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统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95334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统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经济统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经济统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经济统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经济统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统计Word格式.docx

《经济统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统计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统计Word格式.docx

(3)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65页)

(1)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进行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2)生产过程的结果或成果价值总量;

(3)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价值总量;

(4)生产过程结果的收入分配的收入总量;

总结:

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额。

常住单位是指一个经济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则称之为该国的常住单位。

而所谓的经济利益中心是说某一经济单位在该国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场所,如住房、厂房或其它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经济活动并达到一定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操作准则),则说明这一经济单位在该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国内生产总值关注的是地域概念。

一个法人企业,如果它的全部经济活动始终发生在我国经济领土范围内,那么它就是我国的常住单位,就应计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而不论该企业属于哪个国家。

如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该企业就属于我国的一个常住单位,其生产经营成果就统计在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

一个住户,如果他在我国经济领土范围内拥有住房,该住房为他们主要场所,则认为是我国的常住单位。

国内生产总值所衡量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因此它的计算范围不包括中间产品价值。

所谓中间产品是为进行生产而购入的产品。

如服装厂在计算其最终生产成果的价值时,需要扣除为生产服装而购入的"

布匹"

的价值,对于服装厂而言布匹就是中间产品。

由此看出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是新增加的价值,也称"

附加价值"

,因而它不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

 国内生产总值始终强调是生产的概念,生产就是劳动者利用劳动手段转换或消耗货物和服务的投入,创造货物和服务产出的过程。

但是日常经济活动中也涉及许多非生产性交易,即与当期生产无关的转移支付,这些都不应计入当期的国内生产总值。

例如:

(1)买卖股票

 当你在证券交易所购买上市的股票时,必须有人按照当时的价格卖给你,这实质上是股票所有权的转移。

这和股份公司的生产活动没有关系,因而这项股票交易所涉及的货币金额不计算在国内生产总值中。

至于证券交易所收取的交易手续费则做为服务性收入而计入服务业增加值中,而这不包括股票交易金额的本身。

(2)政府的转移支付

政府的转移支付是无偿的,它是作为国家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例如失业救济金、离退休养老金补助、学生助学金等。

这些纯属政府的支出都是无偿的单向的转移,与当期的生产活动无关,因而也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3)私人之间的转移支付

子女给父母的赡养费,亲戚朋友之间的馈赠支出,这些个人之间的货币资金的无偿转移,不属于生产行为,因而肯定不应包括在GDP中。

(4)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统计方法(69-71页)

(1)生产法

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

按照生产法增加值的计算思路,将各部门增加值加总,获得国内生产总值。

它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形成过程。

计算公式为:

  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增加值

  =∑[各部门总产出-各部门中间消耗]

  =∑各部门总产出-∑各部门中间消耗

(2)分配法(收入法)

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机构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机构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机构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机构部门)营业盈余

将增加值的各要素收入构成项目总和,求得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劳动者报酬+∑各部门生产税净额

  +∑各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部门营业盈余

(3)支出法(最终产品法)

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用公式表示为: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口)

(5)国民净福利(83页)

(1)国民净福利是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修正。

(2)考虑生产与环境的关系

(3)考虑劳动与闲暇的关系

(4)国民净福利=净增加值+为改善环境资源的质量的投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得到的产出+虚拟的闲暇时间内的活动价值

我们这里所说的“国民净福利”,并不是单单指社会福利问题,而是西方的一些经济学者近年来提出的一个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是对国内生产净值的一个修正。

考察国民经济的发展不能只依据最终产品数量的多少,同时要考虑到生产与环境的关系、劳动于闲暇的关系。

因此,我们也就可以把国民净福利的计算公式大致列为:

国民净福利=净增加值+为改善环境资源的质量的投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得到的产出+虚拟的闲暇时间内的活动价值

首先,让我从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方面来研究一下国民净福利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没有把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列入经济学的范畴。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迫使人们不得不从经济代价的角度考虑环境问题,从而提出了“污染代价”、“环境质量的价值”、“资源价值”等经济概念,并被经济学家广为接受。

任何形态的社会,要能存在和发展,必须进行生产和在生产。

不论是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人类都得通过一系列的劳动加工,把周围环境里的自然资源,最终转化为生活资料,以满足生存的需要。

扩大再生产较之简单再生产,则有了增长的概念,以获得更多的生活资料,满足发展与享受的需要。

实现扩大再生产所需的更大规模的转化,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增加被转化的资源总量;

另一种是不增加资源的消耗总量,而提高单位资源的转化率。

前者扩大了生产能力,属于外延扩大在生产;

后者提高了生产效率,属于内含扩大再生产。

然而无论哪种形式的在生产,都是以环境资源作为在生产的物质基础。

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局限性在于,它忽视了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

也就是完全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就是以牺牲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为代价,换取短期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这也是联合国特别呼吁各国政府要注意的,那就是政府处于追求政绩或者大选的考虑而片面追求短期发展。

从统计方法看,这种局限性主要在于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未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外部效应,既有正效应,如环境改善导致的福利增加;

也有负效应,如环境恶化导致的未来成本增加。

而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在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中得到反映。

再就是人力资本的价值存量没有反映,而我们知道,人力资本存量决定了一国未来长期发展的潜力和根本动力,一个国民素质很低之,一个具备良好的人力资本状况的国家将具有很大的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

(6)我国实际应用中的GDP物量指数和GDP物价指数(93-98页)

国民经济指数体系,是指由物量、物价和总价值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即:

总价指数=物量指数×

物价指数

我国实际应用中的GDP指数

1、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经济增长率

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的物量指数来衡量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一般都是采用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物量指数来表现。

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物量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某年的GDP物量指数=

经济增长率是在GDP物量指数基础上计算的,计算公式为:

经济增长率=GDP物量指数—100%

2、CDP物价指数

GDP物价指数,即国民经济物价指数或GDP平减指数,在国民经济分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实际应用中可以用统计年鉴中公布的数据直接推算GDP物价指数。

推算公式如下:

某年GDP物价指数:

某年GDP物价指数=

某年国民经济物价上涨率=某年GDP物价指数—100%

3.我国国民经济综合价格指数应用·

我国国民经济物价指数体系正在研究形成中,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公布的数据中尚未公布。

国民经济综合价格指数包括生产与使用两方面的价格指数。

在生产方面分别从三次产业和国民经济行业部门列出总产出、中间投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等物价指数;

在使用方面主要从国内生产总值使用的几部分列出总消费、总投资、进出口及其具体分类项的物价指数。

所有这些物价指数都可以采用紧缩法编制。

①、物价和物量的概念

物价和物量在微观个体商品上就是价格和数量的概念,在宏观上物价是价格的一般水平概念,物量是剔除价格变动因素以后或在一个假定的物价水平下的可比数量概念。

物价指数用来反映产品价格水平在不同时期上的升降变动程度,物量指数用来艮B蛆脐话动规模在不同时期上钝升降变动程葭。

在鸭民经济核算中,不仅对物质产品和服务使用物价和物量的综合概念,还扩大到我国经济活动各个方面。

主要有:

(重)公共服务;

(2)劳动报酬;

(3)固定资本消耗;

(4)生产税;

(5)营业盈余。

②、GDP物价指数基本内容

国民经济核算物价指数主要用来反映国民经济循环过程或运行过程各个方面及整体的价格水平变化,它不同于一般的价格指数。

主要有生产过程的投人产出方面的物价指数、最终需求方面的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

国民经济核算物价指数主要是采用紧缩法来编制。

采用这种方法一般有两项基础工作:

一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现价数据,它直接来自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果;

二是基本单位物价指数的调查及编制。

③、指数方法

指数分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个体指数往往是以一种产品(服务)的产量或一种产品(服务)价格的两个时期的直接比较来反映经济活动的变化程度。

综合指数是指对个体指数的总体综合,用以反映多种产品(服务)综合的动态比较,或者反映某方面经济活动的总体动态变化或空间差异。

综合指数根据所选定权重的不同,主要分为拉氏指数、帕氏指数和理想指数。

拉氏指数按基期水平加权,具体讲,拉氏物价指翠按基期数量加权,而拉氏物量指数按基期价格加权。

帕氏指数按报告期水平加权。

理想指数是对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权数的几何平均。

此外,还有超越对数指数。

二、国民收入统计和分析(101页)

(1)、国民总收入、经常转移总收入净额和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在该知识点中要掌握以下三个公式:

(101-123)

(1)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财产收入净额+来自国外财产收入净额+来自国外劳动要素报酬净额

(2)经常转移总收入净额=经常转移总收入-经常转移总支出经常转移内容种类众多,一般归纳为收入税、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和其他经常转移三大类。

(3)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经常转移总收入净额

(2)、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123-129)

(1)洛伦茨曲线

洛伦茨曲线讲的是市场总发货值的百分比与市场中由小到大厂商的累积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

横坐标表示按收入从低到高排列累计家庭户数百分比;

纵坐标表示对应的累计收入百分比。

(2)基尼系数

基尼指数,又译基尼系数及坚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1、世界各国对基尼系数的测算表明,大多数国家的基尼系数都是在0.2到0.6之间。

经济学家根据经验和分析对基尼系数的区间作了如下判断:

2、基尼系数低于0.2表明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为相对平均,0.3—0.4大致合理,0.4—0.6显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0.6以上则表明收入分配严重向一部分人倾斜

洛伦茨曲线的最初用途是用与收入与财富分布的分析之中,现已被推广至产业内相对集中度的分析和计量。

其基本做法是:

从企业的最小到最大规模顺序进行排列,分析某市场占有率或资产比率等方面的相对集中程度。

从下图可以看出,当市场上素有企业规模完全相等时,产业规模的累计线,即洛伦茨曲线就是图中的对角线OS。

当企业的规模不完全相等时,洛伦茨曲线就是对角线OS下方的一条折线,如图中的ORWVUS折线。

曲线或折线越偏离对角线,企业规模分布的不均匀度越大。

                    洛伦茨曲线 

        

  有了洛伦茨曲线就可以计算基尼系数,用数量来表示均匀度。

基尼系数等于对角线和洛伦茨曲线之间的面积与对角线下的面积之比。

即:

 基尼系数=均等分布线和洛伦茨曲线之间的面积÷

直角三角型的面积(四方形面积的一半)。

规模分布越不均匀,基尼系数越大。

所有企业规模相等,基尼系数为0;

独家企业垄断,基尼系数为1。

(3)、分析评价我国收入分配关系的演化情况和发展趋势

这一知识点主要分析评价我国收入分配关系的演化情况和发展趋势。

在书中主要介绍以下三个阶段:

1978年—1984年:

既增长又平等阶段

1985年—1989年:

既不平等又不增长阶段

1989年以后:

增长但收入不均等阶段

三、消费需求统计和分析(130)

该点内容一共分为以下几个知识点

1、最终消费、居民最终消费和政府最终消费。

(130-133)

(1)最终消费是指当期居民消费和公共消费中所使用的货物和服务。

(2)由居民最终消费和政府最终消费两部分组成。

(3)由于考察标准不同,最终消费有两种统计概念:

一是最终消费支出(最终购销行为发生为标准),二是实际最终消费(以消费对象的实际获得为标准)。

最终消费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也就是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范围内的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居民消费指常住住户在核算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

从消费主体看,居民消费支出包括常住居民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消费支出,但不包括非常住居民在我国境内的消费支出,这部分消费支出应视为出口;

从消费用途来看,它是为直接满足常住居民当期生活需要的消费支出,不包括居民购买的作为固定资产的住房;

从获得消费的形式来看,居民消费既包括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也包括以实物报酬和实物转移的形式得到的货物和服务以及居民自产自用的货物,还包括虚拟计算的自有住房折旧、金融机构为住户提供的金融媒介服务支出、保险公司为住户提供的保险服务支出。

政府消费指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较低的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

前者等于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减政府单位所获得的经营收入后的价值,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等于它的经常性业务支出加上虚拟固定资产折旧;

后者等于政府部门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减去向居民住户收取的费用。

政府消费支出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部分,根据我国现行的财政统计资料构成,政府消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财政预算内经费支出中用于公共需要的属于经常性业务支出的部分;

财政预算外经费支出中属于经常性业务支出的部分;

行政单位和非盈利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虚拟折旧;

未列入国家财政预算的城镇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的业务支出

2、消费率、储蓄率和恩格尔系数(134-136)

(1)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额÷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2)储蓄率=储蓄总额÷

(3)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

居民个人最终消费支出

总结1:

消费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用于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总额占当年国民支出总额或国民收入使用额的比率。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用于最终消费的比重,是衡量国民经济中消费比重的重要指标。

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

其公式为:

  消费率=消费基金/国民收入×

100%其中,消费基金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消费率解析

  社会上也有人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替最终消费,用生产法GDP代替支出法GDP计算消费率,但这种方法大大低估了消费率。

原因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最终消费存在较大差异,它仅与最终消费中的商品性货物消费相对应,服务性消费以及实物性消费、自产自用消费和其他虚拟消费都不包括在内,不能全面反映生产活动最终成果中用于最终消费的总量。

  在国内生产总值一定且进出口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资本形成总额和最终消费额是此消彼长的。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如果用于投资的部分多了,投资率就会提升,那么可用于消费的部分就减少了,消费率就相对降低了。

  一般来说,投资是扩大再生产、提高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较高的投资率不仅可以直接带动生产的增长,还会带动居民消费的增长。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保持经济较快地增长,都维持较高的投资率水平。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投资率会逐步趋缓,消费率逐步提升。

此时,经济增长也由投资拉动为主转为以消费拉动为主,此后,消费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确定消费率的原则

 国民经济总体的消费率,是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结果。

它高低主要受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和积累率的高低的影响。

消费需求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它反映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中消费所起的作用大小。

由于居民消费一般占最终消费的80%以上,居民消费率的高低决定最终消费率的高低。

 在正常情况下,消费率的确定应遵循的原则有:

  1.消费率的下限不能低于前期已达到的水平,上限是不能导致因积累不足而使劳动者的装备率、进而使劳动者人均提供的国民收入低于前期已达到的水平。

2.消费者个体的消费率。

即消费者个人或家庭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的比例。

如果假定消费者的收入不用于投资,那么这一比例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个人或家庭可支配收入在储蓄与消费上的分配比例,也就是说取决于消费者在现期消费和延期消费(储蓄)关系上的选择。

总结2.储蓄率指个人可支配收入总额中储蓄所占的百分比.

导致储蓄率持续居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其一,人口负担轻,因此经济剩余比例大;

 其二,普通劳动者家庭收入增长缓慢,内需不足,导致居民具有高储蓄倾向;

 其三,社会保障不充分和预期不稳定,诱导居民通过储蓄来实现自我保险。

  人均储蓄率是中国人平均存在银行的钱有多少。

有钱不敢花我国居民储蓄率51%,钱存起不花,消费就少了,央行几年前多次降存款利息,就是为了叫老百姓把钱拿出来用,好刺激和拉动经济增涨。

总结3.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Engel'

s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简单地说,一个家庭或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或国家经济越富裕。

反之,如果这个家庭或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大,就说明这个家庭或国家的经济越困难。

当然数据越精确,家庭或国家的经济情况反应也就越精确。

公式

  恩格尔定律的公式: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

  ───────────x100%=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

  总支出变动百分比

  或

  ───────────x100%=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

  收入变动百分比

  注意:

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

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

  食物支出金额

  ────────x100%=恩格尔系数

  总支出金额

  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05年的36.7%和45.5%。

  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7.9%;

农村居民家庭为43.7%。

  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

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其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

100%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

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

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

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

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在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

对于这些横截面比较中的不可比问题,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

另外,在观察历史情况的变化时要注意,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种长期的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

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动中求得长期的趋势。

应用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在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