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阻碍及对策定稿Word下载.docx
《上海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阻碍及对策定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阻碍及对策定稿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解决上海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困难的对策5
4.1针对再就业难的直接原因所做的调控对策6
4.1.1转变下岗职工的就业观念6
4.1.2政府应加强再就业培训,提高下岗职工的技术水平与竞争力6
4.1.3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7
4.2针对再就业的背景原因所做的调控对策----调整产业结构7
4.2.1从上海郊县入手改善经济环境带动就业7
4.2.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8
4.2.3大力支持非国有企业发展8
4.2.4深化国有企业改革9
4.3推动劳动力市场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9
4.3.1建设信息网络,强化信息工作9
4.3.2积极主动地开展就业服务9
4.3.3规范劳动力市场管理和服务10
4.3.4规范管理劳动力市场秩序10
5结论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摘要
国际金融危机对于就业的冲击波席卷全球,上海也未能幸免。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失业登记数大幅增加,已接近失业控制线。
失业人员的类别也随之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青年失业问题已经成为需要化解的就业促进新难关。
越是艰难时刻越要稳定就业,上海市2009年初出台了鼓励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和稳定岗位、职业培训、就业援助三项特别计划,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帮企业、保就业、促稳定”。
在查阅了大量有关下岗再就业文献资料的同时,我对上海市下岗问题做了实地调研。
研究发现,造成下岗再就业困难的原因是:
下岗工人自身教育,职能技术,健康影响再就业;
下岗工人从思想上不能正确对待再就业;
国家体制改革,后期服务不到位。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治理下岗再就业问题的政府调控对策。
这些对策具体包括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
前者包括:
转变下岗职工的就业观念、政府帮助再就业培训、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劳动就业基金,宏观方面包括:
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建设等。
关键词:
上海市;
下岗职工;
再就业
Abstract
Oftheinternationalfinancialcrisisonemployment,theshockwavessweepingacrosstheworld,Shanghaiisalsonotspared.Undertheinfluenceofthefinancialcrisis,thenumberofunemployedregisteredincreasesignificantly,isclosetothelineofcontrol.Categoriesofunemployedpersonsalsowillbesubtlechanges;
theyouthunemploymentproblemhasbecomenewdifficultiestoresolve.Themoredifficulttimetobemorestableemployment,Shanghai,issuedinearly2009tosupportentrepreneurshiptoencouragethethree-yearactionplantoimproveemploymentandstablejob,vocationaltraining,employmentassistance,threespecialprogramstofindwaystodoeverythingpossibleto"
helpbusiness,protectjobs,promotingstability."
Incheckingalotofliteratureaboutthere-employmentoflaid-off,wehavedoneafieldresearchabouttheproblemoflaid-offinShanghai.Researchfindsthedifficultiescausedbythereasonsforre-employmentoflaid-offare:
1)Laid-offworkersintheirowneducation,thefunctionsoftechnology,healtheffectstheirre-employment.2)Laid-offworkersfromideologydonotcorrectlydealwithre-employment.3)Statereform,thelatterpartofservicesnotinplace.
KeyWords:
ShanghaiMunicipality;
Laid-offworkers;
Re-employment
1绪论
进入90年代以后,上海经历体制转轨、经济转型、改革攻关的发展,这样,传统计划体制下企业中大量存在的隐性失业问题突显,造成大量的下岗现象。
政府也提出各项解决措施及方案,近几年来,下岗问题有所缓和,但仍居高不下。
到2008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7.5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3%。
而实际情况更为严重。
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影响上海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博士顾东辉在香港中文大学完成的博士研究课题“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求职行为———上海的案例研究”中提到:
下岗职工是有中国特色的失业者,针对下岗,下岗职工及社会环境都有回应。
再就业工程则是社会环境积极回应下岗的重要手段。
其中的再就业服务面向全体下岗职工,且可直接对下岗职工施加影响,因而在再就业工程中有特殊地位。
大力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是深化企业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也是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当前突出矛盾的当务之急。
显然,研究解决下岗失业与再就业问题,既是一项经济任务,又是一项政治任务。
而且,解决失业问题,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为此,本文分析了上海下岗失业的原因,及地方政府在解决再就业问题中该发挥怎样的指挥作用。
希望通过分析上海市具体下岗情况,为当地政府提供有益的政策参考,将下岗人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确保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良性发展。
2上海市下岗职工的基本情况分析
要分析上海市下岗职工问题,既要考虑上海市这一特定区域的自身特点,又要考虑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国家整体的经济与政治环境,因此,本人首先针对上海市的具体情况,调查分析研究了其失业下岗职工的特点、原因、就业障碍等。
笔者利用社会实践机会,对浦东新区、卢湾区几个街道居委的下岗职工进行社会调查,调查分两种方式。
一是书面调查,用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进行调查式,发出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4份,问卷回收率97%。
问卷实施范围包括:
南新四村,五里桥街道,南新居委会等。
第二种是进行访谈。
2.1下岗职工的基本情况
表1下岗职工基本情况表
工作状况
有工作:
67.3%
暂无工作:
33.7%
性别
男性:
39%
女性:
61%
年龄
平均年龄:
44岁
最小年龄:
28岁
最大年龄:
60岁
40岁以上:
86%
文化程度
小学毕业:
7%
中学毕业:
56%
职高毕业:
34%
大专毕业:
2.5%
下岗前职业
工人:
49%
销售人员:
42%
干部:
4.5%
行政办事人员:
3%
经济业务人员:
0.5%
工程技术人员:
饭店餐饮:
下岗前月收入
平均数:
671.4元
其中最低:
300元
其中最高:
1800元
600元以下:
4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有100多万下岗职工因结构调整和体制转型而下岗。
这些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市场竞争能力差,很难在正规部门中找到就业机会。
2.2下岗职工对下岗原因的认识
下岗职工对下岗原因的认识主要有三个方面:
(1)认为是国家改制造成的。
过去是计划经济,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只能改制才能适应激烈的竞争机制,从而使职工下岗。
(2)认为是企业经营不善造成的。
下岗职工比较集中地认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开拓进取精神不够、生产经营决策不对路、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导致企业每况愈下。
有的企业领导不能知人善任,任人唯亲,对购销等关键部门负责人管理不严;
有的企业负责人挥霍浪费,中饱私囊,高于市场价格购买原材料,致使产品价格偏高、产品滞消,使企业陷入困境。
他们强调,企业领导的一些直接责任造成企业困难,使职工下岗。
(3)认为个人自身能力水平较低也是下岗的原因之一。
文化程度、专业技术、劳动熟练程度和工作态度等方面不如他人,也是下岗的重要因素。
2.3下岗职工下岗后的心理状态
依赖心理。
下岗职工中的大多数都熟知并习惯于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老病死都有国家包起来的情形,久而久之,产生了什么问题都依赖国家、依赖政府解决的惰性心理。
埋怨心理。
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打破了旧有的分配格局,实行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
分配差距的扩大造成了一部分人的失衡心理、落差心理和攀比心理,是的本来生活条件也已经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的下岗职工感到分配不公,产生了强梁的埋怨心理。
失落心理。
下岗职工由于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通过职业流动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长时间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因而孤寂而容易受刺激,即不相信别人,又缺乏自信,爱从消极悲观方面观察人生,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
自卑心理。
下岗职工的自卑心理首先表现为经济上的自卑,即认为经纪商的贫困就等于没有资源和无能。
这种心理定势顽固地渗透在城市下岗职工生活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无形中制约了他们发展和最求的空间,使他们很难超越自我。
2.4下岗职工最希望得到哪些援助
下岗职工普遍认为,适应社会需求的业务技术是他们再上岗的主要障碍,希望得到针对性强、比较实用的各种专业技术培训。
同时希望得到政府劳动就业部门提供的再就业信息,认为政府部门提供的再就业信息可靠、真实,即使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找相应部门帮助解决。
另外,他们还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为下岗职工提供一些就业机会,创造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2.5下岗职工再就业流向
目前,已再就业的下岗职工大多数流向是以服务行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其主要就业渠道为:
(1)通过自谋出路实现再就业。
这一部分大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文化素质,他们或通过亲朋好友帮助介绍寻求到新的职业,或通过自身努力,进行再就业。
(2)上海创造性地提出了“4050项目”的新概念,将40岁以上的女性、50岁以上的男性,这些再就业困难人员,列为需要政府重点扶持与帮助的再就业对象。
循着市场就业的新思路和政府角色的新定位,上海在对他们予以必要的政策扶持之时,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主动贴近市场,寻找、开发适合“4050”们的项目。
但自己做小老板的只是少数。
(3)通过参加社会培训实现再就业。
下岗职工根据社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通过自费参加电脑打字、电器修理、裁剪、营销等培训学习后自谋职业或通过职业介绍找到工作。
现在把参加培训、提高技能作为赢得再就业机会的下岗职工越来越多。
3上海下岗职工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3.1下岗职工就业难的主观原因分析
3.1.1与下岗职工不适当的择业观和择业行为有关
再就业难主要应从下岗职工自身上去找原因。
事实上,有相当多的下岗职工存有不切实际的择业观念和择业行为。
如在就业方式上,认为只有政府安置才算就业,这就导致一些下岗职工自谋职业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一直依靠和等待政府安置。
在就业领域上,认为只有到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工作才算就业,这就导致一些下岗职工不愿到私营、个体等非国有经济单位工作,就是在这些单位干活了,也认为只是临时性的,不算真正的就业。
在就业形式上,认为只有从事长期稳定的工作才算就业,因而不愿从事一些新的职业,如临时工、非全日制工、小时工、弹性工作等。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不切实际的择业观念和择业行为,导致了现实生活中的两类问题。
其一是隐性就业。
一些人从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以后,已经自谋了职业,或干个体,或从事临时工或其他形式的有收入的工作,实际上这些人不应算做失业人员。
但他们认为自己正在干的活不算就业,因而他们仍然进行失业登记,等待政府部门的安置,并届时领取失业救济金。
这些人可称之为隐性就业者。
其二是自愿失业。
一些下岗职工眼高手低,在各种就业机会面前过分挑拣,钱少了不去,活累了不去,路远了不去,宁肯在家待业,或闲在原单位无事可干,也不愿从事条件差一些的工作。
国际上通常把这些虽然有就业机会,但由于不愿接受现行的工资率或工作条件而没有就业的人称为自愿失业者。
我认为在现在的下岗职工中,隐性就业和自愿失业者就占了很大一部分。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认为,再就业难的症结不在于就业机会的缺乏,而在于下岗职工择业观念和择业行为的不合理。
因此,要切实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转换下岗职工的观念应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3.1.2与下岗职工的文化与技能的整体水平较低有关
下岗职工的技能素质水平是影响下岗职工的就业适应性、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技能素质较差不仅往往是导致职工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也是影响他们失业之后再就业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
由于职工失业后,往往面临着转换行业、职业或工种的问题,原有的技能用不上,新的技能又不具备,这种状况使他们在寻求就业岗位时难免力不从心,缺乏竞争就业的技术实力,使他们在市场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进入工厂的一干就是20多年,工龄长,技术单一,曾经为工厂、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为工厂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目前是人到中年,家庭负担和心理负担都很重,因此面对失业极易产生失落感。
3.1.3与就业性别和年龄歧视现象严重有关
首先,下岗职工女性从业人员再就业难度较大。
在下岗职工女性从业人员中,如果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在35岁以上,是很难找到工作的。
我认为,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在再就业中非常突出。
用人单位比较苛刻,招收清洁工人也要强调年龄、身材和相貌。
其次,年龄偏大的下岗职工再就业难。
目前大多数招工单位对年龄都有严格的限制,许多年龄偏大的下岗职工往往因为年龄超过限制而失去许多就业机会,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
3.2下岗职工就业难客观原因分析
3.2.1与大量农村劳动力来上海务工有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离开土地,加入城镇劳动就业队伍。
近年来外来劳动力流入本市呈上升趋势,到2008年统计,外来劳动力已超过600万,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者都是举家迁入上海。
与下岗职工相比,农村劳动力就业观念灵活,风险意识强,不计较工作的脏、累、重。
对企业来说,雇用这些人因不用缴纳社会保险费、不需要负担福利而成为企业职工就业的有力竞争者。
因此,尽管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就业渠道,但是,在农村劳动力竞争就业中,下岗职工因一般年龄偏大、家庭负担重和就业期望值高等原因而处于劣势,竞争就业使下岗失业人员面临的就业变得相对狭小,也相应增加了上海本地下岗职工再就业难度。
3.2.2与上海投资的重点产业对劳动力能力要求高有关
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力素质提高不同步之间,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第二产业由于技术水平和资本密集程度提高,不能吸纳足够多的低素质、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特别是表现在年龄偏大的普通劳动者身上。
劳动力职业等级的客观技术分割,要求了劳动者个人的素质及受教育培训程度。
也就是劳动力市场分割性失业。
在“九五”期间,投资将更多地集中于保证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通讯和支柱产业以及科技、教育、国防、住房等方面的重点建设项目,而这些项目一般都是投资大、用人少的行业和产业。
这意味着新增就业岗位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增加,或单位资金投入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下降。
国家应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增发国债来适当扩大政府公共开支,加大政府对基础产业设施的投资力度,并以财政贴息的方式支持非政府部门扩大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
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和个人扩大生产性投资,保证国民经济有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拉动劳动力需求增长。
3.2.3与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和不完善有关
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和完善是制约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因素。
下岗职工认为,“将来会怎么样谁也说不清楚,现在即使自己找到工作,或从事个体经营,但没有了原企业的劳动关系和健全的社会保障,总有朝不保夕的感觉,心里不踏实。
4发挥上海市政府职能积极推出就业对策
控制下岗失业涉及到政府、社会、企业和失业者个人等多方面的,在失业下岗走向公开化,就业走向市场化的今天,就业的政策引导更为重要。
它不仅是事前控制,更多的是事后协调,要使各行各业多用人,用好人,使得提高效率和增加就业并重。
政府不再是直接作指令性的就业分配,而是实施间接的调控,灵活运用好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手段来控制失业下岗。
4.1针对再就业难的直接原因所做的调控对策
4.1.1转变下岗职工的就业观念
国有企业职工下岗,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
改变过去那种改革的代价主要应由政府来承担而不是个人的观念。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实行的是高就业,低工资,一次就业,终身不变。
这种职工吃大锅饭、端铁饭碗的就业,助长了职工对政府和企业的依赖思想,不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生产关系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传统的就业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下岗,待业,再就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就业的普遍现象。
另外,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与应用,一方面解放生产力,一方面又排挤劳动力。
因此,下岗人员增多,劳动力市场压力加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现象。
面对社会发展的大潮,应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顺应潮流,而不是逆流而动。
改变那种只有由政府安置、进国有企业才算就业的观念,学会在劳动岗位的流动中寻找机会,增强自主择业意识,靠竞争上岗,凭本事吃饭,谋求成本的最小化,利益的最大化,在最适宜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
靠勤劳和智慧获取更多的报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技能技巧,推动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这是最终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而且,政府始终把再就业工程作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一件大事来抓,坚持有情操作,着眼完善机制,安置下岗职工,一系列的举措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同和理解。
4.1.2政府应加强再就业培训,提高下岗职工的技术水平与竞争力
通过对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培训,加快人力资本的形成,不仅对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提高再就业率,实现再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至对于我国的经济腾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政府的劳动就业培训部门和就业服务部门必须更新工作思想,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劳动择业的要求,健全和完善对下岗人员培训服务。
必须做到:
(1)摸清下岗职工的就业和培训意向。
(2)通过对下岗职工抽样调查和根据劳动部门提供的就业培训信息,了解生源结构,掌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对市场为提高下岗职工乃至社会公民的整体就业能力,做实实在在的努力,按市场需求调整方向。
(3)对市场需求进行统计分类,并做出预测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学员的实际要求,设置符合市场需求,便于下岗职工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技能的培训专业。
(4)建立就业基地。
由培训就业机构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用工条件不高的企业,建立就业援助基地,组织劳务输出。
(5)积极推行职业介绍代理人制度。
培训就业机构做实实在在的努力,可以提高下岗职工乃至社会公民的整体就业能力。
4.1.3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
(1)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
在调查中发觉,在建立失业的保障机制很不完善,医疗与其它社会保障机制也很不完善,因此失业者的承受力较小,失业率的上升和一部分失业者失业时间偏长必然会影响失业者的心态社会的稳定,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便可加大失业的社会承受力,必须尽快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形成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依法扩大社会保险实施范围,尽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覆盖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下岗职工到个体、私营经济单位实现再就业解决后顾之忧,对搞好再就业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2)建立失业监测预警机制:
失业预警是在高失业率出现前,预先报警的一种系统,其应用领域为就业和劳动力市场。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上海市应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测、监控。
政府要及时统计辖区内的失业率,并定期公布,使政府各有关部门都建立起职工失业状况监测统计的指标体系,定期分析研究所辖地区的社会失业率。
尽可能全面的掌握失业者的失业时间、失业者的基本生活、社会保障状况、失业者的经济、心理承受能力等。
通过建立失业状况监测指标体系,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及社会保障能力,科学地研究确定上海失业控制线和警戒线,逐步建立起适合上海地区具体情况的失业预测、预警机制。
当失业状况超过失业控制线,接近或达到失业警戒线时,及时向政府和社会有关部门发出预警信号,以便各级政府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社会动荡。
同时,建立失业预测、预警机制也可以帮助政府做好失业保险工作。
(3)建立劳动就业基金保障:
上海的失业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阶段性。
建议政府劳动部门一定要全力向有关部门宣传和协商,把建立就业基金问题,纳入城市长期发展的基金政策中,应当建立劳动就业基金保障制度。
4.2针对再就业的背景原因所做的调控对策----调整产业结构
为了更好地解决失业下岗问题,地区经济政策的重点,应从经济稳定转向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社会总需求,为社会自愿的充分利用创造条件,创造更多的新增就业机会。
4.2.1从上海郊县入手改善经济环境带动就业
政府必须通过调控把投资投到最短缺的位置,将创造的就业岗位最大化,并利用现在过剩的资源为将来服务,把现在闲置的资源变成将来发展的基础,投资政策和产业政策方向一定要准。
根据当前经济运行的特点分析,上海郊区的乡镇企业,经济规模比不上苏南地区,民营经济又比不上浙江,但上海可依靠中心城区发展拉动阶段,依靠都市层即郊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拉动阶段其发展。
目前外来经济正是发挥上海市郊区经济的最大优