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438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doc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doc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及发生这些变化所需要的条件,同时也有了一些有关分子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的经验,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学生还不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不能自发地从微观角度去分析物质的变化,对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现象不易产生探究的冲动。

为此,本节的教学起点应当定位于从水分子运动的角度认识水的三态变化的实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从宏观上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能用蒸发、凝聚、凝固、液化等词语描述水的三态变化,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对于“物质状态变了,其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

其中微粒怎么变?

用微粒的观点怎么解释变化?

”这样的化学问题还不能清楚认识,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微粒观,让学生重新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微观本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能够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运动特点,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

2、初步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自然界中常见的水的三态变化入手,让学生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子的基本特征

难点:

用分子的特征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多媒体投放图片“下雨”“下雪”

[问题]天上的雨和雪来自哪儿,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导入]今天我们要通过“水的三态变化”来解答以上问题。

观察图片

思考、讨论、回答

回顾旧知。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问题诱导,建立认识

[投影]出示目标[投影]封闭在针筒中的水。

设想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

[问题2]请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问题3]当冰变成水或者水变成冰时,水分子又有什么变化?

[投影]展示分子间隔示意图

[小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释现象]1、雨后的马路变干的过程

2、烧水开后,壶盖被掀起

阅读目标,明确任务

分小组进行讨论、表达、交流。

[获得结论]一定量的水,当它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______和____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____和分子的_________。

这样的变化是___________变化。

分组进行探究讨论:

总结汇总

明确任务,有的放矢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微粒观”。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实验出真知

[演示实验1]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

[演示实验2]两只烧杯,一只加入热水,一只加入冷水,分别加入少量品红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对分子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观察、思考

讨论交流

得出结论

1、分子间有间隔

2、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讨论、交流、表达、最后归纳出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体积和质量)。

2、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

对分子的特征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对分子的整体认识。

同时指出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也是分子运动的结果,为下一节的学习埋下伏笔。

感悟收获,体验成功

请同学谈谈本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梳理规整,建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及习惯。

板书设计: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物理变化)

不变水分子的大小改变水分子的数目

分子间的距离分子的排列方式

二、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体积和质量)。

2、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通过实验、图片及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分子的现象。

让学生确实感受到分子的存在,能体会到分子很小、有间隔、不停运动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奇妙地跨越存在于微观和宏观之间的鸿沟,初步建立微粒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