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95311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

它的创始人是德国的生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Preyer,1842-1897)于1882年出版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o它标志若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普莱尔则成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普莱尔被称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无可厚非的,其原因有四:

a.从时间上看,《儿童心理》是一部较早的关于儿童的心理学著作之一;

b.从写作bl的来看,普莱尔写书的hl的是为了研究儿童心理的特点;

c.从研究方法来看,普莱尔对其孩子从出生起直到3岁不仅每天做系统地观察,而旦也进行心理实验;

d.从影响上来看,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心理学家,掀起了研究儿童心理的热潮。

第四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木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临床法。

此外,还有一些专门的研究设计:

横断研究(cross-sectionalstudy)纵向研究(longitudinalstudy)时序设计

(sequentialdesigns)跨文化研究(cross-culturalstudy)

横断研究

横断研究是指在同-•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同一时间内"

横断研究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较多的资料,有助于描述心理发展的规律与趋势;

此外,样木也易选取与控制。

这种设计成木低,省时省力,见效快,日前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多采用这一设计。

其不足在于,由于被试的取样是几个年龄点,带有人为拼凑的性质,故不足以确切地反映出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

依据横断研究所描绘出的心理发展曲线有可能受到“也代效应”(cohorteffect,也称群体效应)的影响,即不同世代群体由于所处社会文化、历史条件和遭遇历史事件的不同而表现出心理发展上有差异的现象。

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乂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纵向研究的特点是,通过长期的追踪研究,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资料,从而系统、详尽地了解量变与质变的规律。

纵向研究还有助于探明早期发展与未来心理发展的联系,对了解发展的原因与机制十分有命。

纵向研究体现出周期长、费用大的不足,故被试的数量往往受到局限。

研究期间样木的恒定非常困难,会因死亡、搬迁、厌烦而流失被试,从而有可能影响取样的代表性。

纵向研究需要被试反复做一•些测验,不可避免地会使被试产生“练习效应”。

时序设计

时序设计是将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融合在一起,以更好地探查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转折点。

第三章婴儿心理的发展

第一节婴儿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

婴儿的生理发展是指婴儿躯体的各个部分及各种器官、组织的结构和机能的生长发育过程。

一、婴儿的生理发展

(一)婴儿大脑功能的新认识

1、婴儿大脑的形态发展

(1)脑重与头围

出生第一年内脑重增长最快。

(2)大脑皮质

婴儿大脑在胎儿早期就2经开始发展。

胎儿生长到6-7个月时,脑的基木结构巳经具备:

大脑皮层」经分化,皮层表面的沟I口I开始出现,神经细胞结构简单,神经纤维短而少,大部分还未髓鞘化。

2、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

上述婴儿脑形态的发展,为脑机能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并促进了整个心理发展。

(1)脑电图

脑电波的测量与分析是揭示大脑机制的一种重要方法,脑电频率是脑发育过程的重要参数,所以脑电变化也常作为婴儿发展的重要指标。

出生后5个月是婴儿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

(2)皮质中枢

婴儿大脑的发展遵循关着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

叩大脑皮层中控制头部及躯干运动的那些部分先行发展,而后与肢体控制有关的皮层部分才开始发展。

其中,控制上肢的部分的发展又早于控制下肢的皮层部分。

(3)大脑单侧化

婴儿脑两半球的功能单侧化在1岁左右逐渐形成,这时左脑额下回的言语运动区趋于成熟,为婴儿言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两半球功能单侧化要在婴儿3-5岁才能完成。

二、婴儿动作的发展

婴儿各种动作的发展都是在为将来各种运动能力的发展打基础,也是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

婴儿动作的发展有着严密的细致的内在规律,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来推断婴儿心理的发展。

(一)婴儿动作的发生和新生儿动作研究

1、婴儿动作的发生

婴儿动作的发生可追溯到胎儿期。

研究发现,胎儿期胎儿的动作主要有两种:

胎动和反射活动。

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内自发运动或蠕动。

胎儿的反射活动包括巳宾斯基反射、吸吮反射、抓握反射、吞咽反射、眨眼反射等。

2、新生儿的活动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活动多达73种,这些无条件反射活动可分为两类:

生存反射和原始反射。

生存反射包括吮吸反射、吞咽反射、觅食反射、呼吸反射、眨眼反射、瞳孔反射。

原始反射包括巴宾斯基反射、抓握反射、摩罗反射、游泳反射、走步•反射。

婴儿动作的发展是在脑和神经中枢、肌肉控制下进行的,所以婴儿动作的发展和婴儿身体的发展、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

婴儿身体的发展有先后顺序,动作的发展也右一定的顺序和规律。

因此,在婴幼儿智能发育检查中,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是检查—个重要方面。

(二)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朱智贤将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概括为以下三点:

1、由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即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以后逐渐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

2、从身体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婴儿最早的动作发生在头部,其次在躯干,最后是下肢,其顺应是沿着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的方向发展。

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婴儿首先发展的是躯体大肌肉的动作,如双臂和脚的动作等,以后才是灵巧的手部小肌肉动作,以及准确的视觉动作等。

陈帼眉在此基础上,乂概括出另外两条规律:

1、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

婴儿最早获得的是头和躯干的动作,然后是双臂和双腿的动作最后是手的精细动作。

2、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四)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

婴儿动作的发展对其心理发展,包括认知、情绪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坐和爬行给婴儿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坐的位置与躺着相比,使婴儿观看物体的视角和视线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时,婴儿的视角和视线与所注视的物体处于相对平行的位置,而不像仰卧时只能面向屋顶或从侧面位置与外界物体处于斜位方向,对于形成物体的主体像有很大益处。

比如,对听觉的作用,当婴儿坐着的时候,双耳对外界物体大体处于对称位置,对正确的知觉音调非常有利。

由于头部可以自由转动,声音进入双耳的时间差有助于形成婴儿的方位知觉。

另外,坐的重要作用还在于把婴儿的双手更好的解放出来,有利于双手的协调操作和手指的精细动作的发展。

爬和行走,一方面扩大了婴儿接触与探索环境的范围,增加了他们的认识事物的机会,发展他们的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婴儿在爬行和走动中去做冒险的事,趋向目的物,在目标行动中的坚持和努力使婴儿的体力和意志力都得到锻炼。

第二节婴儿的认知发展

早期的儿童心理学,把新生儿及幼小婴儿看作是小动物,不知不识的,只注重其动作能力,而现代儿童心理学,发现新生儿已具备了一定的认识能力。

由于婴儿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认知过程,所以在研究婴儿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

如何研究婴儿的认知特点呢?

1.反射行为——适当的刺激引出相应的反射行为。

2o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一个个体,包括新生儿都会产生定向反射。

习惯化:

指-种由于重复或不断受到某种能导致个体选择性定向反应的刺激,而引起个体对该刺激反应减少的现象。

去习惯化:

指当个体对一个刺激产生习惯化后,再加入一个新异刺激,引起个体重新对该刺激注意的现象.

3o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

婴儿的某些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与某种刺激物的出现相联系,而与别的刺激无关。

视觉偏爱

范茨的观察小屋。

一、婴儿感知觉的发生发展

(一)视觉的产生与发展

1、视觉的发生

婴儿的视觉器官在胎儿时期J基本上发育成熟,所以新生儿已具备了一定的视觉能力,获得了基本视觉的过程。

2、视觉的发展

(1)视觉集中

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视觉刺激在2英尺范围内眼睛晶体功能发挥最好。

视刺激理想的焦点在距研究8英寸处。

新生儿能用眼睛追随视觉刺激。

婴儿要到两个月时才能自己改变焦点,直到四个月时才能灵活改变晶体的形状。

(2)光的察觉

成人对400-700毫微米的亮光比较敏感。

新生儿能觉察眼前的亮光,并能区分不同明度的光,但敏感性比成人低。

新生儿能察觉移动的光。

——吸吮减少

(3)视敏度

视敏度是眼睛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差异的能力。

新生儿——约成人1/10

1岁——与成人相当接近

(4)颜色视觉

新生儿看不到彩色,他们的世界由黑、白、灰组成。

婴儿从三个月左右能辨别彩色与非彩色。

4-8个月的婴儿喜欢波长较长、明亮的颜色。

(二)听觉的产生与发展

1.听觉的产生

在胚胎二个月时耳朵就开始发育了,在胚胎13星期时,在母亲腹部附近响起铃声就会引起痉挛性胎动,这说明在胎儿期已经产生听觉了。

胚胎5个月时,耳朵已基本发育完全。

2.听敏度的发展

研究证实:

出生第-•天的新生儿已有听觉反应,而且还能区分声音的音高、音响和持续时间。

1个月婴儿2能鉴别200Hz与1000Hz纯音之间的差异。

3.语言及音乐感知

婴儿对人说话的声音的反应敏感。

有人发现新生儿对-•个妇女的声音要比对铃声做出更多更有力地反应。

同时,婴儿很早就能辨别不同人的声音。

有人报告,当母亲从一个婴儿看不见的地方呼唤其名字时,10T2天的新生儿会转向母亲,而其他妇女呼唤他时则亳无反应,婴儿对母亲的声音比较敏感和偏爱。

还有研究表明婴儿偏好轻柔、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音乐曲调。

4.视听协调能力的发展。

婴儿的听觉和视觉出生后迅速发展,而旦婴儿早期即表现出视一听协同活动。

当声音刺激和视觉刺激出现在不同方位时,婴儿则倾向于注视声音刺激来源的方向;

而且,只要声、像刺激来源方向一•致,婴儿注视的时间就更长,这一点证明婴儿已经达到能够区分视、听刺激是否协调-•致的水平。

(三)味觉、嗅觉和触觉的发生发展

味觉在胚胎3个月时开始发育,从4个月开始能受到足够的味觉刺激,15周时2初步成熟,出生时味觉已发育得相当完好了,并在其防御反射机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新生儿已明显“偏爱”甜食,且其对酸、甜、苦和白水的面部表情已有明显不同。

2、嗅觉的发生发展

嗅器官早在胚胎30天即在头部发生,称作鼻基板。

7周时嗅上皮即已固定在鼻腔上部,6个月胎儿鼻孔拓通,嗅觉结构在7-8个月形成,所以新生儿已能对各种气味做出相应的反应。

例如:

喜爱好闻的气味,并伴有全身运动。

3.触觉的发生发展

胎儿在第49天时就LA经具右初步的触觉反应,2个月时能对细而尖的刺激产生反应活动。

新生儿有-•定的曰腔触觉辨别能力。

手的木能性触觉反应在刚出生时便可表现出来。

4个月以后的婴儿则有成熟的够物行为。

(四)知觉的发生发展

1.方位知觉的发生发展

婴儿对外界事物的方位知觉是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定位的。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就具有基木的听觉定向能力,并成为婴儿早期空间定向的主导形式。

2.客体知觉与恒常性研究

大小恒常性:

3个月前不具备;

5-7个月,近似的大小恒常性

10个月后,具备(Day,1987)颜色恒常性(4个月)

形状恒常性(3个月)

目前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婴儿在3个月时具有了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在8、9个月以前就获得了形状恒常性,而且事实上可能比这还要早。

3.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在个体出生6个月后迅速发展起来,一般认为这是由神经系统的成熟决定的,但也可能与爬行经验有关。

二、注意的发生发展

(一)注意的发生

注意从其发生来看是有机体的一种定向反射,这种定向反射是先天的,无条件的,因此婴儿一出生就具备注意能力。

这种注意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态。

(二)注意的发展

1-3岁婴儿注意的发展特征:

1岁以后,婴儿开始逐步掌握语言,表象开始发生,客体永存性概念日臻完善,记忆与模仿能力迅速发展,这一系列认知方面的突飞猛进使婴儿的注意力继续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四、记忆和学习的发生发展

记忆是婴儿心理活动在时间上得以延续的根木保证,是经验积累或心理发展的重要前提。

记忆是婴儿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心理活动之一。

(一)记忆的发生发展

1、记忆的发生

人类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在妊娠末期(胎教研究)

2、记忆的发展

(1)新生儿主要是短时记忆,表现为最初的习惯化和条件反射。

(2)1—3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

2~3个月婴儿能建立操作条件反射。

3个月婴儿的记忆能保持4周之久。

(3)3-6个月婴儿的长时记忆能力有了很大发展。

(4)6-12个月婴儿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地延长长时记忆能力进一步增强,表现为:

——长时记忆时间增长

——认生现象说明其记忆能力的扩展

——搜寻物体能力增强(皮亚杰指出这一能力中包含著明显的记忆成分)

——出现大量模仿动作(不延迟模仿但不可否认其中包含有记忆因素)

(5)1岁以后:

婴儿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为他们带来了很多重要的变化。

如符号表征能力的产生,再现和模仿能力的迅速发展,延迟模仿能力的产生等。

其中符号表征的出现使婴儿语词逻辑记忆能力的产生成为可能°

而延退模仿的产生则标志着婴儿表象记忆及I口I忆能力的初步成熟。

2、3岁婴儿再现能力有了很大发展,其表现为,能帮成人找到东西,喜欢做藏东西的游戏。

五、思维的发生发展

(一)思维的发生

皮亚杰认为,5个月以前的婴儿不存在问题解决行为,而近来的研究则发现,3个月的婴儿就已具备了比较明显的问题解决能力。

帕波塞克和伯恩斯坦,训练了3个月的婴儿学会向左转两次头再向右转两次头以便获得牛奶。

实验过程中,婴儿为了获得牛奶而采用了搜索策略,即如果向左转头没得到牛奶便马上转向右边,这正是一种问题解决行为。

(二)思维的发展

1、0—9、10个月

目的性是问题解决行为的基本要素。

皮亚杰认为在婴儿0-5个月不存在问题解决行为。

因为这一时期,婴儿的行为还不具备明确的H的性,不能理解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婴儿5-9、10个月时,开始协调各个独立的感知一运动图式并以此作为达到某种愿望的手段。

2、9一10、12个月

这一阶段婴儿产生了为达到某一特定结果而选择方法的行为。

例如,婴儿能寻找不在眼前的物体,可以排除眼前的障碍,或采取某种工具(绳子、棍子等)来够取远处的物体,这时解决问题的策略很简单,主要是采用搜索法。

3、12—24个月

12-18的婴儿解决问题的策略仍比较简单,只是根据有关启发性信息进行选择性搜索,还不能事先进行计划或设计好解决问题的办法。

主要因为他们缺乏心理表征能力,这使得他们只能进行尝试并根据外显的(实际结果)动作来判断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第三节婴儿言语的发展

言语是婴儿心理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它在婴儿认知和社会性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婴儿言语发展理论

(一)语言与言语基木过程

语言是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而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它具有社会性和生成性等其它符号系统所没有的特性。

索绪尔区分语言利言语。

言语过程主要包括言语感知、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三方面.。

其中,言语知觉是指通过对言语的感知以获得信息的过程,是言语活动的首要环节,也是婴儿最早获得的一种言语能力。

(二)婴儿言语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

强化说

巳甫洛夫和斯金纳都认为,言语的获得就是条件反射(无论是操作性还是经典性)的建立,而强化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转换生成说

乔姆斯基认为:

(1)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

(2)语法是生成的。

(3)每一句子都有其深层和表层结构。

3.模仿说

阿尔波特认为,婴儿语文只是对成人语言的模仿,是成人语文的简单翻版。

怀特赫斯特提出了“选择性模仿”的新概念。

4.认知学说

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对言语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二、前言语的发展

前言语阶段是指在婴儿掌握语言之前,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

一般是从婴儿出生的第一个真正意义的词产生之前的这一•时期(0-12个月)划为前言语阶段。

(一)言语知觉的前言语发展

婴儿在最初的几周内就2经听完了人类语言所拥有的绝大部分的语音差别。

婴儿在生后-•周内就已能区分出人的语声和其它声音,这种区分而且还是类别性的。

3-4个月的婴儿已能对辅音进行范畴性知觉,区别出清浊辅音的不同。

10-12个月时,婴儿区分、辨别各种语音的能力巳基木成熟,能够辨别出各自母语中的各种音素,并认识到它所代表的意义。

婴儿言语知觉的前言语发展的5个阶段:

1.妊娠中、后期(5—8个月)

2.新生儿期(0—1个月)

3.发音游戏期(2-3.4个月)

4.语音修正期(5—8、9个月)

5.学话萌芽期(9-12个月)

(二)语音的前言语发展

我国吴天敏和许政援的研究,将语音的前言语期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0-3个月):

简单发音阶段

第二阶段(4-8个月)连续音节阶段

第三阶段(9-12月)学话萌芽阶段

三、言语的发生

综合多种研究材料,我们认为,由于个体间有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婴儿言语发生的时间基木在10-14个月之间。

(一)第一批词的产生及其生态学分析

婴儿最早可以在9个月时说出第一个有特定意义的词语,最晚则有可能在第16个月时才能说出。

在对这第一批词产生的环境和情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9-10个月婴儿说出的词语具有很强的场合约定性,即它们只能用来指代很有限的某个特定情景下发生(或出现)的某一特定事物,还不具备概括性意义,只具有原始的指代性和对应式的象征性,就好像是某一特定场合下特定事物的伴随物一•样。

(二)词语的获得与运用

婴儿词语的获得与运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体现:

1.继续掌握一些场合限制性较强的词。

2.巳掌握的词开始摆脱场合限制性,获得初步的概括意义。

3.开始直接掌握一些具有概括性和指代性动能的词语。

词语的去场合限制性是婴儿真正掌握词语、获得概念的重要途径。

其外在表现为,原本只用于特定场合、特定事物的词语,现在迁移、运用到与此事物有关的不同场合。

四、言语的发展

从1岁左右起,儿童进入正式学习语言的阶段,在短短二三年时间,儿童就能初步掌握本民族的基本语言。

婴儿言语的发展过程大致经过三个阶段,即单词句,双词句和完整句。

(—)单词句(广1.5岁)

单词阶段儿童言语的特点:

1、单个字或单音重复:

此阶段儿童最易掌握的是他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只有一个字的词。

例鸡、猫、狗。

对那些包括两个不同发音的词,如汽车他们都自行进行简化,简化为“汽”或“车”,对于单音重复的词也较易掌握。

例妈妈、爸爸、狗狗、宝宝。

2、一词多义:

由于这个年龄的孩子对词的理解不准确,说出的词往往代表多种意义,如儿童最先接触到球,而后对类似的东西,如苹果、土豆甚至扁圆形的铃都叫球。

mama可能表示各种请求。

3、以音代物:

对于能发出声音的某些物品,婴儿往往用物品的声音来代替该物。

如小铃铛。

4、以词代句:

这阶段的孩子不仅用一个词代表多种物体,而且用一-个词代表一个句子,如妈妈一词,可以代表多种意思,包括妈妈抱、妈妈来、找妈妈等,听者需借助情境才能理解。

(二)双词句(1.5~2岁)

1.5岁以后,孩子说话的积极性提高,说出的词大量增加。

双词句阶段儿童言语的特点:

1、巳具备了句法的基本成分。

例如,主、谓、宾俱全,但使用中常被省略。

2、有两种组成形式:

—种是“主词句”,另一•种是“电报句”。

3、双词句的生成规则有两种:

中轴开放性规则和范畴对应式规则。

(三)简单句及语法掌握(2、3岁)

婴儿到两岁左右终于把那些句法上不完整,不连贯的句子扩展成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的完整句子。

而且学会使用--些介词、冠词、助动词、感叹词,他们会说“这是明明的”“猫猫爬在床上睡觉”“咳,小汽车坏了”。

第四节婴儿的气质

一、气质的类型及其特点:

(一)传统的四重类型说

(二)巳浦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三)托马斯一切斯的三类型说

托马斯一切斯等人在对婴儿进行大量追踪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质的九个维度(即气质的九个方面的内容),并据此将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以下三种:

(1)容易型

(2)困难型(3)迟缓型

二、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婴儿气质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可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