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白浪河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92590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白浪河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6白浪河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6白浪河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6白浪河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6白浪河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白浪河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6白浪河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白浪河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白浪河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5)新建水簸箕27处;

(6)改建巡河路3000m。

河道为梯形断面,设计河底宽度为23m,河底高程33.090~29.739,河道内边坡为1:

2.0,堤顶为20年一遇水位,渠道纵比降为1117/100000。

河道入河口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

险工护砌范围统计表

序号

起始桩号

终止桩号

护砌长度

1

0+268

0+381

113.0

2

1+466

1+544

78.0

3

2+099

2+209

110.0

4

2+490

2+600

5

2+638

2+722

16.51

桥区及入河口护砌范围统计表

备注

0+044

0+164

120.0

入河口

0+610

0+663

53.0

桥区

0+750

0+800

50.0

0+810

0+935

125.0

1+593

1+645

52.0

6

1+750

105.0

7

1+817

1+857

40.0

8

1+960

2+080

9

2+488

2+633

145.0

10

2+947

3+000

第三章测量准备

1、测量组

为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测量精度满足施工需要,项目成立的施工测量组,人员组成如下:

测量施工人员配置

工种

人数

测量工长

测量工

放线工

2、拟投入的测量仪器

为本工程施工测量的顺利实施,并保证测量数据准确,项目部根据测量工作的具体需求,配置了以下的测量设备:

拟投入的测量仪器设备表

名称

型号

数量

测量精度

厂家

全站仪

GTS-602

1台

2″

拓普康

GTS-752

DZQ22-D

北京博飞

水准仪

DZS1

3台

/

DZS3-1

RT-G2

经纬仪

TDJ2-E

TDJ6-E

塔尺

5m

2套

钢卷尺

50m

2把

11

双面水准尺

3m

4根

12

尺垫

4个

13

GPS

静态

4台

广州中海达

14

动态

2台

3、技术准备

1、仔细阅读施工图纸,对图纸中的关键点、线进行审核;

2、认真审查设计交桩点,对交桩点做到心中有数,复核相关数据;

3、按照分阶段、由粗到细的原则规划施工控制网,确定各个阶段的测量精度和测量顺序;

4、对投入的仪器设备进行测量的检查,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

5、编制施工测量方案并已审批。

4、测量施工阶段的划分

第一阶段:

进场后首先跟业主、监理、设计取得联系,进行设计交桩工作;

第二阶段:

准备测量仪器对设计交桩点进行复测,并把复测结果报监理审批;

第三阶段:

在复测结果正确且监理审批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控制点的设置;

第四阶段:

对已交场地进行地形地貌测量,并分阶段把测量成果报监理审核;

第五阶段:

对渠道中心线、开挖上下口控制线进行测量放样;

第六阶段:

分建筑物进行细部测量工作。

第四章复测及控制网的加密

平面控制采用GPS进行控制网加密,以业主提供的C级GPS控制点为依据,进行做D级GPS控制点进行加密工作,同时将业主提供的建筑物D级GPS点做为加密点进行校核测量。

采用4台GPS静态设备进行施测。

高程控制网依据业主提供的二等水准点为依据,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施工控制网施测工作,采用DS1水平仪进行施测,作为本标段施工控制网。

一、控制网布设

1、选点、埋桩

选点位置分布于渠两侧,百米规划占地范围内,平均200米埋设一水泥桩。

点位分布成三角形,最大边长<

600米,最短边长>

200米。

选取仰角15度内无遮挡的空旷地区。

远离高压线,发射塔至少500米位置埋桩。

水泥桩高50CM,深埋60CM,浇注水泥凝固一天后使用。

通过GPS定位找到埋桩的大致位置精度在3米以内。

2、观测

(1)观测设备投入:

中海达双频GPS四台,型号V8。

精密基座4个,脚架4个,卷尺4个。

(2)观测方法:

已知位,同步观测。

四台双频GPS观测时间控制在50分钟以上。

采用边连式观测,每次移动两台GPS。

不移动的GPS不关机。

架设时量取四个方向仪器高,求得均值。

观测结束后再次量取仪器高,核对点位是否移动。

(3)平差报告及使用软件:

按照D级控制网精度要求进行平差,出详细平差文本报告。

使用HD2003全球版后处理软件结算。

二、高程控制网施测

1、高程控制点布设与GPS网点共用同一标识点。

2、水准测量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GB50026-2007表4.2.1的规定:

等级

每千米

高差全中

误差

(mm)

路线

长度

(㎞)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符合或

环线闭合差

与已知

点联测

符合或

环线

平地

山地

三等

≤50

DS1

因瓦

往返各

一次

往一次

12√L

4√n

DS3

双面

往返

各一次

3、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4的规定

视线长度(m)

前后视的

距离较差(m)

前后视的距离较差累积(m)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

基、辅分划或黑、红面读数较差(mm)

基、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mm)

100

0.3

1.0

1.5

75

2.0

3.0

4、水准网平差按最小二乘法进行平差,出详细平差结果。

第五章渠道中线、边线放样

在控制点加密工作完成后,根据控制点的布置,立即着手进行渠道中线开挖边线及征地边线的测量放样工作。

1、渠道中线放样:

根据施工图纸,计算渠道中心线主要控制点的坐标和参数,采用全战仪从最近点进行引测,并设置临时木撅,并撒灰线。

2、开挖线放样:

根据渠道中心线,采用拉钢尺的办法对开挖边线进行放样,开挖边线主要控制开挖下口线和开挖上口线,并撒灰线标示。

3、建筑红线(边线)的放样:

根据渠道中心线,放征地范围的边线,并立木撅、撒灰线。

4、放样过程中对所放完的中边桩点及时进行校核,在全站仪移站前要从新定向以做校核。

仪器移至下一站后对前一站所放点进行重新校核,具体技术要求按DL/T5173-2003及SL52-93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地形、地貌测量

1、在施工控制网加密工作结束后,为给建筑物细部位置放样和土方开挖提供依据,以及更加精确地反映出当地的地形,即可开展对已移交场地的地形、地貌测量工作。

2、地形、地貌的测量采用全站仪及GPS-RTK进行。

(一)、全站仪

(1)选用相应等级精度的全站仪以达到控制测量的要求。

(2)测量前对仪器按要求进行检定、校准;

出发前检查仪器电池的电量。

(3)由于本工程地形地貌测量涉及很多技术工作,所以要严格控制地形地貌测量的准确性,参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的表5.1.5-4及5.3测绘方法与技术要求:

表5.1.5-4地形点的最大点位间距(m)

比例尺

1:

500

1000

2000

5000

一般地区

15

30

50

水域

断面间

20

40

断面上测点间

5.3.1-3采用全站仪现场测记之后进行数据传输至电脑,并以常用数据格式进行数据整理。

5.3.3当布设的控制点不能满足测图需要时,可采用极坐标方法增设少量测站点。

5.3.4全站仪测图的仪器安置及测站校核,应符合下列要求:

1、仪器的对中偏差不应大于5mm仪器高和反光镜高的量取应精确至1mm。

2、应选择较远的图根点作为测站定向点,并施测另一图根点的坐标和高程,作为测站检核。

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较差应不应大于图上0.2mm,高程较差应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5.

3、作业过程中和作业结束前,应对定向方位进行检查。

5.3.5全站仪测图的测距长度,不应超过表5.3.5的规定。

表5.3.5全站仪测图的最大测距长度

最大测距长度(m)

地物点

地形点

160

300

450

700

(二)GPS-RTK

(1)采用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5.3.10测区的控制点成果及GPS测量资料。

5.3.12转换参数的应用,应符合下列的规定

1、转换参数的应用,不应超越原转换参数的计算所覆盖的范围,且输入参考站点的空间直角坐标,应与求取平面和高程转换参数时所使用的原GPS网的空间直角坐标成果相同,否则,应重新求取转换参数。

2、使用前,应对转换参数的精度、可靠性进行分析和实测检查。

检查点应分布在测区的中部和边缘。

检测结果,平面较差不应大于5c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30√Dmm(D为参考站到检查点的距离,单位为㎞;

超限时,应分析原因并重新建立转换关系。

3、对于地形趋势变化明显的大面积测区,应绘制高程异常等值线图,分析高程异常的变化趋势是否同测区的地形变化相一致。

当局部差异较大时,应加强检查,超限时,应进一步精确求定高程拟合方程。

5.3.13参考站点位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测区面积、地形地貌和数据连接的通信覆盖范围,均匀布设参考站。

2、参考站站点的地势应相对较高,周围无高度角超过15°

的障碍物和强烈干扰接受卫星信号或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

3、参考站的有效作业半径,不应超过10㎞.

5.3.14参考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收机天线应精确对中、整平。

对中误差不应大于5mm;

天线高的量取应精确至1mm。

2、正确连接天线电缆、电源电缆和通信电缆等;

接收机天线与电台天线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3m.

3、正确输入参考站的相关数据,包括:

点名、坐标、高程、天线高、基准参数、坐标高程转换参数等。

4、电台频率的选择,不应与作业区其他天线电通信频率相冲突。

5.3.15流动站的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流动站作业的有效卫星不宜少于5个,PDOP值应小于6,并应采用固定解成果。

2、正确的设置和选择测量模式、基准参数、转换参数和数据链的通信频率等,其设置应与参考站相一致。

3、流动站的初始化,应在比较开阔的地点进行。

4、作业前,宜检测2个以上不低于图根精度的已知点。

检测结果与已知成果的平面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5。

5、作业中,如出现卫星信号失锁,应重新初始化,并经重合点测量检查合格后,放能继续作业。

6、结束前,应进行已知点检查。

7、每日观测结束,应及时转存测量数据至计算机并做好数据备份。

5.3.16分区作业时,各应测出界线外图上5mm。

5.3.17不同参考站作业时,流动点应检测一定数量的地物重合点。

点位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6m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3。

5.3.18对采集的数据应进行检查处理,删除或标注作废数据、重测超限数据、补测错漏数据。

土方开挖工程的精度指标 

项目

内容

精度指标

说明

平面位置中误差(mm)

高程中误差(mm)

土方开挖

轮廓点放样

+(50~200)

+(50~100)

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

土方工程

  土方明挖之前先进行纵横断面测量。

从本标段起点开始量距,沿轴线每隔50m钉一木桩(里程桩),地形变化较大的地方加设木桩,用红漆在木桩侧面标上桩号。

在监理工程师同意的情况下与其测量人员联合进行断面测量,测量成果双方核签。

  由横断面设计开挖图计算出左右两侧边桩与轴线桩的水平距离,用钢尺量距,钉立边桩。

根据相邻断面同侧边桩的连线,用石灰撒出灰线。

采取同样办法将河道底脚线放出。

开挖坡比采用水平拉尺、立标尺的方法确定。

  基坑开挖至设计基底高程上20cm时,停止机械开挖,将水准仪移入基坑,人工跟进抄平。

土方回填前实测出基槽开挖后的平剖面地形资料。

  开挖过程中,我方将随时校核测量开挖平面位置、水平标高、控制桩号、水准点和边坡坡度等是否符合施工图纸要求。

第七章施工测量放样

1、放样工作开始之前应详细查阅工程设计图纸,收集施工区平面与高程控制成果,了解设计要求与现场施工需要。

根据精度指标,选择放样方法。

对于设计图纸中有关数据和几何尺寸,应认真进行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为放样的依据。

放样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和文件进行放样,不得凭口头通知或未经批准的草图放样。

所有放样点线,无应有检核条件,现场取得的放样及检查验收资料,必须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交付使用。

放样结束后应提供书面放样成果单。

2、放样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数据及使用的控制点成果,计算放样数据,绘制放样草图,所有数据、草图均应经两人独立校核。

3、应将施工区内的平面、高程控制点、轴线点、测站点等测量成果,以及工程部位的设计图纸中的各种坐标(桩号)、方位、尺寸等几何数据编制成放样数据手册,供放样人员使用。

4、放开挖线:

根据开挖断面图由控制点、线施测出开挖上口控制线并用白灰浆标识,且在控制线上每隔20米及拐角处做临时标识桩,防止灰线无痕迹时重复施工。

开挖时测量员全过程现场监控,及时标明高程,控制开挖边坡坡度,配合现场工长指挥开挖施工。

根据设计给出的干渠高程用DS3水准仪控制渠道的开挖深度。

5、桩橛交接:

在开工前要请设计单位到工地共同进行交接桩工作,在交接桩前双方要共同拟定交接桩计划。

交接桩时,由设计单位备齐有关图表,并按上述图表逐个桩橛进行交点。

水准点标高要与邻近水准点标高闭合。

接桩完毕,要立即组织力量复测,接桩时要检查各主要桩橛的稳定性、护桩设置的位置、个数、方向是否合乎标准,并要尽快增设必要的护桩。

交接桩完毕后,双方要作交接记录,说明交接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由双方交接负责人及具体交接人员签章。

6、施工测量偏差

注:

L为水准测量闭合路线的长度(Km);

n为水准或导线测量的测站数。

表1.0.10施工测量主要精度指标

精度指标

精度指标所

相对的基准

平面位置中误差

高程中误差(mm)

混凝土建筑物

±

(20~30)

临近基本控制点

土石料建筑物

(30~50)

机电设备与金属结构安装

安装点

(1~10)

(0.2~10)

建筑物安装轴线和相对水平点

土石主开挖

(50~200)

(50~100)

表3.2.2开挖轮廓放样点的点位中误差

轮廓放样点位

点位中误差(mm)

平面

高程

主体工程部位的基础轮廓点、

50~±

点位中误差值均相对于临近控制点或测站点、轴线点而言

主题工程部位的坡顶点、

非主体工程部位的基础轮廓点

土、沙、石覆盖面开挖轮廓点

200

表3.3.2立模、填筑轮廓点点位中误差及分配

建筑材料

建筑物名称

平面位置误差分配(mm)

轴线点或测站点

细部放样

混凝土

各种主要水工建筑物

17

各种导墙、洞衬砌,建筑物内其他孔洞

25

23

其他混凝土建筑

土石料

雨水口等

险工护砌,入河口等

3.5.1河道工程施工测量包括河道中心线定线、细部轮廓点放样、断面测量、工程量计算、以及工程的竣工验收测量等。

3.5.2河道中心线定线测量,中心桩和河道转折点测定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应不大于100mm(相对于临近控制点),高程中误差应不大于25mm(相对于临近控制点)。

所有中心桩应测有桩顶和地面高程。

中心桩间距应视地形变化确定,直线段一般为30~50mm,曲线段一般为10~30m。

3.5.3河道的边桩放样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100mm(相对于断面中心线)。

3.5.4河道混凝土衬砌模、轮廓点平面中误差应不大于±

30mm,高程中误差应不大于±

10mm。

采用机械化衬砌应按混凝土衬砌机生产厂家要求进行基准线设置,其基准线的水平误差应不大于±

5mm,垂直误差应不大于±

2mm。

3.5.5横断面应垂直于渠堤的中心线,每一断面的测量范围宜超出挖、填区外边线3~5m,断面点之间的密度与间距应能反映渠堤的实际地形和满足工程量计算的需要。

3.5.6纵断面比例尺水平为1:

1000~1:

1500,竖直为1:

100~1:

500。

横断面水平比例尺和竖直比例尺宜保持一致,一般为1:

7、主要建筑物施工定位放样方案:

(1)校测业主提供的建筑物D级GPS控制点,校测合格后,用于建构筑物的主控制点。

(2)依据建构筑物与主河道的交叉关系,建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图,并据其构筑总长及总宽、轴线纵、横布置情况,通过以上交叉关系(该交叉点坐标已知、角度已知)以DYB控制点即可用全站仪定设好交叉点,而后在交叉点处架设全站仪即可定设建构筑物的轴线控制网点,建筑物的主要轴线作为控制网的主轴线,定设出具有控制强作用的轴线控制网,轴线间形成矩形格网控制,轴线控制点按规范要求埋设,并注意标识保护。

矩形控制网几何关系进行严密校核后作为最终可用控制网。

(3)施工放样时架设全站仪于控制网点上,即可定设好所需施工轴线,并实际量测所放轴线点的关系,符合施工测量规范要求方可用于施工。

(4)高程控制:

为方便施工在建构筑物施工区域安全的地方,用四等水准测量从BL控制点或主干渠控制网点引测至建构筑物施工区域两个水准点,作为该建构筑物的高程控制点,施放高程时,做到步步校核,以达到提供正确的施工依据。

第八章施工期变形观测措施

一、据设计要求及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制定观测措施:

1、在主要建筑物附近做监测基准点至少三个,点位应选在变形区域之外稳固可靠的位置,水平位移基准点与垂直位移基准点共用同一基准点,严格执行本规范10.2水平位移监测网及10.3垂直位移基准网相关条款执行。

水平位移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按规范10.2.4表,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按规范10.3.3表执行:

表10.2.4

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

平均边长

L(m)

测角中误差(″)

测边相对

中误差

水平角观测测回数

四等

12.0

≤600

2.5

≤1/80000

1″级仪器

2″级仪器

表10.3.3

相邻基准点

高差中误差(㎜)

每点高差中误差㎜

往返较差或环线闭合差(㎜)

检测已测高

差较差(㎜)

0.70

1.40√n

2.0√n

2、在水工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据设计图要求位置,埋设变形观测点。

在观测点所埋设的结构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开始进行第一次变形观测记录(专用测量变形手薄)。

观测的周期在施工期间和竣工初期应短一些。

随着建筑物的工程进度,地基承载的增加,据地质报告情况及相关要求,随时定期进行变形监测,每次所测记录必须记录清晰,原始记录要保管好。

3、垂直位移观测用水平仪DS1型,精密水准标尺,测量员专人,由固定监测工作点至所测变形观测点,每次测量所引测路线固定不变,并与另一监测工作点做闭合较测,做好详细记录。

水平位移观测采用极坐标法进行监测,采用双测站极坐标法,其边长采用全站仪测定,做好详细记录。

4、施工期变形监测的精度指标执行本规范10.6.2表规定:

项目名称

位移量中误差(mm)

结构物监测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建筑物基础沉降观测

第九章竣工资料编制

一、竣工测量技术方案、测量记录手薄、技术总结:

a、竣工测量是一样贯穿于施工测量全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