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57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
《04757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757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1.下列选项中,属于应用软件的是(CAD)。
22.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23.管理活动的高、中、低3个层次分别对应着3种类型的决策过程,即(非结构化、半结构化和结构化决策)。
24.直线式企业组织结构比较适合于(小型企业)。
25.系统的(关联性)是指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和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相互关系。
26、DBMS的中文含义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27、保障系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原则是系统设计的(灵活性原则)。
28.关于信息的定义有多种说法,其中信息理论创始人香农认为(信息是用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29.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需要管理过程的各种职能,其中保证计划实现的职能是(控制)。
30.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5个职能,其中使企业内部每一部分或每一成员都服从整体目标的职能是(协调)。
31.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下述哪一个是系统建设的基础?
(网络)。
32.关于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的说法出自(香农)。
33.关于信息的概念,错误的说法是(信息是企业的一种能源)。
34.在企业管理信息中,有关厂址的选择的信息属于(战略信息)。
35.管理的计划职能的关键是(确定目标)。
36.管理决策基础是(信息)。
37.对于信息与数据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二者间关系是绝对的)。
38.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支持(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类型的决策问题。
39.信息技术包括(以上均正确)。
40.信息的基本属性很多,其中信息力图冲破非自然约束传播到四面八方的属性是(扩散性)。
41.运动状态本身(例如观察到的事实、现象)是(一次信息)。
42.作业级(基层)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
43.系统的总体性能大于各要素性能之和的特性称为系统的(整体性)。
44.作业层的数据结构通常为(结构化)。
45.信息的(共享性)表示信息可以被无限制地进行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用户,为大家所共享。
46.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的观察者获得的信息量并不相同;
另外,不同的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也不相同,这些表现为信息的(相对性)。
47.MIS从管理层次上进行纵向划分时,可分为高层战略层,中层(战术层)和基层执行层。
48.管理现代化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现代化,“重视经营和重视决策”属于(管理思想现代化)。
49.信息在被人们有效地应用时,可以产生能量或时间的特性,属于信息的(可转化性)。
50.以下属于系统抽象性分类的是(逻辑系统)。
51.信息处理过程的第一步是(信息的收集)。
52.管理的首要职能是(计划)。
53.一般来说,战略管理层的活动属于(非结构化决策)。
54.数据与信息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信息在一定条件下也是数据)。
55.关于“信息”概念的说法,下面最合适的一项是(有用的数据即信息)。
56.关于“系统”概念的说法,下面正确的一项是(系统即由部件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57.不属于最基本的网络拓扑结构的是(树形结构)。
58.下列不属于高级语言的是(8088汇编语言)。
59.开发B/S模式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当采用J2EE构架时,可以使用的编程语言是(Java)。
60.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第一个正式文档是(可行性报告)。
61.系统开发中真正能够较全面地支持整个系统开发过程的方法是(结构化方法)。
6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通常采用(自顶向下,自底向上)的总体规划和逐步实现的顺序。
63.原型法的主要特点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64.原型化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类,即(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
65.下面哪句话最准确地概括了结构化方法的核心思想(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66.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是(A和B)。
67.在下列系统开发方法中,用户的参与度较高,开发周期较短的方法是(原型法)。
68.研制和使用时间最长、理论体系发展比较完善的系统开发方法是(结构化开发方法)。
69.比较适合于小型系统和某些局部系统的开发的方法是(原型化方法)。
70.以下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的是(以上均是)。
71.项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是(质量保证)。
72.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之一是(开发的系统可重用性好)。
73.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开发步骤的第一个阶段是(系统规划)。
74.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开发文档齐全)。
75.对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或系统开发缺乏经验的情况,通常采用的开发方法是(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76.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成功的首要条件是(管理方法科学化)。
77.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使用成败起决定作用的是(高层领导重视与介入)。
78.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务人员的积极性)。
79.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中,“对象”是指(系统中相互关联的实体)。
80.要进行小型、灵活性高的系统或局部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常采用的开发方法是(原型法)。
81.原型法开发方法的主要缺点是(需要有支撑工具)。
82.用生命周期法开发信息系统的主要优点是(严格区分工作阶段)。
83.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期划分中第一个阶段为(总体规划)。
84.对于将系统造得易于变化,在改进原型的过程中将原型演化成最终系统的情况,采用原型化方法的类型是(演变型)。
85.对于开发目标模糊,用户和开发人员对项目都缺乏经验的情况下,采用原型化方法的类型是(探索型)。
86.在面向对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中用于定义改变对象状态的各种操作是(类)。
87.封装了数据及可以施加在这些数据上的操作的结合体是(对象)。
88.具有处理的内容是与客观世界相一致的对象特点的开发方法是(面向对象方法)。
89.信息系统开发的原型法中的原型是指(新系统部分功能的早期版本)。
90.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风险管理)。
91.总体规划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是什么)。
92.下列(零线预算法)不属于最常用的三种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
93.总体规划阶段的最终结果是(可行性报告)。
94.下列不属于可行性分析的是(隐见的可行性)。
95.企业系统规划法(BSP)的U/C矩阵中,U(使用)和C(创建)是指使用或创建(数据类)。
96.SST是指(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97.关于U/C矩阵具体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寻找数据类产生的过程,在交叉处画U,使用数据类的地方画C)。
98.初步调查的内容包括(现行系统的目标、任务和概况、现行系统的环境和约束条件、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和子系统的划分)。
99.企业数据的类型中(事务型)反映资源生命周期各阶段过渡过程相关的库存文档数据的变化。
100.(企业过程)是企业资源转化和资源管理中有逻辑关系的决策和活动,是企业环境和信息系统之间的界面。
101.总体规划的目的是(保证信息共享、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是开发工作有序进行)。
102.使用BSP方法中,U/C矩阵的主要功能是(划分子系统)。
103.在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中,总体规划阶段主要明确所开发的系统(是什么)。
104.BSP法的核心是(定义企业过程)。
105.在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中,(BSP)虽然首先强调目标,但它没有明显的目标引导过程,它通过识别组织的“业务流程”引出系统目标,组织的目标到系统目标的转换是通过业务流程/数据类等矩阵的分析得到的。
106.BSP方法的主要目标是(制定信息系统规划)。
107.总体规划中可行性分析主要研究以下四方面的可行性(技术、经济、管理、环境)。
108.用于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方法很多,属于IBM公司创造的是(企业系统规划方法)。
109.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文档资料是(可行性报告)。
110.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工作应重点在哪个阶段进行。
(总体规划阶段)
111.回答系统“是什么”问题的是(系统规划)。
112.帮助系统分析员了解一个组织内部业务处理活动的内容与工作流程的图表是(业务流程图)。
113.BPR的特点有(根本性、显著改善、流程)。
114.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是(数据流图)。
115.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作用是(系统设计的依据)。
116.数据字典中,最小的数据组成单位是(数据项)。
117.数据字典是在(系统分析)阶段建立的。
118.下列不属于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的是(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分析和确定系统目标)。
119.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成果是(系统分析报告)。
120.系统分析的目的是(将用户的需求及其解决方法确定下来)。
121.下列哪一项属于业务流程的特点(层次性)。
122.数据流程分析一般用到三种工具,其中(数据字典)是用图表描述系统中的每一个数据组、数据存储和数据项。
123.数据流程分析的主要步骤是(绘制数据流图→绘制数据字典→撰写处理说明)。
124.有关系统分析报告的作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描述了新系统的物理模型,作为系统设计和实施的依据)。
125.系统分析的任务是(完成新系统的逻辑设计)。
126.系统分析的首要任务是(弄清用户的要求)。
127.确定新系统初步的逻辑模型,属于系统开发的阶段是(系统分析)。
128.业务流程分析主要是为了描述现行系统的(物理模型)。
129.在系统分析阶段,人们通常用英文缩写DFD表示(数据流图)。
130.数据流图的绘制在(系统分析)阶段进行。
131.数据流程图由外部实体、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流)组成。
132.系统分析阶段形成的文档是(系统分析说明书)。
133.数据流图中的箭头是用以表示(数据流)的。
134.下列关于业务流程图的描述中,错误的是(业务流程图反映业务执行的运动过程)。
135.下列关于数据分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数据流图抽象于组织机构图)。
136.结构化分析最主要成果之一是(数据流图)。
137.系统分析主要是明确未来系统(“干什么”的问题)。
138.以下不属于详细调查难点的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型)。
139.绘制数据流图通常遵循的原则是(自顶向下逐层分解)。
140.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法中,系统分析的结果是(逻辑模型)。
141.在数据字典中,不属于数据流定义的是(数据流的存储)。
142.下列文档中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属于开发文档。
143.(选择计算机设备、输出设计、程序调试)属于系统规划阶段的内容。
144.内聚是从功能角度来度量模块内的联系,下列模块内聚方式中聚合度最高,性能最好的是能(功能内聚)。
145.导出模块结构图的基础是(数据流图)。
146.关于E—R图的基本组成,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由实体、属性和实体间联系组成)。
147.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内部联系(强)。
148.将系统分析说明书转换成具体的计算机实现方案的阶段是(系统设计阶段)。
149.系统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的要点是(自顶向下,逐步求精)。
150.按照功能对编码进行分类,以下哪一个不属于编码的种类(字符码)。
151.最差的模块块内组合是(巧合)。
152.模块结构图中,带实心圆的小箭头表示(控制信息)。
153.直接调用某模块的模块个数称为此模块的(扇出系数)
154.在系统设计阶段,用户界面设计属于(物理设计和详细设计)。
155.对于下面列出的任务:
Ⅰ.将系统或子系统分解为多个模块Ⅱ.确定模块间传送的数据及其调用关系Ⅲ.评价并改进模块结构的质量Ⅳ.将多个模块合并为一个系统。
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有(Ⅰ,Ⅱ和Ⅲ)
156.下列不属于系统划分原则的是(系统划分的结果会引起子系统中的数据大量冗余)。
157.下列哪一个不属于模块的耦合方式。
(公共耦合)
158.所谓模块的扇入数是指(一个模块拥有的直接上层模块的个数)。
159.编码设计的原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唯一化、规律化、标准化、可扩充且容易修改)。
160.数据库设计的主要步骤是(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161.数据库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一般采用(E-R图)。
162.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活动是(系统设计说明书的编写、系统实施进度与计划的制定、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
163.防止对系统资源非法使用的主要途径是(身份鉴别)。
164.(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条件,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
165.(数据可用)要求得到授权的实体在有效的时间内能够访问和使用其所要求的数据。
166.从系统开发和维护的角度考虑,系统设计原则中最重要的是(灵活性和适应性)。
167.对于银行系统的信息系统设计中,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安全性和可靠性)。
168.在信息系统设计阶段的模块结构图中,箭头线表示的是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
169.在关系模式“成绩”中,包含的属性是:
学号,课程号,学分,成绩。
其中“学号”是(主属性)。
170.身份证号码属于(层次码)。
171.用USA代表美国,此编码属于(助词码)。
172.下面不是处理过程设计阶段使用的工具是(数据流程图)。
173.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不包括(程序设计)。
174.某学校学生学号规定如下:
前两位表示年级,后三位表示顺序号。
例如1998年入学,第20名注册,这种代码属于(区间码)。
175.结构化系统设计的主要工具是(模块结构图)。
176.计算机和网络系统配置说明,应包含在(系统设计说明书)。
177.总体结构设计的任务是(功能模块化,系统具有可用性、可修改性)。
178.系统设计时应(按逻辑功能划分子系统)。
179.在代码设计的原则中,代码的可扩充性是指(编码要留有足够的位置)。
180.一个学生学习多门课程,一门课程能被多个学生学习,则学生与课程的关系是(多对多的关系)。
181.一个关系R(姓名,性别,单位,电话,邮编),它不符合(第一范式)。
182.一个关系R(学号,姓名,性别,专业,课程号,课程名,学分,成绩),它不符合(第二范式)。
183.评价模块质量的标准是(耦合小,内聚大)。
184.下列(串行切换)不是系统切换方法。
185.在系统转换中,中间没有过渡阶段,用新系统立即替换旧的系统,这种转换方式称为(直接切换)。
186.系统测试的目的是(发现程序错误)。
18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程序质量评价的指标(准确性)。
188.在评价程序质量时,要求程序的功能必须满足预期的要求,这属于程序的(可靠性)。
189.在评价程序质量时,要求程序的内容清晰、明了、便于阅读和理解,这属于程序的(可读性)。
190.在评价程序质量时,要求程序的各部分相互独立,程序间只有数据联系,这属于程序的(可维护性)。
191.程序设计应该属于(系统实施)。
192.在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法中,系统实施的主要工作是(编写和调试程序)。
193.新系统投入运行后,原系统仍有一段时间与之并行工作,称为(平行切换)。
194.根据程序的内部结构和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对程序的路径和过程进行测试,检查是否满足设计的需要,称为(白盒测试)。
195.新系统代替老系统,费用最高、工作量最大的切换方式是(平行切换)。
196.一般情况下比较大的系统,采用(分段切换)系统切换方式比较适宜,能保证平稳、可靠的转换,费用也不太大。
发的各个层次和阶段都要用相应的文档。
文档管理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包括文档要标准化和规范化、维护文档的一致性、维持文档的可追踪性、文档管理的制度化。
74.可行性分析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管理可行性和开发环境的可行性。
75.可行性分析的最终成果是可行性分析报告。
76.常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方法有三个,分别是CSF(关键成功因素法)、SST(战略目标集转化法)和BSP(企业系统规划法)。
77.企业系统规划方法是一种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其英文缩写是BSP。
78.BSP法在规划与设计时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而实施过程则是自下而上。
79.企业系统规划方法的核心是定义企业过程。
81.在BSP法定义企业过程中,确定资源生命周期的阶段分别是需求、获取、_服务_和退出。
82.识别企业过程的三个主要资源是计划和控制资源、产品与服务资源、其他支持性资源。
83.BSP法中将企业数据分成4种类型,即事务型、计划型、综合统计型和库存文档型数据。
84.识别企业数据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企业实体法,另一种是企业过程法。
85.企业系统规划方法是一种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的结构化方法。
86.U/C矩阵中的U代表使用,C代表产生。
87.在U/C矩阵中,左列表示的是企业过程,最上一行表示的是数据类。
88.系统分析是系统详细开发的关键性阶段,它处于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第二个阶段,具有上接总体规划,下联系统设计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89.开展系统分析工作的关键点或称工作要点是理解和表达用户的需要。
90.需求分析可进一步分为总体需求分析和详细需求分析两个阶段。
其中总体需求分析的目的是进行总体规划,明确未来系统“是什么”,详细需求分析习惯上称为系统分析,主要明确未来系统“干什么”。
91.开展系统分析工作的关键点或称工作要点在于理解和表达。
92.系统分析的主要步骤包括详细调查、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和编写系统分析说明书。
93.系统分析的任务:
详细调查收集和分析用户需求、确定新系统初步逻辑模型、编制系统说明书。
94.系统分析是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即需要建立逻辑模型。
95.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的主要差别就是做什么和如何做的差别。
96.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在系统开发的分析阶段。
97.系统调查通常分为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它们分别在总体规划和系统分析阶段进行。
98.详细调查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组织结构调查、业务流程调查、数据流程调查、薄弱环节调查以及其他信息的调查。
99.详细调查的基本方法;
收集资料、开调查会或个别访问、书面调查、参加业务实践。
100.最有效的一种详细调查方法是开调查会或个别访问。
101.业务流程是指一组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而又相互关联的活动。
其特点是目标性、_逻辑性_和层次性。
102.在业务流程分析中,业务流程图是系统分析员和用户之间交流的共同语言。
103.BPR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根本性的再思考、彻底性的再设计、显著改善和优化流程。
104.数据流程分析一般需要用到三种工具:
分层的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加工说明。
105.系统逻辑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加工说明。
结构化方法为了精确性和可理解性,一般采用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和判定树等工具来描述加工说明。
106.数据流程图的缩写是DFD。
由数据流、加工、文件和数据源点或终点四中基本符号组成。
107.数据流程图描述了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的框架结构,数据字典的作用是对数据流程图上每个成分给以定义和说明。
108.在数据字典中有三种类型的信息需要描述:
数据流、文件和数据项。
109.在数据字典中,符号“{}”表示重复,符号“=”表示等价,符号“+”表示与。
110.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的建立是系统分析阶段的最终结果,是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的依据。
111.系统分析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112.系统分析报告是今后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评价、验收的基础和依据,也是开发人员与用户单位签订协议和合同的依据。
113.我们绘制数据流图通常按照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技术分层处理。
114.系统设计是要解决“怎么干”的问题,即需要建立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115.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系统设计说明书,它既是新系统的物理模型,也是系统实施的主要依据。
116.系统设计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
117.为使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应尽量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数据调用和控制联系。
在子系统的模块内部应具有强内聚关系。
118.模块结构图由模块、调用、数据、控制和转接五种基本符号组成。
119.一个模块应具备的四个要素分别是输入/输出、加工处理功能、内部数据、程序代码。
前两个要素是模块的外部特性,即反映了模块的外貌,这是阶段主要考虑的,后两个要素是模块的系统设计内部特性,在系统实施阶段完成。
120.模块间的调用可以分为三类,即判断调用、循环调用和直接调用。
121.在模块结构图中,用连接两个模块的箭头表示调用,其中判断调用用表示,循环调用用菱形表示。
用带实心圆点的箭头表示弧形,用带实心圆点的箭头表示控制信息。
122.按照耦合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可将模块之间的耦合类型分为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和公共耦合。
其中耦合度最低、性能最好的是数据耦合,最糟糕的是控制耦合。
123.如果两个模块之间的通信信息是若干数据项,则称这种耦合为数据耦合。
124.模块的内聚方式有巧合、逻辑、过程、通信、顺序、功能内聚。
聚合度最高、性能最好的是功能内聚。
125.评价模块质量的标准是耦合小,内聚大。
126.模块结构图描述的是系统的层次性,框图描述的是系统的过程性。
127.将数据流(程)图转换成模块结构图的两种方法,即以事务为中心的设计策略和以变换为中心的设计策略。
128、功能模块优化设计的原则包括了模块间的耦合原则、模块内聚性原则、扇入扇出原则等。
129.变换型数据流程图通常可以明显地分成输入、中心变换和输出三部分。
130.代码设计的原则包括:
唯一化、规律化、标准化和可扩充且容易修改的原则。
131.唯一的对事物加以标识是代码设计的首要任务,这是编码设计的唯一原则。
132.根据代码的功能可以大致分为顺序码、层次码(区间码)、助记码共三类。
133.编码的类型有多种,其中将编码对象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