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说课稿集合7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92673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集合7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集合7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集合7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集合7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集合7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集合7篇Word文件下载.docx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集合7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分配律说课稿集合7篇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集合7篇Word文件下载.docx

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和问题。

有的同学说知道了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有的同学说学会用乘法分配律了。

不仅如此,学生也可以提出质疑。

比如:

除法中是否存在分配律等。

这就是课堂的延伸,知识的延续,这中间可能会出现很有价值的实际问题。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篇2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P64-66页。

(人教版)

  教学目标:

  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

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

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本课试图在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下,让学生通过"

联系实际,感知建模;

类比归纳,验证模型;

质疑联想,拓展认识;

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归纳概括,完善认识"

的探索过程来逐步丰富对"

乘法分配律"

的认识。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勇于质疑、大胆表现、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体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充分体现了"

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数学"

的新理念。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回顾:

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

  2.初次感知规律:

〖算一算〗

  ①(3+2)×

43×

4+2×

4

  ②2×

(11+9)11×

2+9×

2

  ③20×

5+4×

5(20+4)×

5

  【1.计算①、②两组算式各等于多少?

  2.比较两组算式相同点和不同点;

3.可用什么符号连接?

  3.观察、激趣、导入。

  第③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可以判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

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

联系实际,探究规律。

  ㈠影幕演示:

  1.学校购买校服。

每件上衣35元,每条裤子25元。

买这样3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

  【①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②上台演示,合作讨论,研究策略。

  ③展示思维过程,探究解题规律。

  2.分析比较:

仔细观察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3.结论:

两个算式的结果如何?

用什么符号连接?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

  ㈡探究概括规律:

  1.再一步观察、分析、比较去发现规律。

〖多媒体操作引导〗

  a.观察这些等式,等号左边算式有什么特点?

〖多媒体演示〗

  b.继续观察,等号右边的算式又是怎样计算的?

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c.这两个积又是怎么得到的?

  结论:

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

概括起来,说一说?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2.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如果用a、b、c分别代表三个数,你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3.逆用乘法分配律、

  我们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用。

那么,乘法分配律有逆运算吗?

你会运用吗?

敢接受我的考验吗?

  三。

质疑联想,拓展认识。

  四。

巩固运用规律。

  

(一)数学医院:

判断正误。

  ①2×

(6+5)=2×

6+5-----〖〗

  ②(25+7)×

4=25×

4-----〖〗

  ③35×

9+35=35×

(9+1)=350------〖〗

  

(二)连一连:

  3×

17+5×

17(22+44)×

30

  (18+4)×

618×

6+4×

6

  22×

30+44×

3060×

20+60×

  60×

(20+30)(3+5)×

17

  (三)填一填:

  ①(12+40)×

3=×

3+×

3

  ②15×

(40+8)=15×

+15×

  ③78×

20+22×

20=(+)×

20

  ④66×

28+66×

32+66×

40=(++)×

  (四)做一做:

①103×

32②99×

32

  (五)巩固与发展

  (六)课外发展

  五。

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咱们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试试。

【多媒体演示】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购置足球和排球各20个,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数学哪些问题?

  22元25元

  六。

归纳概括,完善认识。

  请同学们回忆这节课的学习过程,想想,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

  本课时教学为苏教版第八册第54-55页运算律的第1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内容要为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打下基础,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理解含义上。

  二、说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基于此,我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课前调查,确定了如下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现、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

  2.过程和方法:

引领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猜测、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标准》还提到:

要探索并了解运算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据此,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内在规律,并与他人交流。

  三、说学情:

  由于学生已初步具有探索、发现运算律并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的经验,本节课遵循解决问题发现规律交流规律表达规律的顺序来呈现内容,这样的安排易引起学生对学过的方法的回顾,亦有利于他们顺利学习和掌握本节课内容。

在实际教学时,我还强调依主题图情境引导观察、比较、猜测、分析、理解、概括出乘法分配律,以亲历贯穿学习全过程,重学生的成功体验,引领他们在合作、交流的和谐氛围中理解算理,一步步发现与成功、探索与理解。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教学需要多种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

本内容是数学教学的难点,根据内容特点、教学目标及四年级学生独有心理规律和个性特征,通过情境的巧妙改设、练习的层次递进、语言的幽默生动,促进学生知识的逐步建构、思维的螺旋上升,使得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走向理性,努力将数学教学活动创设成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空间,引领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去发现、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交流、去释疑,直至豁然开朗,开怀一笑。

  五、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4大教学环节:

自由欣赏,师生谈话

  课前,幻灯展示刚出版的《快乐数学》班级数学小报第3期,学生自由欣赏自编数学笑话4则等数学笔记,师生近距离谈话。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课前2分钟及数学小报的开展,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师生心灵,拉近心理与交流的距离,为后面顺利教学奠定基础。

]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导入猜想验证:

  我出示改设的主题情境图,启发性谈话:

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要解决什么问题?

  师:

你是怎么列综合算式的?

你怎么想?

有和他的列式和想法一致的吗?

(板书)

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列式?

看这两种列式,猜一猜两道算式的结果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有猜想就要有验证,要验证就要有行动,请同学们认真计算,看计算结果是否如我们的猜想?

  学生计算交流,师板书:

=

合理利用并依据现实生活实际改造现有的主题图情境,将5件(条)改为2件(条),更贴近生活实际的生活情境创设,使学生更易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出不同的算式,在计算结果相等的情况下组成等式,这为学生感受乘法分配律提供了现实背景,学生从中也体会到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

  2.交流类推表达:

  合作交流等式(65+45)2=652+452,观察比较左右两个算式的异同点,强调:

都买2件,也就是买2套,(65+45)个2也就是65个2加45个2。

  继续引导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

要买2件短袖衫和2条裤子,需要付出多少元?

假如买5件,等式能成立吗?

让学生尝试用两种综合算式来完成,简单交流。

  比较类推:

象这样有规律的左右两边都相等的等式多吗?

举一些类似这样的式子?

(注意强调计算结果)学生交流、讨论、探讨,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自己所理解的这类规律。

之后要求学生用字母a、b、c来表示这个规律,教师在板书的同时注意结合手势比划简要说明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从问题的实际意义〈都买2件,也就是买2套〉和数学运算的意义〈(65+45)个2也就是65个2加45个2〉两个层面来体会与认识;

从比较类推、手势表达等活动探索与理解,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同时,在交流合作中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透彻感悟。

  3.揭题细读静想:

  教师顺势揭题,进而结合乘法分配律的自述(课件)让学生细读静想,体会、感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规律表述、逆应用及变式。

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我不强调口头上的简单表述,而力求通过乘法分配律的自述再次强化与渗透,让学生深刻印象。

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本节课我设计了5个层次的练习:

  1.我是小法官:

填空及判断正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2.我们算的最快:

分组比快,体会乘法分配律计算的简便。

  3.我最聪明: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字,使得计算更简便。

  4.结合本校3、5、6年级班级数和平均每班学生人数改编问题,交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相应的条件进行解答,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完成。

  5.自提问题,自由完成:

一块长方形菜地种青菜和萝卜(长方形菜地宽36米,青菜地长66米,萝卜地长34米),让学生根据收集的数学信息自编数学问题,自由解决。

练习设计上,我深入解读教材练习设计的同时,对练习进行了适当的加工改造,力求体现现实性、趣味性、层次性、思考性、发展性。

多形式、多层次的练习,深化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意义的理解,更多注重的是深层次的挖掘,比如:

乘法分配律的逆应用,其在减法中的应用等,这使得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得到延伸,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了更一步的理解。

  第四环节:

全课小结,布置作业

  回顾学习收获,安排学生课后补充完成第55页相关知识内容,并写数学笔记一篇。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篇4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运算律《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

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材中呈现的步骤是: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归纳规律。

  

(二)说教学目标

  过去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三维。

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

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将教学目标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

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

  1、教学重点:

理解应用乘法分配律。

  2、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运算及逆运算。

  二、说学情

  今天我们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在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运用这些定律使一些运算得到简便。

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理解的能力,但运用能力不够,抽象概括能力不强,形象思维占主导,个人思维常受一些定势思维的干扰。

对于复杂些的计算题,其理解、掌握还不够,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法学法

  在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第一步,温故而知新,巩固前面学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我出示课件,口算题。

  125×

825×

425×

47×

52×

50

  课件设计可以使学生看得清楚,也是为了让学生想说、敢说、抢着说,激发他们早点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五一就要举行艺术节的比赛了,为了这次艺术节,教师和同学们都花了很多的精力,老师正利用星期天,去为舞蹈组的小演员们挑选漂亮的演出服呢?

创设这样一个充满现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并主动积极地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课堂。

(课件出示商店场景,出示的衣服是上衣、下衣,主要是要求学生进行搭配)

  【创设情境,师生比赛。

出示一组题中选取两道谁能一眼看题目说出得数。

  (40+4)×

2537×

45+55×

37

  68×

32+68×

68(80+8)×

125

  比赛的结果:

老师算得快,学生算得慢,学生心里就想老师怎么你算得那么快?

这时老师导入,刚才的比赛老师比较快,是因为教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你们想知识吗?

此时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高潮,老师告诉学生乘法的又一法宝是:

乘法分配律。

板书课题进入新知。

  (现代数学论指出:

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

“温故知新者,可以为师矣”。

可见从古到今都在重视新、旧知识间联系。

因此,通过复习旧知,可以起到搭桥铺路、分散难点的作用。

)强化学生说理,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探索新知,初步感知

  第一步,探索新知

  我会提出要求: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买这些些服装,老师一共要付多少元钱呢?

你能用两种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吗?

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引发思考,有旧知导入新知。

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要求列式,教师巡视,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

接下来是,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列式,得出板书

  板书:

65×

5+45×

5(65+45)×

  请学生生交流解题思路,并比较哪种解法更简便。

  通过计算,会发现这两种解法虽列式不同,但是结果一样,都能解决问题。

那么我们在这两个算式之间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得数是相等的呢?

  第二步,类比展开,通过变式,感知规律

  提出类比问题:

如果施老师选择选择的是另两种服装,买的数量都是6件或8件的,你还能用两种方法来求一共要付多少元吗?

  32×

6+65×

6(32+65)×

8+65×

8(32+65)×

8

6+45×

6(32+45)×

8+45×

8(32+45)×

  让学生列式计算,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概括出规律。

  从而得到乘法分配律:

(a+c)×

b=a×

b+c×

b

  以及其逆运算:

b=(a+c)×

  (三)巩固练习。

  我将布置课本上的习题试一试,第一题,以及填一填第一题,巩固所学过的乘法分配律。

练习的设计不仅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而且注重练习的层次和坡度。

基本练习形式多样,达到了双基训练扎实的效果。

由于刚刚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为使学到的知识能更好地纳入到原有的已有知识体系里,必须进行一定量的、针对性强、有实效的基本练习。

在这个环节中,将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

并通过比较、感悟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四)小结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主动回答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问题,学以致用。

  (五)布置作业

  在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有层次的习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

  五、说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a+b)×

c=a×

c+b×

c

  a×

c=(a+b)×

板书简单,思想清楚,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篇5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和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更多用掌握乘法分配率。

  2.引领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感受教学规律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乘法分配律在计算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和概括能力,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和依据,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和掌握乘法分配率的意义。

教学难点是理解乘法分配率的意义。

  二、说教法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将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并综合应用情境教学法,操作实验法,讨论法,评价法等教学方法。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合作探究的空间,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通过创设愉悦的生活情境,寓教于乐,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沿着观察、交流、类比、归纳的思路,由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力求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生命化、生活化、动态化、过程化的新型课堂教学理念。

  三、说学法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

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激、感、探、固、评“五字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相互评价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体会新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全过程,体现数学学习使学生经历数学活动、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新课程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五字教学法,制定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借比赛来激趣

  新课伊始,我先和同学们来一个小小的数学热身赛让学生在两道题中任选一题,教师全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当有了结果后,我设置疑问:

想知道老师算得又对又快的秘密吗?

当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时,我顺势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依情境感新知

  看到大家学习积极性这么高,老师送给大家一些笑脸,你们知道这上面一共有多少张笑脸吗?

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不难发现,用不同的方法求出来的结果相同,所以可以用等号将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又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既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又能使学生乐学、易学。

  我感到,一个规律的得出应该通过一组算式的观察得到,只是一个例子就显得十分草率,因此,我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课件出示)学校准备购买校服,上衣每件35元,裤子每条25元,要购买三套这样的校服一共需要付多少钱?

同学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根据大屏幕上的信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时学生不难发现,用不同的方法求出的总价相同,所以也可以用等号将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这样,由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