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266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

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汇总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科学技术 

2、学习科学的方法是: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

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3、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1、常见仪器:

试管:

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试管内的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爆裂。

电流表:

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

测定电压的大小。

酒精灯:

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  杯:

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

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

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

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①能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②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 

③不能加热的仪器:

集气瓶、水槽、漏斗、量筒 

④加热常用仪器:

酒精灯、电炉、酒精喷灯

2、用手在瓶口轻轻煽动,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

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

 

3、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酒精灯失火:

立即用湿布扑灭。

②割伤:

用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③烫伤:

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④吸入有毒气体:

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并请医生处理

⑤被化学试剂灼伤:

首先用抹布拭去皮肤上的化学药品,接着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4、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 

注意事项:

使用滴管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滴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

滴管用完后应立即冲洗,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其他试剂。

“悬挂式” 

5、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①酒精灯的结构:

灯帽、灯芯、灯芯管、灯身。

②酒精的量:

灯座容积的1/4到2/3 

③点燃:

用火柴点燃,严禁用另一个已经燃着的酒精灯点火。

④火焰的结构:

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加热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⑤熄灭:

用灯帽盖灭,切不可用嘴吹。

 

第三节科学观察

1、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的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地判断

2、经常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常见的记录方法:

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

第四节科学测量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测量:

 国际单位:

米;常用:

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

3、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

一选二贴三垂直,估读单位莫忘记。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

○1零刻度线    ○2最小刻度值:

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3量程:

一次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

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有刻度一端紧靠被测体。

*看正确:

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读正确:

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

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

 

*记正确:

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

利用测多求少的方法间接地测量。

如:

测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滚轮法:

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

长度=周长×圈数。

如:

测量操场的周长 。

 

*化曲为直法:

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

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

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

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组合法:

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长度。

(测硬币直径) 

4、体积的测量:

 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

固体体积国际的单位是立方米(m³)。

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米³=1000 分米³=

106厘米³=109毫米³、1升 = l分米³=1000毫升=1000厘米³ 

(1)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

(2)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

(3)不规则物体用排水法测体积。

在使用量筒(刻度均匀)和量杯(刻度不均匀)时应注意:

 

a放平稳:

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b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c读正确: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处相平。

俯视时,读数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

5、温度的测量

1、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测量 

2、实验室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3、常用温度计的种类:

体温计、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家用气温计。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

℃,它的规定:

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在0~100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等份表示:

1℃。

 温度的国际制单位是:

开尔文(K)。

4、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不能用来测量超温度计量程温度。

(2)测量时,手握温度计上端,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若测液体的温度,应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接触容器壁。

(3)读数时,应等到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后开始,一般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眼睛应平视,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注意零下和零上温度的区别。

 

(4)记录时,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零下的温度要标上负号。

40℃读做四十摄氏度;-3℃,读作零下三摄氏度。

 

5、体温计

(1)用途:

测量人体的体温、

(2)构造特点:

水银柱很细、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很细)的弯部、(3)优点:

反应灵敏、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4)使用时应注意:

一次用后,再次使用应先将水银甩回玻璃泡(5)测量范围(量程):

35℃~42℃。

 

6、其他温度计:

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不同的温度计原理不同,构造和量程不同。

第五节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 →制定计划→获取事实和证据→检测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1、蜗牛的相关知识:

(观察蜗牛用放大镜) 蜗牛是软体动物,整个身体分为:

两对触角,眼(长触角顶端),壳(具保护作用),腹足(运动器官),触角(两对、上长下短)、口。

蜗牛具有触觉(触角部位最灵敏)、嗅觉、视觉,但无听觉;蜗牛爬行时会在玻璃上留下痕迹,因为腹足部能分泌出一种黏液,防止爬行时滑落也为了留下信息。

蜗牛为何四处爬行?

为了觅食、求偶、躲避天敌„„。

食物主要为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因此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所以是农业的害虫。

 

2、生物与非生物:

最大的区别是有无生命。

 生物基本特征:

具严格的生物结构(细胞);有新陈代谢现象;能生长发育;有生殖、繁衍后代的能力;有遗传和变异现象;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第二节细胞

1、细胞学说创立的历史: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先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木栓的细胞壁结构,提出了“细胞”这个名词。

 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郎发现了植物细胞内的细胞核。

 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有经验基础上,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

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0年后魏而啸进一步总结,得出最终细胞学说(书上37页最下面) 

2、动物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3、细胞的结构:

(1)细胞的基本结构(动植物都有):

  

细胞膜(保护,控制细胞内外之间的物质交换)

细胞质(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有关,在分裂时会出现染色体)

(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细胞壁(具保护和支持作用,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液泡(内含细胞液水果的汁液就是液泡里的细胞液。

如番茄和西瓜的果汁)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内有叶绿素)洋葱表皮细胞中没有

 4、一个完整的生物体是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导致细胞数目增多,分裂时最重要的事件是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并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细胞生长:

细胞体积增大。

比如可以伤口愈合、头发长长。

 

细胞分化:

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进而形成了各种组织。

分化和生长是同时进行的,分裂是相对独立的过程。

 

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使用的主要步骤 

(1)取镜:

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2)安放:

置于体前略偏左。

(3)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集光器,左眼观察目镜,选取适宜的光圈和反光镜(光线强:

小光圈、平面镜;光线弱:

大光圈、凹面镜。

),至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对光完成。

 

(4)调焦:

先粗后细,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5)观察:

左眼观察,右眼睁开,便于记录。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倍数和物镜倍数的乘积。

 

3、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立、放大”的,所以要想把视野中看到的像移到视野中央,只要向看到的方向移动即可。

(同向移动法) 

4、注意两个实验:

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和观察(要染色)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制作(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    

第三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植物的组织:

2、动物(人)的组织

3、皮肤分为表皮、真皮(有血管)、皮下组织三层,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所以皮肤是器官。

 

4、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5、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人体) 

6、器官:

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植物的生殖器官是:

花、果实、种子;营养器官:

根、茎、叶 ;

7、系统:

由若干个功能相近的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共同完成一项或几项生理活动的多个器官的总和。

 

8、人体的八大系统:

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运输、调节体温和防御等功能。

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道、小肠、大肠、肛门,以及唾液腺、肠腺、胃腺、胰腺、肝脏等器官构成。

 当你在运动时,运动系统需要更多的氧气。

这时,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活动就会加强—呼吸变急、心跳加快。

第四节:

常见的动物 

1、动物根据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4.7万种)和无脊椎动物(120万种)。

2、五种脊椎动物形态特征比较

3、八种无脊椎动物

4、动物界中节肢动物最多,有100多万;节肢动物中昆虫类的种类和数量是生物界中最多的。

昆虫类的特点:

①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②胸部有三对足和一般有二对翅,③身体、触角和足都分节,体表长有坚硬的外骨骼(保护作用)。

害虫:

危害人的健康和动植物生长的的昆虫,如:

蝗虫、苍蝇、蟑螂等。

 

益虫:

可帮助植物传份,消灭害虫,为人类提供物质的昆虫,如:

蚕蛾、螳螂、蜻蜓、蜜蜂等 

第五节:

常见的植物

1、生物分类等级由高到低....分别是:

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也是分类的最小单位。

界是分类的最高等级,生物可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

分类等级越高,生物间的相同点越少;分类等级越低,相同点越多。

 

2、植物分类

3、植物根据是否产生种子,分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又根据种子是否被果皮包被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两者的区别是:

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

第六节:

生物的多样性

1、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