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中药一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92392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中药师中药一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执业中药师中药一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执业中药师中药一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执业中药师中药一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执业中药师中药一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执业中药师中药一Word下载.docx

《执业中药师中药一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中药师中药一Word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执业中药师中药一Word下载.docx

中间传热介质,使质地坚韧的药材便于粉碎

滑石粉

清热解暑,利尿,适用于韧性较大的动物类药物

蛤粉

软坚,清热,利湿,化痰

考点三含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中药

结构类型

化学成分

苦参

双稠哌啶类

(喹诺里西啶结构)

(1)质控成分: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

(2)其他:

羟基苦参碱、N-甲基金雀花碱、安那吉碱、巴普叶碱

和去氢苦参碱(苦参烯碱)等

山豆根

N-甲基金雀花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

鹰爪豆碱等

麻黄

有机胺类

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

甲基麻黄碱、甲基伪麻黄碱和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

伪麻黄碱

黄连

异喹啉类

小檗碱

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甲基黄连碱、药根碱和

木兰碱

延胡索

延胡索乙素(又称四氢巴马汀)

延胡索甲素、去氢延胡索甲素

防己

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粉防己碱(汉防己甲素)、防己诺林碱(汉防

己乙素)4

汉防己甲素(粉防己碱)、汉防己乙素(防己诺林碱),

后者有酚羟基,极性较大

洋金花

莨菪烷类生物碱

东莨菪碱

莨菪碱(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樟柳碱

和N-去甲莨菪碱

天仙子

质控成分:

东莨菪碱、莨菪碱

川乌

二萜类生物碱

包括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双酯型生

物碱)

(2)水解反应减毒

马钱子

吲哚类生物碱

士的宁(又称为番木鳖碱)、马钱子碱

雷公藤

倍半萜大环内酯生物碱

和精眯类生物碱

(1)主要化学成分:

雷公藤甲素(二萜类)、雷公藤乙素、雷

公藤红素

(2)倍半萜大环内酯:

雷公藤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宁碱、

雷公藤春碱和雷公藤碱己;

精眯类:

苯乙烯南蛇碱、呋喃南蛇

碱、苯代南蛇碱、南蛇藤别肉桂酰胺碱

千里光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

阿多尼弗林碱(含量不得过0.004%)

千里光宁碱、千里光菲宁碱

考点四含醌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大黄

蒽醌类

总蒽醌(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

游离蒽醌

何首乌

二苯乙烯苷、结合蒽醌(以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计)

虎杖

大黄素、虎杖苷

芦荟

芦荟苷

决明子

大黄酚、橙黄决明素

丹参

菲醌类

丹参酮类(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酚酸B

(2)化学成分分类:

①脂溶性成分:

丹参酮

②水溶性成分:

丹酚酸B、丹参素、丹参酸、原儿茶酸、原儿茶醛

紫草

萘醌类

羟基萘醌总含量(左旋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β,

β’-二甲基丙烯酰欧紫草素)

考点五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秦皮

七叶内酯(秦皮乙素)、七叶苷(秦皮甲素)

前胡

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

肿节风

异嗪皮啶、迷迭香酸

补骨脂

补骨脂内酯(补骨脂素)、异补骨脂内酯(异补骨脂素)

考点六含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五味子

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

五味子醇甲

厚朴

木脂素类化合物

厚朴酚、和厚朴酚

连翘

(木犀科)

双环氧木脂素、木脂内酯

挥发油、连翘苷、连翘酯苷A

细辛

挥发油、木脂素类和黄酮类

细辛脂素

马兜铃酸Ⅰ

考点七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化学成分6

黄芩

黄酮

黄芩苷

(中成药“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的主要成分)

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

(3)贮藏:

黄芩苷水解后生成的黄芩素具有的邻三酚羟基易被氧化转化为醌类衍

生物而显绿色,这是保存或炮制不当的黄芩能够变绿的原因

银杏叶

总黄酮醇苷、萜类内酯

山柰酚类、槲皮素类、木犀草素类、儿茶素类、双黄酮类等

槐花

总黄酮、芦丁

槲皮素

陈皮

二氢黄酮

橙皮苷

满山红

杜鹃素

杜鹃素、8-去甲基杜鹃素、山柰酚、槲皮素、杨梅素、金丝桃苷、异

金丝桃苷等

葛根

异黄酮

葛根素

大豆素、大豆苷等

考点八含挥发油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薄荷

单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

挥发油、薄荷脑(气相色谱法测定)

莪术

倍半萜

挥发油

(2)其他成分:

吉马酮、莪术醇、莪术二醇、莪术酮、

莪术二酮

艾叶

单萜类、单萜类衍生物、倍半萜类

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桉油精、龙脑

肉桂

苯丙素类衍生物

桂皮醛、挥发油

考点九含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1.人参和红参的质量控制成分为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1。

分类

类型

具体成分

人参皂苷二醇型(A型)

达玛烷型

(四环三萜皂苷)

Rb1

RcRd

人参皂苷三醇型(B型)

ReRfRg1

齐墩果烷型(C型)

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皂苷)

Ro

2.含三萜皂苷类成分的其他中药

三七

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

四环三萜

黄芪

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四环三萜、五环三萜

甘草

甘草酸(甘草皂苷)、甘草苷(黄酮苷)

五环三萜(甘草酸)

合欢皮

丁香树脂酚-4-O-β-D-呋喃芹糖基-(1→2)-β-D-

吡喃葡萄糖苷

五环三萜

商陆

商陆皂苷甲(商陆皂苷A)

(齐墩果烷型)

柴胡

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

考点十含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麦冬

以鲁斯可皂苷元为对照品,测定麦冬总皂苷(螺旋甾烷醇型)

知母

知母皂苷BⅡ、芒果苷;

其他:

知母皂苷AⅢ、知母皂苷Ⅰ、知母皂苷BV

考点十一具有强心作用的常用中药

香加皮

甲型强心苷,其中杠柳毒苷和杠柳次苷为主要成分

罗布麻叶

甲型强心苷

蟾酥

(1)含乙型强心苷元、吲哚碱(5-羟色胺和5-羟色胺衍生物)等。

(2)《中国药典》以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为指标成分进行含

量测定。

8

考点十二含胆汁酸类成分的常用动物药

牛黄

(1)含8%胆汁酸,主要成分为胆酸、去氧胆酸和石胆酸

(2)质控成分:

胆酸和胆红素

(3)解痉:

去氧胆酸

熊胆

(1)化学成分:

胆汁酸类的碱金属盐、胆甾醇、胆红素

(2)其他生物活性成分:

牛磺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胆酸和去氧胆酸

熊去氧胆酸

考点十三含有机酸的常用中药

1.含有机酸的常用中药

当归

阿魏酸、挥发油;

香草酸、烟酸和琥珀酸

丹酚酸B、丹参酮类

金银花

木犀草苷、绿原酸(一分子咖啡酸和一分子奎宁酸构

成)、酚酸类

马兜铃、关木通、广防己、细辛、天仙

藤、青木香、寻骨风、朱砂莲

马兜铃酸(现已取消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3味含马兜铃酸的

中药药用标准)

考点十四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别

科属

药材

性状鉴别

蚌壳蕨科

狗脊

偶有金黄色绒毛,近边缘处有一条明显凸起的棕黄色木质环纹

鳞毛蕨科

绵马贯众

密被整齐排列的叶柄残基,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

马兜铃科

常卷缩成团,根细长,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石竹科

银柴胡

表面,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

根头部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

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

太子参

细长纺锤形或长条形,稍弯曲。

断面角质样

蓼科

根茎有“星点”,根无“星点”;

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

纺锤形,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花纹”

罂粟科

球形,表面黄色,有不规则网状纹,角质样,有蜡样光泽

苋科

牛膝

长圆柱形,断面略呈角质样而油润,外周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习称“筋

脉点”,断续排列成2~4轮

川牛膝

圆柱形,断面多数浅黄色小点(维管束)排列成数轮同心环

商陆科

切面异形维管束隆起,其木部明显,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习称“罗盘

纹”

十字花科

板蓝根

根头部略膨大,可见轮状排列的暗绿色或暗棕色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

质略软而实,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

气微,味微甜而后苦涩

爵床科

南板蓝根

节膨大,质硬而脆,易折断。

断面皮部蓝灰色,木部灰蓝色至淡黄褐色,中央

有髓

毛茛科

不规则圆锥形,中间多向一侧膨大,断面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

味辛辣而麻舌

草乌

形如乌鸦头,有“钉角”,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

味辛辣,麻舌

附子

盐附子:

灰黑色,有盐霜,味咸而麻,刺舌;

黑顺片:

断面角质样,油润有光泽,半透明;

白附片:

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

白芍

圆柱形,断面平坦,类白色射线放射状。

饮片切面略隆起的筋脉纹呈放射状。

味酸

赤芍

圆柱形,棕褐色,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

味连:

形如鸡爪;

雅连:

过桥较长;

云连:

弯曲呈钩,形如蝎尾

味极苦

威灵仙

顶端残留茎基,下侧着生多数细根。

表面黑褐色,有细纵纹,有的皮部脱落,

露出黄白色木部10

升麻

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有裂隙,纤维性

防己科

药材表面在弯曲处常有深陷横沟而成结节状的瘤块样;

断面平坦,灰白色,富

粉性,有稀疏的放射状纹理

北豆根

细长圆柱形,弯曲,有分枝。

断面不整齐,纤维细,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

列,中心有髓。

气微,味苦

豆科

断面黄白色外皮薄,破裂反卷,易剥落,,具放射状纹理,味极苦

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顶端常残存茎基,其下着生根数条。

断面皮部浅棕色,

木部淡黄色。

有豆腥气,味极苦

长方形厚片或小方块。

外皮淡棕色至棕色,有纵皱纹,粗糙。

切面黄白色至淡

黄棕色,有的纹理不明显。

质韧,纤维性强

粉葛

圆柱形、类纺锤形或半圆柱形。

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未去外皮的呈灰棕色。

体重,质硬,富粉性,横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浅棕色同心性环纹,纵切面可

见由纤维形成的数条纵纹

圆柱形,外皮红棕色;

断面有“菊花心”;

味甜而特殊

外皮黄棕色;

断面纤维性强,显“菊花心”;

嚼之有豆腥气

远志科

远志

质硬而脆易折断,皮部易与木部剥离,嚼之有刺喉感

蔷薇科

地榆

断面平坦,木部粉红或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皮部可见绵状纤维

五加科

人参

根茎(芦头);

不定根(艼);

茎痕(芦碗);

疣状突起(珍珠点)

红参

根茎(芦头),茎痕(芦碗),不定根(艼)。

质硬而脆,断面平坦,角质样

西洋参

根茎(芦头),茎痕(芦碗),不定根(艼)

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

顶端周围有瘤状突起;

体重,质坚实;

味苦回甜(“铜

皮铁骨狮子头”)

紫草科

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皮部疏松,呈条形片状,常10余层重叠,质松软,易折

伞形科

白芷

药材表面有“疙瘩丁”;

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

气芳香,味辛

质柔韧,皮部厚,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香气

羌活

圆柱状,略弯曲,棕褐色至黑褐色。

气香,味微苦而辛,体轻,质脆。

蚕羌:

形似蚕;

竹节羌:

节间长形如竹节;

条羌:

有较密集环纹;

大头羌:

根茎粗大

川芎

呈不规则结节状;

断面可见波状环纹的形成层;

饮片呈蝴蝶状,习称“蝴蝶片”

防风

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

北柴胡:

根头膨大,顶端3-15个残留的茎基,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

维性;

南柴胡:

质稍软,易折断,断面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藁本

表面上侧残留数个凹陷的圆形茎基,断面黄白色或黄色,纤维状,气浓香,味

北沙参

呈细长圆柱形;

上端稍细,中部略粗,下部渐细;

表面淡黄白色;

质脆,易折

断;

味微甘

薯蓣科

山药

断面白色,粉性;

味淡,微酸,嚼之发黏

唇形科

棕红色或暗棕红色,具纵皱纹,断面有黄白色放射状纹理

棕黄色,老根中心成枯朽状或中空

鸢尾科

射干

不规则的结节状,黄褐色、断面黄色,颗粒性

玄参科

玄参

断面黑色,气特异,似焦糖

地黄

不规则团块,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有甜味

胡黄连

饮片切面灰棕色或棕黑色,木部4~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味极苦

龙胆科

龙胆

根圆柱形,略扭曲,长10~20cm,直径0.2~0.5cm;

木部黄白色,易与皮部分

离;

味甚苦

秦艽

黄棕色,有纵向或扭曲纵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

桔梗科

桔梗

有的顶端有较短的根茎或不明显,其上有数个半月形茎痕,味微甜后苦

党参

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狮子头),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

南沙参

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

萝藦科

徐长卿

不规则柱状,有盘节。

断面中空,根茎节处周围着生多数根。

表面淡黄白色至

淡棕黄色或棕色,具微细的纵皱纹,并有纤细的须根。

气香(含丹皮酚),味

微辛凉

白前

细长圆柱形;

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

节明显,节处簇生纤细弯曲的根常盘曲成

团;

质脆,断面中空,习称“鹅管白前”

白薇

根茎粗短,有结节,多弯曲。

上面有圆形的茎痕,下面及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

根,表面棕黄色。

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

菊科

木香

圆柱形,断面有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褐色点状油室,坚实,体重,不易折断,

气香特异,味微苦

川木香

圆柱形,有纵槽;

根头偶有黑色发黏的胶状物,习称“油头”,硬脆,较轻,

易折断,气微香,味苦,嚼之粘牙12

白术

不规则的肥厚团块,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嚼之略带黏性

苍术

断面黄白色,散有多数棕红色油室(习称“朱砂点”),暴露稍久,可析出白

色细针状结晶。

紫菀

编成辫状晒干,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

茜草科

巴戟天

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形似连珠

茜草

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具细纵皱纹和少数细根痕;

皮部脱落处呈黄红色。

皮部

狭,紫红色,木部宽广,浅黄红色,导管孔多数。

气微,味微苦,久嚼刺舌

天南星科

天南星

类球形,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有麻点状的根痕,断面白色,粉性,气微辛,

味麻辣

半夏

类球形,有的稍偏斜,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有麻点状的根痕,底端光滑、

钝圆,断面洁白或白色,粉性,味辛辣,麻舌刺喉

石菖蒲

表面叶痕三角形,断面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点,气芳

兰科

天麻

表面有纵皱纹及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

状的芽或残留茎基,另一端有圆脐形疤痕;

断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角

质样

白及

不规则扁圆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

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以茎痕为中心有

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

百部科

百部

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不规则深纵沟,间或有横皱纹

百合科

川贝母

松贝:

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怀中抱

月);

青贝:

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及

细圆柱形的残茎;

炉贝:

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开裂而略

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断面白色,富有粉性

浙贝母

大贝:

单瓣、新月形;

珠贝:

类球形。

断面白色,富粉性

天冬

长纺锤形。

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

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

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

纺锤形,两端略尖;

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

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

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

环状节。

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

黄精

呈肥厚肉质的结节块状,结节上侧茎痕呈圆盘状,嚼之有黏性

玉竹

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具纵皱纹和微隆起的环节,有白色圆点状的

须根痕和圆盘状茎痕。

断面角质样或显颗粒性,嚼之发黏

土茯苓

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

质略韧,折断

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

山麦冬

呈纺锤形,两端略尖。

表面淡黄色至棕黄色,具不规则纵皱纹。

质柔韧,干后

质硬脆,易折断,断面淡黄色至棕黄色,角质样,中柱细小。

气微,味甜,嚼

之发黏

重楼

呈结节状扁圆柱形。

外皮脱落处呈白色;

密具层状突起的粗环纹,一面结节明

显,结节上具椭圆形凹陷茎痕,另一面有疏生的须根或疣状须根痕

川续断科

续断

皮部墨绿色或棕色,木部导管束呈放射状排列,形成层部位多有深色环

葫芦科

天花粉

断面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有黄色的木质部小孔

黑三棱科

三棱

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刀削痕,嚼之微有麻辣感

泽泻科

泽泻

类圆形,黄白色,粉性,具有细密的小孔

莎草科

香附

多呈纺锤形,有纵皱纹,并有6~10个略隆起的环节,节上有未除净的棕色毛

须和须根断痕

姜科

药材一端钝圆,一端略尖,表面有环节,有的可见刀削痕,断面内皮层环纹明

显,散在小“筋脉”点”;

饮片黄绿色或蓝褐色

姜黄

断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气香特异,味苦、辛

郁金

温郁金:

表面灰褐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纵纹隆起处色较浅。

质坚实,断面

灰棕色,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14

考点十五胶囊剂质量要求

1.囊材及填充物

(1)空心胶囊囊材的组成

囊材

明胶

增稠剂

琼脂,可增加胶液的胶冻力

增塑剂

甘油、山梨醇、羧甲纤维素钠等,可增加囊壳的韧性与可塑性

着色剂

柠檬黄、胭脂红等可增加美观,便于识别

遮光剂

二氧化钛,可防止光对药物氧化的催化,增加光敏性药物的稳定性

增光剂

十二烷基磺酸钠,可增加囊壳的光泽

防腐剂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可防止胶液在制备和贮存过程中发生霉变

芳香矫味剂

乙基香草醛等,可调整胶囊剂的口感等

(2)软胶囊对填充物料的要求

可填充

(1)各种油类、对囊壁无溶解作用的药物溶液或混悬液、固体药物

(2)油状介质常用10%~30%的油蜡混合物作为助悬剂

(3)非油状介质通常用聚乙二醇4000或聚乙二醇6000作为助悬剂

(4)填充药物混悬液时,可用分散介质植物油或PEG400

不可填充

(1)低分子量水溶性或挥发性有机物(如乙醇、丙酮、羧酸等)、填充药物的含水量超

过5%、O/W型乳剂

(2)醛类、强酸、强碱

2.胶囊剂的质量要求

崩解时限

(1)空心胶囊10min;

硬胶囊30min;

软胶囊1h

(2)肠溶胶囊:

盐酸溶液中检查2h→完整→人工肠液中检查,1h内应全部崩解

(3)结肠肠溶胶囊:

盐酸溶液中检查2h→完整→磷酸盐缓冲溶液(pH6.8)中检查3h→完

整→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7.8)中检查,1h内应全部崩解

水分

硬胶囊内容物的含水量不得过9.0%

释放度

缓、控释胶囊及肠溶胶囊

考点十六丸剂的质量要求

(1)蜜丸和浓缩蜜丸中所含水分不得过15.0%(带“蜜”)

(2)水蜜丸和浓缩水蜜丸不得过12.0%(带“水蜜”)

(3)水丸、糊丸、浓缩水丸不得过9.0%(带“水”)

(4)蜡丸、滴丸不检查水分(“蜡、滴不查水”)

溶散时限

(1)小蜜丸、水蜜丸、水丸和包衣滴丸1h内全部溶散

(2)浓缩丸和糊丸在2h内全部溶散

(3)滴丸在30min内全部溶散

(4)大蜜丸不检查溶散时限

(5)蜡丸:

在盐酸溶液中检查2h→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现象→在磷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