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公民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读本考试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95781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公民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读本考试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重庆《公民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读本考试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重庆《公民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读本考试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重庆《公民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读本考试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重庆《公民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读本考试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公民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读本考试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重庆《公民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读本考试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公民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读本考试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公民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读本考试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⑴继往优良传统

⑵弘扬时代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包含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知难而退,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等丰富内容。

⑶博彩众长,为我所用:

一方面,要反对妄自尊大、唯我独尊;

另一方面,要反对妄自菲薄、全盘西化。

二、我国公民的道德生活

㈠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爱、明、团、勤、敬)

㈡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

1、家庭道德:

全体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书上原话:

在家庭生活中,人们面对着各种家庭关系,调整这些关系的道德,就是家庭道德。

我们所需要的家庭美德:

基本规范是: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尊老爱幼:

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父母,既是一种法律责任,也是一种道德义务。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也是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首要规范。

男女平等:

家庭中的男女平等,家庭民主、夫妻和睦的前提,也是社会进步、道德进步的体现。

夫妻和睦:

夫妻关系是建立现代家庭的基本条件,也是全部家庭关系的轴心。

勤俭持家:

勤俭,即勤劳与节俭,是持家必需的行为要求,也是应有的道德品质。

邻里团结:

在许多社区中,邻里之间朝夕相处,彼此交织着多方面的生活联系,邻里之间“似一家,亲如一家”

(怎样?

)让家庭充满亲情,邻里更加团结

①亲情的培育,有赖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

②亲情的凝聚和升华,有赖于家庭文化的培育

③邻里友情是亲情的延伸和扩展,是协调邻里关系的情感基础

㈢、工作岗位上的职业道德

1、职业生涯中的道德:

(什么是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职业道德的规范,往往采取自定章程的形式,从而使这种道德规范具有较强的强制性。

2、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我国职业道德规范有哪些?

在我国,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爱、诚、办、服、奉、)

爱岗敬业:

这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

爱岗敬业前提,敬业是爱岗升华,忠于职守、认真负责,是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诚实守信:

这是一个人立身于社会的基本准则,更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要求。

诚实守信的表现有:

诚实劳动,守信用、重合同、以信济业,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制假售假等。

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3、培养职业精神,践行职业道德(我们需要做哪些?

培养职业道德,践行职业道德,首先要端正态度

关键在于树立正确额职业理想

还要学习职业道德知识

其最终目的,在于提升职业生涯中额人生境界。

㈣、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

1、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什么是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全体人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社会公德不同与家庭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于所有社会成员、不分阶级、阶层、职业,不管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只要在公共场所,都要遵守这些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的内容涉及公共秩序、公共卫生、公共环境、公共设施等许多方面。

2.我国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①文明礼貌:

这是道德对人们行为举止的一种基本要求,它表现了对别人的尊重,也是体现了一个人的自尊与道德素养。

②助人为乐:

当有人身处困境时,大家乐于相助,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给予热情而真诚的关怀和帮助,这就是乐于助人。

体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③爱护公物:

公共财物是社会成员的共同财富,也是人们进行公共活动,实现共同利益及个人利益的物质条件。

④保护环境:

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保护自然环境,就是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

⑤遵纪守法:

遵守纪律和法律,是建立公共秩序的起码道德条件。

3.怎么成为一个有公德,讲文明,求和谐的公民

①克服私心,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

②充满爱心,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

③遵守公德,人人有责

㈤、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意义?

1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完善自己的人格。

2有利于明辨是非善恶荣辱,避免走弯路,从而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

3有利于树立积极的职业态度,从而促进职业成功。

4市人生的必修课。

㈥、(如何?

)向道德榜样学习

1、道德榜样的力量:

首先道德榜样容易使人产生认同感;

其次,道德榜样的优秀价格与高尚品质容易感染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2、道德要求具有层次性

3、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

重在实践、循序渐进、学会慎独。

三、建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体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价值本系的精髓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⑴荣辱观的基本内涵:

荣辱观是指人们作为个体或者成员在荣誉耻辱问题上的基本观念,是关于光荣与耻辱的道德评价和道德评价标准,是人生价值的重要内容。

⑵社会主义荣辱的本质特征(本质特征有那些?

):

集体主义、历史发展特征、开放性特征、以人为本特征

⑶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2是凝聚人心的坚强纽带。

3是全体公民为人处世的精神指南。

4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⑷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八荣八耻即: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爱国主义有三个层次,一是对祖国的朴素情感,二是对爱国主义的理性认识,三是将爱国主义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服务人民”包含以下思想内容:

第一相信人民,尊重人民,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

第二,深入人民,学习人民,善于总结人民的实践经验。

第三,依靠人民,教育人民,引导人民前进。

第四,“给人民以利益”,不断造福人民。

第五,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坚决反对官僚主义、个人主义。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崇尚科学就是要人们树立科学精神,养成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诚实守信是人和人之间正常交往、社会生活能够稳定、经济秩序得以保持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价值观

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价值观念,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

2、核心价值观

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价值观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标准,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指当代中国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中起指导作用、占据核心地位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标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首先,国家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其次,社会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最后,公民个人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四)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深刻认识积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第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第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

第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第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第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

2、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励全体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奋斗。

3、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巩固人们的精神支柱

第三、坚持联系实际,与人们思想相共鸣,与群众利益相交汇

第四、坚持改进创新,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4、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怎么去做?

第一、要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同

第二、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

第三、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四、要勤于实践,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四、自觉强加道德品质修养

1、提高道德认识

2、培养道德情感

3、锻炼道德意志

4、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第二章公民法律基础知识

一、弘扬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㈠法律的含义、特征和作用

1.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确认保障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2.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和行为规范

2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4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和行为规范

3、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社会作用。

我国法律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法律的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法律体系的含义:

法律体系在法学中有时也称为“法的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分类门组合而形成的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是指以宪法为统帅,由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第七个法律部门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

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这是它的本质特征

⑵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这是它的时代特征

⑶体现了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要求,这是它的结构特征。

⑷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特征

⑸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特征。

4.完善我国法律体系的总体要求

(书上P41的原话,我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不习惯的请背书上的内容)

1以十八大全会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2加强重点领域的立法。

3深入推进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

4完善立法体制,加大立法透明度

5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广大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保证国家的一切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

依法治国的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

3、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和前提。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含义

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集中体现中国人民意志和社会主义属性的法治诸要素、结构、功能、过程内在协调统一的有机综合体。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⑴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⑵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⑶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⑷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⑸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6、(如何?

)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①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③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⑤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7、(如何?

)把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各项任务落在实处

①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②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工作布局。

③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任务,着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④着力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⑤坚定不移推进法治领域改革。

(四)、崇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①、要拥护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做事。

②、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不能随心所欲

③、公民要按法律确认的平等规则办事。

2、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我国公民应怎样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一、认真学习法律知识

第二、自觉遵守法律

第三、自觉运用法律知识

第四、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二、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宾公民

(一)宪法的特点

为什么说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

第一、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涉及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问题。

第二、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立法的基础和依据

第三、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二)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宪法规定民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国宾的根本任务。

1、我国的国家制度(有那些?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特别行政区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现在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有个人分配制度

(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人权的主要内容

人权是指人之所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

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

1、人身人格权利(如生命权、人身安全权、人身自由权、思想自由权等)

2、政治权利与自由(如选举与被选举权、参与权、议政权、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

3、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如工作权、最低生活保障权、婚姻自由权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

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

(有那些?

1、人权普遍性的原则必须同各国国情相结合

2、人权是社会主义全体成员的权利

3、人权是一个权利体系,不仅包括政治权利,而且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不仅包括个人人权,还包括集体人权

4、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

5、人权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6、稳定是实现人权的前提,发展是实现人权的关键法治是实现人权的保障

7、人权在本质上是一国主权范围的问题

8、对话与合作是促进国际人权发展的正确途径等待

(四)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1、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①、公民的平等权利

②、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③、公民的人身自由

4、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5、公民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赔偿权

6、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7、公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8、特定人和权利和自由

(平、政、人、宗、批、社、教、特、)

2、公民应履行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民族的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参加劳动并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

3、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国家,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照法律纳税

6、计划生育等

3、我国公民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具有一致性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民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具有对应性

2、对等性

3、制约性

4、互动性

4、增强公民意识,当好国家公民(我国公民应怎样行使权利?

(1)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首先,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其次,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再次,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利

最后,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2)公民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第一、法律所鼓励的积极去做

第二、法律所要求的必须去做

第三、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做

三、了解行政法的基本知识,自觉遵守行政法规

(一)行政法

1、行政法含义:

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的基本内容:

①行政组织法

②行政行为法

③行政程序法

④行政责任法

⑤行政救济法

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①合法行政原则(包括两方面:

一是法律优先原则,二是法律保留原则)

②合理行政原则(包括三方面:

公平公正原则;

考虑相关因素不考虑相关因素原则;

比例原则)

③程序正当原则(包括三方面:

政务公开;

公众参与;

公务回避)

④高效便民原则(包括两方面:

一是行政效率原则,二是便利当事人原则)

⑤诚实守信原则(包括两方面:

一是行政信息真实,二是保护信赖利益)

⑥权责统一原则

(二)行政组织

1、行政机关含义:

依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权的国家机关。

2、我国的行政机关体系

(包括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1)中央行政机关(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

它是一国行政体制的核心)

(2)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三)行政法律关系及其要素

1、行政法律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的分类

①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法律关系

②监督行政过程中的法律关系

3、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组成

4、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①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一方必须是行政主体

②行政法律关系具有非对等性

③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一般是法定的

④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

6大多数的行政法律关系的争议由行政机关和行政裁判机构依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解决,只有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才可通过法院适用司法程序解决。

(四)行政行为

1、行政行为的含义:

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2、法律行为的特征

3行政行为的分类

(1)抽象行政行为:

是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行政管理对象,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或规则的行为。

(包括两方面:

一是行政机关的行政立法行为,二是除行政立法以外的其他抽象行政行为。

特点是在一定范围内对一切人具有普遍约束力,并可以反复适用)

(2)具体行政行为:

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面行为。

(包括四方面:

①行政处罚②行政检查③行政许可④行政强制执行。

特点是针对特定对象,并且只对特定对象具有约束力。

(3)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的区别

①实施行政行为的主体不同

②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引起行政诉讼;

而抽象行政行为不能引起行政诉讼

(五)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1、行政许可及其特征(P64)

2、行政处罚及其特征(P64)

(六)制裁行政违法,维护社会秩序

1、行政违法及其特征(P64)

2、行政违法的制裁(P65)

3、公务员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方式(P65)

4、行政相对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方式(P65)

四、正当行使民事权利,积极履行民事义务

(一)依法参观与民事活动

1、我国民法的含义: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这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郑素敏的法律,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被称为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关系的内容是指懂事权利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