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2245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教学设计.docx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教学设计.docx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一师一名课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及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的设计依据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理念,主要运用了诵读教学法,引导学生放声诵读,读出诗歌的情感激荡、抑扬顿挫之感。

根据高中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和他们的有意注意的不持久性,我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听、说、读、写溶于一体,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真正回归真语文教学,联系生活学习古诗文,打破学生对古诗文枯燥无味的认知,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树立自信心,在诵读中帮组学生语文素养中的语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语言、思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同时,在教学设计的预设方案里,进行蜀地传统文化的渗透,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增进语文学科素养的落实。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

本单元是学习唐代诗歌,唐诗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之最高成就,诗体完备,名家辈出,而“李杜”是诗坛上的耀眼之星。

李白的诗歌想象奇特,笔法夸张,韵律流转华美,《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之作,想象奇特,笔墨纵横,有大匠凛然之风,颇具欣赏价值。

欣赏诗歌要注意两点:

一是进入诗歌的情境,首先得抓好朗诵,要注意读诗的方式,快慢徐缓、抑扬顿挫和诗歌的感情;二是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

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本班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在翻译和朗诵上均存在问题,鉴赏诗歌的能力较低。

诵读是走进诗歌的第一步,鉴赏一首诗歌,首先要先读懂,但是高一的学生在诵读把握不够好,多是用唱读的方式读书。

同时多数学生对长篇古诗文有畏惧心理。

为此,我将诵读作为这节课的重点,在感情领会的基础上,在节奏、语速、语调方面进行引导,再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感知诗歌中的形象美和境界美。

2.把握文章的所咏叹蜀道的三个方面(高、险、乱)。

 

3.能区分并运用复沓的表现手法以及反复的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强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通过仿写,运用复沓和反复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李白展现出来的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以及对友人的担忧。

2.了解蜀地文化,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读准字音,把握本课的内在旋律;能区分并运用复沓和反复的艺术手法。

难点:

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节奏、语速、语调等)。

教学方法

教法:

讲授法、朗读法、示范法、分析法

学法:

讨论法、讲练结合法、圈点勾画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教师活动:

提问1: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既自负又自信,既狂傲又独立,他有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抱负,也有着道家遗世独立的精神追求。

负酒而歌,仗剑而行,他的一生本就是一首虚幻缥缈的诗。

浪荡江湖,行山踏水,一生好入名山游。

自然赋予了他诗作的灵性,而他奇特的想象与不羁的夸张则让他的诗作有了穿越历史的力量,至今成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此人就是浪漫的?

(学生回答:

李白)对,盛唐的诗魂!

提问2:

他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神力,在他的笔下,并不壮观的庐山瀑布成了?

提问3:

在他笔下黄河之水幻作?

提问4:

并不高峻的天姥山则成了?

提问5:

变得巍峨险峻。

那么在他的笔下,蜀道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让我们走进《蜀道难》,用诵读去感受蜀道的雄奇!

请同学们有感情诵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圈出自己不确定的读音。

应急预案:

如同学们一时间想不起来,就要进行提示点拨: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将进酒》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生回答出来后,PPT展示)

学生活动:

1.回忆,思考,回答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举手回答

3.名句摘要,做笔记。

设计意图及时间分配:

1.帮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贯穿前后知识,学以致用,并引出本诗;

2.训练学生语言表述能力。

(2分钟)

二、读诗文(25分钟)

教师活动:

(一)正音

1.生读

在学生读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

留意学生读不准的字音。

指导学生校对字音。

校字正音:

噫吁(yīxū)鱼凫(fú)石栈(zhàn)

猿猱(náo)巉岩(chán)飞湍(tuān)

砯崖(pīng)万壑(hè)膺(yīng)

崔嵬(wéi)吮血(shǔnxuè)

咨嗟(zī)喧豗(huī)扪参(ménshēn)

峥嵘(zhēngróng)

学生活动:

1.回忆预习的内容,酝酿情感;

2.集体有感情朗诵本诗。

3.校对字音。

设计意图及时间分配:

1.检查预习情况,查看学生对本文意思的梳理;

2.通过朗读熟悉诗歌内容,领悟诗歌情感。

3.朗诵前先正音。

(5分钟)

2.诵读技巧之节奏(板书要点)

(2)诵读技巧

教师活动:

提问1:

同学们,朗诵是学生的第一个门槛,诗是语言的艺术,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感受诗歌的节奏能让诗歌变得富有韵律感。

那么诗歌节奏的划分有哪两个依据呢?

明确:

划分节奏,通常有两种依据:

或按照音节,或按语意。

在朗读时停顿的单位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音节或意义。

(PPT展示)

(为帮助学生理解音节,可以举例英语的一词多个音节:

table、student,而汉字一般来说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出了儿化音:

如花儿)。

“请同学们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练习题:

(1)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明确:

(1)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明确:

(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在“其险也如此”的断句时,要明确也是一个语气词,应该与其险在一起。

“嗟尔”译为“你(们)啊!

”应该划在一起。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一句,应该强调“飞不过”“令人发愁”,故“尚”“愁”应该单独列出来)。

3.诵读技巧之语速(板书要点)

提问2:

“同学们,我们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还得把语速的轻慢缓急多出来,诗歌才会变得灵动。

那么语速上,什么样的情感,我们要用什么样的语速呢?

明确:

(PPT展示)

表达忧郁、悲伤、痛苦的情绪时,语速应该比较缓慢。

快速的动作、紧张的、雄奇的、惊险的场面,或表达兴奋、高昂激动的情绪时,语速应该快。

练习:

(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快速、激情)

(2)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恐惧、紧张、快速、颤音)

(3)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缓慢)

4.诵读技巧之语调(板书要点)

提问3:

“要把诗歌读得抑扬顿挫,我们还需要把握诗歌的语调。

那表达不同的情感需要用什么样的语调呢?

”(见PPT)

明确:

表达高昂激动的感情或疑问或命令语气,用升调;表达低沉平缓的感情,用降调;仅是叙述的话,用平调。

练习:

(1)噫吁嚱,危乎高哉!

(升调)

(2)问君西游何时还?

(升调)

(3)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平调)

整个过程中,指出学生在诵读上存在的不足,并指导其正确诵读。

5.听音频跟读

“学习了这三个基本的诵读技巧,那我们通过欣赏一段音频来奠定一下感情基调,同学们小声跟读。

”(播放录音)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来试一试这篇课文,一、二组第一段,三四组第二段,最后一段全班一起。

我们来看看那些组读得最好。

(对学生的分组的诵读情况进行点评)

学生活动:

1.学生倾听,思考。

2.在书上相应位置作好笔记。

3.思考练习句子的节奏划分,举手回答,并诵读。

全班跟读,分组分段诵读。

设计意图及时间分配:

1.划分节奏练习,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感;

2.在指导教师指导朗诵的过程中,提升对朗诵的感知能力。

(10分钟)

1.锻炼学生的诵读水平;

2.熟悉诗歌的内容,在诵读中自然的体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8分钟)

三、诗歌内容分析——析内容(5分钟)

教师活动:

提问1:

“同学们,这首诗中反复咏叹的句子是?

一共咏叹了几次?

提问2:

每一次叹的内容具体是什么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呢?

请同学们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把内容概括出来,第一、二小组负责第一叹,第三小组第二叹,第四小组第三叹,3分钟后开始汇报小组成果”。

明确:

(板书)

一叹高。

从讲蜀道的来历:

“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说的是蜀地的独立和开凿蜀道的艰难,说明蜀道的艰险。

)从讲蜀道的高峻上: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通过上下对举、神话传说、细节描写来衬托出蜀道的高。

二叹险:

环境凄清:

“但见悲鸟号古木……愁空山。

”(通过写环境的凄清来衬托蜀道之险。

山水险恶:

“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

”用夸张的手法突出蜀道之险。

三叹乱:

“剑阁峥嵘而崔嵬……杀人如麻”(运用夸张、互文的写法突出蜀道之乱。

提问3:

“李白的这三叹,叹出了什么感情呢?

明确:

1.表达入蜀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给予了对友人深切的同情。

2.表达对国事的深切忧虑和关切。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

学生活动:

1.思考问题;

2.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举手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及时间分配:

1.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理解,锻炼概括能力;

2.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团体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5分钟)

四、写法分析——复沓与反复(5分钟)

教师活动:

提问1:

这首诗反复吟咏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有这样的写作手法呢?

那么这种一唱三叹的写法称之为什么艺术手法呢?

明确:

《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等。

表现手法为复沓,修辞手法为反复。

提问2:

复沓和反复有是否一致呢?

有和作用呢?

明确:

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叫复沓。

复沓又叫复唱,是诗歌或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它可以起到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和提醒读者等效果。

练习:

分析以下句子是否复沓还是反复。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复沓)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复沓)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反复)

学生活动:

认真思考,回答。

1.举手回答问题;

2.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及时间分配:

1.温故知新,整合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

2.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5min)

五、诵读练习(3分钟)

教师活动:

用反复的文段进行诵读练习。

“下面,我们来判断一下下面这段文章的是反复还是复沓的艺术手法。

体会文章的节奏、语速和语调,并分组诵读。

读出感情,读出诗歌的抑扬顿挫之感。

学生活动:

细细揣摩语节奏、语速、语调,小组诵读。

设计意图及时间分配:

1.加强对诵读方法的练习。

加深对反复(复沓)艺术手法的理解。

(3分钟)

六、蜀地文化渗透(3分钟)

教师活动:

提问: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爬过艰难的蜀道,将会看到一个怎样的蜀地吗?

接下来我们通过PPT展示的内容去见识蜀文化的一角(包括自然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等)(PPT展示内容,略作讲解)。

学生活动:

观看PPT,了解蜀地文化。

设计意图及时间分配:

1.激发学生对蜀道河蜀地的探知兴趣。

2.开拓学生视野,帮助血色了解中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山河。

(3分钟)

七、总结(1分钟)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冥想本堂课的内容,我们学习了诵读诗歌的三个基本技巧,即(节奏、语速、语调),通过诵读对诗歌的内容进行了概括,体会到了作者对友人入蜀的担忧。

此外还区分了反复和复沓的艺术手法,联系了之前的课文联系了诵读,最后,通过PPT展示,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蜀地,认识了中国传统文化。

学生活动:

1.冥想所学内容,附和老师,一起总结。

设计意图及时间分配:

1.总结本课内容,理清知识点。

(1分钟)

八、作业布置(1分钟)

1.写一写:

生活中总有感情迸发的时刻,是亲情的感动,

是友情的温暖,亦或是看了篇文章,接触到直击心灵的一幕……感情会抑制不住迸发出来。

请同学们用心感受这些感情,用反复或复沓的艺术手法写出来(100字左右)。

我所认识的蜀地(300字左右)。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为确保课堂的真实性,杜绝表演性的课堂。

本堂课我并没有选自己任教的高二年级来上。

但是高一年级的同学显然对本文非常陌生,在正音上还存在问题。

在朗诵时,因为对课文不熟,与预期的效果存在差距。

在诵读方面花了很多时间,以至于在内容分析一块都没时间进行,文化渗透液未落实,足以见得在课前引导学生熟悉课文是非常必要的。

在个人教学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如喜欢走动、语言表达不够流畅,还是显得紧张,小组活动事先未精心设计,显得有些随意。

好在诵读的功底不错,及时给学生指导,整堂课氛围还是比较活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