关岭县总体规划,顶云新区正在按总体规划所制定的目标要求加快进行城市化建设。

随着城市空间的逐步拓展,需要完善的城市各种功能设施也将逐渐增多。

而要进行城市新区的开发与建设、老城区的改造,首先就要必须完善城市道路,解决各功能区域出入通行的问题。

只有开发建设所需的基础设施完善,硬件条件具备,才可为经济开发及商贸、金融、文教、城市服务业、住宅等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对外招商引资创造更为适宜的硬件环境条件,才可进一步促进和推动新区的建设、老城区的改造与发展,从而使整个城市的环境面貌有较大的改观,促进城市经济建设与发展向更高台阶迈进。

因此,从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功能,加速推进经济发展的需要看,建设本路网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3)分析项目建设完成后土地使用及将来开发情况,论证建设该项目的必要性

根据关岭县顶云新区总体规划,道路修建以后道路两侧均可作为建设用地,只有开发建设所需的基础设施完善,硬件条件具备,才可为经济开发及商贸、文教、城市服务业、住宅等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对外招商引资创造更为适宜的硬件环境条件,才可进一步促进和推动该区域的建设、沿线的土地增值,按照关岭县土地使用要求及规划,只有加快对该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样才能为经济开发及商贸、文教、城市服务业、住宅、招商引资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从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功能,加速推进经济发展的需要看,建设本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区域规划

(4)为区域地块及重要基础设施通过快捷通道

本项目的实施为安置区、社区服务中心、金融中心、特色商贸服务区及霸陵大道的建设提供基础条件。

第四节工程概况

一、工程地点、范围及规模

1、项目建设地点:

2、建设规模:

顶云大道道路等级为:

支路、设计行车速度30Km/h,本路基宽度为18m,道路总长2881.701m,起点与大成路成“T”字交叉、终点与古榕路成“T”字交叉。

路面拟采用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人行道采用青石板。

二、建设期限

初步设计拟定的该项目建设工期为12个月。

三、规划简况

顶云大道属于关岭县顶云新区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本道路主要有12个交叉,所有交叉均为平面交叉,均与规划道路交叉,交叉口竖向设计在其他道路中体现。

为满足车辆通行要求,各个交叉口的平面位置以及详细参数详见道路平面图,交叉口处均未进行渠划处理,交叉口处暂不考虑设置红绿灯控制。

四、远期交通量预测

1、基本思路和预测方法

(1)、基本思路

远景交通量预测目的是为确定该项目的建设规模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基础,同时也为评价该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提供依据。

根据本段道路的特点和路网关系,本段道路交通量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1)、随着经济的发展,正常(趋势型)交通量增长的交通量。

2)、由于本项目的修建而诱增的交通量,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由于新建道路距离的缩短和运行时间的减少引起出行范围变化而诱增的交通量;

②、由于新建道路使产业结构和布局发生变化而诱增的交通量;

③、从高速公路转移过来的交通量。

2、预测方法

本项目交通量预测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四阶段预测法进行预测。

采用《贵州省公路网规划》中1999年全省OD调查数据及贵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提供的2007年交通调查资料,进行预测。

预测年限为20年,预测的基年为2016年,顶云大道的高峰小时单向交通流量及服务水平见下表。

交通量预测结果表单位:

pcu/h

道路名称

双向车道数

通行能力

2016年

2026年

2036年

交通量

服务水平

顶云大道

2

2960

1300

0.44

A

2040

0.68

B

2720

0.92

C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当设计车速为30Km/h时,一条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为1600pcu/h,考虑到次干道机动车道的分类系数0.85;

单向二车道车道折减系数为0.85,;

交叉口影响系数取为0.58,采用多车道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可确定双向四车道时能通行的交通量为2960pcu/h,根据上表得2036年交通量折算为2720pcu/h,结合规划要求(双车道),以及交通预测结果,该道路横断面布置符合交通量增长。

五、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

根据规划要求,本道路共设置3个“十”字交叉、2个“T”型,全部采用平交处理。

六、工程修建的意义

顶云大道投入使用后,将承担安置区居民出行交通量。

本项目的实施,将拉动新区经济发展,使本片区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大大改善关岭县城风貌,完善新区的基础设施,提高土地开发利用价值。

第四节工程设计

一、方案设计思路

1、满足关岭县总体规划、道路规划、排水规划、给水规划、电力电信规划等要求。

2、严格执行专业技术规范及有关方针政策。

3、结合工程现场的地形、地貌、地物、地质情况,合理布设路网及市政管网设施。

4、满足道路平面、纵断面线形布置和环境综合治理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工程量、拆迁量,降低工程造价。

5、设计时通过对主要控制点的充分分析,对多个路段和节点的多方案比选,科学确定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等方案,做到工程造价与环境保护及技术指标的相互协调。

6、注意与现有道路网络的衔接,充分发挥道路交通功能。

7、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8、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

二、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关岭县顶云新区路网(顶云大道)工程,采用城市支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30Km/h。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主要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表

指标名称

规范要求值

设计采用技术指标

道路类别

城市道路

道路级别

次干道

计算行车速度(Km/h)

50、40、30

30

路面设计荷载标准

城市A级

城市B级

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m)

150

410

最小平曲线长度(m)

50

51.726

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m)

250

2000

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m)

最大纵坡推荐值(%)

7

4.199

最小坡长(m)

85

264

最小纵坡(%)

0.3

停车视距(m)

60

抗震设防(度)

6

三、道路平面设计

本道路平面线形与《关岭县城市总体规划》完全一致。

支路、设计行车速度30Km/h,本工程位于关岭县顶云乡境内本路基宽度为18m,道路总长2881.701m,

四、道路纵断面设计

道路标高尽量减少挖、填方数量,并结合道路两侧地块场坪标高、排水等多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

道路共设7个变纵坡,最小坡度0.3%,

注:

所有纵断面高程为1956年黄海高程。

五、道路路幅分配

1、道路横断面布置

道路横断面布置应根据交通流量、道路交通功能与等级、规划红线等综合因素确定,满足道路功能定位及今后交通量发展的要求。

通过交通量及服务水平的分析,顶云大道按双车道设计。

道路红线宽度18m,其横断面形式划分为:

18m=3.0m(人行道)+12m(车行道)+3.0m(人行道),

其中在K0+518~K0+594.562段为下穿沪昆高铁预留涵洞,涵洞净宽为12.0米,道路在此段取消人行道。

行车道路拱横坡采用1.5%(坡向道路外侧)。

超高路段根据不同平曲线半径依据相关规范采用相应的超高路拱横坡进行超高。

具体见标准横断面图。

2、道路横坡

拟定修筑的该城市道路,其行车道横坡拟设计为向两侧倾斜1.5%的直线型路拱,人行道为向车行道倾斜2%的横坡。

六、道路路基、路面设计

1、路基设计

(1)、路基设计高程为道路中线标高。

(2)、路基宽度:

行车道宽度2×

6.0m,人行道2×

3.0m。

(3)、路基压实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路基必须密实、平整、均匀、稳定,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并设有路拱。

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

填方路段按规范要求应分层碾压,并遵从碾压原则。

路床以下0—80cm压实度达到93%,大于80cm压实度达90%,挖方路段下0—30cm压实度达95%。

原地面以下0~30cm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应小于90%,人行道路槽下0-50cm压实度达93%,遇有局部翻浆、软弹等现象,应采取换填处理。

(4)、填方路段:

应采用石渣回填(含泥量不超过15%)。

根据城市道路的要求,由于两侧地块的开发,填方一般采用放坡处理。

根据路线所经地形为旱地、荒山,少部分路段上覆淤泥粉质粘土,厚2~3m,需要清除并用毛石换填。

2、路面设计

(1)、本工程路面依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设计,路面等级为高级路面,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

(2)、标准轴载

本设计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历年交通资料结合外业调查资料分析确定交通量。

标准轴载类型为BZZ—100KN,交通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