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挖钻桩基施工安全技术培训材料完整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3289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1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旋挖钻桩基施工安全技术培训材料完整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旋挖钻桩基施工安全技术培训材料完整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旋挖钻桩基施工安全技术培训材料完整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旋挖钻桩基施工安全技术培训材料完整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旋挖钻桩基施工安全技术培训材料完整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旋挖钻桩基施工安全技术培训材料完整Word下载.docx

《旋挖钻桩基施工安全技术培训材料完整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旋挖钻桩基施工安全技术培训材料完整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旋挖钻桩基施工安全技术培训材料完整Word下载.docx

(1)施工准备

准备阶段的工作包括平整场地、场地准备、清除杂物、换除软土、夯打密实、临时用电敷设、统一规划泥浆池等。

(2)测量放线

根据施工图纸及现场导线控制点,使用全站仪测定桩位,并打入木桩;

以“十字交叉法”引到四周用短钢筋作好护桩。

(3)埋设护筒

护筒采用板厚为4~6mm的钢板焊接整体式钢护筒,直径为0.8m和1.2m,埋深2.0m。

可利用人工配合钻机开挖,挖坑直径比护筒大0.2~0.4m,坑底深度与护筒底同高。

护筒上设2个溢水口,埋设时,筒的中心应与桩中心重合,其偏差不得大于20mm;

并应严格保持护筒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同时其顶部应高出地面0.3m。

护筒位置正确固定后,四周均匀回填粘土,并分层夯实,确保成孔的质量。

(4)泥浆制备

采用膨润土泥浆进行护壁。

成孔过程中,泥浆系统应定期清理,确保文明施工。

泥浆池实行专人管理、负责,废弃泥浆由泥浆车运至渣土场。

(5)钻进成孔

钻进时,边钻进边注入泥浆进行护壁,保持泥浆面始终不低于护筒顶下0.5m,钻进过程中随时检测垂直度,并随时调整。

成孔后泥浆比重控制在1.20以内,成孔时做好记录。

(6)清孔

第一次清孔:

桩孔成孔后,在钢筋笼放入孔内前,进行第一次清孔,用孔内钻斗(带挡板的钻斗)来掏除钻渣,如果沉淀时间较长,则用水泵进行浊水循环,使密度达1.2左右。

第二次清孔:

钢筋笼、导管下好后进行第二次清孔,第二次清孔时间不少于30min。

(7)钢筋笼的制安

①钢筋笼加工

钢筋笼采用现场加工制作,加工尺寸严格按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控制。

钢筋笼主筋采用搭接焊连接,主筋与箍筋采用点焊。

制好的钢筋骨架必须放在平整、干燥的场地上。

钢筋笼笼底要垫上方木,以免粘上泥土。

钢筋笼加工完毕,报请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验收后进行标识。

②钢筋笼吊放

采用25t汽车吊车下放钢筋笼。

为了保证钢筋笼起吊时不变形,采用两点吊。

起吊前在钢筋笼内临时加钢管支架,加强其刚度。

下钢筋笼时由人工辅助对准孔位,保持钢筋笼的垂直,轻放、慢放,避免碰撞孔壁,严禁高提猛放和强制下入。

吊放钢筋笼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钢筋笼轴线与桩轴线吻合,并保证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为防止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钢筋笼上浮,钢筋笼最上端设定位筋,由测定的孔口标高来计算定位筋的长度,反复核对无误后焊接定位。

(8)水下混凝土灌注

清孔、下钢筋笼后,立即灌注混凝土。

灌注应尽量缩短时间,连续作业,确保首批灌注的混凝土初凝时间不早于灌注桩全部混凝土灌注完成时间。

首先安设导管,用25t吊车将导管(直径不小于250mm)吊入孔内,位置应保持居中,导管下口与孔底保留30~50cm左右。

灌注首批混凝土之前在漏斗中放入隔水塞,然后再放入首批混凝土。

在确认储存量备足后,即可剪断铁丝,借助混凝土重量排除导管内的水,使隔水塞留在孔底。

灌注首批混凝土量应使导管埋入混凝土中深度不小于1.0m。

首批混凝土灌注正常后,应连续不断灌注,灌注过程中应用测锤测探混凝土面高度,推算导管下端埋入混凝土深度,并做好记录,正确指导导管的提升和拆除。

直至导管下端埋入混凝土的深度达到4m时,提升导管,然后再继续灌注。

在灌注过程中应将井孔内溢出的泥浆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2、钻进成孔技术要求

开始钻进时,应先轻压慢转,待钻头正常工作后,逐渐加大转速。

桩孔上部孔段钻进时轻压慢转,在粘土层,适当增加扫孔次数,防止缩径;

砂层中用中等压力、慢转速,并适当增加泵量。

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情况与原钻探资料不符,立即通知现场技术干部及时处理。

成孔过程中,每进4~6m检查一次成孔质量。

钻进过程中应认真、准确、及时地做好成孔记录。

3、孔内事故及处理

旋挖钻孔易发生的孔内事故主要有埋钻、卡钻。

埋钻主要发生在进尺太多或在沙层钻进时沉淀过快,或钻进过程突然发生钻杆折断等。

卡钻主要发生在钻头底盖合拢不好,钻进过程中自动打开或在有砾石地层钻进时,砾石掉落卡钻等。

处理孔内事故,应遵循以下原则:

(1)分析事故类型,找准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深度,为采取合理的措施提供依据。

(2)埋钻或卡钻发生后,在钻头周围肯定沉淀了大量的沉淀,形成了很大的侧阻力,处理时首先应以消除侧阻力为先导,严禁强行处理,否则轻者事故处理失败,严重时会造成钻杆扭断。

(3)事故发生后,首先必须保证孔内有足够的泥浆,保持孔内压力,稳定孔壁防止坍塌。

这些准备工作做好后,再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处理方案。

4、质量要求

(1)孔的中心位置:

群桩≤10㎝,单排桩≤5㎝;

(2)孔径:

不小于设计孔径;

(3)孔深:

不小于设计孔深;

(4)沉渣厚度:

不得大于3㎝;

(5)灌注混凝土前泥浆指标:

比重1.05~1.20,含砂率≤3%,黏度17~22s;

(6)桩基垂直度:

≤1%。

第四节 

桩基施工安全要求

一、一般要求

1、钻机进场前,要经过验收合格并向设备科提供机械设备相关资料,如生产厂家名称、生产日期、机械使用说明书等。

未经验收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自制或改制设备不得进场。

2、钻机应由熟练工人驾驶操作,主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所有孔口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穿防滑鞋。

3、钻进过程中,钻机周围除施工人员外不得有其他人。

钻机运转时,严禁任何人触摸或跨越转动和传动部位。

4、升降作业时,不得用手直接清洗钻具。

在钻具悬吊情况下,不得检查或更换钻头翼片。

5、放倒、卸下钻具时,禁止人员在倒下范围内站立或通过,同时不得碰撞孔口附近的电缆、电线。

向下拖拉卸下钻具时,只能用手托住钻杆向外拉,禁止将钻杆放在肩上拖拉。

6、钻机移位行走时,要有专人指挥。

行走前,应查明行驶路线的路况及路面承载能力。

承载力不够的区域须事先采取加固措施。

司机在行走时应采用低速档慢行,并听从地面人员指挥。

行走过程中,无关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7、钻孔作业时,孔口附近禁止站人。

二、临时用电安全要求

1、桩基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敷设应采用电缆敷设,临时用电线路的敷设应符合专项安全用电的要求,对经常需要移动的电缆线路,应敷设在不易被车辆碾轧、人踩及管材、工件碰撞的地方,且不得置于泥土和水中。

电工每周至少必须停电检查一次电缆外层磨损情况,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

电缆通过临时道路时,应用钢管做护套,挖沟埋地敷设并设置牢固、明显的方位标志。

2、施工临时用电必须设置专用的开关柜或开关箱,柜(箱)内必须安装过流、过载、短路及漏电保护等电器装置。

机械设备和开关柜设置的保护接零或接地、开关柜(箱)的防雨、防(潮)措施及柜(箱)内开关电器装置、开关柜(箱)的安装等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3、夜间施工应有安全和足够的照明,照明器具和器材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不允许用绝缘老化或破损的器具和器材。

在遇突然停电作业人员需要及时撤离作业点时,必须装设自备电源的应急照明装置。

4、移动式电动工具、手持式电动工具在使用前应做好保护接地并使用安全电压。

电动工具的负荷线应采用耐气候型的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并不得有接头。

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时,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防护用品。

5、使用自备发电机组,应有专人管理。

三、钢筋笼吊放的安全要求

1、吊车工作场地应平坦坚实,并与沟渠、泥浆池等保持一定距离。

作业前应全部伸出支腿,并在撑脚板下垫好方木。

吊车作业时要由专人指挥。

2、吊装钢筋笼时,吊钩与钢筋笼的连接要安全、可靠。

3、起吊钢筋笼入孔前,应先检查清理孔口附近的杂物、工具等物件,起吊过程中钢筋笼不得碰、挂电缆和其他物件、设备。

在钢筋笼倒俯范围内禁止站人。

4、向孔内下置钢筋笼时,必须吊直扶正,孔口作业人员要站在干净、清洁、无泥泞的地面上作业,下笼动作要缓慢、平稳。

下笼遇阻时,应查清钢筋笼受阻原因,禁止作业人员在钢筋笼上踩踏加压或盲目采用其他加压方式强行下压钢筋笼。

也不得回程提起钢筋笼盲目地向下冲、砸、礅。

四、混凝土的灌注的安全要求

1、采用人力搬运导管时,应该用木质杠子(长度1.2m以上)插入2/3用手托着抬运。

禁止使用金属杆插入管内作业抬运工具,禁止放在肩上抬运。

2、下置导管前,应先将孔口周围的防护地板铺好,仔细检查导管的接头丝扣是否完好并清洁、上油。

3、起吊导管时,禁止扶管人员用手托触管口底端扶送,升降机操作要保持平稳。

4、下置导管途中遇阻时,要判明受阻原因,要防止导管受钢筋笼箍筋阻挡出现突然下沉而伤人。

提起管子转动时,禁止反向转动。

5、储料斗被吊起运行时,其下方严禁站人,作业人员不得用手直接扶持料斗,只能用拉绳稳定料斗。

6、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吊车操作人员必须与孔口作业人员紧密配合,应按孔口作业人员指令进行操作,操作动作要稳当、准确。

7、升降和上下抖动导管时,任何人员不得站在漏斗下方,严禁作业人员站在漏斗上面观察混凝土下泄情况。

8、在测定沉渣厚度和灌注高度时,孔口应停止其他作业。

9、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对于低于现场地面标高的桩孔孔口,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回填,不能及时回填的,应加盖并设防护栏杆和警告标志。

第三章供电安全技术

第一节变压器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在交流供电系统中,变压器的中性点运行方式有三种,即直接接地、不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或限流阻抗)接地。

变压器的不同运行方式,对井下供电的安全有直接影响,下面就不同的运行方式的特点做简要的分析。

1、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危害。

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人体触电时大大增加了人体的触电电流;

二是单相接地时形成了单相短路。

因此中性点直接接地对人身安全和矿井安全都极为不利。

如图1所示是在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系统中,人触及一相带电体时的情况。

当人体触及一相带电体时,跨接于人体的是相电压(人身电阻定为1000Ω),通过计算,当电源电压为380V时通过人体电流为220mA,660V时为380mA,1140V时为660mA。

此时的电流路径为:

电源a相→人身→大地→接地体→电源中性点。

当人体通过5mA电流时,就有触电感觉,通过30~50mA电流时,就有生命危险,通过50mA以上电流时绝对有生命危险。

设计漏电保护时,假定人身电阻为1000Ω,通过人体的触电电流不超过30mA为安全电流。

当电网一相接地时,由于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流没有经过阻抗而直接流回到了电源,形成了单相短路。

单相短路电流很大,在接地点将产生很大的电弧,有可能引起瓦斯和煤尘爆炸或人员伤亡。

因此,《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严禁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严禁由地面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直接向井下供电。

2、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

如图2所示,ra、rb、rc分别是电缆三相芯线的绝缘电阻,Ca、Cb、Cc为三相芯线的对地电容。

假如忽略电缆的对地电容,此时人触及一相带电体,则人身的触电电流通过路径为:

电源a相→人体→大地→b相c相绝缘→b相→c相芯线→电源中性点。

设电网每相绝缘电阻在380V时为90000Ω,660V时为35000Ω,而人身电阻仍为1000Ω,通过计算,其触电电流分别为7mA和30mA。

由此可知,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时,通过人体的电流是安全的。

由于分布电容不应忽略,目前采用在漏电继电器中加零序电抗线圈来补偿对地电容电流。

(3)变压器中性点采用消弧线圈接地运行方式。

从图3看出,变压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后,当人触及一相带电导体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将增加一个流过消弧线圈的电流分量IL,因而此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Ir、IC、IL。

和IL的向量和,即IB=Ir+IC+IL,因为消弧线圈的电阻很小,可忽略不计,所以可以把消弧线圈看成是一个纯电感线圈,IL是纯电感电流,在相位上与电容电流IC相差180º

,从而可以根据向量图,变成代数和形式,从而可以求得流过人体的电流:

由上式可知,此时流过人体中的电容电流分量被电感电流分量抵消了一部分,因而流过人体的总电流减小,安全程度得到了提高。

这种利用电感电流来抵消电容电流的作法,叫做电容电流的补偿。

同理,在电网发生一相线路接地故障时,也可以利用上述电感电流接地点电流中的电容电流分量,来减小漏电电流。

第二节采区供电安全

一、对机电硐室的规定与要求

(1)永久性井下中央变电所和井底车场内的其他机电设备硐室,应砌碹或用其他可靠方式支护,采区变电所应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硐室必须装设向外开的防火铁门。

铁门全部敞开时,不得妨碍运输。

铁门上应装设便于关严的通风孔。

装有铁门时,门内可加设向外开的铁栅栏门,但不得妨碍铁门的开闭。

从硐室出口防火铁门起5m内的巷道,应砌碹或用其他不燃性材料支护。

硐室内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材。

井下中央变电所和主要排水泵房的地面标高,应分别比其出口与井底车场或大巷连接处的底板标高高出O.5m。

(2)采掘工作面配电点的位置和空间必须能满足设备检修和巷道运输、矿车通过及其他设备安装的要求,并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3)变电硐室长度超过6m时,必须在硐室的两端各设1个出口。

(4)硐室内各种设备与墙壁之间应留出0.5m以上的通道,各种设备相互之间,应留出O.8m以上的通道。

对不需从两侧或后面进行检修的设备,可不留通道。

(5)带油的电气设备必须设在机电设备硐室内。

严禁设集油坑。

(6)硐室不应有滴水。

硐室的过道应保持畅通,严禁存放无关的设备和物件。

带油的电气设备溢油或漏油时,必须立即处理。

(7)硐室入口处必须悬挂“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字样的警示牌。

硐室内必须悬挂与实际相符的供电系统图。

硐室内有高压电气设备时,入口处和硐室内必须在明显地点悬挂“高压危险”字样的警示牌。

(8)采区变电所应设专人值班。

无人值班的变电硐室必须关门加锁,并有值班人员巡回检查。

(9)硐室内的设备,必须分别编号,标明用途,并有停送电的标志。

二、工作面配电点的设置

工作面配电点是将采区变电所送来的电能再分配给采掘工作面的电机、电钻和照明装置,如图所示。

工作面配电点设在低压开关设备集中的地方,其特点是需要经常随工作面移动。

所以一般不需要开设专门的硐室,大都直接设在工作面附近的运输平巷或回风巷的一侧,位置一般距工作面70~100m处。

对于掘进工作面的配电点,大都设在掘进巷的一侧或掘进巷道的贯通巷内,一般距工作面80~lOOm处。

由于采掘工作面的电气设备随工作面的推进而经常移动,并且它们的负荷大、变化大、起动频繁,加之工作的自然环境又差,为了保证安全用电和正常生产,并适应电气设备经常移动和日常维修的需要,一般每一个配电点都需设置一台电源进线总开关。

而且总开关必须与其他开关放置在一起,以利于停、送电操作。

三、触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1.触电的危害

人身接触带电导体或因绝缘损坏而带电的设备外壳时,都可能造成触电事故。

由于井下的特殊工作条件,发生触电的可能性较大。

触电对人体组织的破坏性是很复杂的。

一般对人体的伤害大致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情况。

电击是指触电后电流通过人体,在热化学和电解作用下使呼吸器官、心脏和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和破坏。

多数情况下电击可以使人致死,所以是最危险的。

电伤是指由于强电流瞬时通过人身某一局部,或电弧烷伤人体,造成对人体外表器官的破坏,当烷伤面积不大时,不至于有生命危险。

触电对人身的危害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但流经人身电流的大小是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

通过人身的电流交流在15~20mA以下,直流在50mA以下时,一般对人体伤害较轻。

如果长期通过人体工频交流30~50mA就有生命危险。

超过上述电流数值,则对人的生命是绝对危险的。

因此,我国规定30mA·

s为安全电流。

流经人身电流的大小,与人身电阻有关。

人身电阻越大,通过人身电流就越小;

人身电阻越小,则通过人身的电流越大,也就越危险。

人身电阻是一个变动幅度很大的数值,它随人的皮肤(有无损伤、潮湿程度等)、触电时间、电压等因素而变动,通常我们取人身电阻为1000Ω作为计算的依据。

流经人身的电流与作用于人身电压有关。

作用于人身电压越高则通过人身的电流越大,也就越危险。

触电对人的伤害程度与电流作用于人身的时间有关。

即使是安全电流,若流经人体的时间过久,也会造成伤亡事故。

这是因为随着电流在人体内持续时间的增加,人体发热出汗人身电阻会逐渐减少,而电流随之逐渐增大的缘故。

反之,即使流经人身的电流较大,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脱离接触,也不致造成生命危险。

2.触电的防治措施

(1)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包括电缆和电线)。

检修或搬迁前,必须切断电源,检查瓦斯,在其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在1%以下时,再用同电源电压相适应的验电笔检验。

检验无电后,方可进行导体对地放电。

控制设备内部安有放电装置的,不受此限。

所有开关把手在切断电源时都应闭锁,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牌,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人员,才有权取下此牌并送电。

(2)操作井下电气设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①非专职或值班电气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电气设备。

②操作高压电气设备主回路时,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并必须穿电工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

③操作干伏级电气设备主回路时,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或穿电工靴。

④127V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分,应有良好绝缘。

⑤普通型携带式电气测量仪表,只准在瓦斯浓度1%以下的地点使用。

⑥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在入井前应由指定的、经公司(矿务局)考试合格的电气设备防爆检查员检查其安全性能,取得合格证后,方准入井。

⑦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运行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技术要求,防爆性能受到破坏的电气设备,应立即处理,不得继续使用。

(3)防止人身触电或接近带电导体。

①将电气设备的裸露带电部分安装在一定高度,或围以遮栏。

例如《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电机车架空导线的悬挂高度,自轨面算起不得小于下列数值:

在行人的巷道内、车场内以及人行道同运输巷道交叉的地方为2m;

在不行人的巷道内为1.9m;

在井底车场内,从井底到乘车场为2.2m等。

②井下各种电气设备的导电部分和电缆接头都必须封闭在坚固的外壳中,并在操作手柄和盖子之间设置机械闭锁装置,保证电气设备接通电源后不能打开盖子,盖子打开后,便不能接通电源。

③各变(配)电所的入口或门口都悬挂“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牌;

无人值班的变(配)电所,必须关门加锁;

井下硐室内有高压电气设备时,入口处和室内都应在明显地点加挂“高压危险”牌。

(4)对人员经常接触的电气设备,采用降低的工作电压。

例如井下照明、手持式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和、信号装置的额定供电电压,都不应超过127V;

控制回路电压,不应超过36V等。

3.煤矿井下防止触电应注意的事项

(1)非专职电气人员不得擅自摆弄、检修、操作电气设备。

(2)不准自行停电、送电。

(3)谨防触架空线伤人。

①携带较长的金属工具用具、金属管材在架空线下行走,严禁扛在肩上;

②乘坐平巷人车或专列人车,上车、下车时必须切断该区段架空线。

为了安全,仍要特别注意头顶上的架空线,不能让身体的任一部分超高,触到架空线。

(4)下山行走,不能手扶电缆,电缆一旦漏电后,后果及其严重。

(5)严禁在电气设备与电缆上躺坐,以防触电。

第三节“三专两闭锁”

掘进工作面是独头巷道,容易发生瓦斯聚集,其特点是:

安装使用局部通风机供风。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瓦斯喷出区域、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中,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供电必须设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

局部通风机和工作面的电气设备必须装有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装置,以保证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或掘进巷道内瓦斯超限时,能立即自动切断巷道中电气设备的电源,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一)构成与工作原理

由于掘进工作面是独头巷道,容易产生瓦斯集聚,而机电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电火花和机械火花,当瓦斯浓度达到5%~16%,火花能量达到O.28mJ以上时,就会引起瓦斯爆炸。

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采取“三专两闭锁”是有效的措施,其电气系统如图3—11所示。

(1)“三专”是指在瓦斯喷出区域、高瓦斯矿井、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中,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实行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供电,如图3—11所示。

(2)风电闭锁是用两台磁力起动器进行联锁控制,其中一台接通风机,另一台接掘进工作面电气设备,实现先通风后送电,风机停转时,掘进工作面电源也同时被切断。

风电闭锁工作原理是把QBC-80起动器中的辅助常开触点CQ2通过电缆串联接于QBC—120起动器的控制回路中,只有局部通风机运转后其触点CQ2闭合,QBC—120起动器的控制回路才能接通,并使接触器吸合,给掘进工作面的电气设备供电。

若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CQ2常开触点断开,从而切断QBC起动器的控制回路,达到切断掘进工作面电气设备电源的目的。

(3)瓦斯电闭锁是由瓦斯探头、监控系统(监控分站)、断电仪和高压开关构成,如图3—13所示。

瓦斯电闭锁工作原理是由瓦斯探头测得CH4含量信号送给监控分站,当瓦斯超限时,监控分站显示CH41.5%,其常开触点K1闭合,接通断电仪电路,其常开触点K2闭合,接通高压开关内的脱扣线圈TQ电路使高压开关跳闸,切断了掘进工作面电气设备的电源,实现了瓦斯电闭锁。

二、作用与使用范围

“三专两闭锁”适用于掘进工作面。

掘进工作面是独头巷道,甲烷和有害气体易于集聚、而引起爆炸,同时也会给人员造成伤亡,所以工作面人员需要呼吸新鲜空气,有害气体必须及时排出或稀释,主要靠局部通风机。

三专的作用是:

对局部通风机实行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供电来保证供电的连续性,不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