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奥数培训上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三年级奥数培训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三年级奥数培训上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1,2,7,11,(),(),
(3)2,6,18,54(),()
在数列3,6,9,12中,后一个数减前一个数相差3,根据这一规则,就可以确定后面几个数。
在数列
(2)中第一个数增加1等于第二个数,第二数增加2等于第三个数,从而可以确定后面的数
在数列2,6,18,54,中,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三倍,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猜测出后面两个数的值。
随堂练习:
1、在括号里填数
(1)2,4,6,8,(),()
(2)1,2,5,10,17,(),()
例题3、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15,2,12,2,9,2,(),()
(2)21,4,18,5,15,6,(),()
在数列
(1)中,我们首先看奇数项,第一个数减3是第三个数,第三个数减3是第五个数。
而第二、四、六的数是不变的,根据这个规律,即可解答出此题。
在数列
(2)中,同样的道理,我们把第一、三、五项单独看,第一项减3等于第三项,第三项减3等于第五项,我们把第二、四、六项单独看,第二项加1第于第四项,第四项加1等于第六项,找到了这个规律这个题目就不难了。
1、按规律填数
(1)2,1,4,1,6,1,(),()
(2)3,2,9,2,27,2,(),()
2、在括号里填数
(1)18,3,15,4,12,5,(),()
(2)1,15,3,13,5,11,(),()
3、找规律填数
1,2,5,14,(),()
例题4、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5,14,41,(),()
(2)252,124,60,28,(),()
(3)1,4,9,16,25,36,(),()
在数列
(1)中,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三倍减一,第三个数是第二数的三倍减一,依此类推。
在数列
(2)中,前一数除以二的商减二便是后一个数的值。
在数列(3)比较特别,第一个数是1×
1,第二个数是2×
2,第三个数是3×
3,依此类推
(1)2,3,5,9,17,(),()
(2)2,4,10,28,82,(),()
有余除法
重点知识:
1、被除数=商×
除数+余数。
2、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解题步骤:
先确定余数,就可以确定除数,然后根据被除数与除数、商和余数的关系求出除数
例题1、根据余数写出被除数最大是几?
最小是几?
□÷
6=8……□
除数是6,根椐余数比除数小,余数可填写1,2,3,4,5,根据除数×
商+余数=被除数,所在此题可求出最大的被除数为6×
8+5=53,最小的被余数为6×
8+1=49
下面题中被除数最大可填几?
最小可填几?
1)、□÷
8=3……□
2)、□÷
4=7……□
2、要使除数最小被除数应为几?
□=12……□
例2、算术()÷
()=8……()被除数最小是几?
分析:
商是8,要使被除数最小,由公式可知被除数=除数×
商+余数,那么只要让余数和除数最小,余数最小为1,那么除数最小2,2×
8+1=17
被除数最小是几?
1)、()÷
()=4……()
2)、()÷
()=7……()
3)、()÷
()=9……()
下列等式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最小是几?
()=3……()2)、()÷
()=6……()
例3、算式28÷
()=()……4中,除数和商各是多少?
根据“被除数=除数×
商+余数”可以得知“除数×
商=被除数-余数”,所以本题中除数×
商=28-4=24,所以这两个数可能是1和24,2和12,3和8,4和6
1、上列算式中,除数和商各是几?
1)、22÷
()=()……42)、65÷
()=()……2
3)、37÷
()=()……74)、28÷
()=()……3
例4、算式()÷
7=()……()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可以是哪些数?
余数比除数小,此题的除数为7,所以余数可以为:
6,5,4,3,2,1,根据公式被除数=除数×
商+余数分从而求出被除数的值。
所以被除数为8,16,24,32,40,48
下列算式中,商和余数相同,被除数最大是几?
6=()……()2)、()÷
9=()……()
3=()……()
例5、算式()÷
()=()……4中,除数和商相等,被除数最小是几?
根据公式被除数=除数×
商+余数,要使被除数最小,则除数与商要最小,除数最小为2,所以被除数最小为9
巩固练习:
1、下列算式中,除数和商相等,被除数最小为几?
(1)()÷
()=()……6
(2)()÷
()=()……8
(3)()÷
2、一个三位数除以15,商和余数都相等,请写出五个这样的除法算式。
3、有一个除法算式,它的余数是9,除数和商相等,被除数最小是几?
4、有一个除法算式,它的除数是7,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最小是几?
配对求合
等差数列: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为一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公差
等差数列的求合公式:
(1)等差数列的和=(首项+末项)×
项数÷
2
(2)末项=首项+公差×
(项数-1)
(3)项数=(末项—首项)÷
公差+1
例1、你有好办法算一算吗?
1+2+3+4+5+6+7+8+9+10=()
分析1,2,3,4,5,6,7,8,9,10中,1加10为11,2加9也为了11,有5个11相加,所以和为5×
11=55。
疯狂操练:
1、速算:
1+2+3+4+……+202、你能迅速算出结果吗?
1+2+3+4+……+100
3、想一想,该怎样计算方便?
21+22+23+24+……+50
例2、计算:
(1)32+34+36+38+40+42
(2)203+207+211+215+219
解法一:
(1)32,34,36,38,40,42共六个数相加,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都为2,可以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和=(首项+末项)×
2,所以结果为(32+42)×
6÷
2。
(2)203,207,211,215,219共五个数,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都为4,可以利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和=(首项+末项)×
解法二:
(1)利用配位求和,即两项相加数相同,通过观察计算,32加42等于74,有3对74相加,所以结果为3×
74=222
热身练习:
1、48+50+52+54=
2、128+138+148+158+168=
3、72+75+78+81+84=
例3有一堆木材叠堆在一起,一共是20层,第一层12根,第二层有13根,下面每层比上层多一根,这堆木材有多少根?
因为这堆木材从第2层起,每层比上面一层多1根,共20层,所以这堆木材总数为
12+13+14+15+16+17+……+31=(12+31)×
20÷
2=430
疯狂操练
1、体育馆的东区共有30排座位,呈梯形,第一排有10个座位,第二排11个,……这个体育馆东区共有多少个座位?
2、有一串数,第一个数是10,以后每个数比前一个数大5,最后一个数是90,这串数相加的和是多少?
例4、计算:
993+994+995+996+997+998+999
这题求几个边续自然数的和,它们都接近1000,我们可以看作有7个1000相加,这样多加了7+6+5+4+3+2+1,具体的过程为:
993+994+995+996+997+998+999
=1000×
7-(7+6+5+4+3+2+1)
=7000-28
=6972
(1)1997+1998+1999
(2)9995+9996+9997+9998+9999
例5计算1000-81-19-82-18-83-17-84-16-85-15-86-14-87-13-88-12-89-11
每两个减数相加的和为100,我们可以把81和19,82和18,83和17,84和16,85和15,86和14,87和13,88和12,89和11这几组数先加起来,然后再减。
计算
1、1000-1-9-2-8-3-7-4-6-5-5-6-4-7-3-8-2-9-1
2、1000-9-8-7-6-5-4-3-2-1
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及计算公式:
①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
公式:
棵数=段数+1,棵距×
段数=总长。
2封闭曲线上植树。
棵数=段数,棵距×
3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
关键问题:
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注意事项:
应用题要有解有答,还要带单位。
例1、一条小路长30米,在路的一侧从一端开始,每隔6米栽一棵石榴树,一共可以栽多少棵石榴树?
这是第一种类型。
如上图,小路全长30米,每6米分为一段,刚好分
(段)。
因为从路的一端开始栽树,到另一端时还可以栽一棵树,所以栽树的总棵数等于段数加1。
例2、有个圆形小池塘,池塘的周长80米,每隔10米栽1棵柳树,一共栽了多少棵柳树?
这是一道首尾相接的植树问题,属于第二种类型。
根据题中“每隔10米栽1棵柳树”,可以把10米看作一段,这样可以将圆形的小池塘平均分成
(段),并且第一段段首和最后一段段尾相接,我们可以假设将每课树都种在一段的起点位置,这样栽树的总棵树就等于段数。
例3、植树节那天,二年级同学在校园里种了27棵树,种成了一个三角形,要使每条边上的树的棵树相等,每条边上应种几棵树?
这道题属于第二种类型。
题中要求的是三角形每条边上种多少棵树,可以这样想,首先在每个角上种一棵,共种了3棵,再把剩下的
(棵)树平均分成3份,在每条边的2点之间种上
棵树,因此每条边上的总数量就等于2点之间的棵数加上两个角上的2棵。
例4、在长54米的水渠一侧栽了一排杨树,起点和终点都栽了,一共是10棵,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这道题属于第一种类型。
根据公式:
棵数=段数+1,也就是段数=棵树-1,可以计算出段数;
再根据公式:
棵距×
段数=总长,也就是棵距=总长÷
段数,从而可以计算出棵距。
例5、少先队员在路的两旁每隔5米栽一棵树,起点和终点都栽,一共栽了72棵树,这条路长多少米?
例6、小明要到高层建筑的11层,他走到5层用了100秒,照此速度计算,他还需走多少秒?
因为1层不用走楼梯,走到5层走了4段楼梯,由此可求出走每段楼梯用100÷
(5-1)=25(秒)。
走到11层要走10段楼梯,还要走6段楼梯,所以还需25×
6=150(秒)。
练习:
1、学校有一条长60米的走道,计划在道路一旁栽树。
每隔3米栽一棵。
(1)如果两端都各栽一棵树,那么共需多少棵树苗?
(2)如果两端都不栽树,那么共需多少棵树苗?
(3)如果只有一端栽树,那么共需多少棵树苗?
2、在森林公园的一条大路上栽树,这条路的总长是40米,每隔5米栽一棵雪松,两端都栽。
这条路上一共栽了多少棵雪松?
3、在正方形草地的四条边上栽桃树,每边栽4棵,一共要栽多少棵?
4、小明要在学校操场的400米环形跑道边插彩旗,每两面彩旗之间都相隔5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
5、两根同样长的绳子上,每隔2米挂一个灯笼,起点和终点都挂,共挂了12个,每根绳子长多少米?
排队重叠问题
方法点拨:
解决排队问题运用了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原理——包含与排除原理。
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计算,应该从它们中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
例125个小朋友排队,从左边数起小林是第12个,从右边数起小刚是第9个,小林和小刚之间隔着几个小朋友?
可以这样想:
先从25个中减去小林和他左边的人数,再减去小刚和他右边的人数,剩下的就是他俩之间的人数?
也可以这样想:
先求出小林、小刚在内的左右两边人数的和,再从25个中减去他们的和,剩下的就是他俩中间的人数。
25-12=13(个)13-9=4(个)或者12+9=21(个)25-21=4(个)
随堂训练:
1、同学们排队做操,第一排有18个小朋友,从前面数起青青是第6个,从后面数兰兰是第7个,青青和兰兰中间有几个小朋友?
2、20个小朋友排队,从左边数起小华第11个,从右边数起,小飞是第16个,小华和小飞之间有几个小朋友?
3、有30个工人排成一行,其中有两个工人戴帽子,从左往右数,第7个戴红帽子,从右往左数,第8个戴蓝帽子,戴帽子的两个工人中间有几个人?
例2、12个小朋友排队,从左面数小军排在第4个,小乐排在小军右面第5个,那小乐从右往左数排第几个?
从左面数小军排在第4个,小乐排在小军右面第5个,说明小军从左往右数排在第4+5=9个,小乐的右边还有12-9=3个人。
所以,从右往左数小乐排在第3+1=4个
1、10个小朋友排一队,从前面数小张排在第2个,小王排在小张后面第4个,那以小王排在从后面往前数第几个?
2、一群小动物排一排,从左往右数第4只是不兔,从右往左数小鹿是第3只,小鹿在小兔后3个,这群小动物有几个?
例3、某小学二
(1)班人人都参加课外活动,有20人参加数学兴趣组,有25人参加全唱组,其中有5人两项都参加,问二
(1)班共有多少人?
AB
图中A圈表示参加数学兴趣组的人数,B圈表示参加合唱组的人数,两圈重叠的部分,表示两项都参加的人数。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项都参加的5个被算了2次,重复了。
所以要从两组共同的人数中减去重复的5人。
1、老师出了两组题给全班45名同学做,做对第一组有38人,做对第二组有42人,两组题全做对的有多少名同学?
2、两根一样长的的木板钉在一起后长10米,中间重叠部分是2米,那么每根木板长多少米?
3、二
(2)班同学人人都订阅报纸,订《数学报》的有38人,订《中国儿童报》的有30人,其中8人这两种都试订,问二
(2)班共有多少人?
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
这是一类已知所盈和所亏的数量,求物品数量和人数的应用题,特点是把一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一定数量的人,每人少分,则物品有余(盈);
每人多分,则物品不足(亏)。
基本解法:
(1)理解题意,弄清盈亏数。
(2)份数=(盈+亏)÷
两次分配数的差,物品数可由其中一种分法的份数和盈亏数求出。
例1、幼儿园来一些玩具,如果每班分8个玩具,则多出2个玩具;
如果每班分10个玩具,则少12个玩具,幼儿园有几班?
这批玩具有多少个?
从上面条件,我们可以看出,第二种分法比第一种分法多分了10-8=2个,而所需的玩具总个数也从多2个变成了少12个,也就是说在多的基础上要再加12个才能保证每班分10,第二种分法所需的玩具个数比第一种多了12+2=14个,那是因为每班多分2个,根据这一关系,就可以求出班级个数和玩具的总个数了。
随堂操练:
1、小玲带了一些钱去买苹果,如果买3千克,则多出2元;
如果买6千克,则少了4元;
苹果每千克多少元?
小玲带了多少钱?
例2、老师买来了一些练习本分给优秀少先队员,如果每人分5本,则多了解14本,如果每人分7本,则多了2本,优秀少先队员有几个?
第一种分法:
每人分5本,多了14本;
第二种分法:
每人分7本,则多了2本;
从上面可知第二种分法比第一种分法每人多分了7-5=2本,两种分配方法的结果相差了14-2=12本,每人多分了2本,多少人会多分这12本呢,根据人数=多出的份数÷
每个人分的份数。
人数计算出来了便可以求出练习本的本数。
随堂操练
1、妈妈买来一些苹果分给全家人,如果每人分6个,则多了12个,如果每人分7个,则多了6个,全家有几个人?
妈妈共买回多少个苹果?
2、某学校有一些学生住校,每间宿舍住8人,空出床24张,如果每间宿舍住10人,则空出床位2张,学校共有几间宿舍?
住宿学生有几人?
例3、学校派一些学生去搬一批树苗,如果每人搬6棵,则差4棵,如果每人搬8棵,则差18棵,学生有几人?
这批树苗有多少棵?
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每人多搬了2棵,所需的树苗就从差4棵变成了差18棵,结果相差的14棵。
每人多搬2棵,有多少人会多搬了这14棵呢。
首先要求出学生人数,根据求得的学生人数从而可以计算出树苗的总棵数。
例4、三年级给优秀学生发奖品书,如果每个学生发5册还剩32册;
如果其中10个学生每人发4册,其余每人发8册,就恰好发完。
那么优秀学生有多少人?
奖品有多少册?
每人发5册,多了32册,如果每人发8册,少了(8-4)×
10=40,由于每人差了3册,共差了72册。
1、三(3)班同学去植树,若每人植5棵,还有3棵没人植,若其中2人每人植4棵,其余每人植6棵,就恰好植完所有的树。
那么共有几名同学?
共要植几棵树?
2、小宏从家到校上学,出发时他看看表,发现如果每分钟步行80米,他将迟到5分钟;
如要先步行10分钟后,再改成骑车每分钟行200米,他就可以提前1分钟到校。
问小宏从家出发时离上学时间有几分钟?
简单推理
简单推理:
是数学的一个重要思维,主要训练学生观察与分析能力。
认真分析等式中几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利用等量代换、消去等方法来进行解答。
等量代换:
两个相等的量,可以互相代换。
例1、下式中,□和▲各代表几?
众上所述,我们认为:
我们的创意小屋计划或许虽然会有很多的挑战和困难,但我们会吸取和借鉴“漂亮女生”和“碧芝”的成功经验,在产品的质量和创意上多下工夫,使自己的产品能领导潮流,领导时尚。
在它们还没有打入学校这个市场时,我们要巩固我们的学生市场,制作一些吸引学生,又有使学生能接受的价格,勇敢的面对它们的挑战,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28□=▲+▲+▲
□=()▲=()
根据□+▲=28,□=28-▲,又由于□=▲+▲+▲所以有28-▲=▲+▲+▲,4个▲等于是28,一个▲便可求出,再利用□=28-▲,求出□。
2、价格“适中化”
情感性手工艺品。
不少人把自制的手机挂坠作为礼物送给亲人朋友,不仅特别,还很有心思。
每逢情人节、母亲节等节假日,顾客特别多。
例2、下式中,□和▲各代表几?
(二)创业优势分析□×
▲=36□÷
▲=4
□=()▲=()
除了“漂亮女生”形成的价格,优惠等条件的威胁外,还有“碧芝”的物品的新颖性,创意的独特性等,我们必须充分预见到。
由□÷
▲=4,当▲为一份时,□为份,即□=4▲,又由于□×
▲=36,可得到4▲×
▲=36,即▲×
▲=9,进而可求出▲和□。
因此不难看出,自制饰品在校园里也大有市场所在。
对于那些走在流行前端的女生来说,〝捕捉〞新事物便〝捕捉〞到了时尚与个性。
例3、下式中,□和▲各代表几?
□+□+▲=16□+▲+▲=14
□=()▲=()
由于□+□+▲=16,那么▲=16-□-□,即有□+16-□-□+16-□-□=14,求出□,进而可以求出▲。
(1)价格低
例4、下式中,□○各代表什么?
□+□+○+○+○=34
○+○+○+○+□+□=48
□=()○=()
把第二个式子减去第一个式子则有□+○=14,则第一个式子中有两个□+○,即14+14+○=34,可以求出○
我们长期呆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在与生意合作伙伴应酬方面往往会遇上困难,更不用说商业上所需经历的一系列繁琐手续。
他们我们可能会在工商局、税务局等部门的手续中迷失方向。
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知识,缺乏从职业角度整合资源、实行管理的能力;
例5、下式中有
☆+☆=□+□+□
□+□+□=▲+▲+▲+▲
☆+▲+▲+□=80
☆=()▲=()□=()
然而影响我们大学生消费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我们的生活费还是有限,故也限制了我们一定的购买能力。
因此在价格方面要做适当考虑:
我们所推出的手工艺制品的价位绝大部分都是在50元以下。
一定会适合我们的学生朋友。
2个☆等于3个□,而3个□又等于4▲,所以2个☆等于4▲,1个☆等于2个▲,
则有▲+▲+▲+▲+□=80。
从而可以求出□。
疯狂练习:
下列式中的☆、□和○各代表几?
1、☆+○=18☆=○+○☆=()○=()
2、▲+○=25▲=○+○+○+○▲=()○=()
3、○+□=36○=□+□+□+□+□○=()□=()
4、○×
□=16□÷
○=4○=()□=()
5、○×
▲=20○=▲+▲+▲+▲+▲○=()▲=()
6、□+□+○+○=38□+□+○=22○=()□=()
7、□+□+□+▲+▲=52□+□+▲+▲+▲=48□=()▲=()
8、○+○+○+▲+▲=54▲+▲+▲+○+○+○+○=76○=()▲=()
9、▲+▲=○+○+○
○+○+○=□+□+□○+□+▲+▲=100
▲=()□=()○=()
10、□=○+○+○+○○×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