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侠之理念提升游之品质关于打造桃花侠岛主题公园的构想DOC 24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秉承侠之理念提升游之品质关于打造桃花侠岛主题公园的构想DOC 24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秉承侠之理念提升游之品质关于打造桃花侠岛主题公园的构想DOC 24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以大佛岩景区为主体,以已建成的射雕城为中心,构建“以武会友、我为武狂”武侠主题项目区。
该区域规划设计户外运动和武侠影视体验项目,重在挑战极限,凸现力量。
2、以安期峰景区、桃花屿景区为主体,构建“至死不渝、我为情痴”情侠主题项目区。
该区域规划设计武侠历史博物馆和侠文化节。
武侠历史博物馆呈现我国武侠的历史,侠文化节在原来的金庸武侠文化节基础上进行深入挖掘,以武打之精采、爱情之浪漫、侠客之忠义,来体现我为武狂、我为情痴、我为义感的三大主线。
3、以塔湾金沙景区、悬鹁鸪岛景区为主体,以鸦片战争的定海城、春日丸故事为背景,来构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义侠”主题项目区。
该区域规划设计“侠义之加勒比海盗”海上冒险、“侠义之鸦片战争”爱国教育、“侠义之春日丸”救助游乐三大项目。
鉴于要打造的是一个开放式的主题公园,比较当前我国主流主题公园的运作模式,再揉合桃花岛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桃花侠岛主题公园运作模式应该结合资源资本化模式(RCM)和独特性产品吸引模式(UPAM),设计全新的游憩方式,走价值链模式(VIM),也即从开始到最后所有过程中的增值活动都可包括内。
该价值链包括主体链、分支链和子链三个部分。
根据这一价值链条,通过主题公园的核心盈利即游憩产品服务盈利、主题公园的外延盈利即旅游综合服务盈利、主题公园的深度开发盈利即公园商业盈利模式这三类来增值盈利,实现桃花岛以侠兴旅、以旅兴岛的美好发展前景。
(任爱珍执笔,课题组成员:
翁永孟、邱一虹、曹泓、沈国忠、朱宏、唐盛、任建兴、张文科、於国安)
对岱山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思考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积极探索科学发展之路已成为岱山新一轮赶超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
一、对当前岱山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从2000年到2007年,岱山经济已连续八年在10%以上高位势上平稳运行。
产业结构逐步向工业化中期阶段演变。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的理念深入实施,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稳步建立,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二、岱山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问题
一是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二是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
三是从现阶段来看,美国次贷危机引发而来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已波及该县。
凡此种种,要解决上述问题,加快发展,唯有通过转型升级加以解决。
这既是落实中央和省市精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也是积极应对国内外宏观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需要,更是岱山立足当前发展实际,破解发展难题的需要。
三、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与举措
㈠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实现产业“四转”
依托临港资源优势,从传统工业为主向现代临港型工业转型。
重点是依托长涂、秀山、衢山等岛屿资源优势,突出发展船舶修造和风力发电产业,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省内重要的海洋能源基地。
依托海洋旅游资源,从传统旅游向现代海岛休闲文化旅游转型。
紧紧围绕打造“长三角著名的海上休闲度假基地”目标,在整合旧有的“蓬莱十景”同时,把发展的目光转向渔、盐、石文化和海岛休闲度假、海洋保健等方面。
重点是以博物馆系列的海洋文化、以海景房产为代表的休闲度假、以盐泥等保健品开发为载体,打响“浙江岱山蓬莱仙岛”品牌。
依托港口资源优势,从初级港口业向现代港口物流业转型。
重点推进衢山港口物流项目建设,加快黄泽山油品储运基地建设和鼠浪湖整体搬迁工程建设,努力争取再有1-2个港口项目落户岱山。
依托渔业资源,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
着力发展渔港经济,抓住省里关于渔港布局建设的契机,按照轴心区域(高亭中心渔港),两翼区域(长涂中心渔港和衢山渔港)的总体布局,完成高亭国家级中心渔港建设及衢山、长涂两个渔港建设,加快推进岱山水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建设。
(二)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强化“三支撑”
强化重点项目支撑;
强化重点区域支撑,推动本岛、高亭、长涂、秀山等重点区域加快发展;
强化资源要素支撑,加快推进
“一桥四环”工程,抓好宫门、衢山、长涂等一批电力设施建设工程,依靠滩涂围垦和盐田废转,做好土地增量文章。
围绕岱山产业发展,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
(三)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注重“两协调”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大统筹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四)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加强“一个系统”保障
转型升级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在组织、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予以保障。
(於国安执笔,课题组成员:
翁永孟、邱一虹、曹泓、任爱珍、沈国忠、朱宏、唐盛、任建兴、张文科)
舟山船舶配套业发展的现状及建议
近年来,我市船舶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船舶配套业发展相对迟缓,比重过低。
2007年船舶修造业全年实现产值192.9亿元,其中船配业实现产值11.3亿元,仅占船舶修造业总产值的5.86%。
同时,船舶配套工业不仅是重要的装备制造业,还涉及很多高新技术行业,科技含量较高,发展船舶配套工业不仅可以促进船舶工业发展,而且对提升我市工业化水平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舟山船舶配套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综观我市近几年的船舶配套业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一是船舶配套行业发展初具规模,二是船舶配套企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三是船舶配套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四是船舶配套业与国外合作不断加强。
二、舟山船舶配套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我市发展船舶配套业的时间不长,基础比较薄弱,因此船舶配套产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船配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
二是船舶修造企业扶持意识不强,装备本土化率低。
三是政府出台的部分政策针对性不强,有待改进完善。
四是船舶配套业准入门槛高,软环境有待改善。
五是船配企业关键人才缺乏,科技创新水平不高。
六是船配行业信息平台缺乏,其他产业转型投入较少。
三、加快舟山船舶配套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加快船舶配套业发展是我市继船舶工业发展后,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战略选择。
针对以上船舶配套业发展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1、完善船舶工业发展规划,加强政策引导作用。
重点扶持发展大型钢结构件为主的船用配套件生产制造基地、以船体舾装件为主的船用配套件生产基地、以液压舵机为主的船用配件加工基地建设,逐步形成区域规模和产业集聚。
2、提高政府部门服务意识,营造产业发展氛围。
一是要抓好与关联企业合作,二是要搭建船配行业信息平台,三是开展创业辅导服务,四是要建立快速便捷的服务机制。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土
如果您不是在网站下载此资料的,不要随意相信.请访问3722,加入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成可编辑的doc或ppt格式
3、引进关键人才与项目,创新产学研结合机制。
通过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的高等院校资源,多方位引进人才,引进关键科研及高端配套项目,加强原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培训及再教育等途径,提高船舶配套业科技创新水平。
4、引导开展国际合作,提升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
要加大投入,积极引导,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合作,主动与国际著名品牌合作,或参股或贴牌生产,借助其全球销售网络,与全球船配供应链对接,促进船舶配套业的集聚发展
5、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拓宽社会融资渠道。
要进一步拓展船舶配套工业的投融资渠道,改变过去主要依靠单一资本为主投资的状况,鼓励船舶配套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吸引社会各方面多元化投资。
(叶维寅执笔,课题组成员:
王裕存、孙丹燕、安伟军、季刚、庄平方)
关于加快海洋科技研发基地建设的思考
一、建设海洋科技研发基地的紧迫性分析
(一)建设海洋科技研发基地是增强海洋经济发展后劲的需要。
根据科技发展现状,舟山乃至全省海洋科技竞争力低,海洋科技及产业化水平相对落后,海洋经济发展后劲相对不足。
(二)建设海洋科技研发基地是提升工业化水平的需要。
我市尚处于工业化中前期。
从微笑曲线分析,我市在产业链国际分工中尚处于附加值低端,提升海洋科技研发水平、加快转型升级十分重要。
(三)建设海洋科技研发基地与打造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紧密相连。
海洋科技的发展对所依托的城市有着特殊要求。
以海洋科技研发基地建设为代表的海洋科技服务产业是现代城市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二、舟山建设海洋科技研发基地的优势分析
(一)海洋开发潜力巨大。
舟山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特色鲜明,2007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出占全省的20%左右,全国的3.3%。
(二)对海洋科技高度重视。
“两创一促”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积极推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努力打造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为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了政策保障。
(三)海洋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建设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深水网箱制造和海水养殖产业化基地、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海水淡化基地和船舶修造业基地等海洋经济特色产业基地,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海洋类科研院所相对密集。
浙江海洋学院、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及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普陀海洋高科技园区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我市海洋科技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五)与海洋经济产业相关的国家级及省级质量检测平台逐渐增多。
现有国家海洋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机构,正在筹建的还有国家船舶及配件检测中心等。
综上所述,舟山在提升海洋科技实力、打造海洋科技研发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推进舟山海洋科技研发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
以共建、联合、服务、创新为宗旨,搭建平台、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吸引科研机构和科研人才落户。
到2015年,基本建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海洋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成为我省重要的海洋科技创新基地、海洋成果转化基地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居全国前列。
四、建设海洋科技研发基地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和建议
(一)发展规划。
要密切关注《浙江省海洋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积极争取我省对舟山海洋科技发展的倾斜和支持。
(二)投入机制。
建立以政府为引导,社会、企业、民间及外资等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海洋科技创新投入体系。
进一步加大对海洋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构建海洋科技创新机制。
建立政府海洋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
(三)保障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扩大海洋科技国际合作,推进科技体制创新,吸引一批具有国内外较强研发能力的科研院所和较强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海洋科技企业进入舟山。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海洋新兴产业的集成创新,支持关键技术的攻关,扶持产学研结合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四)海洋科技中介。
引导海洋科研院所、海洋高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等社会力量,把发展海洋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作为提高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兴海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促进组织网络化、职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
(五)海洋科技人才。
紧紧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和新时期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客观需要,大力推进海洋人才战略,重视培养和造就一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层次海洋科技创新人才。
支持相关大学加快涉海专业发展,争取在涉海类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重点学科、本科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等建设方面实现突破。
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类海洋人才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徐标执笔,课题组成员:
方延安、王彦、林群珠、王富海、张谷燕)
我市船舶修造行业劳动用工管理现状及对策
近几年来,我市船舶修造行业迅猛发展,积极推动了我市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但170多家企业劳动用工密集,直接从业人数已超8万,劳资纠纷问题日益增多,成为影响我市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主要不和谐因素之一。
一是劳动纠纷案件呈上升趋势。
2007年,全市涉及船舶修造行业的劳动投诉案件264件,同比增长30%。
截止今年9月底,已受理船舶修造行业投诉案件294件,继续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
二是欠薪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
我市船舶修造企业欠薪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数量逐年增多,集体上访、堵塞交通、围堵工厂等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是“隐性欠薪”,如工资支付形式不合法、超时工作不发加班费等,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
四是安全事故和死伤人数呈上升趋势,疑似职业病例频现。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层层分包外包,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埋下了劳动争议的祸根。
二是劳动者法律意识不强,不向企业提出签订劳动合同,导致不能有效地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是有关部门对外包单位的成立条件及市场准入审核不是特别严格,现有的监管手段、力量还不够。
为保障我市船舶修造行业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必须站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高度,努力消除船舶修造行业劳动用工管理过程中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应从四方面着手:
(一)营造氛围,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通过媒体报道、上街宣传、举办培训班、送法上门等方式,加强对船舶修造企业和劳动者的普法宣传教育,提高用人单位的自觉守法意识和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加强管理,规范船舶修造业承包和分包行为。
建议由市政府或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规范船舶修造业承包及分包行为,规定船舶修造业必须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用人单位承包,并对用人单位的规模、资质、生产条件、安全管理等提出一定的要求,禁止自然人直接参与承包船舶修造业务。
(三)创新机制,建立船舶行业劳动用工管理制度。
一是借鉴建筑领域的成功经验,建立船舶修造行业欠薪保证金制度;
二是加大对船舶修造行业的从业人员监控管理,完善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
三是规范管理,建立记工考勤卡制度和工资代付制度。
(四)狠抓落实,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
通过开展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举报专查等方式,加强对船舶修造企业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力度;
进一步畅通劳动者投诉举报渠道,对查实的违法案件严肃处理,防止类似案件再次发生;
依靠基层劳动保障站、船舶修造行业协会及企业自身等组织,加强对进入场地施工的外包单位的用工管理指导。
第四组
岱山船舶工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第四组调研材料
进入二十一世纪,受船舶工业景气持续和船舶产业东移两大因素叠加影响,岱山船舶工业迎来了空前的繁荣,总体实力明显增强。
一、岱山船舶工业发展现状
2003年以来,岱山县委、县政府依托当地港、涂等海洋优势,把发展船舶修造业作为重点和亮点产业来抓。
2007年,全县船舶修造业实现产值39.54亿元,同比增长83.2%,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8.4%。
08年1-9月,全县船舶工业实现产值55.59亿元,占全县工业比重的53.3%;
船舶产品出口加工值达到39.1亿元,同比增长163.1%,占全县总出口值的87.1%。
船舶修造业已成为提供就业岗位,增加财政收入,延伸配套产业,带动岱山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
二、岱山船舶工业面临的风险分析
然而,船舶工业是一个具有较高风险的行业,该产业在岱山经济发展中一枝独秀,给人一种高处不胜寒之感觉。
船舶工业一旦出现滑坡或者是周期性的波动,将直接导致全县投资、出口、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乏力,严重的话还会引起失业率增加、居民收入下降等全县范围内的经济衰退。
因此,加强对船舶工业风险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岱山船舶工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有:
1、船舶工业竞争所形成的经营、管理与技术风险;
2、资金链风险、成本风险或者要素价格风险;
3、汇率风险、履约风险;
4、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对船舶工业的冲击,造成造船订单数量大幅回落、修船量大为减少、经济效益急剧回落、投资项目进度放缓、财务风险逐渐增大等。
三、岱山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1、突出重点、优化布局,形成错位竞争的发展格局。
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大型船舶企业作为支撑,明确重点、合理划分大中小型船舶修造及配件制造基地,形成产业集聚,错位竞争的发展格局。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强船坞的转换利用,走修造结合的道路,提高抗风险能力。
2、大力推进现代造船模式。
这是提高生产效率、缩短造船周期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充分发挥有限岸线资源的效用与土地的集约利用,改善劳动生产条件与环境保护,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3、以龙头企业带动船舶产业链群的发展。
要充分发挥金海湾、常石集团、东邦船业等龙头企业的优势,推动大型造船企业与中小船厂、造船企业与配套企业的合作协调发展和建立战略联盟,注重加强产业协同,形成协调的船舶生产的产业链,充分发挥船舶工业带动力强的特点,更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4、以现代服务业为导体,提升船舶工业的区域竞争力。
加快推进船舶修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强化船舶工业和港口物流业发展在战略层面的融合。
5、发展面向国内外的船舶配套产业,加强船舶产业链环节的招商引资。
6、加快项目报批、积极争取纳入国家规划。
7、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船舶出口担保及融资机制。
8、加大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
扩大开放打造国际性海上开放门户新平台
———关于设立舟山临港出口加工区的建议
一、目前我国特殊监管区的基本情况和我市的选择
我国有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等6种海关特殊监管区,截止到2008年8月,全国共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94个,其中保税港区7个,综合保税区2个,出口加工区60个。
海关特殊监管区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巨大。
2006年,全国投入运行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为62个,每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税收、进出口分别达到106亿元、21亿元、7亿元和25.6亿美元,提供直接就业岗位74.56万个,是我国资源集约化程度最高、单位面积产出最多、对地区开放型经济贡献度最大的特殊经济区域。
出口加工区除正常加工功能外,还可增加保税物流功能,既可吸引两头在外的加工企业落户,也可吸引物流企业入驻,同时还能为将来运行的金塘集装箱码头配套,发挥集装箱中转基地的加工增值作用,故在目前情况下,我市应选择出口加工区这一特殊监管区。
二、设立舟山临港出口加工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我市扩大开放,打造海上开放门户的新平台
近年来,周边省市设立了多个特殊监管区,舟山则一个也没有,这与市委、市政府关于“把舟山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性海上开放门户”的战略定位差距甚大,也使我市明显处于政策洼地。
周边沿海省市的积极行动,特别是洋山和梅山保税港区的设立,对我市引进外资、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形成压力与挑战,也使我市构建对外经贸合作平台显得必要而紧迫。
2、延伸产业链,拓展大宗货物加工增值的新渠道
舟山口岸原油、矿砂进口及船舶修理数量一直位居全国同类口岸第一,但对舟山地方收益不大。
设立出口加工区,利用加工区“境内关外”的特殊优势和保税加工就地出口的功能,将部分大宗货物的加工环节留在舟山,也将吸引部分国内采购、深加工结转的大宗货物加工企业落户。
3、加大招商引资,扩大对台经贸交流的新亮点
目前,我市招商引资总体形势十分严峻。
利用出口加工区更加开放的政策和发展环境,有利于扩大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加工贸易企业入驻。
通过出口加工区的“外溢”效应,吸引相关配套企业,还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水平。
舟山港被列为两岸海运直航港口之一和台湾当局放宽台商投资大陆限制,为开展对台湾光电、电子、芯片等产业的招商、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台贸易提供了契机。
4、舟山具备设立出口加工区的产业基础和独特优势
我市拥有地方自营进出口企业450家,其中涉及加工贸易企业50余家,加工贸易进出口值为14.1亿美元,保税仓库进出口贸易值为15.1亿美元,说明我市具备了设立出口加工区的产业规模条件和潜力。
同时,舟山独特的区位优势、海陆空管四位一体的交通网络,将为区内企业提供便捷和低成本的运输服务。
配备公用深水泊位也是与其它加工区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三、舟山临港出口加工区的性质功能与选址
1、性质与功能
其性质为引进外商投资,在我国境内关外,主要从事对外出口加工业务的封闭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区内除加工制造业,另增加物流和贸易功能。
本项目规划建议4平方公里左右。
2、选址考虑
从总体要求考虑,加工区应具备封闭拆迁方便、与金塘岛距离较近、深水泊位等条件,可在舟山经济开发区新港区块或临港区块选择。
新港区块前期投资较大,方便审批。
临港区块前期投入较少,但有农保地,审批难度较大。
3、发展产业选择
本项目区内主要以引进外资为主,重点发展电子电器产业、船配产业、水产加工及大宗货物加工业、现代仓储物流业等四大产业。
着力开展对台湾电子信息加工业的招商,力争吸引整个信息电子产业链落户。
4、审批程序
按照国务院相关规定,浙江省再申报出口加工区基本符合审批条件。
其程序是要由舟山市向浙江省政府提出申请,向国务院上报关于“设立舟山临港出口加工区的请示”。
然后,再由海关总署会同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以及国台办研究提出意见,会签后报国务院审批。
综上所述,设立舟山临港出口加工区,将使舟山打破政策洼地的瓶颈,拥有了更加开放的政策和发展环境,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集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