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情绪》教案.docx
《《青春的情绪》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春的情绪》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
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
第一节青春的情绪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的情绪复杂多样性,知道常见的基本情绪有哪些。
2.认识到情绪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也经常发生变化。
3.认识情绪的作用,体会青春期情绪的特点。
4.学会积极面对负面情绪,培养健康的心态。
【学习重点】
重点:
情绪的作用
【学习难点】
难点:
积极面对负面情绪
【学习过程】
情景导入
师:
遇到下列情境,你会有怎样的情绪感受?
明天我和家人要去野外郊游。
下课铃响了,老师还在拖堂。
过生日收到好朋友的礼物。
提醒同学别喝生水,遭同学白眼。
在学校住宿,不能经常回家。
妈妈总想帮我收拾书包,顺便检查我的作业。
学生回答。
师:
不同的情境,大家的感受千差万别,今天我们就情绪这一话题展开学习——青春的情绪。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情绪的种类?
人们的情绪是复杂多变的,除了常见的喜怒,哀惧等基本情绪,还有害羞,焦虑,厌恶和内疚等复杂情绪,各种各样的情绪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2.影响情绪的因素?
我们的情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等,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经常发生变化。
3.情绪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情绪的作用非常神奇,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
它可能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也可能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而止步不前。
积极的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
4.青春期的情绪特点?
进入青春期,随着身体发育加快和生活经验不断丰富,我们的情绪也发生着变化,表现出青春期的情绪特点:
情绪反应强烈,情绪波动与固执,情绪的细腻性,情绪的闭锁性,情绪的表现性。
5.如何面对青春期的正面和负面情绪?
青春期的情绪特点体现了青春的活力,他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善于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烂多彩。
青春期的情绪也包括烦恼和担忧。
学习积极面对这些负面情绪,同样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
教材P35相关链接“情绪的成分”及下面的探究与分享1.学生分享教材P35“情绪的成分”,体现不同的情绪。
2.学生分享默默和小冲的事例,探讨:
(1)结合上述情境,说说默默和小冲面对考试的情绪有什么不同。
交流点拨:
默默能冷静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并及时改正,体现出一种良好的心态;小冲考试紧张导致发挥失常,表现得愤怒,撕毁试卷,不能冷静分析自己的不足。
(2)在你的生活经历中,遇到过哪些因情绪影响智力发挥或身体健康的事情。
交流点拨:
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据实回答即可。
探究二:
教材P36相关链接“青春期的情绪特点”及P37探究与分享四幅图片1.学生阅读分享教材P36“青春期的情绪特点”。
2.看教材P37四幅图片,探讨:
(1)上述情境分别体现了青春期的哪些情绪特点?
交流点拨:
图一体现了情绪反应强烈,富有激情和热情的特点;图二体现了情绪的波动与固执特点;图三体现了情绪的细腻性特点;图四体现了情绪的波动性、表现性的特点。
(2)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表现,说说自己的情绪特点。
交流点拨:
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据实回答即可。
探究三:
教材P37下面探究与分享及P38探究与分享“陈玲和芳芳的故事”1.根据教材P37下面提示编写故事。
(1)请你根据以下提示,充分发挥想象力,编写出吸引人的小故事。
提示一:
我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
有一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二:
我是一个感情细腻的人。
有一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你编写的故事与同学分享。
2.阅读分享教材P38“陈玲和芳芳的故事”,探讨:
(1)陈玲为什么会有这样情绪变化?
交流点拨:
在上学路上,芳芳没理睬陈玲;数学作业自己出现了错误,而芳芳却炫耀自己得了满分;捡文具袋时,又被芳芳踩到了手;刚发火,又被班主任批评。
她感到今天太不顺心了,所以会有这样的情绪变化。
(2)陈玲的这些情绪表现,体现了怎样的青春期情绪特点?
交流点拨:
体现了青春期的情绪反应强烈和情绪具有波动性的特点。
(3)假如你是陈玲,遇到类似情况会怎么做?
交流点拨:
我会冷静地面对这一切,多反思自己的不足,积极主动地与同学交往,努力学习,等等。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教学反思
而且在教学中教师时刻要注意捕捉教育信息,一方面要深入关注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多了解学生的兴趣、行为和困惑;另一方面要多留意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并把它引入课堂,让学生去判断,去分析,去讨论,这样他们才会真正懂得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现象值得发扬,哪些现象要批评,对他们及时进行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与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