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重点题型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3560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重点题型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重点题型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重点题型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重点题型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重点题型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重点题型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地理重点题型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重点题型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重点题型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①坡向――阳坡,阴坡;

①山谷,山坡。

(地形的遮挡)

专题五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绘图想象三种运动:

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的回归运动,晨昏线在一年中的摆动。

2.绘图表达以下几种分布规律

(1)纬线(度)、经线(度)分布规律

(2)地方时、时区、区时分布规律

(3)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

(4)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分布规律

(5)在某时刻(直射点固定),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6)在某时刻(直射点固定),全球正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3.绘图想象以下几种变化规律

(1)在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

(2)某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3)某地点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规律

4.解题的重要工具

公转运动图、直射点回归运动图、经纬网分布图(判断方向、时间)、日期分布图、太阳视运动图(日出和日落方位)、晨昏线摆动图

专题七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运动

1.气温:

大气热量高低的标志。

从定义可以看出热量的高低取决于热量收入和支出的对比。

(1)分析气温气温高低:

纬度——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风的性质和风向);

洋流——寒暖流;

海陆位置——海陆热力差异(冬季沿海气温较高,夏季沿海气温较低);

地形地势——地势高低以及地形阻挡(暖气流的散失和冷气流的入侵);

人类活动——植被破坏、修建水库和城市热岛等。

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东部呈东西走向,西部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原因?

东部呈东西走向的原因是纬度因素。

西部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是地形因素。

(2)分析气温年变化的因素(分最热月、最冷月均温分别分析)

①纬度(不同纬度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②海陆位置;

③气候;

④地势和地形;

⑤气流;

⑥下垫面等。

试析我国西北内陆气温年较差大的原因?

我国西北内陆属温带大陆气候,夏季太阳高度大,云层少,地面得到太阳辐射多,大陆热得快,温度高,冬季大陆冷得快,温度低,离冬季风源地近,加剧严寒。

(3)分析某地某时气温日变化

某地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可能有:

①天气阴晴(削弱作用、大气逆辐射)反气旋控制——晴天多,云量小;

②地处内陆,热容量大,变温快;

③天气系统转换(如锋面);

④下垫面的温度:

此时的太阳辐射强度,云雾量及持续时间,物体的反射率和热容量等。

⑤此时的大气运动——风向;

⑥地形地势等。

试析我国西北内陆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

我国西北内陆属温带大陆气候,降雨少,云层少,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地面得到太阳辐射多,温度高,夜晚降雨少,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地面损失热量多,温度低。

2.影响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

要从降水产生的物质条件(水汽、凝结核)、动力条件分析,一般考虑:

(1)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具体要由所在纬度和东西海岸决定。

(2)下垫面:

特别是地面物理性质,地势高低,迎风坡和洋流的作用。

(下垫面是通过改变大气环流的性质影响降水的)

①海陆位置:

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②大气:

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

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

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

锋面:

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

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

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③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

④洋流:

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⑤植被和水文状况: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

⑥人类活动:

城市湿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

雨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

3.影响风力强弱的因素

①大气环流(风带、季风);

②气压差和温差——水平气压梯度力;

③下垫面(地形、植被、海峡走向、山口)——摩擦力或阻挡;

④距离风源地的远近;

⑤海陆风等。

专题八重要的天气系统

1.描述天气特征应该把握的要素

阴(云层厚,阴雨天气,阴雨连绵,连续性降水,大雨或暴雨)晴(云层薄)、气温高低、气压高低、风(有无、风向及风力)、湿度等。

有时会涉及气温日较差的大小。

描述某地在某时段的天气特征

考虑影响该地该时段的天气系统(多以等压线分布图的形式呈现),或锋面系统的不同方位(冷、暖气团或锋面)。

描述某地在某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考虑天气系统的转化,注意转变词语的使用。

专题九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描述某地的气候特征:

强调气候类型、突出时间(全年、季节)、气温、降水三个要素,有时会考虑气温年较差。

例如:

描述旧金山的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2.分析气候特点及成因:

太阳辐射(纬度),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地面状况(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地面植被状况、地面反射率),人类活动因素。

3.不同气候类型特征异同点及原因分析:

例如专题P43,例1。

4.相同气候类型地理分布的异同及原因分析:

例如比较西欧及北美的温带海洋气候。

参考一轮学案例题。

专题十水循环和洋流

1.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

包括水量大小及变化(取决于流域降水以及冰雪融水,还受湖泊、水库的调节功能的影响)、汛期长短、含沙量的大小(取决于流域植被情况)、有无结冰期、有无凌汛现象、水能等。

例如描述松花江的水文特征并分析成因。

松花江位置高、冬季长气温低、结冰期长;

春季积雪融水补给,而出现春汛有两个月的汛期,流经林木茂盛含沙量小,由于补给水较充足汇入对支流较多,水量较丰富。

2.河流水系特征

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和形态(扇形状(海河)、树枝状(长江、亚马孙河)、向心状(刚果盆地、四川盆地)、梳状(淮河)等)、河网密度、落差和峡谷的分布。

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果--河流水系特征因——影响河流的因素

相对高度

水系形状倾斜方向

流程地形地势山脉走向

河流水系特征流域表层岩性

河道

流向

3.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影响因素(专题P47)

4.河流与自然要素的关系

(1)河流与地貌

地貌对河流有哪些影响?

(提示:

从发源、流域、流向、流速、水能、航运等角度归纳,结合等高线图回答)

题型2;

河流对地貌的影响有哪些表现?

从河流的侵蚀作用、堆积作用分析回答)

(2)河流与气候

①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气候(降水与气温)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量、水位、结冰期、含沙量等。

②河流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温差变小)、降水(增多)等

(3)植被对河流的影响:

①涵养水源,调节径流量;

②保持水土,减少泥沙含量;

(4)水库对河流的影响:

①使水库以下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②使水库下游河段的含沙量减少,改变枯水期的水质;

③改善河流的航运条件

5河流与人文要素的关系

1.河流与农业

世界农业发达地区多分布在河流两岸和冲积平原地区,其提供的有利条件有:

(1)灌溉用水:

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决定性因素。

湿润地区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

(2)河流携带泥沙在中下游地区形成平坦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冲积扇等,肥沃的土壤。

2.河流与工业

工业沿河分布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1)河流的运输价值;

(2)提供丰富的水资源。

(3)影响工业的布局:

A对水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工厂:

水污染工厂(印染厂)、水厂的布局等。

B提供能源(水能):

动力指向型工业的布局(有色冶金工业)。

3.河流与城市

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分布在河流两岸和三角洲地区,其区位优势包括:

(1)提供水资源;

(2)提供便利的航运条件(水运与港口);

(3)农业基础好。

4.河流与人口分布:

河流沿岸和三角洲地区往往成为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长江沿岸、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原因分析: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工农业发达,城市集中;

交通运输便利,历史发展悠久等。

6、河流的开发与利用(航运、水能、灌溉、养殖、旅游等)

1.航运

流经地区地势平坦,水流平稳

自然条件河道宽,水量大,季节变化小航运条件好

通航里程长,无结冰期

多种运输方式联运航运价值大

人文条件:

流域内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运输量大

2.水能资源:

(受落差和径流量的影响)

3.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建大坝

大坝选址的一般原则:

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的地区;

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

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专题十一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1.对地形特征的描述:

地形组成、地势特点、海拔地势、地势及起伏状况;

主要地形区分布;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描述我国横断山区的地形特征:

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喀斯特。

地貌发育。

2.循环图:

地壳物质循环,热力环流,三圈环流,洋流圈,水循环,碳循环等。

3.板块分布图。

4.地质演化过程。

例如专题54第2题。

5.分析有关地形地貌

地形成因分析:

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要点:

1、是否在板块生长或是消亡边界;

2、内力作用是否形成褶皱和断层;

3、在哪个地理背景,主要是何种外力。

举例: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怎么样形成的?

答:

板块挤压隆起抬升,地势高;

雅鲁藏布江深刻侵蚀下切。

专题十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

1.自然带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分布特点是一种据图描述,考虑分布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分布区的形状、面积等;

成因则主要考虑影响气候的因素,同时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

如专题P60第12题。

2.重要题型:

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某项人类活动(植树造林、排干沼泽等)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专题P60第11题,第

(2)问。

专题P108例题1,第

(2)问。

3.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

从地形、气候、植被、河流和土壤五大要素入手。

专题P70,第8题第

(1)问。

专题十三资源和能源的分布与调配

1.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和规律性

利用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气候资源(光、热、水)、土地资源(耕地、林地、草地、可垦荒地)、生物资源(森林、草原、动物资源)、水资源等可再生资源的分布特点和规律(多与气候相关),在分布上具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由沿海到内陆、垂直地域分异、非地带性规律);

矿产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和形成具有地质规律(如金属矿的形成和分布多与岩浆岩的形成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与分布与沉积岩的形成有关)。

资源分布的特点及评价

(1)某类资源分布特点(规律)的描叙

多是结合所学的资源分布规律据图分析,总结概括出分布特点。

行文一般为:

多,(丰富、集中)少(贫乏),自向逐渐减少。

(2)某地区多种资源的分布特点的描叙

除参考上条外还要考虑资源的种类,及其区域各类资源的分布。

(3)资源分布(不均)的评价

优点:

集中分布区可以大规模开发,节约开发成本,形成规模效益,有利于矿业城市的形成。

不足:

资源贫乏区因资源不足,制约经济发展;

资源跨区域调配增加了运输压力;

运输过程中易造成损耗和污染。

2.区域资源开发的条件、意义、影响

资源开发的条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资源开发是一种采掘工业,开发条件也就是采掘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一般考虑以下因素:

①区域资源的储量、质量、埋藏条件等;

②地形、水源;

③市场(大小及远近);

④交通④技术⑤劳动力⑥区域农业与工业基础等。

可参考二轮学案P63例题1第

(2)问;

例题2第(3)问。

区域资源开发的意义

经济意义:

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当地收入;

带动相关产业及第三产业发展,形成规模效益,为资源输入区提供丰富资源,支援区域经济建设。

生态意义:

随着区域经济的提升,会腾出更多的土地和资金进行生态建设,改善当地的生态建设。

社会意义:

促进剩余劳动力就业,改善当地投资环境,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巩固国防等)

区域资源开发对区域的改变

这里的改变主要包括区域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改变,经济结构或产业结构的变化,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等。

可参考二轮学案P65,11题第

(2)问。

题型5:

区域资源大规模开发带来的问题

注意要结合具体的资源。

一般来说主要包括:

(1)加速了资源的枯竭,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2)资源浪费严重;

(3)产业结构单一,区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速;

(4)大量劳动人口的涌入会对区域文化和治安带来冲击。

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题型6: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题型7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以西气东输为例,区分调出区、沿线、调入区;

意义要把握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

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

①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②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2.从具体意义分析

地区

项目

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对社

会经

济的

影响

经济开发与经济建设

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中西部地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推动经济发展

产业结

构调整

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并可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东输的西气在很大程度上可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东部的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

基础设

施建设

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

东部地区进行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管网改造、天然网络等天然、配套系统);

(重大项目的立项建设)将极大的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对生

态环

境的

有利

促使西部能源结构能化的实现,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不利影

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稀疏,水土保持工作尤为重要

题型8:

资源型城市(传统工业区)面对资源枯竭问题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1)资源方面:

开源(勘探、替代品、输入、进口),节流(节约、管理)。

(2)产业结构调整(限制消耗性产业、发展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3)技术革新,提高利用率(循环利用)

(4)环境治理(减污、治污、美化环境)

试从“水源”角度分析北京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开源”:

——①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②建设水库、地下水库、集雨水窖;

③南水北调;

开采地下岩层水;

④防止水污染,废水回收,循环利用。

“节流”:

——⑤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工业节水设备和家用节水设备;

⑥提高水价,增强节水意识;

⑦分质供水;

⑧加强水源的管理 

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看,山西省建设“能源大省”应走的道路是什么?

①对煤炭资源的开采要注意节约,要有计划开采,不能采富弃贫;

②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延长生产链,进一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③合理推放废弃矿石,及时实施以生物措施为中心的复垦工作;

④在开发煤炭资源过程中,注意对水源的保护。

题型9:

我国能源问题

产生原因主要是:

1.由于经济发展快,能源生产与需求不平衡,出现供不应求局面;

2.能源利用效率不够高、浪费现象较严重;

3.能源消费与生产地区不平衡。

但随着经济向前发展,国内油气供应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今后,我国将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个矛盾?

①加强勘探工作,开发我国西部油气资源;

②实施能源供应多元化战略,加强同中亚、非洲、俄罗斯等国家地区的合作,进口该地石油;

③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

④加大对替代性能源的开发力度;

⑤将节约能源和降低能耗放在能源战略的首要地位,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应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如何提高我国石油的自给率。

加大石油资源勘探开发,提高开采冶炼技术,重点建设西部油气资源基地,积极开发海洋大陆架油气资源

例题3石油安全问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与非洲、拉美、中东等地的国家开展“石油外交”。

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我国积极开展“石油外交”的意义。

有利于加强我国同非洲、拉美、中东等石油生产国的交流与合作,为我国发展创造良好国际环境;

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有利于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

专题十四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农业区位分析:

(1)步骤:

记住分析的要素【自然区位:

气候(光、热量、降水、灾害气象),地形,水源,土壤;

社会经济区位:

市场,交通,政策,人口及素质,技术】;

筛选有效因素;

注意宏观还是微观分析(专题P66~P67)

专题P70,第9题,第(3)问。

(2)典型地区分析:

①灌溉农业区位分析

典型地区: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分析自然区位因素:

热量充足,温差大;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灌溉水源充足。

水资源短缺;

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

土壤的盐碱化等。

②商品谷物农业

东北地区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地形平坦开阔;

耕地面积广大;

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

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工业比较发达;

国家政策扶持。

不足:

热量不足;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

土壤肥力下降;

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③我国水稻种植业

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1)自然因素:

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三角洲地形平坦;

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

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发达;

人多地少;

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

酸雨危害

④畜牧业

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

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草场面积广阔;

没有大型食肉动物;

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牧业生产经验丰富;

市场潜力广阔;

国家政策扶持等。

气候干旱,降水少;

草场退化;

荒漠化加剧;

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

鼠灾、蝗灾严重。

⑤郊区农业

上海市郊区农业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市场消费量大;

交通方便;

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

绿色农业;

观光农业;

生态旅游。

农业特点的描述:

农业地位、农业类型、主要家产品、主要农业分布地区、主要作物、耕作方式、制度、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水平,商品率。

如: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略)

.农业问题

①坡面开垦→水土流失(影响因素:

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坡面岩性);

②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垦、过牧、樵采→荒漠化(降水较少,生态脆弱);

③沼泽地开发→破坏湿地→气候恶化(干旱);

④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河流功能减弱→气候干旱、洪涝多发;

⑤蒸发量大的地区不合理灌溉(漫灌)→次生盐碱化(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盐运动);

⑥过度引水灌溉→河流中下游和河口水文生态问题(河流水量减少,河流下游断流、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后退);

内陆河湖水文生态问题(河流流量减少,湖泊萎缩甚至消失,河湖盐度升高,河湖区生态环境恶化);

⑦农药化肥→土壤板结、酸化、污染水源。

某类农业问题(不合理的农业活动)造成的影响

经济影响(产业本身、相关产业)、生态影响(产生的环境生态问题)、社会影响。

农业地理生态环境保护

主要从森林、草原植被和湿地、湖泊对气候、水源、土地及生物多样的保护和改善作用来回答。

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但从长远的意义来看,生态退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质量。

简要分析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北方干旱荒漠化地区)生态退耕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②(南方暴雨山区)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护水土;

③(河流中下游洪涝区)生态退耕扩大湖泊、沼泽面积,增加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水循环活跃;

④(人地生态系统)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如何弥补生态退耕造成的损失(参考专题P70第8题第(4)问。

题型7: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