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综合治超平台技术研究综合治超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07371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综合治超平台技术研究综合治超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公路综合治超平台技术研究综合治超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公路综合治超平台技术研究综合治超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公路综合治超平台技术研究综合治超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公路综合治超平台技术研究综合治超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综合治超平台技术研究综合治超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公路综合治超平台技术研究综合治超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综合治超平台技术研究综合治超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路综合治超平台技术研究综合治超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公路综合治超平台技术研究综合治超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省交通科技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省公路综合治超平台技术研究

申报单位:

-----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二O一六年四月

目录

一、研究目的、意义及国内外概况1

1.1研究目的与意义1

1.1.1研究背景1

1.1.2研究的目的、意义1

1.2国内外概况2

1.2.1国外研究现状2

1.2.2国内研究现状3

二、前期科研(开发)工作情况、现有基础和条件6

三、项目实施方案7

3.1拟解决的关键问题7

3.2实施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方案8

3.3设计目标8

3.3年度工作进度安排及完成期限10

3.4拟采取的技术路线11

3.5与后续技术改造或基本建设计划的衔接12

四、项目承担单位及参加单位概况12

4.1单位概况13

4.2承担单位分工14

4.3人员情况14

五、项目依托工程情况及必要支撑条件15

5.1项目依托工程概况15

5.2其他必要支撑条件15

六、项目经费估算及经费来源16

七、项目预期目标及经济、社会效益17

7.1项目预期目标17

7.2经济、社会效益18

八、其他需说明的问题18

九、申报单位签章18

《综合治超技术研究》经费预算表20

 

一、研究目的、意义及国内外概况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我省在全国范围内属于资源型省份,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141种(含亚矿种),其中钨、铋、萤石、石墨、海泡石等8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首位,是著名“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之乡”。

在国家确定的45种主要矿产中,我省有探明储量的37种;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15种支柱性矿产中,我省有探明储量的12种。

全省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1.2万亿元,在全国排名第六位,遍布全省各地区,其中突出分布在娄底、郴州、衡阳、邵阳、长沙、湘潭、株洲、怀化、永州、常德、湘西自治州等城市及周边。

这些资源型代表城市煤炭、有色、水泥等资源常年大量外运,车流量巨大,重车多。

多年来,受经济结构和利益驱动的双重影响,车辆非法超限超载运输屡禁不止,成为全省“重灾区”。

“十一五”以来,我省曾多次启动集中治超,但由于治超工作局限于部门行为,效果很不理想。

尤其是2007年高速公路实施计重收费、2009年政府还贷性二级公路收费站取消收费后,大量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分流到国省干线公路,非法超限超载现象愈演愈烈,公路破坏严重,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1.1.2研究的目的、意义

全国集中治超以来,各地陆续建设了一批治超检测站点,它们作为路面联合执法的重要载体,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省也陆续试点使用“源头治超”以及“科技治超”来治理双超现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省始终没有一个完善的综合治超信息系统以联系各子系统数据,各种治超手段孤立作战。

路面执法、科技治超、源头治超数据相互脱节,基础信息和管理资源不能共享,不仅使得大规模设置检测站点的功效大打折扣,更少极大地影响了集中治理的效率和效益。

因此,统筹建设一个互联共享,运转协调,规范高效的-----省车辆超限监控网络,对于推进治超长效机制建设极为重要。

依托这一网络,不仅可以推动科学检测,规范执法,有效抑制公路“三乱”,整合和优化配置行政执法资源,还可以对超限超载车辆起到长期的法律威慑作用,甚至扩充功能使之逐渐成为道路交通综合执法的基础网络,打击非法经营业户的侥幸心理,及时把控和消除各种非法运输经营行为。

综合治超系统的最大优势是实现信息共享,最大程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充分配置资源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效率和效益。

政府路政相关部门还可以获得治超信息支持决策。

同时通过公路治超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保护公路,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1.2国内外概况

1.2.1国外研究现状

 治理超限超载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各国政府都深深意识到超限超载车辆对交通安全、环境和道路设施的巨大危害,这种庞然大物已经成为了不折不扣的马路杀手。

为此,很多国家都采取了严格的治理措施。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美国和加拿大学者就启动了车辆超限超载研究工作,并加快了相关监管法律建设工作,并在道路上安装了大量超限超载监测设备,以提高监管水平。

从世界范围看,超限超载问题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

一是欧美、韩、日等国家治理力度较大,法律健全,惩罚措施也较为严厉,已经步入“标本兼治”的良性发展阶段;二是南美、亚洲、非洲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法律制度相对滞后,超限超载问题严重,大都处于开始治理的阶段;三是非洲等一些经济欠发达国家,虽然法律不完善,但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超限超载问题并不严重。

1.2.2国内研究现状

我省的治超工作也已经从集中治理阶段向常规治理阶段过渡,这一过渡时期的策略选择对治超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治超的基本模式是以路上查堵为主,科技治超与源头治超为辅,缺乏综合治超平台。

这造成治超的现状是将治超的焦点还是集中于治超检测站和路面稽查,将矛盾集中于执法人员和驾驶员,执法人员处理稍不得当往往容易引起冲突使矛盾激化甚至危及执法人员生命。

这种模式在超限超载现象普遍存在并有增无减的情况下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治超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缺少系统性联网治超建设

目前各超限检测站大多独立作业,超限检测站之间及超限检测站与源头治超之间、不停车预检系统之间缺少通信及数据交换,联网治超的概念尚未形成,目前治超只能控制点,而不能联成省内区域监控,不能达到区域治超的目的。

2)现场执法人员投入多、治超效率低

目前的治超方式主要依靠路面查处,要想达到较好的治理效果,就必须增加路面稽查人员,采用“人海战术”加大查处次数和查处时间。

靠人力投入带来的治超效果效率较低,是国家所不提倡的。

治超工作作为一项长效治理工作,“人海战术”是不能持续的,必须采用综合的手段转变治超模式,提高效率减少人力投入。

3)超限检测站数据准确度相对较低、且不能共享

随着第一代动态称重检测仪的老化,且缺少必要的维护,超限检测设备很多均成为了摆设。

在治超执法中,经常因司机业主对称重设备精度产生质疑而引发争吵,给治超执法带来困扰。

目前检测设备大多不能支持实检数据的实时上传。

4)路面执法、源头治超、科技治超数据脱节

据调查,目前我省的公路治超检测站大部分仍采用人工录入方式,平均每检测一辆货运车辆需要2~3分钟时间,效率低下。

而且一些地市试点的“源头治超”与“科技治超”数据并未与路面执法数据协同,带来的治超效果不理想。

5)不停车预检系统形同虚设

目前省内试点的不停车预检系统,经常存在司机逃避检测,并且预检数据与实检数据未进行有效的对应处理,对于逃避检测的行为未建立有效的综合惩罚体系。

6)巩固治超工作成果难度大

现行的治超模式重心是在路上查、堵,把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治超站和路面稽查,一旦稍有放松,极易出现反弹,治超成果难以巩固,这也是目前治超面临的难题之一。

当前缺少有效综合治超管理的科技手段,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对路面治超的过度依赖,无法达到坚决杜绝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出厂上路行驶的要求,治超工作还是主要依靠驻站人员的监督和大密度的巡查。

这种靠持续投入人力的治理方式难以持续,治超成果难以巩固。

可以看出,虽然随着我国各地公路管理部门治超力度的加大、执法手段和管理模式(如计重收费模式)的创新,严重超载运输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但是,受利益驱使或通过利益权衡,超限超载运输依然普遍存在,部分车辆宁可多交费也会选择超载,这与治超用于保障公路完好、安全、畅通运输的本意相违背;此外,受到管理和技术手段的制约,超载车辆采取各种手段逃避惩罚或者暴力抗法的事件也时常发生,严重影响公路使用安全与交通安全。

因此,针对高速公路治超呈现出的新问题和新特点,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效震慑超载车辆但不至于增加新的不安全因素),通过研究创新,开发应用更加科学、高效的高速公路治超技术,减少道路损坏,提升运输效率和交通安全保障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依托科技手段实现对车辆超限超载的全面深入治理是实现全面治超的有效途径,所以采用多种手段综合治超势在必行。

二、前期科研(开发)工作情况、现有基础和条件

申报单位:

-----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是集科研、设计、施工、监理和检测于一体的综合型交通科研机构。

全院员工829人,科技人员占比数为90%,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占比数为70%。

我院具有国家级公路工程勘察、设计、咨询、监理、检测、施工等六个方面的甲级或专项资质,拥有“交通建设工程-----省重点实验室”和“-----省交通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

现有办公和科研试验场所建筑面积7000余平米,仪器设备500多台套,科研条件完备。

多年来,我院一直致力于交通科技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省部级科技项目200多项,其中交通安全领域科研项目30余项,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山区公路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交通运输部交通科技项目“湘西旅游公路改造及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武陵山区公路建设与运营安全保障技术研究”等。

同时,也注重交通安全相关产品的研发,成功研制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推广应用于全国二十几个省市的工程建设领域,大大提升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

我院已成为中南地区交通领域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三、项目实施方案

3.1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了更好的解决当前治超的困境和问题,我们转变思路为综合治超。

技术手段:

建设-----省统一、高效、先进的公路综合治超管理平台,汇总路面执法、源头治超系统数据、不停车预检系统数据及现场精确复检系统、交警部门实时数据,以结合:

“路面执法”“源头治超”“科技治超”等各种治超手段的优点,通过提升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规避上述手段存在的缺陷,达到综合治超的目的。

在大数据基础上,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对超限超载行为进行坚决打击,例如:

1)在平台建立类似交通违章管理流程,对货车司机和货主单位进行计分制管理,建立相应的措施并与车辆年检进行挂钩;

2)通过预检系统检测到的严重超载行为,及时报警并由治超站或机动治超人员快速拦截和制止,对轻微超载行为进行违章计分,事后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处理。

3)对现有的不停车预检系统数据与现场实检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查找躲避复检的车辆,建立黑名单机制,以弥补不停车预检系统的缺陷。

4)路面执法人员配置平台移动端查询设备,以平台数据为标准,设计按违法次数设定的处罚等级标准,对于多次超限车辆进行更加严厉的惩罚。

3.2实施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方案

公路综合治超平台研究,主要实施内容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公路综合治超管理平台技术与管理模式研究、系统开发

2)现场执法与公路综合治超系统数据协同治超技术与管理模式研究

3)源头治超子系统与公路综合治超系统数据协同治超技术与管理模式研究

4)高速不停车预检系统与公路综合治超系统数据协同治超技术与管理模式研究

5)高精度复检系统与综合治超平台数据协同治超技术研究

3.3设计目标

系统可汇总路面执法、源头治超系统数据、不停车预检系统数据及现场精确复检系统、交警部门的实时数据。

系统可为路政、运政、公安等执法部门提供基础信息作为处罚依据,形成违法车辆和司机黑名单,对卡点实时监管。

可以实现联网布控,(软件规划)可以将布控内容添加到系统布控车辆名单中实现布控,支持省、市、县三级布控;能对已布控内容撤控,支持记录布控/撤控原因,布控/撤控责任人;支持超过布控时限车辆自动撤控功能;可响应各级联网系统集成管理平台的布控/撤控命令。

系统可与公安交警、交通运管部门进行数据对接,系统提供二次开发接口,可按公安交管六合一平台数据要求将违法车辆违法信息(车牌号、车重、时间、地点、违法图片)存入公安交管统一违法处罚平台,进行车辆年审锁定,有效打击违法车辆。

超载数据可汇总告知给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实现超载数据的实时传入。

综合治超管理系统可以实时提供现场所有车辆的高清全景图像,能够辨别车辆的细目特征,能清晰的识别、记录车辆号牌、日期、时间、地点、轴数、重量、车速等信息,同时可以看清前排司乘人员的面部特征,增强证据的说服力;也可以按照车辆总重、超限率选择性的保存数据。

系统根据不同路面宽度布设不同像素的高清车牌摄像一体机,车牌识别率白天和夜间均达到95%以上。

通过独创的数据匹配技术,实现高速称重数据与车牌识别数据的精准匹配,数据匹配正确率达99.5%以上,彻底解决车辆匹配难题。

系统具备高清摄录功能,可以对道路通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为违法行为处理提供法律依据,不需另行增加设备。

通过在公路逆向布设高清车牌一体机,对故意绕行的违法车辆进行抓拍和视频录像,系统可将所有逆向行驶的违法车辆信息检测并上传至治超站点管理平台子系统,通过治超站点管理平台子系统将违法车辆、违法信息实时存入路政综合平台、公安交警、交通运管等数据平台,可以进行车辆年审锁定,有效打击违法车辆;

系统能对车辆进行准确、有效的自动分离(能判断挂车和半挂车),保证车辆和数据一一对应;

系统自带的自动缓存功能,能够保存一定数量的数据,发送数据失败时,能重发数据,保持数据的唯一性和完整性;

可对超载超限车辆进行提示,LED显示告知其违章事实,提醒其主动掉头,不得上路行驶,进入指定站点接受处罚等。

5.依托工程治超站实体工程建设

针对依托工程实际情况(道路情况、交通组成情况),选定治超站详细设置地点;运用相关技术对路段进行治超点及相关设施进行改造,提出综合治超系统的实现方案,以实现“源头治超”、“科技治超”与“安全治超”的目的。

3.3年度工作进度安排及完成期限

本项目计划完成期限从2015年06月~2017年06月。

具体年度工作进度安排如下表:

时间

阶段及任务

2016年06月-2016年12月

课题前期准备工作,国内外相关技术调研与分析,省内治超站现场调研、依托工程相关资料收集。

2017年01月-2017年12月

根据本系统的治超新理念及技术与手段,提出综合治超的新管理模式,并将管理模式在综合治超系统中进行实现。

对源头治超子系统站点视频监控子系统、数据存储、网络传输子系统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并给出以上子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

2018年01月-2018年6月

开展公路高速不停车子系统的超限车辆识别、诱导及预警技术研究。

对疑似超限车辆进行信息发布与进站安全诱导。

对于站内复检车辆,为了提高通行效率与站内空间利用,开展站内功能区优化布置与车辆安全设施设置技术研究。

2017年01月-2017年06月

跟踪观测依托工程实际治超效果并进行分析评价与优化改进。

完成理论分析和成果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科技查新,验收鉴定。

3.4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根据课题立项背景,结合我省车辆公路货运车辆的实际情况,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及现有治超方法的调研,分析现阶段我省公路治超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在执法过程中带来的安全隐患,着重开展综合治超技术研究。

以实际调研数据为基础,借鉴国内外已有成果,集理论分析、经验与现有治超技术于一体,研究我省“源头治超”“科技治超”等相关技术的结合,从而真正达到我省公路“综合治超”与“安全治超”。

具体技术路线图如下图1所示。

 

图1技术路线图

3.5与后续技术改造或基本建设计划的衔接

(1)本项目的有关成果将直接指导-----省公路的治超管理工作。

(2)本项研究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对公路综合治超等关键技术展开升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可在后续治超工作中中得到全面的推广和应用。

四、项目承担单位及参加单位概况

4.1单位概况

申报单位:

-----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是全国历史悠久、有较大规模和实力的综合型省级交通科研机构。

该院以公路、桥梁、交通工程研究为主,兼有勘察设计、工程监理、试验检测、工程施工等业务,是-----省交通领域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该院拥有国家级公路工程监理、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综合、公路养护工程施工等六项甲级资质;建有-----省交通行业省级重点实验室—“交通建设工程-----省重点实验室”和-----省交通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研条件完备,已有科研试验办公场所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科研实验仪器设备400多台套。

2007年10月,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了与长沙理工大学合建的-----省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2012年6月,经人社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1年,我院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申报单位:

-----科技大学

-----科技大学是一所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

截止2015年6月,该校拥有教职工3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83人、正高职称324人、博士学位教师670人,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设有1个研究生院、19个教学院、1个独立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有90个本科专业,涵盖11个学科门类,拥有8个国家特色专业、17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及“硕师计划”推免权资格,并可开展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和高校教师硕士工作,拥有23个国家、省部级自科类科技创新平台、9个省级社科类创新平台、有79个教学实验室(中心)

4.2承担单位分工

项目第一承担单位:

-----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负责项目申报,研究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项目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以及成果总结和项目鉴定验收等工作,负责整个项目的规划与协调。

项目第二承担单位:

-----科技大学

负责软硬件方案的设计、开发与试验。

4.3人员情况

项目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员如下表:

序号

姓名

单位

技术职务

专业

五、项目依托工程情况及必要支撑条件

5.1项目依托工程概况

5.2其他必要支撑条件

项目研究工作中采取的管理形式和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本项目的组织管理将严格按照科技项目有关规定执行;各项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严格按本项目考核目标组织实施。

(2)项目由第一负责单位和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管理,承担单位和参加单位要做好分工协作、任务明确。

(3)定期召开项目工作会议,检查前阶段的具体工作、研究进展和实施深度,讨论解决研究过程中的各项技术问题和其他事宜,布置后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具体要求。

对不能按时、保质完成研究任务的人员及时予以更换。

(4)对本项目的重点阶段性目标和成果进行重点考核和督促,以确保项目总体研究目标的实现。

采用“产学研”结合模式:

本项目各参与单位集中一起,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突出优势,致力于创新。

根据各单位不同的特色,如高校侧重于应用基础研究、前瞻性高技术开发;研究院所侧重于应用关键技术开发、成果转移和标准(规范)编制;企业侧重于技术成果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充分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

六、项目经费估算及经费来源

本项目完成期限两年,经费总预算为105万元人民币,其中申请厅拨补助经费20万元,依托工程配套经费85万元。

经费支出用于调研、设备购置、试验及加工制作、资料、人员劳务、差旅、会议咨询等费用,具体经费估算及资金筹措情况如下表:

经费预算投入(万元)

经费预算支出(万元)

合计

105

合计

105

1、厅科研补助拨款

20

(一)直接费用

85.0

2、依托工程配套经费

85

1、设备费

11.0

3、科研单位自筹

(1)购置设备费

/

4、银行贷款

(2)试制设备费

6.0

5、其他

(3)设备改造与租赁费

5.0

……

2、材料费

10.0

3、测试化验实验加工费

24.0

4、燃料动力费

5.0

5、差旅费

5.0

6、会议费

6.0

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

/

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印刷费

2.0

9、劳务费

15.0

10、专家咨询费

3.0

11、其他支出

4.0

(二)间接费用

20.0

1、管理费

4.2

2、绩效支出

15.8

七、项目预期目标及经济、社会效益

7.1项目预期目标

(1)提出-----省综合治超技术方案;

(2)形成-----省综合治超平台的研发

(3)提出源头治超子系统与综合治超平台的协同治超方案;

(4)形成不停车预检系统与复检系统的数据有效对比技术,并在综合治超平台得到具体应用

(5)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

7.2经济、社会效益

-----省地处我国中南部交通十字枢纽位置,分别与广东、广西、湖北、江西、贵州以及重庆接壤,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同时地处京广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接合部,也是全国唯一既是泛珠三角经济圈,又是中部经济圈成员的省份,联北通南,承东接西,是我国南北运输大通道和东部沿海至西南地区运输大通道的交汇点,交通运输压力大,治理“双超”的难度也与日俱增。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在依托工程及我省其他高速公路主线(含省际入口)开展治超工作,及时发现并对“双超”车辆进行科学处理,能有效减少因超限超载引发的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与通行能力;减轻“双超”车辆对道路及桥梁等重要结构物的破坏,保护路产路权,维护道路运输秩序;同时能减轻车辆因“双超”带来的环境污染,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八、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无。

九、申报单位签章

-----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2016年4月

 

附表

《综合治超技术研究》经费预算表

经费预算投入(万元)

经费预算支出(万元)

合计

105

合计

105

1、厅科研补助拨款

20

(一)直接费用

85.0

2、依托工程配套经费

85

1、设备费

11.0

3、科研单位自筹

(1)购置设备费

/

4、银行贷款

(2)试制设备费

6.0

5、其他

(3)设备改造与租赁费

5.0

……

2、材料费

10.0

3、测试化验实验加工费

24.0

4、燃料动力费

5.0

5、差旅费

5.0

6、会议费

6.0

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

/

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印刷费

2.0

9、劳务费

15.0

10、专家咨询费

3.0

11、其他支出

4.0

(二)间接费用

20.0

1、管理费

4.2

2、绩效支出

1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